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

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交通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和重要支撑,而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则是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建设交通综合运输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连结与衔接,以提高交通效率、便利出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带来了人口密集和交通需求增加的问题。
因此,规划者需要设立更多的交通枢纽和交通线路,以实现城市和周边地区之间的快速出行。
而在乡村地区,应注重发展农村公交、小型巴士等交通工具,方便农民的日常出行和交流。
通过城乡联通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在提高农民生活便利性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城乡之间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交流。
其次,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还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和特点。
以公路为例,公路交通是现代交通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容易引发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更多考虑公共交通的建设,如地铁、轻轨等。
这些交通方式不仅可以分流私家车辆,减少道路拥堵,还能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另外,水路交通和铁路交通也是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建设河流、湖泊和海上的交通港口,可以拓宽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的渠道,有效解决货物运输成本高、运输时间长等问题。
此外,研究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和建设还需要考虑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交通综合运输体系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通过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能够实现交通流畅和减少排放,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建设充电桩和推广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也是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方面。
这些技术和措施的引入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尾气排放,以实现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
由此可见,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交通强国建设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经济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还给环境带来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将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鼓励人们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建立起合理的交通网络,通过优化路网布局,改善交通流动性,减少道路拥堵。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组织和运行效率,提升交通整体运输能力。
交通强国建设还要注重推进交通安全工作。
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系数,我国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交通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交通监控设施,提高交通事故的处置和应急能力。
同时,加强对道路、桥梁和交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
交通强国建设还要注重推进交通服务水平。
交通服务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我国应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交通设施的舒适度和可用性。
加快推进数字化交通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提供更加智能化和方便的交通服务。
鼓励发展共享交通、电动汽车等新型交通方式,推动形成多样化的交通选择。
交通强国建设还要注重推进交通绿色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增大,对于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交通绿色发展,我国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交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加强对交通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提高交通排放标准,降低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建设生态友好型交通系统。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运营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运营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运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运营的重要性、主要挑战和应对措施等方面。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现代城市和区域发展中的必要步骤。
它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和区域的竞争力。
同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城市和区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必须能够满足人们在出行和物流中的需求,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此外,交通基础设施还需要配备高品质的交通设施,如停车场、码头、机场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还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精细的设计。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营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化的运营模式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
同时,高效的运营模式还可以促进交通安全和环保,提高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性。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运营中,我们需要应对许多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可持续发展、安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运营的基本要求。
我们需要寻求新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低碳、节能和环保的目标。
这需要增加投资,加强政策和法律的规范性,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
其次,安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交通运输活动的安全和稳定。
这需要提高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监管和执法,推动协调和共治。
第三,环境保护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关注点。
我们需要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这需要制定和实施环保政策和方案,加强环保工作和修复工程。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交通运输体系构建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综合交通,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意义、现状分析以及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意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以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
通过科学规划交通路网、优化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短出行时间,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交通运输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商品流通、人员流动和信息传递,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再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合理规划交通路网和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污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最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交通出行,可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有些城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往往忽视了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导致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出现交通瓶颈和拥堵问题。
其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公共交通建设不足。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仍然不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导致私人汽车增多,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再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非机动交通建设不足。
非机动交通包括步行和骑行,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五个可持续交通发展目标

五个可持续交通发展目标一、提供全面公共交通系统1.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包括地铁、公交等,以满足不同区域和人群的出行需求。
2.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包括准点率、运营时间等方面的改进,以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3.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
