酱香型白酒文化知识

合集下载

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什么是酱香型白酒关于《什么是酱香型白酒》,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生活起居中,大家都了解贵州茅台酒吧,由于其甘甜的口味而备受大家的青睐,可是由于其繁杂的生产制造加工工艺及其甘甜的口味,价钱也是让大家赞叹不已,但实际上,贵州茅台酒是归属于酱香白酒的,今日就要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酱香白酒的加工工艺及其酱香白酒还有哪些吧。

一、酱香白酒酱香型白酒亦称茅浓香型,以茅台酒、郎酒、国台酒、贵酒、望驿台酒[1]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佳酿为意味着,属原浆白酒类。

其酱香型突显,清雅细腻,酒质醇正,回味无穷绵长,清亮全透明,颜色淡黄。

以酱香型主导,略微焦脆(但不可以左右),香气细致、繁杂、顺滑含泸(泸香)不突显,酯香柔雅融洽,先酯后酱,酱香型绵长,杯里香味长久不会改变,空杯持香经久不散(贵州茅台酒有“扣杯隔天香”的叫法),味超过香,苦度适度,酒度低而不会改变。

酱香白酒的标准评价语是:没有颜色(或淡黄)全透明,无悬浮固体,无沉淀,酱香型突显、清雅细致,空杯持香清雅长久,通道柔绵醇正,回味无穷绵长,设计风格(突显、显著、还行)二、加工工艺表明1.原材料破碎酱香白酒生产把高粱米原材料称之为沙。

在每一年大生产周期时间中,分2次加料:第一次加料称下沙,第二次加料称糙沙,加料后需历经八次发醇,每一次发醇一个月上下,一个大周期时间约10月上下。

因为原材料需要历经反复发醇,因此原材料破碎得较为粗,规定整颗与碎粉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加料量各自占加料总产量的50%。

以便确保口感的纯粹,酱香白酒在生产全过程中基本上不用辅材,其松散功效关键靠高粱原材料破碎的大小来调整。

2.大曲酒破碎酱香白酒是选用高溫大曲酒产酒陈香的,因为高溫大曲酒的糖化发醇力较低,原材料破碎又较粗,故大曲酒破碎越密就越好,有益糖化发醇。

3.下沙酱香白酒生产的第一次加料称之为下沙。

每甑投高粱米355kg,下沙的加料量占总加料量的50%。

酱香型白酒培训资料

酱香型白酒培训资料

酱香型白酒培训资料标题:酱香型白酒培训资料:探索酿造工艺与品味艺术一、引言酱香型白酒,一种独特的风味饮品,以其悠久的酿造历史和精湛的酿造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培训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酱香型白酒的产地、酿造工艺、口感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品味和欣赏这一美酒佳品。

二、产地与环境酱香型白酒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贵州、四川等地,这些地区拥有独特的水文、气候和地理条件,为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原料主要为高粱,使得酒体呈现出独特的红色。

三、酿造工艺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复杂且独特,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制曲、酿造、陈贮、勾兑和调味。

其中,制曲是关键环节,曲量为整个酿造过程的四分之一,是香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酿造过程中,酵母将曲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其他物质,形成了酱香型白酒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四、口感与香气酱香型白酒的口感独特,酒体醇厚,带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入口后余味悠长。

此外,不同品牌的酱香型白酒在口感和香气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品酒师需要通过品尝和对比,找出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选购建议。

五、图表与配色为了使文章更加美观和易读,我们添加了一些图表和配色。

图1展示了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流程图,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酿造过程。

此外,我们还调整了文章的颜色搭配,使用暖色调来增强文章的视觉效果。

六、总结通过对酱香型白酒的产地、酿造工艺、口感和香气的深入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品味和欣赏这一美酒佳品。

同时,通过培训资料的学习,读者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品酒技能,为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乐趣和价值。

我们希望通过本培训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酱香型白酒的文化和艺术,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七、参考文献[1] 李瑞华. 酱香型白酒的产地与环境研究[J]. 酿酒科技, 2020, 30(10): 12-18. [2] 王强.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11): 109-114. [3] 张伟. 酱香型白酒的口感与香气研究[J]. 饮料工业, 2018, 21(3): 61-67.以上是关于酱香型白酒的培训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酒类趣味知识点总结

白酒类趣味知识点总结

白酒类趣味知识点总结一、白酒的种类1. 酱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又称酱香酒,是中国白酒中的一大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浓郁的酱香而闻名。

