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优秀PPT课件
《游山西村》ppt课件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身边的田园风光
农村习俗;写得清新自然;情景交融
特别是三 四两句;不仅描写村庄的自 然景物;而且富有生活哲理
为下列字注音: 豚拄腊扣
根据你对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首诗的理 解;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用恰当的语言中分校刘红军指导
3 这首诗五 六两句写什么
答:写乡村民俗古朴 春社日即将到来;村里忙着迎神 赛会;穿着简朴衣帽的村民们在迎神的策鼓中未来往 往 淳朴 热情而好客
4 这首诗七 八两句写什么
答:写诗人希望月夜随时到农家作客 由于诗人喜爱 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善良热情的邻家农民;古朴淳 厚乡村民俗;希望自己随时能乘月夜;拄拐杖登门拜 访;共话桑麻
1 这首诗一 二两句写什么
答:写农家丰年足食 腊酒是自家酿造;鸡豚是 自家喂养;客人来了;自有土产招待
2 这首诗三 四两句写什么
答:写村庄周围景色 乡村小道;弯弯曲曲;山重 水复;怀疑无路可走;然一座座村庄就掩映在柳 暗花明之中 现在作为成语流传又有其深层含 义;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要灰心丧气;只 要努力;坚持不懈;光明就在前头
亮 暗;柳色深绿 明;花光红艳 ❖ 箫鼓追随春社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
民们在迎神的萧鼓声中来来往往 追随;跟随 指箫 鼓声你追我赶;此起彼伏
❖ 衣冠:指衣和冠;这里指衣着 穿戴 ❖ 古风:古人之风;指质朴 淳厚的气度
❖ 若许:如果允许 ❖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乘;趁着 ❖ 无时:无一定时间;既随时 ❖ 叩门:敲门
30 诗 四 首
—— 游 山 西 村 陆游
游山西村完整版PPT课件

PPT课件•山西村概述•游览路线规划•山西村美食体验目录•民俗活动参与•山西村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山西村概述01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山西村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地处太行山脉南段,黄河之畔。
历史背景山西村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就有人在此居住。
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自然环境与特色建筑自然环境山西村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较高,气候凉爽,四季分明。
周围环山,林木葱郁,空气清新。
特色建筑山西村的建筑风格以传统的北方民居为主,房屋多为四合院式布局,青砖灰瓦,古朴典雅。
部分房屋还保留有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
民俗文化及活动民俗文化山西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剪纸、刺绣、面塑、皮影戏等多种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
民俗活动山西村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唱大戏等。
此外,还有定期的庙会、集市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游览路线规划02山西博物院晋祠双塔寺平遥古城主要景点介绍01020304展示山西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
为纪念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虎而建的祠堂,是山西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因寺内两座高塔而得名,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被誉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上午游览山西博物院,下午参观晋祠。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上午游览双塔寺,下午前往平遥古城。
在平遥古城内游览,包括文庙、清虚观、城隍庙等景点。
030201游览顺序与时间安排交通指南及注意事项交通指南从太原市区出发,可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前往各个景点。
在平遥古城内,建议步行游览。
注意事项在游览过程中,请注意保护文物古迹,遵守景区规定。
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行程,确保游览安全。
山西村美食体验03山西著名的面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吸引了无数游客。
刀削面滑嫩爽口,加上特制的卤汁和调料,味道鲜美。
豆腐脑以黄酱为主要调料,配以各种蔬菜和肉类,味道浓郁。
游山西村优秀PPT课件

