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史子集分类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咱先说这个“经”部吧。
这就像是知识宝库里最最精华的部分,就好比是一家高级餐厅里的招牌菜。
像《论语》,那里面可全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聊天说的话,可有意思啦。
你能想象得到吗?就像一群很有智慧的朋友,坐在一块儿,谈天说地,说的都是怎么做人呀,怎么治理国家呀这样的大事。
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多实在呀,就好像你走在路上,身边的人都可能有比你厉害的地方,你得向人家学习呢。
还有《诗经》,那里面的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看,读着读着,就好像能看到河边有雎鸠鸟在欢快地叫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望着美丽的姑娘,心里满是爱慕,这感觉是不是特别生动呢?再说说“史”部。
这就是一部部的历史大剧呀。
像《史记》,司马迁写得可真是绝了。
那里面的人物就像活过来一样。
项羽本纪里,项羽那可是个大英雄啊。
巨鹿之战的时候,“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你能感觉到那种战场上的热血沸腾,士兵们的呐喊声好像就在耳边回响,项羽就像一个战神一样,带着士兵们冲锋陷阵,太霸气了。
还有像三国时期的历史,《三国志》里记载得很详细呢。
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人物,一个个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曹操的奸诈多疑,刘备的仁德宽厚,孙权的年少英才,这些人物就像我们身边性格迥异的朋友,在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子”部呢,就像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大广场。
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
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听起来是不是很玄乎?但其实里面包含着很多很深奥的哲理呢。
就好像是一个智慧的老者,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给你讲着宇宙和人生的奥秘。
还有庄子,他的思想可自由啦。
他写的那些故事,像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你看,他把梦境和现实都混在一起了,就像在跟你玩一个很有趣的思想游戏,让你对世界的认知都变得模糊又新奇了。
经史子集四部

• 5.《四库总目》:四分法集大成, 经史子集(44小類) • ⑴經(10):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 • ⑵史(15):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 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時令、地理、 職官、政書、目錄、史評類 • ⑶子(14):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 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釋家,道家 • ⑷集(5):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類
• ▲經書舉要:
• • • • • 周易:玄妙的天書;尚書:原始的史冊; 詩經:樸素的歌聲;三禮:理想與法度; 春秋:亂世的青史;論語:仁者的教誨; 孟子:匡世的真言;孝經:人倫的至理; 爾雅:文辭的淵海;說文:造字之原始。
• ㈡史部概說 • 1.“史”的含義 • 許慎《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 從又持中。中,正也。” • 班固《漢書·藝文志》:“古之王者, 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 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 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 一、“國學”一詞產生的時間:清末 民初。
• 二、“國學”一詞產生的背景:相對 於“西學”而提出,最初帶有悲涼色 彩。
• 三、“國學”的幾種不同定義: • 1.20世紀初,鄧實:“一國所自有之學也” • 2.“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青 年雜誌》,梁漱溟 • 3.1920年以後,胡適:“國故學” • 4.馬一浮:“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
——提綱:
• 1.“一國所自有之學”:“國學”一詞的 義涵及其產生 • 2.經史子集:國學的基本構成(範圍) • 3.進德修業:國學的現代意義 • 4.學術代變:傳統學術思想的流轉變遷 • 5.“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也談企業的社會責任
经史子集分类标准

《陝西古籍總目》分冊编纂凡例一、編纂目的《陝西古籍總目》分冊,是陝西省各地級市(含所屬區、縣)、省直有關單位、高等院校現存漢文古籍的館藏目錄,旨在分別反映各設區市、省直有關單位和高等院校現存漢文古籍的品種、版本及收藏情況,為科研單位及廣大讀者提供較為完整、準確的資料信息,同時也為編纂《陝西古籍總目》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著錄範圍1.本目錄著錄本市(單位)境內收藏有古籍的各級、各類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管會、文獻館、資料室及私家藏古籍圖書。
2.民國元年(1912年)以前抄寫、刻印、活字印刷、石印、影印,反映中國古代文化,並以傳統的裝幀方式裝訂而成的歷代書籍。
3.民國元年(1912年)以前成書,抄寫、印製於1949年以前,並用傳統的裝幀方式裝訂而成的書籍(限叢書、方志兩類)。
4.辛亥革命以前佛藏、道藏全藏及單刻本。
三、著錄項目書名項:包括書名、卷數、并列書名、說明書名文字。
著者項:包括著者時代或國別、著者姓名、著作方式。
版本項:包括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版本類型及批校題跋者(無考者從缺)。
附注項:對於書名、著者、版本項著錄的補充說明。
收藏項:收藏單位及名稱。
四、編排體例1、本目錄按經、史、子、集、叢五部類次,各部再分若干大類,大類下視其情況酌分若干小類。
其類目體系如下:經部:總類易類書類詩類禮類: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縂義、通禮、雜禮書春秋類:彙編、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春秋縂義孝經類群經總義類四書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縂義樂類小學類:彙編、訓詁、字書、韻書史部:紀傳類:彙編、通代、斷代編年類:通代、斷代紀事本末類:通代、斷代雜史類詔令奏議類:詔令、奏議傳記類:總傳、別傳、年譜、日記、家傳、宗譜、雜錄、貢擧、職官錄史鈔類時令類地理類:總志、方志(按行政區順序排列)、雜志、山水志(山志、水志)、專志(古跡、宮殿、寺觀、祠廟、陵墓、園林、書院)、遊記、外記職官類:官制、官箴、政紀政書類:通制、典禮、邦計(賦役全書、錢穀、稅務、漕運、錢法、鹽政、荒政)、軍政、法令、邦交、考工、科舉、公牘、檔冊、雜錄目錄類:彙編、公藏、家藏、知見、地方藝文、雜錄金石類:縂類、金類、石類、玉類、陶類、錢幣、璽印史評類子部:總類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附獸醫)醫家類:叢編、醫經、本草、方論、針灸、養生、雜錄天文演算法類:天文、曆法、算書術數類:相墓數學、占候、占卜、陰陽五行、命書相書、相宅藝術類:書畫、畫譜、篆刻、樂譜、棋譜、雜技譜錄類:叢編、飲食、器物、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雜家類:雜學雜説、雜考、雜記、雜品、雜纂類書類小說類:雜事、異聞、瑣語釋家類:撰疏、大藏、譯經道家類新學類集部:楚辭類漢魏六朝別集類唐五代別集類宋別集類金別集類元別集類明別集類清別集類總集類:地方藝文、家集、通代、斷代詩文評類詞類:叢編、總集、詞別集、詞話、詞譜、詞韻曲類:諸宮調、雜劇、傳奇、散曲、曲選、彈詞、寶卷、雜曲、曲譜、曲韻、曲評曲話、曲目叢部:彙編叢書類編叢書:(按經、史、子、集順序排列)地方叢書:(按行政大區、省、市、縣排列)家集叢書自著叢書2.同類圖書,以作者時代先後排列;同一著作有多種版本時,以版本類型、版本時代先後為序,先排稿本,再依次排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影印本等。
(整理)国学传统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经部】《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