酱香型白酒一般是通过混合麸曲酿造而成,成熟后具有酱香味和黏稠感,口感柔顺,回味悠长。

2. 清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又称清香酒,是中国白酒中的另一大类,以其清爽的口感和香气而著称。

清香型白酒采用优质的高粱等原料,酿造后具有清香味和爽口感,清凉爽口,回味悠长。

3. 浓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又称浓香酒,是中国白酒中的又一大类,以其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而著称。

浓香型白酒采用优质的小麦等原料,酿造后具有醇香味和饱满口感,醇厚爽口,回味悠长。

二、白酒的酿造工艺1. 酿造原料:白酒的主要原料包括高粱、小麦、玉米等,不同的原料酿造出来的白酒口感和香味都会有所差异。

2. 酿造工艺:白酒的酿造工艺包括蒸馏、发酵、陈化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白酒的口感和香气。

3. 酿造工具:白酒的酿造工具包括酒曲、窖池、酒桶等,这些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对最终的白酒品质产生影响。

三、白酒的品鉴技巧1. 观色:品鉴白酒首先需要观察酒液的颜色,透明度和光泽等,以判断白酒的质地和成熟度。

2. 闻香:品鉴白酒还需要通过闻香来感受其香气,判断白酒的酒体和香味的浓郁度。

3. 品尝:品鉴白酒最后需要品尝其口感和回味,以感受其口感的柔和度和回味的悠长度。

四、白酒的文化内涵1. 白酒与中国传统节日:白酒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春节、中秋节等,人们在这些节日里会用白酒来祭祀、拜祭和款待客人。

2. 白酒与中国传统礼俗:白酒在中国传统礼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如结婚、寿宴等场合常用白酒来表示祝福和敬意。

3. 白酒与中国传统医学:白酒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人们在保健养生、驱寒祛湿等方面也会用到白酒。

五、白酒的文化传承1. 酒文化节: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酒文化节,如茅台酒文化节、洋河酒文化节等,这些节日都是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国的白酒文化。

酱香酒文化知识

酱香酒文化知识

中国是白酒的故乡,而酱酒则是白酒的典范,在民间也被称为政治酒,贵族酒,它是一个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品。

酱香型白酒对于许多爱酒者而言,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飘香美酒的背后刻着深刻的深厚的酒文化烙印。

酱酒诱人的芳香,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金灿灿的小麦在西南大地翩翩起舞间开始酝酿。

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条永远流淌的生命长河!《本草纲目》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高粱口感偏涩,质感粗糙,非遇大灾缺粮,人们一般难以将其当做主食食用,但其产量高、易储存,在家禽驯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至今仍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

小麦的种植范围与中华民族的开疆拓土同步延展,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由北到南的发展历程,小麦最早的考古遗迹出现在西北,商周时期,小麦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到了汉代,又大面积向南进行了推广,至盛唐时期,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

高粱与小麦的生长特性注定了其在贵州的深度繁育,从海拔300米的东北部到海拔2000多米的西北部都出现了大面积的种植,种植历史延续至今,即便人们以大米为主食,但在农业生产中依然普遍有“大季大米、小季小麦”两季种植模式。

贵州这片美丽的多彩之地,以深邃的内涵与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红色高粱与黄色的小麦更以巧妙的方式回馈了这片美丽的深山。

几千的历史洪流之中,它们融于山与水之间,不经意间流淌出一股涓涓细流,沿着赤水河谷一路向前,沿途散播着醇香与甘甜!时光飞逝中,留下的往往只有时代的背影和美酒的芳香。

于是乎,人们留下了深入浅出的谚语—“酒是陈的香”!酱香型白酒更是将储存的作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经过一年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酱香型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三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挥发不利因子,产生有利因素,再行进行勾调。

酱香型白酒基础知识大全(收藏版)

酱香型白酒基础知识大全(收藏版)

酱香型白酒基础知识大全(收藏版)酱香型白酒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四步:制曲、酿酒、贮酒和调酒。

其中,制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酒曲决定了酒的口味和香气。

厚曲酒工艺被认为是最上乘的。

据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使用酒曲酿酒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六七世纪。

酿制醇香浓厚的酒,酒曲制作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酒曲对酒的浓度和醇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制曲本质上就是培养及扩大酿酒微生物的过程,即:将自然中的微生物,在淀粉质原料中进行富集、扩大培养,然后风干储藏,生产时按需取用。

