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土地资源特征知识点归纳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特征知识点归纳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
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
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
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
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
总结: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特征知识点归纳(二)土地资源的稀缺,让我们更注重对于区域的规划1.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于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土地资源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包括陆地和水域,可以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具有多样性和非可再生的特点。
2. 土地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土地资源包括不同类型的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固定性:土地资源是固定地壳的一部分,不像空气和水资源那样具有流动性。
(3)不可再生性:土地资源的形成需要长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二、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土地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1. 耕地:指适宜种植作物的土地,包括旱地和湿地两种类型。
2. 林地:指生长着各种树木的土地,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地。
3. 草地:指适宜生长草类植物的土地,可用于牧草种植或放牧。
4. 水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1.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包括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改进耕作方式等,提高耕地的产量和品质。
2.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3. 城市规划与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旅游资源开发: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增加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5. 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散乱污和低效用地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
初二上册地理土地资源的知识点整理

初二上册地理土地资源的知识点整理
初二上册地理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点整理
1、土地资源的概念
(1)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
《辞海》定义为“资财的来源。
”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3.土地的属性(书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臵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臵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
4.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的7.2%,居世界各国第三位耕地总量占世界耕地9.5%,居世界各国第四位
林地总量占世界林地5.5%,居世界第五位
牧草地总量占世界牧草地7.8%,居世界第二位
5.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
人均土地0.784公顷,为世界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10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45%
人均林地0.18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26%
人均牧草地0.217公顷,为世界人均的37%。
初二地理上册《土地资源》知识点新人教版

初二地理上册《土地资源》知识点新人教版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⑴人均土地占有量小;⑵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⑶分布不均匀;⑷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课后练习及解析1.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资源。
解析: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从利用上看,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可再生2.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和()等。
解析: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即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即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即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3.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特点是A.总量多,人均少B.总量少,人均也少c.总量多,人均也多D.总量少,人均多解析: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特点是:总量多,但人均少。
答案:A4.目前土地资源丧失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B.气候变暖c.种植树木D.过度放牧解析:土地遭受水蚀、风蚀、水土流失、沙漠侵吞、次生盐碱化和建筑用地不断扩大,耕地不断缩小。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太平洋西岸,北纬18度03分至53度33分,东经73度40分至135度05分之间。
地跨东、中、南、北四个亚洲子大陆,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5%。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分布四个区域:东部沿海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
近70%的国土被山地覆盖,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
此外,中国还有大片的沙漠地区,如塔克拉玛干、库布齐、毛乌素等。
三、自然资源中国是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煤、石油、天然气、铁、铝、锌、铜、锡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有众多的森林、水电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
四、气候分布中国境内气候差异较大,根据气温、降雨量、季风分布等因素,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北温带气候、西北干旱气候、西南季风气候、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荒漠气候等几个气候区。
五、主要河流中国有众多河流,其中最长的是长江,全长6380公里,流域面积为1,808,500平方公里。
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政治地位非常重要。
其他还有黄河、珠江、淮河、海河等多个重要河流,这些河流经济重要性都非常高。
六、主要山脉中国有神秘福地─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华山、泰山、黄山、华山等众多的山脉。
其中华山、泰山、黄山被誉为三大名山。
这些山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
七、土地利用中国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草原、水域以及城市、村镇用地等几个方面。
目前,中国土地面积近960万平方千米,农业用地占比重最高,采矿业用地面积最小。
八、主要城市中国有超过50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几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是中国的大都会城市。
这些城市拥有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产业,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九、交通运输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方式得到快速发展,这些交通方式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
八上地理第三章第2节笔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2节《土地资源》3.土地资源的现状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类型齐全、草地比重较大、耕地比重小。
方法总结我国的人地矛盾①耕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②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③由于人为破坏,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使人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④后备耕地不足,从而加剧了以上问题。
这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2:地区分布不均1.耕地和林地的分布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这里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1)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及低缓的丘陵。
其中,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
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地形区。
(2)林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山区。
集中分布在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西南横断山区的天然林区及东南部东南丘陵的人工林区。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区)2.草地的分布: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
3.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分布: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知识点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减少: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导致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流失严重。
人均耕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0.2公顷降至目前的0.09公顷,耕地总面积已经逼近国家规定的18亿亩(即1.2亿公顷)红线。
耕地减少加剧了我国人口与耕地的供需矛盾。
(2)草场退化: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有160多万平方千米,风沙蔓延导致许多地方的牧场、良田和村庄被毁坏、埋没。
八年级上册地理必考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必考点一、陆地资源的种类1、矿产资源:指从地下发现的有用的矿物制成或有利可图的元素组合而成的资源,如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建材矿物等。
2、土壤资源:指地表土层中存在的有用资源,如地下水、碳素、氮素、磷素等,以及有机质、无机质等组成成分,用于农业开发和新型农业技术开发等。
3、生物资源:指自然界中各种有机生物体及其代表的基因等形成的有用资源,如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以及特殊细菌等都属于生物资源。
4、森林资源:是指森林主体木材、木材及其产物(如人造木材、木浆、纸)、森林草木等可以用来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依托。
二、陆地构造特征1、山脉是以内力驱动而形成的,它们影响着地表的形状,分布范围是从缓坡到陡坡的连续变化;2、河流是以河流的流向流经地表形成的,它们大小不一,可以从小河到大河,从管河到分支节河,从坑河到叉河的变化;3、湖泊是以水的形状形成的,它们的面积有大有小,它分布在河流的交汇处,也分布在大洋中;4、地形是由陆地构造物质而形成的,地形有草原、谷地、山地、丘陵等,它们决定了地表地貌的变化和功能运用;5、土壤是地球上最薄脆的层,它们具有不同的土质和浓度,也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这些结构和质地决定了土壤空间的变化。
三、陆地的环境变化1、陆地气候变化:由于温室效应的增强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气温逐渐升高,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2、陆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人类的活动影响了地表面积,从而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被砍伐、土壤情势因受控而改变,影响到地表生态系统;3、水资源利用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从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如水位下降的情况会使河水的供应量变少;4、陆地文明发展的变化:陆地文明发展也会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影响,如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会因此发生变化,人们也会逐渐减少自然生态保护,使得地表改变加快。
初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

初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初二地理会考知识点一、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特征知识点归纳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
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
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
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
发达国家1公
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
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
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
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
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
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
19.2%)、干旱地区(占30.8%)。
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
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
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
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总结: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
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的稀缺,让我们更注重对于区域的规划
1.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
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
开发和建设。
工作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2.区域规划要对整个规划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布局问题作出战略决策,把同区域开发与整治有关的各项重大建设落实
到具体地域,进行各部门综合协调的总体布局,为编制中长期部门
规划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1、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和沿岸的亚、欧、北美的岛屿和陆地。
南极地区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
南极大陆和周围海洋。
3、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象征。
4、南极洲最佳的考察时间为暖季,目前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有140多个考察站。
中国有长城站和中山站。
A为中国长城站C为中国中山站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太平洋
初二地理中国土地资源特征知识点归纳(四)
(1)土地资源学在学科中的地位
(2)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学科的关系
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目的、内容
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
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