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
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
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
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
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
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
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
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
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
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经史子集分类

《论语》《集解论语》《论语释疑》《论语义疏》《孔子家语》《孔丛》《尔雅》《集注尔雅》《尔雅音》《广雅》《小尔雅》《方言》《白虎通》《五经大义》《五经通义》《六艺论》
纬书
《河图》《河图洛书》《易纬》《尚书纬》《诗纬》《礼纬》《礼记默房》《乐纬》《春秋灾异》《春秋纬》《孝经勾命诀》《孝经援神契》《论语谶》
医家
《本草图经》《本草纲目》《张仲景方》《华佗方》《素问》《针灸甲乙经》《明堂孔穴图》《灵枢经》《养生要集》《神仙服食经》《食经》《脉经》《种植药法》《黄养胎经》《针灸图要决》《养生术》
小说家
《博物志》《太平广记》
集
文集
《楚辞》《司马相如集》《贾逵集》《何晏集》《杜预集》《韩康伯集》《陶弘景集》《乐府新歌》《女鉴》
小学
《急就章》《千字文》《古今字诂》《说文》《字林》《玉篇》《音书考源》《声韵》《四声》《河洛语音》
史
上古
《战国策》《战国策论》《楚汉春秋》《古今注》《越绝记》《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魏武本纪》《吴书》《东观汉记》《后汉书音》《论三国志》《后汉纪》《三国志》《晋书》
中古
《宋书》《齐书》《梁书》《齐纪》《梁史》《梁书帝纪》《陈书》《后魏书》《旧唐书》《新唐书》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周史》《宋史》《通史》
天文
《周髀》《浑天义》《天文集占》《天文集要钞》《星占》《京氏释五星灾异传》《洪范占》《二十八宿分野图》
历数
《四分历》《七曜历术》《漏刻经》《历注》《九章算术》《孙子算经》《黄钟算法》《二十八宿分野图》
五行
《九宫行棋经》《地形志》《周易占》《周易通灵决》《东方朔书》《五姓岁月禁忌》《九天嫁娶图》《占梦书》《灶经》《祥瑞图》《灾异图》《宅吉凶论》
中国古典典籍分类

中国古典典籍分类中国古典典籍分类按内容可分为四大部类:经、史、子、集。
“经”,是指经书,就是儒家的经典。
我们现在学的儒家的《四书》《五经》,就是属于经部类的。
“史”,就是历史书。
古代的史主要是官方的正史,因为古代中国人比较注重历史,有专职的官员来记录历史。
“子”,就是诸子百家的著作。
当然也包括宗教,就像道家,道家还算是比较早的。
佛教传到中国来后,也算是宗教之一。
“集”,就是文集,也就是诗赋、诗词这一类的,汇集在一起,叫“集”。
“经史子集”也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经、史、子、集具体例子如下:一、经《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二、史《史记》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汉书》汉·班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三国志》晋·陈寿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宋书》南朝梁·沈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三、子《老子》春秋·李耳又称《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庄子》战国·庄周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影响深远。
《韩非子》战国·韩非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墨子》战国·墨翟墨家经典,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对哲学、逻辑学都有研究和贡献。
《荀子》战国·荀况儒家学派重要著作,“性恶论”是其主要的思想,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中国现存最早、最杰出的兵书。
《管子》战国·管仲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包括大量具体的治国方术。
(完整版)经史子集分类.doc

经部十三经( 13 种)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其他( 7 种)14.《韩诗外传》汉 ?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15.《尚书大传》汉 ?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16.《春秋繁露》汉 ?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17.《大戴礼记》汉 ?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18.《白虎通义》汉 ?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19.《四书章句集注》宋 ?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20.《经学历史》清 ?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史部二十六史( 26 种)21.《史记》汉 ?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2.《汉书》汉 ?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23.《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24.《三国志》晋 ?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25.《晋书》唐 ?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26.《宋书》南朝梁 ?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27.《南齐书》南朝梁 ?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28.《梁书》唐 ?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29.《陈书》唐 ?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30.《魏书》北齐 ?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31.《北齐书》唐 ?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32.《周书》唐 ?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33.《隋书》唐 ?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34.《南史》唐 ?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35.《北史》唐 ?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36.《旧唐书》后晋 ?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37.《新唐书》宋 ?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38.《旧五代史》宋 ?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39.《新五代史》宋 ?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40.《宋史》元 ?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41.《辽史》元 ?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42.《金史》元 ?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43.《元史》明 ?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44.《明史》清 ?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45.《新元史》民国 ?