每年的夏至及端午节来临时,仁怀市茅台镇的酱香型酒厂就要制作酒曲了。

女人踩曲是茅台大曲独特工艺之一,在湿热的制曲厂房内,年轻女子们用灵巧的双脚在木框上踩着酒曲,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一块呈龟背状的酒曲坯就踩好了。

酿酒是酱香型白酒制作的第二步,而“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则是千百年来并列的两件头等大事。

坤沙酒工艺被认为是最上乘的。

贮酒和调酒也是制作酱香型白酒的关键步骤。

从酿造到上市,酱香型白酒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酱香型白酒不仅口感醇香,而且对身体有营养和保健作用,超越红酒。

但是,你是否喝的是真正的传统中国白酒呢?中国白酒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

茅台镇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横穿而过。

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人在这里酿酒,当时的酒也是XXX极了。

在XXX时期,汉朝使者XXX来到了这里,取回了枸酱酒,献给了XXX,XXX称之:“甘美之”。

酱香型白酒品酒需要正确的品鉴流程。

酱香酒的酿造过程严格遵循“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两大传统节令,历经千百年沉淀,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蒸馏酒酿造工艺。

其中,厚曲工艺是指在端午制曲完成后,经过陈化和贮存1年以上的优质酒曲,成为各家酒厂的核心机密,也是下一批制曲必不可少的药引子。

据说使用纯的厚曲和坤沙工艺酿造的酒,气味芬芳、口感独特,主要作为高成本的调味酒和高端特酿酒。

酱香酒制曲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非常复杂。

首先,制曲原料全部使用纯小麦,粉碎要求粗细各半,拌料时加入3%~5%的母曲粉和40%~42%的水。

中国酱酒知识100问

中国酱酒知识100问

中国驰名商标纯粮固态发酵--千年回沙工艺、中国酱香灵魂--一、金沙回沙酒历史与未来篇1、金沙回沙酒有什么样的历史?答:金沙回沙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早在清光绪年间,金沙县所产白酒就有“村酒留宾不用赊”的赞美诗句,名“义斋窖酒” ,即金沙回沙酒的前身。

20 世纪 30 年代,茅台酒技师刘开庭,在离茅台镇上游仅三十公里的金沙县,酿造生产“香醇味浓,馥郁堪夸”的金沙窖酒,从此声名远扬。

2、金沙窖酒厂建厂时间?答: 1951 年,国家在原来几家酒坊的基础上,建成了贵州金沙窖酒厂。

3、“金沙回沙酒”名称来源?答: 1956 年,刘开庭再次被受聘于金沙窖酒厂,担任酿酒总技师。

刘开庭延用最传统的大曲酱香工艺,开酿酱香型白酒。

因大曲酱香工艺又称回沙工艺,以及刘开庭二次受聘回到金沙窖酒厂的历史,产品取名为“金沙回沙酒” 。

4、金沙酒业于那一年被宜化集团重组?答: 2007 年 7 月,湖北宜化集团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改制重组金沙窖酒厂,并改名为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简称“金沙酒业”二、金沙酒业文化篇5、什么是金沙酒业文化?答:金沙酒业文化是金沙酒业内部员工共享并影响内部员工之间关系包括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关系的一种非正式的价值观和规范。

6、金沙酒业文化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核心是什么?答:金沙酒业文化的出发点数统一价值观,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实事求是、从严制厂、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

6、金沙酒业企业发展的五项措施是什么?答:企业发展的五项措施是:解决好分配问题、抓好信息化建设、做好培训、调整组织结构、请求上级支援。

7、金沙酒业企业发展的六大任务是什么?答:企业发展的六大任务是:建立文化愿景、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内部营销、推进五化建设、建立诚信体系。

8、金沙酒业企业发展的七大法宝是什么?答:企业发展的七大法宝是:比较管理、信息化、群团干部、责任追究、目标管理、培训。

三、白酒基础知识篇9、中国白酒有几种主要香型?答:中国白酒目前共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芝麻香型、特香型、豉香型、药香型、老白干香型、馥郁香型等 1 2 个香型。

酱酒知识培训资料

酱酒知识培训资料

酱酒知识培训资料酱酒是中国传统的优质白酒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酱酒,掌握相关知识,本篇培训资料将向大家介绍酱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酿造工艺以及品鉴技巧,以期增进对酱酒的认识和欣赏。