山西村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 冷。
山西村的旅游资源
山西村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区, 如五台山、平遥古城等。
山西村的文化遗产丰富,具有 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
山西村的特色美食如刀削面、 炖菜等,深受游客喜爱。
03
游山西村的行程安排
旅游行程规划
01
02
03
旅游时间
选择合适的旅游季节,确 保天气适宜和景点最佳观 赏时期。
通过学习《游山西村》,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诗歌艺术,提 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系统地介绍《 游山西村》这首诗歌,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和诗歌艺术的热爱。
意义
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 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提供清晰易懂的景点导览 图,方便游客游览和参观。
旅游活动安排
观光游览
组织游客参观景点,欣赏自然风 光和人文景观。
文化体验
安排当地文化体验活动,如品尝当 地特色美食、参与民俗活动等。
休闲娱乐
安排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如野餐、 烧烤、篝火晚会等,丰富旅游行程。
04
游山西村的特色美食
山西村的传统美食
总结词
山西村的特色小吃
总结词
小巧玲珑,味道独特,是品尝当地文化的最佳方式。
详细描述
山西村的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如糖火烧、炸酱面、麻花等。这些小吃小巧玲珑, 味道独特,是品尝当地文化的最佳方式。游客在游览山西村时可以尝试这些特色 小吃,感受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文化氛围。
05
游山西村的住宿和交通
住宿安排
酒店推荐
02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课件(20张ppt)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激趣导入
资料助读 了解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 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 的紧急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 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 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作品有《剑南诗 稿 》《 南 唐 书 》《 老 学 庵 笔 记 》 等 。
温馨提示:可从思想内容、情感抒发、风格等几方面比较。
本课小结
游 山 西 村
热情待客 山村风光 习俗古朴 未辞先约
人情美 风光美 习俗美
初读诗歌 知游踪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歌,写游山西村,但全 诗不见一个游字,又不具体写游 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 来体现不尽之游兴。请你边读边 想,作者的足迹曾停留在了哪里?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2)结合写作背景,请你说说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 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品味升华 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违。
《游山西村》PPT教学课件

- .
作者轶事
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陆游既是文人之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为了实现收复失地的心愿,他曾经千里投师学习剑术40多岁时,他应邀到了抗金前线南郑。有一天,他带兵到山中围猎,天色渐暗,大家准备回营了,。猛然见袭来一阵腥风,传来一声怒吼,随着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大家见了无不惊慌失色,纷纷逃避;只有陆游毫不惧怕,挺身仗剑,向虎刺了去,于是人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最后,陆游一剑刺中了老虎的咽喉。陆兄如此骁勇,怎不令人咋舌!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 上.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 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
4,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因其富于生活哲理,给人以鼓舞和希望,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 人们喜爱,流传甚广。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
明又一村
讨论下列问题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游山西村》PPT课件

《游山西村》PPT课件•诗人与作品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目录•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01诗人与作品背景陆游生平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及历史环境《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当时陆游罢官闲居山阴老家。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陆游虽赋闲在家,但心系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
在这种背景下,陆游创作了《游山西村》,通过描写乡村风光和淳朴民风来表达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赞誉。
该诗以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同时,《游山西村》也体现了陆游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游山西村》在陆游诗歌中的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01提供《游山西村》的全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读音和节奏。
02附上与诗句情感相契合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重点字词解释与注释•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解释“莫笑”、“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等字词的含义,并点明这句诗所表现的农家淳朴好客的风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意象的象征意义,阐述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即使面临困境,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前方一定有出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介绍“春社”这一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解释“箫鼓”、“追随”、“衣冠简朴”、“古风存”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古代农村的风俗之美。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解读“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等词语背后的意蕴,探讨这句诗所表达的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游山西村》课件(共24张ppt)

小贴士
腊酒,前一年腊月酿的酒。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从腊月到社日,60-75天。
研读探究----寻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把感叹词放进诗内,读出不同的感情。
咦,山重水复疑无路。哇!柳暗花明又一村。
美景
哲理
知人论世
对国家的希冀 对自己的期许
1165年,40岁,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 有人进言陆游 “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 了陆游的官职。
今后若能趁着月光来闲游, 柳阴过后,花色明艳,一个村就在前头。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说不定什么时候拄着竹杖来将你的门轻叩
情
农家宴 村外景 春社场 再游愿
研读探究----寻美
研读探究----寻美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内容
美点
手法
游所见之农家宴
莫笑
(事)
足
直接和间接
研读探究----寻美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穷水复前面好像没有路,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研读探究----寻美
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 (明 方向)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金 元好问)
古风久不作,我友当力赞。 (宋 赵蕃)
。
选项:学习、健身、生活中……
柳阴过后,花色明艳,一个村就在前头。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把感叹词放进诗内,读出不同的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读出闲适恬淡的意境。
游山西村ppt优秀课件