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46.《清史稿》民国 ?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别杂史( 24 种)47.《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48.《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49.《战国策》西汉 ?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50.《列女传》汉 ?刘向——女子无才便是德51.《吴越春秋》东汉 ?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52.《越绝书》后汉 ?袁康——吴言越语,君问臣答53.《人物志》三国魏 ?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54.《华阳国志》晋 ?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55.《山海经》——山中奇谭,海外奇观56.《水经注》北魏 ?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57.《洛阳伽蓝记》后魏 ?杨衒之——梵乐已远,佛香犹闻58.《大唐西域记》唐 ?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59.《大业拾遗记》唐 ?颜师古——隋炀一世,烟花一现60.《贞观政要》唐 ?吴兢——君贤臣忠,长治久安61.《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62.《续资治通鉴》清 ?毕沅编著——宋元易鼎,蒙汉交锋63.《五代史补》宋 ?陶岳——道听途说,亦足补史64.《蛮书》唐 ?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65.《吴地记》唐 ?陆广微——大唐江南,全景苏州66.《唐六典》唐 ?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方67.《通典》唐 ?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68.《史通》唐 ?刘知几——为史者宜置于座右69.《桯史》宋 ?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非70.《文史通义》清 ?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野史( 14 种)71.《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72.《晋五胡指掌》明 ?张大龄——兴废始末,焕焉在目73.《唐摭言》五代 ?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7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 ?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7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 ?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76.《大宋宣和遗事》宋 ?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77.《靖康传信录》宋 ?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78.《蒙鞑备录》宋 ?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7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 ?王国维校注——弯弓大漠,立马中原80.《元朝秘史》元 ?佚名——黄金家族黄金册81.《备倭记》明 ?卜大同辑——空言空语,纸上谈兵82.《万历野获编》明 ?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比正史83.《南明野史》清 ?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84.《郎潜纪闻》清 ?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目录( 6 种)85.《崇文总目》宋 ?王尧臣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86.《郡斋读书志》宋 ?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87.《书林清话》清 ?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88.《校雠通义》清 ?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89.《书目答问》清 ?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9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 ?纪昀等——经史子集,纲举目张子部诸子( 30 种)91.《老子》春秋 ?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92.《庄子》战国 ?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93.《公孙龙子》战国 ?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94.《韩非子》战国 ?韩非——人非有爱,法本无情95.《淮南子》西汉 ?刘安——荟萃诸子,旁搜异闻96.《列子》战国 ?列御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97.《墨子》战国 ?墨翟——兼爱其仁,非攻其义98.《荀子》战国 ?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99.《孙子兵法》春秋 ?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00.《文子》春秋 ?辛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101.《关尹子》春秋 ?关尹——九阳至极,大道其成102.《鹖冠子》战国 ?鹖冠子——深浅莫测,真伪难辨103.《吕氏春秋》战国 ?吕不韦——市门悬赏,一字千金104.《晏子春秋》战国 ?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105.《管子》战国 ?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106.《商君书》战国 ?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107.《慎子》战国 ?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108.《尹文子》战国 ?尹文——名有三科,法有四程109.《邓析子》春秋 ?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110.《论衡》东汉 ?王充——疾虚妄,斥鬼神111.《盐铁论》西汉 ?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112.《风俗通义》东汉 ?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113.《申鉴》东汉 ?荀悦——政之大经,法教而已114.《新论》汉 ?桓谭——生死相待,形神相依115.《新书》西汉 ?贾谊——伤逝贾子,绝代鸿文116.《孔丛子》汉 ?孔鲋——圣人之言,后世之教117.《太玄经》汉 ?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118.《颜氏家训》北齐 ?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119.《刘子》北齐 ?刘昼——礼教为先,无为是务120.《金楼子》梁 ?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儒家( 10 种)121.《法言》西汉 ?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122.《说苑》西汉 ?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123.《新序》西汉 ?刘向——嘉言懿行,可叹可敬124.《新语》汉 ?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125.《忠经》汉 ?马融——天下至德,莫大乎忠126.《孔子家语》汉 ?佚名——孔氏家学,源远流长127.《朱子语类》宋 ?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128.《传习录》明 ?王阳明——心外无学,传而习之129.《近思录》宋 ?朱熹、吕祖谦——身边之事,日常之理130.《一贯问答》明 ?方以智——一以贯多,不妨矛盾释家( 10 种)131.《金刚经》后秦 ?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132.