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年代的诗人与诗歌

合集下载

祖国或以梦为马全诗解析

祖国或以梦为马全诗解析

祖国或以梦为马全诗解析引言《祖国或以梦为马》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解析,探讨其中的意义与艺术特点。

诗歌背景海子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祖国或以梦为马》是他创作期间的一首重要诗歌。

在这个时期,他面对现实中的苦难和痛苦,以及内心中的追求和梦想,表达了对家园、自由和理想的无限眷恋。

诗歌解析国有猛志而色难追,志有信心而天下难容,一日一个宣言,一夜百幅奇迹,独立吾志,坚如磐石,稳如泰山,成为人民的接班人,我怀揣着红旗急流勇退的梦啊,肩扛着未来呈现的辉煌的梦,我欢呼我的祖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个人追求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下面将分析诗中的几个关键点:1.猛志追求的困难与信心的重要性诗中首先提到“国有猛志而色难追”,表达了有志人士追求梦想时所面临的困难和艰辛。

然而,接着又说“志有信心而天下难容”,强调了信心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

2.宣言与奇迹诗中提到“一日一个宣言,一夜百幅奇迹”。

这句话表达了个人追求的力量和无限可能性。

通过每日每夜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人们可以实现无数的宣言和创造出令人惊奇的奇迹。

3.坚定而不动摇的梦想诗中提到“独立吾志,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追求的坚定态度和不动摇的决心。

他也表示自己将成为人民的接班人,怀揣着红旗急流勇退的梦想,肩扛着未来呈现的辉煌的梦想。

4.对祖国的热爱诗中最后一句是“我欢呼我的祖国!”,这是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国家充满自豪的表达。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诗人希望能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祖国或以梦为马》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对梦想坚持的诗歌。

它通过对个人追求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承诺。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通过诗歌的解析,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海子的诗歌创作。

我和诗歌的关系

我和诗歌的关系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我和诗歌的关系是相互遇见的关系。

诗歌是一种本来存在。

无论你写与不写,诗歌就在那里。

诗人与诗歌之间只是一种遇见。

这种遇见带有某种宗教的性质和意义。

或者说,只有具有诗歌慧根的人,才能完成这种遇见。

诗歌不是创作,也不是创造,只有诗歌写作和诗歌文本才是创作和创造,诗歌本身不是,诗歌本身就在那里,不需要创作、创造。

诗歌的相遇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在相遇的那一刻,诗歌就已经完成。

诗歌文本和诗歌创作,只是通过文字把那一刻的相遇记录下来而已。

诗歌文本只是诗歌的画皮。

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

因此,作为文本的诗歌,只是我们心灵诗歌的引路人、导航图,带领我们去发现诗歌、抵达诗歌,它让诗歌更近的同时又让诗歌更加遥远。

诗歌的迷恋之处就在于,你可以无限接近,却永远达不到。

而诗歌与诗人相遇,使诗歌得以呈现,得以显形,得以找到本我,使诗歌得以成为诗歌。

我和詩歌的关系是相互完成的关系。

诗歌是另一种世界观。

诗歌使我之为我,非我之为非我。

我写下诗歌,使诗歌成为了我之诗歌。

如果没有诗歌,我将是另一个我。

如果没有诗歌,我的人生将是另外一种人生。

诗歌建立了我的价值谱系和精神图腾。

从内部开掘了我,发现了我,拓展了我思维的疆界,确立了我与世界的关系,建立了我与万物的联系。

如果我不写诗歌,那些与另一个人相遇的诗歌,将是另一种诗歌。

如果我不写诗歌,那些与另一个人相遇的诗歌,将是另外一种诗歌文本,将改变诗歌的文本命运。

而我使我之诗歌带上了鲜明的血胎印记,使诗歌有了自己的血肉父母。

我笑起来的酒窝,诗歌也有一个;我身上长痣的地方,诗歌也有一颗。

我和诗歌的关系是相互救赎的关系。

诗歌伤害了我,同时又不声不响地治愈着我。

我害怕诗歌长出白发,就像我害怕自己的妻子长出白发一样。

我伤害了诗歌,我使诗歌变得粗糙,我把诗歌从诗歌那里挖掘出来,其实,是让诗歌离开了诗歌,让诗歌走出自己成为了文字的分行。

诗歌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世间流浪的孤儿,我活着的时候,没有照看过它们,我死了,也只有纸张养活它们。

当代诗歌的“怪现象”: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

当代诗歌的“怪现象”: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

我们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怪现象”中:名校增多了,名师减少了;有想法的人多了,思想家少了;出版的图书增多了,当代经典读物减少了;读书会增多了,读者减少了;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