目 录
• 引言 • 游山西村的历史文化背景 • 游山西村的景点与旅游资源 • 游山西村的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概述
课程主题
《游山西村》
主题内容
赏析山西村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及在旅 游发展中的创新与实践。
主题目标
培养学生对山西村的认知和兴趣,提高其文化素 养和旅游管理能力。
游山西村的旅游资源特点
文化古迹
游山西村保留了许多历史 悠久的文化古迹,如古老 的建筑、石刻、寺庙等。
自然风光
游山西村拥有美丽的自然 风光,如山峦、河流、湖 泊等。
地方特色
游山西村的地方特色非常 明显,如传统的手工艺品 、地方美食等。
游山西村的旅游价值与吸引力
历史文化价值
游山西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 产,这些文化古迹具有极高的历
务等方面。
游山西村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01
02
03
04
针对游山西村的发展现状和前 景,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和建议
。
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游山 西村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提 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
。
05
结语
总结游山西村的特色与价值
史文化价值。
自然景观价值
游山西村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丽, 如山峦、河流、湖泊等,这些自
然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地方特色价值
游山西村的地方特色非常明显, 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地方美食等 ,这些特色产品具有极高的地方
特色价值。
04
游山西村的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
游山西村的旅游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中出现希望或
转机,也道出了
世间事物消长变
化的哲理。
.
10
赏析
2.“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 ,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 容"花"?
柳色深绿,所以用"暗";
花色艳丽,所以用"明"。
.
11
赏析 3.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描,绘意柳境暗1分, 花的明意又境一 ?村”这两句诗描绘抒 语了发言心流怎情畅样11分分,)
.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个 别字的读音。
.
4
游山西村
陆游
tú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kòu
.
5
理解 诗句意思
.
6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不要。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豚:小猪,这里 指猪肉。
《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
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
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
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
吾土吾民之爱。 淳朴的民风民俗
.
17
若:如果。
拄:拄着。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闲乘月:趁着月 明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意:从今以后,如果能 允许我趁着月夜闲游,我 会随时拄着拐杖,半夜前 来敲门。
.
19
7.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诗人发表的感
慨。因为主人殷勤,所例二:“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
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 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 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
15
吹着箫打着鼓。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指古代立春后祭祀土神 的活动。这里指举行春 社的日子。
诗意:箫鼓的乐声接连不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示例一: 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
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 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 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2分) 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 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 被人们引用。
游
山
陆 游
西 村
.
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 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都有很 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兼具李白 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 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 《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
2
此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 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 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 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 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 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 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 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 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
的腊酒不好,丰收年份他
们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
客人。
.
7
赏析
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 说好在哪里?“莫笑”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
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
字,既写了农家的丰年景象又表
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
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
.
9
颔联: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 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 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 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 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 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写景中寓含哲理, 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
现实生活中人们
常用来比喻在困
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首联渲
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
悦的气氛,写出了农家人热情、
淳朴、好客的特点 。
.
8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怀疑。
暗:暗淡。
诗意:山峦重叠, 溪水曲折,似乎让 人怀疑无路可走, 忽然出现了柳色深 绿,花光红艳的山 村。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 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 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 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 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 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 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 开朗、欣喜不已。
.
12
赏析
4、“柳暗花明”流传下来 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 通常指什么?
比喻困境后 重新出现转机 ,看到希望。
.
13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 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 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 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答案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
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
丽景色。
.
14
断,春社日已经临近了,
村民们穿着简朴,保存着
古老的风俗习惯。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
16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
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
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
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
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
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
.
18
• 尾联: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 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 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 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 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 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 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 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 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 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 人跃然纸上。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和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