《楞严经》唐 ?般剌密帝译——众心本净,修禅自明133.《无量寿经》三国魏 ?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134.《肇论》东晋 ?僧肇——有即是无,无即是有135.《法苑珠林》唐 ?道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136.《坛经》唐 ?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37.《童蒙止观》隋 ?智顗——止以收心,观以启悟138.《弘明集》梁 ?僧祐——道以人弘,教以文明139.《祖堂集》五代 ?静、筠禅僧——中土失传,海外遗踪140.《五灯会元》宋 ?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道家( 10 种)141.《抱朴子》晋 ?葛洪——求仙炼丹,谈玄论道142.《无能子》唐 ?无名氏——天地无心,万物同归143.《化书》五代 ?谭峭——化之为道,流转无穷144.《太平经》——木兰树下,神人问答145.《云笈七签》宋 ?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子之奥146.《周易参同契》东汉 ?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147.《老子想尔注》——道为至尊,积善成功148.《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149.《海内十洲三岛记》汉 ?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150.《真诰》南朝梁 ?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手书杂家( 25 种)151.《吴子》战国 ?吴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152.《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153.《三略》旧题汉 ?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154.《六韬》旧题周 ?姜尚——文韬武略,兵书之祖155.《素书》三国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56.《忍经》元 ?吴亮——一忍成仁,百忍成圣157.《长短经》唐 ?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158.《梦溪笔谈》宋 ?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15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160.《神农本草经》清 ?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161.《古画品录》南齐 ?谢赫——画宗六法,气韵为上162.《历代名画记》唐 ?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163.《法书要录》唐 ?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164.《海岳名言》宋 ?米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165.《林泉高致》宋 ?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166.《棋经十三篇》宋 ?张拟——成败纵横界,生死黑白间167.《乐府杂录》唐 ?段安节——大唐之音,歌舞升平168.《洛阳牡丹记》宋 ?欧阳修——名花美文两倾国169.《茶经》唐 ?陆羽——临溪烹茗,缓缓醉矣170.《酒经》宋 ?朱肱——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171.《随园食单》清 ?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172.《九章算术》汉 ?张仓——一问一答,百题百解173.《氾胜之书》汉 ?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174.《营造法式》宋 ?李诫——指划方圆,丈量天地175.《天工开物》明 ?宋应星——天工巧夺,开物成务笔记( 25 种)176.《世说新语》南朝宋 ?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177.《大唐新语》唐 ?刘肃——事关政教,言涉文词178.《幽闲鼓吹》唐 ?张固——偶记君臣事,尽话朝野闻179.《中华古今注》五代 ?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180.《北梦琐言》宋 ?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181.《唐语林》宋 ?王谠——唐人世说,风俗可辨182.《容斋随笔》宋 ?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183.《老学庵笔记》宋 ?陆游——放翁虽老,其学弥高184.《鹤林玉露》宋 ?罗大经——博而匪滥,醇而寡疵185.《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千古繁华一梦中186.《湘山野录》宋 ?文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187.《梦粱录》宋 ?吴自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188.《铁围山丛谈》宋 ?蔡絛——边城梦回,流人呓语189.《渑水燕谈录》宋 ?王闢之——宦海退居,士林清议190.《唐才子传》元 ?辛文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191.《西南夷风土记》明 ?朱孟震——光照西土,风越南疆192.《古今风谣》明 ?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193.《陶庵梦忆》明 ?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194.《旧典备征》清 ?朱彭寿——大清国故,殚见洽闻195.《读通鉴论》清 ?王夫之——读古人之书,揣今世之争196.《廿二史劄记》清 ?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197.《陔馀丛考》清 ?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198.《广东新语》清 ?屈大均——粤风岭俗,身经目睹199.《日知录》清 ?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200.《清代野记》清 ?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类书( 5 种)201.《艺文类聚》唐 ?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202.《初学记》唐 ?徐坚——非止初学,可为终身203.《太平御览》宋 ?李昉等编——天地人物,包罗万有204.《太平广记》宋 ?李昉等编——故事渊薮,小说大成205.《七修类稿》明 ?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小说( 25 种)206.《搜神记》晋 ?干宝——谁道天下无神,且看人间有鬼207.《游仙窟》唐 ?张鷟——误入神仙地,迷堕温柔乡208.《聊斋志异》清 ?蒲松龄——说鬼谈狐,入世三分209.《断鸿零雁记》民国 ?苏曼殊——行云流水,孤僧情悟210.《西游记》明 ?吴承恩——求心证性,历难成佛211.《水浒传》明 ?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行道212.《三国演义》明 ?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213.《金瓶梅》明 ?兰陵笑笑生——酒色财气,四大皆空214.《喻世明言》明 ?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215.《警世通言》明 ?冯梦龙辑——世情多舛,警以劝俗216.《醒世恒言》明 ?冯梦龙辑——世人多醉,醒以戒心217.《初刻拍案惊奇》明 ?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218.《二刻拍案惊奇》明 ?凌濛初——世风日下,近事堪忧219.《型世言》明 ?陆人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220.《清平山堂话本》明 ?洪楩——口传心授,话皆有本221.《封神演义》明 ?许仲琳——成王败寇,周革殷命222.《东周列国志》明 ?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223.《红楼梦》清 ?曹雪芹、高鹗——十年辛苦,字字血泪224.《儒林外史》清 ?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225.《醒世姻缘传》清 ?西周生——冤仇相报,两世姻缘226.《镜花缘》清 ?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月华空驻水空流227.