二、促进多式联运交通模式1.建设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推动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衔接和转换,提高跨模式换乘的便利性和效率。
3.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促进低碳出行1.推广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如自行车、步行等,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和能源消耗。
2.加强公共交通车辆的节能与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3.优化交通出行规划和道路设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车辆排放的环境污染。
四、改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1.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交通网络,避免交通瓶颈和拥堵现象的发生。
2.鼓励城市发展向多中心转变,减少人员和物流集中于中心城区,降低交通压力。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交通用地占用比例,推动城市紧凑化发展,减少通勤距离。
五、加强交通安全管理1.完善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交通行为规范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2.加强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
3.推广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意识和素养。
提供全面公共交通系统全面公共交通系统是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出行体验。
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增加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范围,使其能够服务到更多的区域和人群。
•针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可以探索实施小型公交系统,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加强公交运营管理,提高准点率和班次密度,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改善车辆运营条件,提升车内设施和舒适性,增加座位数和空调设施。
如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如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文/奚卫菊新时期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满足经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需求,形成立体化交通模式,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文中分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特点,探讨如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业占据着关键地位,可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保障货物运输与人员流动的流畅性、安全性。
过去一段时间内,国内交通运输业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制约社会经济建设活动的进行。
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活动顺利进行,一定程度解决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基本实现了交通运输行业与经济发展匹配。
通过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了多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实现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构建的必要性我国的经济正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于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完善工作,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并且也适合我国可持续化发展要求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经济能够得到稳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所以这也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升级以及转型的相关工作是离不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经济的转型,这就决定了在我国进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优化升级工作有着必要性。
由于市场化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所以市场经济也可以通过公平的竞争来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运输系统。
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有效地做到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并且有效地通过相关税率以及价格方面来调控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市场,提升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经济升级工作,同样,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经济的优化工作又能够巩固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与社会环境出现了诸多变化,包括社会生产力的高速提升与发展,其中各产业对于交通运输需求力度加大、人民的出行方式变化等等,也表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和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规划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从公共交通、道路网络、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交通主要分为地铁、轻轨、公交、出租车等。
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相比其他交通工具更为快捷高效,能够减少了交通拥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负面影响。
同时,公交和出租车也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体出行和城市交通上下班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规划优质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才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出行问题。
二、道路网络道路网络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道路通行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确保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规划建立地下综合管廊,对于道路交通疏导、提高城市避难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节约用地等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道路网络和交通出行变得更为智能、便捷,例如建立车联网和智慧交通系统。
三、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另一主要组成部分。
港口、码头是水路运输的重要节点,能够实现城市与周边城市、国家和国际间的联通。
规划发展水运,缩小内陆城市与海洋之间的距离,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物流效率和水运对城市经济的贡献。
四、航空运输航空运输是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人快速跨越“时空”的工具,能够促进城市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规划建设航空枢纽,发展通航格局和航空产业,以此推动城市的发展。
总之,规划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
公共交通、道路网络、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统筹规划,将不同交通工具无缝衔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人们出行的便利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发展战略(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本文提出以下交通发展战略,旨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一、战略目标1.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通过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2. 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战略重点1.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1)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加快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普速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2)发展公路运输:完善国家公路网,提高高速公路网络密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3)加强水路运输:优化航道布局,提升内河航运能力,发展沿海港口。
(4)发展航空运输:扩大航空网络,提高航班密度,提升航空运输服务水平。
2. 推进交通运输智能化(1)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推广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和智能交通装备。
(2)发展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公路、智能铁路、智能航道和智能机场。
(3)培育智能交通产业:推动智能交通装备、智能交通软件和服务等产业发展。
3. 加强交通运输环境保护(1)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2)提高运输效率:优化运输组织,降低能源消耗。
(3)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对交通运输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4. 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水平(1)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2)加强交通运输安全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安全设施水平,提高道路、铁路、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能。
(3)加强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及时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究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将会有什么特征,迎来什 么挑战?