一首诗成就一个人的时代离我们远去,当代诗歌正处在一个尴尬境地:所谓的口水诗、打油诗将诗歌的创作水准大大拉低,虽然不大力提倡精英文化,但诗歌也应该有称其为诗歌的高标准。

在这里,我想简单谈一谈当代诗歌的命运与前途。

从文化英雄到零余者当代诗歌似乎真的已经堕落了。

当笑料百出的“梨花体”、“羊羔体”、“了体诗”定期不定期地“亮瞎”我们的双眼;当本是庄重严肃的“鲁迅文学奖”总是因诗人和他们的诗歌而一次次蒙羞;当赵丽华、柳忠秧、周啸天等二三流诗人情愿或不情愿地以诗歌之名行娱乐明星之实;凡此种种怪现象,说当代诗歌堕落似乎并不过分!当然,仅仅说诗歌堕落也不算准确,更准确地应该说是诗人堕落了。

当然,也不可能是所有诗人都堕落了,肯定还是有好诗人的,那种皓首穷经以诗歌和文学为志业,心忧天下而又不慕虚荣、宁静淡泊的诗人,在当今社会肯定还是有的。

只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触目所及的却不是他们,而是与他们截然相反的另外那些。

这当然也和乐于并善于无事生非的新闻传媒有关。

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当代诗歌的“怪现象”:文/吕鹏娟不过话说回来,苍蝇从来不会叮无缝的蛋,如果你自己真的清白无辜,哪还会招来起哄和围观呢?那么,当代诗人究竟有哪些问题呢?谈这个问题首先得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正在谈论的“诗人”,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已经远非像以前那么单纯——诗人群体已经非常复杂。

这种“复杂”说好听一点叫多元化、平民化。

诗人在今天已经不单单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有超凡才华和语言技能的少数人,而是泛化为了几乎所有有意愿、有能力用现代汉语表达自己的人,只要你有一支笔、一台电脑就可以写诗。

今天的诗歌创作,其门槛之低是让人惊讶的,甚至小说、散文也均是如此。

因为诗歌篇幅短小,写起来省时省力,天然地具有零散化、片段化、随时随机可生成性的特点,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就已经具备了诗歌写作的基础,接下来就是怎么断句、分行的问题了。

唐代的诗人与诗歌创作风格

唐代的诗人与诗歌创作风格

唐代的诗人与诗歌创作风格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诗人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成就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唐代的诗人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诠释了他们对世界的感悟与思考。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

杜甫的诗歌创作以其浑厚深沉的风格著称,他所表达的情感常常触及人们内心的最柔软处。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对流亡他乡、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他的诗作常以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现实为素材,真实地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的渴望。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而与杜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白,他是唐代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

李白的诗歌风格虽然与杜甫不同,但同样精彩纷呈。

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放、奔放的个人风采,以及对自然的强烈热忱。

例如,他的《静夜思》描述了在深夜一个人独自思念故乡的情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简短的诗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心。

李白的诗作常常有着豪情壮志和超脱尘世的气息,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激励。

唐代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诗人,如王之涣、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作各有特色,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创作风格。

例如,王之涣的诗作通常以纵深的意境和宏大的背景闻名,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远大目标的追求。

而白居易则擅长于写人,他的《长恨歌》以及其他一些描写美女和情感的诗作广受赞誉。

总的来说,唐代的诗人和诗歌创作风格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从杜甫的深沉与真实、李白的豪放与奔放,到王之涣的纵深与宏大,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语言描绘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和情节。

他们的诗作意境深远,语言纯美,给人以思索和沉思。

时代艾青诗选原文

时代艾青诗选原文

时代艾青诗选原文
时代艾青是一位波澜壮阔的诗人,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以下是一些时代艾青的诗作原文。

《东方红》
一代辉煌为人类,那是那英雄红星,毛主席,你才是我们的英雄!
东方红,太阳的儿子,
毛主席,是工人的楷模;
我们赞颂你在国际间是真英雄,
我们都爱你,毛主席!
《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过去了,
我们默默地支持着,
生命里有什么奇迹,
我们如此坚持着。

《中国青年》
中国的青年啊,
站起来,把革命进行下去;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
我们是革命的灯塔。

《救火的人》
救火的人无畏无畏无畏
大火在蔓延中
我们奔向火海
不是为了名利
为了救人
为了心中的信仰
救火的人无畏无畏无畏
不畏艰险
不畏苦难
抛头颅
洒热血
以上是一些时代艾青的诗作原文,这些诗作流畅而激情澎湃,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心声。