《七侠五义》清 ?石玉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228.《老残游记》清 ?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229.《侠义风月传》清 ?名教中人——窈窕淑女,侠士好逑230.《孽海花》清 ?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集部总集选集( 18 种)231.《文选》梁 ?萧统编——文选烂,秀才半232.《六朝文絜》清 ?许琏——风月无边,黯然销魂233.《骈体文钞》清 ?李兆洛——俪句偶语,片金漱玉234.《古文观止》清 ?吴楚材、吴调侯——天下至文,入我毂中235.《楚辞章句》汉 ?王逸注——悲莫悲兮,屈子怀楚236.《玉台新咏》陈 ?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237.《乐府诗集》宋 ?郭茂倩编——千年乐府,一编尽览238.《全唐诗》清 ?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气象万千239.《敦煌变文》——佛家俗讲,圣窟遗稿240.《宋诗钞》清 ?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241.《元诗别裁集》清 ?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自成242.《明诗别裁集》清 ?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人伦敦厚243.《清诗别裁集》清 ?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24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24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24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词坛晚景,夕阳无限247.《挂枝儿》明 ?冯梦龙——语笑天然活生香248.《晚清文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别集( 10 种)249.《曹子建集》三国魏 ?曹植——贵胄清华,超然高蹈250.《陶渊明集》晋 ?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251.《韩愈集》唐 ?韩愈——才雄百代,文动八表252.《柳宗元集》唐 ?柳宗元——文道合一,不平则鸣253.《欧阳修集》宋 ?欧阳修——天地自在,山水从容254.《苏轼集》宋 ?苏轼——大江东去,千古风流255.《张载集》宋 ?张载——天地立心,万世太平256.《元好问集》金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257.《王阳明集》明 ?王守仁——心外无物,知行合一258.《人境庐诗草》清 ?黄遵宪——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戏曲( 7 种)259.《西厢记》元 ?王实甫——一见钟情,终成眷属260.《窦娥冤》元 ?关汉卿——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261.《琵琶记》元 ?高明——琵琶弦断,谁人堪听262.《牡丹亭》明 ?汤显祖——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263.《娇红记》明 ?孟称舜——生死相随,不离不弃264.《桃花扇》清 ?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265.《长生殿》清 ?洪昇——此恨绵绵无绝期文论( 15 种)266.《文心雕龙》南朝梁 ?刘勰——体大思精,笼罩群言267.《文笔要诀》唐 ?杜正伦——虚字助词,句首何用268.《诗品》梁 ?锺嵘——诗分三品,人分三等269.《二十四诗品》唐 ?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270.《文镜秘府论》日 ?遍照金刚——六合四声,诗格大成271.《本事诗》唐 ?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272.《乐府古题要解》唐 ?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273.《六一诗话》宋 ?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274.《瓯北诗话》清 ?赵翼——五代十家,诗坛独步275.《词源》宋 ?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276.《本事词》清 ?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277.《白雨斋词话》清 ?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278.《人间词话》清 ?王国维——人间阅尽,境界天开279.《闲情偶寄》明 ?李渔——信手拈来,皆成妙旨280.《宋元戏曲史》清 ?王国维——曲学祧祖,风气首开。
经史子集的分类

经史子集的分类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重要部分,它们被广泛用于研究历史和文化。
经史子集的分类是根据内容和性质来进行的,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理解这些文献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经子是指经典文献,包括《易经》、《尚书》、《礼记》、《周易》等。
这些文献主要涉及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道德准则等方面的内容,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
经子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派或主题进行,例如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
其次,史子是指历史文献,包括《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
这些文献主要叙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重要事件,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史子的分类可以根据历史时期、地区或事件进行,例如春秋战国史、唐宋明清史等。
最后,子子是指其他文献,包括《孟子》、《荀子》、《庄子》、《道德经》等。
这些文献主要涉及哲学思想、文学创作、军事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子子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派或主题进行,例如儒家子集、道家子集等。
除了以上三类经史子集,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的分类,例如医药子集、农学子集等。
这些文献主要涉及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研究古代
医学、农业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总之,经史子集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研究这些文献,以便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通过对经史子集的分类,可以更好地把握它们的特点和价值,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部十三经(13种)00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00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00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00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00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00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00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00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00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0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0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0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0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其他(7种)014.