一、酱酒的基本概念酱酒是一种以高粱、小麦、大米等为原料,经过主料酿造、糟粕循环、泡蘖、藏汤、调汤、藏汤熟化、储存陈放等工艺制成的醇厚香醇的白酒。

其特点是芳香浓郁、酒体醇厚、余味悠长。

酱酒有着较长的历史积淀,在中国酒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酱酒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传统的酒品之一,酱酒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的祖先就开始酿造和饮用酱酒。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酱酒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味特点。

在历史上,酱酒曾多次成为宫廷贡品,被誉为“国之瑰宝”。

三、酱酒的酿造工艺1. 主料处理:选用优质高粱、小麦等作为主要原料,进行清理、汽炒等处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净度。

2. 酿造过程:主料经过糟粕循环、泡蘖、藏汤、调汤等环节,逐渐发酵生成酒液,并通过特定的酿造工艺提高酒液的质量和口感。

3. 酒液储存和陈放:酱酒的酿造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和陈放,使其进一步发酵和成熟,提高香气和口感的丰富度。

四、酱酒的品鉴技巧1. 视觉品鉴:观察酱酒的色泽,通常酱酒呈现黄金色、琥珀色等,透明度好。

2. 香气品鉴:将酒杯加温后静置片刻,用鼻子轻轻闻酱酒的香气。

正宗的酱酒香气独特,有着酱香、芳香的特点。

3. 口感品鉴:品尝时可以先将酒液静置片刻,然后轻轻品尝。

酱酒的口感醇厚、入口绵柔、余味悠长。

经过培训资料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酱酒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酿造工艺和品鉴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

酱酒作为中国传统的优质白酒,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在今后的酒文化传承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酱酒的发展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具有千年历史的神奇酒品。

酱酒文化知识

酱酒文化知识

第二节 淀粉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淀粉经蒸(煮)糊化后,在有关酶或稀酸的作用 下发生水解,生成一系列产物,首先生成糊精, 再经麦芽糖而得到最终产物——葡萄糖。
(C6H10O5)n 酶
(C6H10O5)x
C6H12O6
淀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糊精
葡萄糖
糖化过程是酿酒的基础阶段,大多数酿酒原料(富含淀粉 )需要通过糖化作用转化为可发酵性的糖,酿酒才能进行 下去。
另外,当有煮熟的谷物吃不完时,他们用树叶等包盖起来,或存放 在树洞等中,这些熟食因受霉菌、酵母菌等野生微生物的作用变成 了“酒酿”。這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原始粮食酿造酒的发現。
这一阶段大概在7000至10000年前,由于自然界的作用造出酒来,逐 步被人类所发现和认识。但人类还没有去模仿、去有目的地利用自 然界来造福。
酒精发酵属厌氧发酵,要求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 果有空气存在,酵母菌厌氧发酵受到抑制,而部分 进行有氧发酵作用,使酒精产量减少。这就是窖池 要封好的重要原因。它的反应方程为:
酒精发酵反应方程为:
C6H12O6 + 2ADP + 2H3PO4 酒化酶
葡萄糖
二磷酸腺苷
磷酸
2CH3 CH2OH +2CO2 + 2ATP + 10.6KJ(热量)
关于白酒出现的年代,也有不同的见解: 一说唐代起源,二说元时传入,三说元代始创。
三种说法各有其理,但有一共同点即白酒是蒸馏酒(或称烧酒、烧春) 。从已出土的隋唐文物15-20mm小酒杯和北宋田锡所作《草本曲》中关于 ”蒸馏酒度数较高,饮少量便醉“的论述来看,白酒起源于唐代乃至唐
代以前的说法终将得到确证。
半固态法白酒是采用半固态发酵、蒸馏的白酒。我国 的米香型白酒和豉香型白酒等是半固态法白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香型白酒文化知识酱香型白酒酱香型亦称茅香型,以茅台、蜚声中外的美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

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

[1]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酿造流程编辑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母糟大曲→粉碎→曲粉↓ ↓高粱(下沙) →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摊凉→加曲→↓ ↓酒尾原酒→贮存→勾兑→再贮存→→翻拌→堆积→入窖→发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工艺说明;1、碎沙酱香型白酒原料为“沙”,沙是仁怀地区土话,指的是红缨子糯高粱。