东京都市区的交通分担比
100%
100%
90% 23 27.9 27.8 21.9 22.6 23 90% 15.7 23.6 23.3 20.4 23.9 20.9
80%
80% 10.4
70% 14.9 9.3 15.8 15.4 22.6 16.3 70% 8.7
居住区路网结构案例——新加坡新城居 住区
干路断面:宽45~50m,双向6车道;干路间距:600m~ 1000m;支路断面:宽20m左右,双向2车道;支路间距:300m 左右;支路网密度:8.4km/km2;道路面积率:19.8%;交通方 式:轨道交通为主。
产业区路网结构案例——墨尔本工业 区
道路指标:工业区干道间距为780m~1200m,支路网基本为200m×300m方格网 布局;路网密度:9.6km/km2;道路面积率:19.4%。
53
3 17 1994
14 1 9
55
5 16 2000
地铁 轻轨/无轨电车 大型柴油公交车 小型公交车 出租车 私家车
在城市向外围快速扩展过程中,综合
交通系统缺乏明确的拓展战略,以及
土地开发模式的不合理,造成其公共 交通主导方式的分担比从1986年的 64%下降到2000年的24%
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变化
道路效率不高
港口
现
代
物
流
机场
货运通道
铁路货运站
基
础
设
施
的
物流
物流
园区
货运通道
园区
网
络
结
构
配送道路体系
客户 1
客户 2
客户 3
交通需求构成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 32%,49%,51%!
非通勤交通的比例变化究竟说明 什么?
• 老龄化:
全国 2011年——1.85亿, 13.7%;
2015年——2.21亿,16%。 上海 2011年——24.5%,
22 6 35
14 24 2002
26 12
42
5 16 2008
城市背景数据
面积892平方千米,居 民349.6万人,就业人 口170.6万,千人汽车 保有量为324台,无车 家庭为45%。
合理交通规划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特征
步行 自行车 公共交通
成因的判断——条件 城市多样化功能和混合用地开发;
短距离出行,无汽车依赖
的士站
2 个(每站停车 4 辆);在深南大道南北两侧支路各设置一个港湾式的士站
地下人行通道
地铁出入口兼跨深南大道人行地道
空间开发原则
地上
地上围绕中心绿地和广场发展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
地下
北部沿深南大道旁高层建筑带下以及南部新增商业地块重点开发地下商业
适应城市空间结构的路网架构
根据自身空间结构特点及发展需求确定路网结构,避免简单追求“环+放射” 的路网结构。
8.2 11.6 12.1 17.5 12.9
60%
16.3
50%
27.3
22.9 35.5
60%
31
50%
40%
34.1
40%
19.3 14.8 29.1
22.6
25.8
30%
30% 62.6
20% 42.9
10%
29.9 29.3 23.5 19.5 26.9 20%
10%
44.3 46.5 35.3 31.6 41.2
——艾里斯《转折 点》(1998)
生活模式 Vs 城市结构与基础性服务
ODM中国工厂 基本组件
成田机场/东京港口 经过日本国内法人
海关
通 关
日本国内厂商(一般零件) 看板采购
保税JIT VMI采购
NECP米泽
构建健康的城市骨架
城市骨架的构成要素
功能集 聚地区 构成城 市的主 关节
交通通道构成了城市的主动脉
在城市轨道网络基础上的城市联系
厦漳泉地区的区域轨道网络 不同的轨道承担不同的功能,共同组成 满足城市间多样化需求的能力。
极化——枢纽地区的开发
中心 城区
新区
新城
遵循站点周边物业价值规 城市型 律,综合高效地再开发。 站点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挑战与责任——城市交通路在何方
交通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城市交通拥堵对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
Beijing 北京市
Shanghai 上海市 Guangzhou 广州市
Nanjing 南京市
Chengdu 成都市
Hangzhou 杭州市
机动车快速增长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原线站位是否满足轨道线路的功能要求; 4 线路技术标准 原线站位是否满足轨道线路的线形技术标准的要求;
原线站位前后相邻车站之间的距离是否适宜, 是否有利于轨道线路的运营组织和保证最低要求的运行速度。
避免轨道线站位与沿线各种大型工程设施发生冲突;
5
工程与施工 轨道线站位要能够保证轨道线路和车站施工期间交通的顺利疏解;
东部城市间的商务联系—— 扁平的结构
中西部城市间的商务联系—— 分层树状结构
针对机动化的对策——任务的分解与协同
住宅与办公 地点紧密型 布局
住宅
办公楼
住宅
公共交通
鼓励合乘
清洁能源汽车
智能交通 ITS
办公楼
住宅
住宅与办公 地点分离型 布局
私人轿车交通 小轿车低效使用 汽车尾汽污染
请问到动物 园怎么走?