《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015.《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016.《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017.《大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018.《白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019.《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020.《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史部二十六史(26种)02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02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02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02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025.《晋书》唐•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02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02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028.《梁书》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02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03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03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03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03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03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03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03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03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03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03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04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041.《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042.《金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04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陋无敌044.《明史》清•张廷玉等——一波三折,百年乃成04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04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别杂史(24种)047.《逸周书》——收之圣人,失之圣人048.《国语》——风云一代,春秋八国049.《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050.《列女传》汉•刘向——女子无才便是德051.《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052.《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言越语,君问臣答053.《人物志》三国魏•刘邵——知人善任,书中伯乐054.《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055.《山海经》——山中奇谭,海外奇观056.《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生面,妙不可言057.《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梵乐已远,佛香犹闻058.《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059.《大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一世,烟花一现060.《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臣忠,长治久安06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062.《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鼎,蒙汉交锋063.《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足补史064.《蛮书》唐•樊绰——滇水之边,云天之南065.《吴地记》唐•陆广微——大唐江南,全景苏州066.《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方067.《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068.《史通》唐•刘知几——为史者宜置于座右069.《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非070.《文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野史(14种)071.《穆天子传》——思接千里,神驰八极072.《晋五胡指掌》明•张大龄——兴废始末,焕焉在目073.《唐摭言》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07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07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老076.《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07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07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07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弓大漠,立马中原08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金家族黄金册081.《备倭记》明•卜大同辑——空言空语,纸上谈兵08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比正史083.《南明野史》清•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08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目录(6种)085.《崇文总目》宋•王尧臣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086.《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087.《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088.《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089.《书目答问》清•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09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经史子集,纲举目张子部诸子(30种)091.《老子》春秋•李耳——道不可道,玄之又玄092.《庄子》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093.《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094.《韩非子》战国•韩非——人非有爱,法本无情095.《淮南子》西汉•刘安——荟萃诸子,旁搜异闻096.《列子》战国•列御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097.《墨子》战国•墨翟——兼爱其仁,非攻其义098.《荀子》战国•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099.