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跨越了近九十年的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20世纪20年代:1.湖畔派——因该流派诗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

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

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惠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2.新月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写作。

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朱湘、陈梦家、闻一多、林微音等。

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

3.象征派——早期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具有独立的象征主义特征。

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

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20世纪30年代:4.现代派——这一流派的诗歌成就较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深远。

他们的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为源头,移植的倾向比较明显。

代表诗人有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徐迟、林庚、金克木、玲君、施蛰存、路易士等。

代表作品:卞之琳《断章》,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花环》,废名《十二月十九夜》等。

5.七月派——这一流派的诗人大多经历过人生的重大起落沉浮,深陷政治冤狱几十年,新时期得以“鲜花重放”,是跨越了三个时代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牛汉、艾青、罗洛、曾卓、绿原、鲁藜、彭燕郊、邹荻帆、胡风等。

代表作品:牛汉《我的家》《半棵树》《华南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邹荻帆《花与果实》《走向北方》,曾卓《栏杆与火》《悬崖边的树》,胡风《为祖国而歌》,绿原《惊蛰》,鲁藜《泥土》,彭燕郊《冬日》等。

20世纪40年代:6.九叶派——顾名思义由九位诗人组成。

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杜运燮、唐祈、穆旦、袁可嘉等。

30年代的诗歌

30年代的诗歌

30年代的诗歌嘿,你有没有想过30年代的诗歌就像是那个动荡年代里的呐喊与低语呢?我常常觉得,30年代的诗歌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能打开那个遥远又充满故事的时代大门。

30年代啊,那可是个啥样的年代呢?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就像暴风雨中的小船,飘摇不定。

在这种环境下的诗人们,他们心里的情感就像一锅煮开了的粥,咕噜咕噜地往外冒。

像艾青,他写的,那诗里的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汹涌。

他写大堰河的辛苦劳作,写对她的爱与怀念,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掏出来的一样。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读着这些句子,就好像能看到大堰河那贫苦的生活画面,你能不被这种情感打动吗?还有徐志摩呢,他的诗就像是一阵轻柔的风。

他在那个年代,写着那些充满浪漫情怀的诗。

他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诗就像一个优雅的舞者在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轻盈。

他和那个年代的关系,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有些灰暗的天空中闪烁。

你说,他的诗是不是给那个沉重的时代带来了一丝别样的气息呢?那个年代的诗人啊,他们之间的交流也特别有趣。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坐在小小的茶馆里,喝着热茶,争论着诗歌的走向。

一个说:“诗歌得反映人民的苦难。

”另一个可能就反驳:“也得有美的追求啊,不能全是沉重。

”就像不同颜色的颜料在调色盘里碰撞融合,他们的思想碰撞也让30年代的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我觉得30年代的诗歌就像是一幅巨大的拼图,每一首诗都是一块独特的小拼图块。

艾青的诗是那充满力量的一块,徐志摩的诗是那充满浪漫的一块,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些诗拼在一起,就构成了30年代那独特的诗歌画卷。

这个画卷里有苦难,有希望,有爱情,有对理想的追求。

它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百态。

在今天看来,30年代的诗歌就像是一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心跳。

1937至1949年的诗歌流派

1937至1949年的诗歌流派

1937至1949年的诗歌流派嘿,你知道吗?1937到1949年那可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啊。

在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啊,就像夜空中闪烁的不同星辰,各有各的璀璨。

就说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吧。

这派诗人就像是拿着一面镜子,把当时社会的残酷真相赤裸裸地照出来。

他们写的诗,就像杜甫的诗一样,有着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像艾青,他的,那简直是把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与对黑暗社会的批判,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

大堰河这个贫苦妇女的形象,就像黑暗中的一点烛光,虽然微弱,却照出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艰辛。

这派诗人啊,他们可不会粉饰太平,看到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心里能好受吗?不能啊!他们只能用诗来呐喊,来抗争。

还有七月诗派呢。

这就像是一群热血青年在战场上吹响的号角。

他们的诗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你想想,那时候到处是硝烟弥漫,这些诗人就像战士一样。

比如田间,他的诗节奏短促有力,“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这诗读起来就像鼓点一样,一下一下敲在人心上。

这些诗人啊,他们难道会退缩吗?不可能!他们就想着用诗歌来鼓舞大家的斗志,让人们都站起来和敌人战斗。

现代派诗歌也在这个时期存在呢。

这派诗歌有点像神秘的花园,曲径通幽。

他们的诗充满了象征和隐喻。

像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诗啊,初读就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但越品越有味道。