0%
东京23区 横滨
轨道 小汽车 步行
川崎
千叶 崎玉南部 东京都市区 0%
东京23区 横滨
地面公交
轨道
自行车和轻便摩托
小汽车
步行
川崎
千叶 崎玉南部 东京都市区
地面公交
自行车和轻便摩托
全目的出行
通勤交通
适应多样化需求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
类型
站间距离 (Km)
新干线
城际列车(JR) 特快列车(私铁)
30-50 5-6
腹地面积
96.56 公顷
具体潜力用地
38.23 公顷
覆盖人口
3.88 万人
用地调 规划状况 名称 整
南山 NS07-03 号片区[高 南山 NS07-05 号片区[高 大冲村旧村改造规划 新中区东片区]法定图则 新南片区]法定图则
编制状况
在编
已批
待批
编制单位
深规院
深规院
深规院
规划调整 建议
调整用地现状 规划调整建议
小汽车(搭乘) 便于使用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
小汽车(自驾)
成因的判断——社会观念
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环境的改善;
小汽车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城市交通的加减乘除
• “加法”——提高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 • “减法”——交通的减量化、抑制不合理的
交通行为; • “乘法”——城市交通对策的科学化和精细
化; • “除法”——引导交通方式的转换。
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变化 突破100万辆用时48年; 100-200万辆用时6年半; 200-300万辆用时3年9个月; 300-400万辆仅用时两年7个月。
到底是车与路的矛盾还是机动化发展与人居环境的矛盾? 首尔市清溪川改造工程
改造前
改造后(2005年9月)
拆除了5.8公里的高架路,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减少车流 : 125,000 辆/日
大力发展商业和公共配 套,培育区域中心,引导 区域发展
将轨道站点作为区域引 擎,以TOD模式进行开 发。
居住型 站点
交通枢 纽型站 点
公交走廊与城市高密度开发带关联
20 世纪 60 年代,小汽车引导的郊区化造 成阿灵顿县城市中心衰落,零售等商业 服务活力丧失。适逢华盛顿都市区地铁 系统动工建设,阿灵顿当局及规划者确 立了通过高效能的公共交通促进开发、 以高密度开发促进公共交通的城市发展 模式,围绕地铁站点进行功能混合、紧 凑的TOD开发,沿地铁线的若干TOD开发 形成轴状的TOD走廊。这条TOD走廊既是 阿灵顿县的对外、对内的交通走廊,又 集聚了希尔顿酒店(Ballston)、最大的 零售业(IHOP site)、政府及商务办公、 社区服务、广场(Richmond)、居住等 城市核心功能,因此它实际成为阿灵顿 县最富有人气和活力的城市发展主轴。
竖 方案 1:地面站 地面为道路和站台,地下一层为站厅 向 方案 2:地下站 地下二层站;地面为道路,地下一层为站厅,地下二层为站台
出入口
6 个;分别设于深南大道和铜鼓路人行道外侧
交通接驳 公交停靠站
设施
自行车站
2 对(每站停车 3 辆);均设于深南大道
2 个(900 ㎡);分别在深南大道南北两侧各设 1 个自行车停车场,邻近地铁 车站出入口
示例:轨道交通优化时的考虑原则
序号 影响因素类型
调整原则
原站位腹地土地利用协调性(适宜利用性质的土地量/不适宜利用性质的土地量)是否为站位可调整范围内的
1
土地利用 最优选择;
原站位腹地土地发展潜力(旧城改造潜力和新开发潜力)是否为站位可调整范围内的最优选择。
规划人口规模是否能达到经验的最低覆盖指标 5 万人/车站; 2 人口覆盖规模
大冲村及其村属工业用地
北面结合大冲村改造规划,建议沿深南大道布置商业服务业用地、高档次的 居住社区和配套服务基地,在深南大道南侧增加商业配套用地。
人口调 就业人口
整
居住人口
1.68 万人 3.54 万人
交通设 车站 施布局
位置
深南大道与铜鼓路交叉口
平 方案 1:地面站 侧式站台 面 方案 2:地下站 岛式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