《孙子兵法》春秋•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00.《文子》春秋•辛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101.《关尹子》春秋•关尹——九阳至极,大道其成102.《鹖冠子》战国•鹖冠子——深浅莫测,真伪难辨103.《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一字千金104.《晏子春秋》战国•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105.《管子》战国•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106.《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107.《慎子》战国•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108.《尹文子》战国•尹文——名有三科,法有四程109.《邓析子》春秋•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110.《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鬼神111.《盐铁论》西汉•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112.《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113.《申鉴》东汉•荀悦——政之大经,法教而已114.《新论》汉•桓谭——生死相待,形神相依115.《新书》西汉•贾谊——伤逝贾子,绝代鸿文116.《孔丛子》汉•孔鲋——圣人之言,后世之教117.《太玄经》汉•扬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118.《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119.《刘子》北齐•刘昼——礼教为先,无为是务120.《金楼子》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儒家(10种)121.《法言》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122.《说苑》西汉•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123.《新序》西汉•刘向——嘉言懿行,可叹可敬124.《新语》汉•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125.《忠经》汉•马融——天下至德,莫大乎忠126.《孔子家语》汉•佚名——孔氏家学,源远流长127.《朱子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128.《传习录》明•王阳明——心外无学,传而习之129.《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身边之事,日常之理130.《一贯问答》明•方以智——一以贯多,不妨矛盾释家(10种)131.《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132.《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众心本净,修禅自明133.《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134.《肇论》东晋•僧肇——有即是无,无即是有135.《法苑珠林》唐•道世——华枝春满,天心月圆136.《坛经》唐•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37.《童蒙止观》隋•智顗——止以收心,观以启悟138.《弘明集》梁•僧祐——道以人弘,教以文明13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土失传,海外遗踪140.《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道家(10种)141.《抱朴子》晋•葛洪——求仙炼丹,谈玄论道142.《无能子》唐•无名氏——天地无心,万物同归14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无穷144.《太平经》——木兰树下,神人问答145.《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子之奥146.《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147.《老子想尔注》——道为至尊,积善成功148.《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149.《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150.《真诰》南朝梁•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手书杂家(25种)151.《吴子》战国•吴起——内修文德,外治武备152.《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153.《三略》旧题汉•黄石公——揽英雄之心,立不败之地154.《六韬》旧题周•姜尚——文韬武略,兵书之祖155.《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56.《忍经》元•吴亮——一忍成仁,百忍成圣157.《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158.《梦溪笔谈》宋•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15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160.《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161.《古画品录》南齐•谢赫——画宗六法,气韵为上162.《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163.《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164.《海岳名言》宋•米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165.《林泉高致》宋•郭熙——近水遥山皆磊落166.《棋经十三篇》宋•张拟——成败纵横界,生死黑白间167.《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大唐之音,歌舞升平168.《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名花美文两倾国169.《茶经》唐•陆羽——临溪烹茗,缓缓醉矣170.《酒经》宋•朱肱——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171.《随园食单》清•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172.《九章算术》汉•张仓——一问一答,百题百解173.《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174.《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方圆,丈量天地175.《天工开物》明•宋应星——天工巧夺,开物成务笔记(25种)176.《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177.《大唐新语》唐•刘肃——事关政教,言涉文词178.《幽闲鼓吹》唐•张固——偶记君臣事,尽话朝野闻179.《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180.《北梦琐言》宋•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181.《唐语林》宋•王谠——唐人世说,风俗可辨182.《容斋随笔》宋•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183.《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放翁虽老,其学弥高184.《鹤林玉露》宋•罗大经——博而匪滥,醇而寡疵185.《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千古繁华一梦中186.《湘山野录》宋•文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187.《梦粱录》宋•吴自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188.《铁围山丛谈》宋•蔡絛——边城梦回,流人呓语189.《渑水燕谈录》宋•王闢之——宦海退居,士林清议190.《唐才子传》元•辛文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191.《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光照西土,风越南疆192.