这些诗人呢,就像是在乱世中寻找心灵宁静角落的隐士,用独特的意象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同诗歌流派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呢?我想肯定是有的。

就像树林里的鸟儿,虽然各自啼叫的声音不同,但在同一片天空下,总会有相互呼应的时候。

现实主义诗人可能会从现代派那里借鉴一些独特的表达手法,来让自己的诗更有感染力。

七月诗派说不定也会从现实主义那里汲取关注社会现实的力量。

我觉得啊,1937到1949年的这些诗歌流派,不管是现实主义、七月诗派还是现代派,都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是诗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回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这个年代的诗人与诗歌
许永宁
21世纪的0年代行将结束,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写着自己的看法,虽然有点无奈,但却是思考后的。

作为2010年的心情礼物,献给缪斯!
爱与抒情
在缺少爱的年代,我把爱苦苦找寻,把爱紧紧把握。

我以诗歌的名义进行一场爱的战争,写关于爱,关于希望,关于苦难,关于人生。

我们这个年代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去爱,去体会品味爱。

诗歌的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写爱,写希望,到了现在,诗歌那种无病呻吟的爱,做爱,只能说是借诗歌之名行盗窃之实。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如果连抒情都没了,何谈诗歌。

无论其抒乐观之情,或是悲观之情,只要这一份情愫在其中,必然会感染人,也许只是一个人,但这已经足够。

在荒凉的年代里,诗人的行为举止显得那么的滑稽可笑,那么的特立独行。

诗歌已经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代名词,成为标新立异的风向标,成为沽名钓誉的敲门砖。

是谁还在为诗歌奔走,是谁还在为诗歌唱响,是谁还在为诗歌抒情。

我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的时候,其实我已经输了,输得很惨!
爱又如何,情又何如。

那些充斥着滥情的诗歌,那些抒写着泛爱的诗歌,与其说写诗,不如说糟践。

我不排斥一己之爱,我不反对自我之情,只要其在某一刻的真情的流露,真爱的表达,足矣!总有一天它会触动某个人,某颗心,某个瞬间的感动,进而上升为全人类的感情。

诗歌是一己之产物,不能排除带有个人感情化的色彩,为一己之情感写作。

诗人的个性创造出的诗歌的个性,才使诗歌有了生命!
理想与精神
在21世纪谈理想,大家也许会不屑一顾。

网上流传一句很疯的话:别跟哥谈理想,戒了!我们对理想失望了,都变得现实了。

诗歌也是如此,流于现实,倡导的理想也许早就成为一种神话。

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诗人在大地上奔走,他们对家的追寻其实就是对诗歌理想的一种追寻。

为什么我们要去追寻,因为它的缺失!“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其他文学样式的繁荣,依然替代不了诗歌的地位,每一次精神的革命,诗歌总是作为急先锋,以他简洁明快,通晓易懂的为精神世界举起火把。

“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

我们的诗歌死了吗?诗人去哪了?诗歌何为?诗人何为?他们总把苦难一次次的抒写,因为他们的敏感,脆弱以及责任感。

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大背景中,从道德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触及现实的神经末梢,为新诗创出一种新的传统。

影响与焦虑
诗歌与诗人,其实我搞不懂,到底哪个是哪个。

说着句话,我心里很虚,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这个年代是什么年代,我无从考证。

宋诗在唐诗的阴影下,独辟蹊径。

新诗也一样。

朦胧诗后,第三代诗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流派,各种主义占山头,抢地盘。

各种论调层出不穷。

打倒与pass其实就是一种焦虑,而这种论调就是建立在朦胧诗的影响之下。

成名成家的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话语权力的争夺就是这种焦虑的表现,诗歌只不过成为其一个工具,敲门砖。

之后更是乱七八糟,听都没听过的更是一浪甚过一浪的潮水般涌来,诗歌完全被强暴了!巧立名目,各种头衔把诗歌的花园打扮的花枝招展,岂不知一个个残花败柳,搔首弄姿,东施效颦。

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努力探索的肩膀上,影响存在,压力也就存在。

我们焦虑我们奋进,但是我们要有一定的追求,不能自甘堕落。

当然现在也没一个标准判断,不能妄下结论。

其实说了这么些,根本就没谈到一首诗,也就没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与举例,不是论文的感想。

由于时间仓促,以后亟待补充完善,使其血肉丰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