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

由于原料需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

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2、大曲粉碎酱香型白酒采用高温大曲生产。

由于高温大曲糖化发酵力低,原料粉碎较粗,所以粉碎的大曲越细越好,有利于糖化发酵。

3、下沙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

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

(1)泼水堆积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

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

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

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

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

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2)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

出甑后再泼上85℃的热水(称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

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

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淀粉含量为38~39%,酸度为0.34~0.36。

(3)摊凉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

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

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

(4)堆集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

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

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堆集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5)入窖发酵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

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在35~48℃之间。

4、糙沙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第二次投料叫粗砂。

(1)开窖配料把发酵成熟的生沙酒醅分次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约300kg左右),与粉碎、发粮水后的高梁粉拌和,高梁粉原料为175~187.5kg。

其发水操作与生沙相同。

(2)蒸酒蒸粮将生沙酒醅与糙沙粮粉拌匀,装甑,混蒸。

首次蒸得的酒称生沙酒,出酒率较低,而且生涩味重,生沙酒经稀释后全部泼回糙沙的酒醅,重新参与发酵。

这一操作称以酒养窖或以酒养醅。

混蒸时间需达4~5h,保证糊化柔熟。

(3)窖内发酵,将蒸熟的酒醅冷却,加入酒曲,搅拌均匀,堆积发酵,工艺操作与原沙酒相同,然后入窖发酵。

需要说明的是,酱香型白酒一年只喂两次,即一次砂光,一次粗砂。

六轮后,不喂新料,只发酵糟醅,反复蒸。

(4)注意酒醅发酵过程中产品温度、酸度、酒精度的变化。

发酵一个月后就可以开窖蒸酒(烤酒)了。

因为酒窖容量大,需要多次蒸馏才能蒸完酒窖里所有的酒醅。

为了减少酒精含量和香气物质的挥发损失,必须用它来蒸。

当到达窖内最后一批糟醅(也称香醅)时,应及时准备好需要返回窖内发酵的堆积糟醅。

最后一批糟醅出窖后,应立即将堆积的糟醅放入窖内发酵。

蒸酒时应轻撒匀上,见汽上甑,缓汽蒸馏,量质摘酒,分等存放。

酱香型白酒的流酒温度控制较高,常在40℃以上,这也是它“三高”特点之一,即高温制曲、高温堆集、高温流酒。

糙沙香醅蒸出的酒称为“糙沙酒”。

酒质甜味好,但冲、生涩、酸味重,它是每年大生产周期中的第二轮酒,也是需要入库贮存的第一次原酒。

糙沙酒头应单独贮存留作勾兑,酒尾可泼回酒醅重新发酵产香,这叫“回沙”。

糙沙酒蒸馏结束,酒醅出甑后不再添加新料,经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轮酒,也就是第二次原酒,称“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

以后的几个轮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大回酒”,其酒质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无邪杂味。

第六轮次发酵蒸得的酒称“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好,味长。

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又称追糟酒,酒质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浓。

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一年一个周期,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从第三轮起后不再投入新料,但由于原料粉碎较粗,醅内淀粉含量较高,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淀粉被逐步消耗,直至八次发酵结束,丢糟中淀粉含量仍在10%左右。

酱香型白酒发酵,大曲用量很高,用曲总量与投料总量比例高达1:1左右,各轮次发酵时的加曲量应视气温变化,淀粉含量以及酒质情况而调整。

气温低,适当多用,气温高,适当少用、基本上控制在投料量的l 0%左右,其中第三、四、五轮次可适当多加些,而六、七、八轮次可适当减少用曲。

生产中每次蒸完酒后的酒醅经过扬凉、加曲后都要堆集发酵4~5天,其目的是使醅子更新富集微生物,并使大曲中的霉菌,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进一步繁殖,起二次制曲的作用。

堆集品温到达45~50℃时,微生物已繁殖得较旺盛,再移入窖内进行发酵,使酿酒微生物占据绝对优势,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这是酱香型白酒生产独有的特点。

发酵时,糟醅采取原出原入,达到以醅养窖和以窖养醅的作用。

每次醅子堆积发酵完后,准备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泼窖。

保证发酵正常、产香良好。

尾酒用量由开始时每窖15kg逐渐随发酵轮次增加而减少为每窖5kg。

每轮酒醅都泼入尾酒,回沙发酵,加强产香,酒尾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好坏,堆集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最后丢糟不泼尾酒。