《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193.《陶庵梦忆》明•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194.《旧典备征》清•朱彭寿——大清国故,殚见洽闻195.《读通鉴论》清•王夫之——读古人之书,揣今世之争196.《廿二史劄记》清•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197.《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198.《广东新语》清•屈大均——粤风岭俗,身经目睹199.《日知录》清•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200.《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类书(5种)201.《艺文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202.《初学记》唐•徐坚——非止初学,可为终身20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人物,包罗万有204.《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故事渊薮,小说大成205.《七修类稿》明•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小说(25种)206.《搜神记》晋•干宝——谁道天下无神,且看人间有鬼207.《游仙窟》唐•张鷟——误入神仙地,迷堕温柔乡208.《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说鬼谈狐,入世三分209.《断鸿零雁记》民国•苏曼殊——行云流水,孤僧情悟210.《西游记》明•吴承恩——求心证性,历难成佛211.《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行道212.《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213.《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酒色财气,四大皆空214.《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215.《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世情多舛,警以劝俗216.《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世人多醉,醒以戒心217.《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218.《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世风日下,近事堪忧219.《型世言》明•陆人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220.《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口传心授,话皆有本221.《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革殷命222.《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223.《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十年辛苦,字字血泪224.《儒林外史》清•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225.《醒世姻缘传》清•西周生——冤仇相报,两世姻缘226.《镜花缘》清•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月华空驻水空流227.《七侠五义》清•石玉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228.《老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229.《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窈窕淑女,侠士好逑230.《孽海花》清•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集部总集选集(18种)231.《文选》梁•萧统编——文选烂,秀才半232.《六朝文絜》清•许琏——风月无边,黯然销魂233.《骈体文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片金漱玉234.《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天下至文,入我毂中235.《楚辞章句》汉•王逸注——悲莫悲兮,屈子怀楚236.《玉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237.《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一编尽览238.《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气象万千239.《敦煌变文》——佛家俗讲,圣窟遗稿240.《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241.《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自成242.《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人伦敦厚243.《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24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24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24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词坛晚景,夕阳无限247.《挂枝儿》明•冯梦龙——语笑天然活生香248.《晚清文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别集(10种)249.《曹子建集》三国魏•曹植——贵胄清华,超然高蹈250.《陶渊明集》晋•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251.《韩愈集》唐•韩愈——才雄百代,文动八表252.《柳宗元集》唐•柳宗元——文道合一,不平则鸣253.《欧阳修集》宋•欧阳修——天地自在,山水从容254.《苏轼集》宋•苏轼——大江东去,千古风流255.《张载集》宋•张载——天地立心,万世太平256.《元好问集》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257.《王阳明集》明•王守仁——心外无物,知行合一258.《人境庐诗草》清•黄遵宪——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戏曲(7种)259.《西厢记》元•王实甫——一见钟情,终成眷属260.《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261.《琵琶记》元•高明——琵琶弦断,谁人堪听262.《牡丹亭》明•汤显祖——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263.《娇红记》明•孟称舜——生死相随,不离不弃264.《桃花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265.《长生殿》清•洪昇——此恨绵绵无绝期文论(15种)266.《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体大思精,笼罩群言267.《文笔要诀》唐•杜正伦——虚字助词,句首何用268.《诗品》梁•锺嵘——诗分三品,人分三等269.《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270.《文镜秘府论》日•遍照金刚——六合四声,诗格大成271.《本事诗》唐•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272.《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273.《六一诗话》宋•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274.《瓯北诗话》清•赵翼——五代十家,诗坛独步275.《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276.《本事词》清•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277.《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278.《人间词话》清•王国维——人间阅尽,境界天开279.《闲情偶寄》明•李渔——信手拈来,皆成妙旨280.《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曲学祧祖,风气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