回酒发酵是酱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又一特点。

5、入库贮存蒸馏后的各种类型的原酒应分开存放在容器中,并存放在避光和密封的地方。

存放它们最好的地方是地下,因为地下是一个温度变化不大的环境,基本保持常温。

在天然洞穴中储存,可以促进酱香酒的发酵更加醇厚。

经过三年的陈酿,酒味醇厚绵软。

6精心勾调原酒存放三年后要勾兑成小样,然后放大勾兑,再存放一年。

只有在管理测试和评估合格后,才能打包交付。

鉴酱香型白酒;如果是装在无色透明的玻璃瓶里,把瓶子拿在手里,慢慢倒过来,用光观察瓶底。

如果有凹陷的物质或云状现象,说明酒中杂质较多;如果白酒没有失去光泽、混浊度和悬浮物,说明白酒质量好。

因为从颜色上看,除了酱香型白酒,一般的白酒都应该是无色透明的。

如果酒是用瓷瓶或彩色玻璃瓶包装的,轻轻摇一下就可以打开了。

观察它的颜色和沉淀物。

将酒倒入无色透明的玻璃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

酒液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然后闻一闻香气,把鼻子贴近杯口,辨别香气的等级和特征;最后品尝味道,喝少量酒,涂在舌头上。

辨别口感的粗细、绵软、醇、粗,以及酸、甜、甜、辣是否和谐,回味是否普通。

低档白酒一般用劣质或发霉的粮食酿造,工艺粗糙。

通常都是冒充名牌白酒或者畅销白酒,喝了呛嗓子伤脑袋的肯定是劣质白酒。

判断酒的度数可以用摇晃的方法。

摇动酒瓶后,如果出现小米粒到高粱米粒大的酒花,堆花时间在15秒钟左右,酒的度数大约是53度~55度;如果酒花有高粱米粒大小,堆花时间在7秒钟左右,酒的度数约为57度~60度。

取一滴白酒放在手心,然后将手掌并拢,相互接触,摩擦几下。

如果酒在热的时候散发出香味,那就是优质酒;如果气味是甜的,则是中档酒;又苦又臭,是劣质酒。

往酒里滴一滴食用油。

如果油扩散不规则,下沉速度明显,就是劣质酒。

酒品的风格就是指酒品的色、香、味、体作用于人的感官,并给人留下的综合印象。

不同酒品,有其不同的风格;同样的酒品,也会有不同的风格。

色——白酒色的鉴别,是用手举杯对光或白布作底,用肉眼观察酒的色调,透明度及有无悬浮和沉淀。

酒液中的自然色泽主要来源于酿制酒品的原料,酿制时应尽量保持原料的本色。

自然的色彩会给人以新鲜、纯美、朴实、自然的感觉,在语言描述上称之为正色。

因为酒品一般在正常光线下观察带有亮光,所以色和泽是同时感观于人的视觉的。

好的酒液像水晶体一样高度透明,优良的酒品都具有清透明的液相。

观察、评价酒品的色泽是评酒的一个重要部分。

香——白酒的香气是通过人的嗅觉来感受.评气味时,执酒杯于鼻下7-10cm左右,轻嗅其味。

酒品的香气历来是人们评价酒品时十分注意的,一般都以香气浓郁清雅为佳品。

酒品的香气非常复杂,不同的酒品香气各不相同,同一种酒品的香气也会出现各种变化人们一般习惯对酒香的程度和特点进行评价,表示各类不同酒品的香气有各自不同的术语。

表示酒品香气程度的则有:无香气、似无香气、微有香气、香气不足、浮香、清雅、细腻、纯正、浓郁协调、完满、芳香等词语;描写酒香释放情况的词语:暴香、放香、喷香、入口香、回香、余香、绵长等;描述有不正常气味用:异气、臭气、焦糊气、金属气、腐败气、酸气、霉气等。

味——尝酒中最重要的部分,饮酒入口要慢而稳,使酒先接触舌尖,次两侧.最后到舌根,使酒液满舌而进行味觉全面判断,主要看“酸、甜、苦、辣、涩”五味是否协调、平和。

酒的味感是关系酒品优劣的最重要的品评标准,.酸味给人以醇厚、清爽、干净的感觉;甜味给人以舒适、滋润、圆正、纯美丰满、浓郁的感觉;苦味在一些酒品中也并非劣味;适量的涩味对于一些特定酒品可以提高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