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
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

水利工程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在水利 工程 中 ,大
坝 基础 的 安 全 稳 定 性 直 接 关 系到 整 个 项 目的 质 量 , 因 而加 强 大 坝基
础 处理 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大坝基础 的处理进行 了探 讨,并对 相关的技术处理措施结合项 目进行 了分析 ,为水利工程 大坝基 础处 理 提供 一 定 的 参 考依 据 。 【 关键词 】 水利工程 ;大坝基 础 ;处理措施 进入世纪 ,我 国的水利工程项 目呈现高速发展 的态 势,运用于 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也不断创新 。水利工程项 目中大坝 的建设 是工 程 的 主 体 , 其 基 础 的 安 全 可 靠 性 直 接 关 系 到 整 个 工 程 的质 量 和 使 用 安 全 , 因 而 在 水 利 工 程 中 要 特 别 注 意 对 大 坝 基 础 工程 的建 设 , 从而 为大坝的正常基础处理措施
温 剑镔
( 广东省科源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广东 广州 5 1 0 1 7 O)
【 摘 要 】当前我 国的水利 工程建设进入 了快速发展 的阶段 ,
缺 陷在实施 处置 前,需要结合现场 的具 体情 况进 行详细的调查和分 析 ,在 明确 了解 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 处理 方案的编制 ,针对上述 的地质缺 陷一般 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掏挖和 利塞。当对软弱夹层实 施掏挖作业 时,要严格 控制掏挖 的深度 ,一般 是按照软弱夹层宽度 的 1至 1 . 5倍 进 行 掏 挖 ,对 于 断层 的开 挖 需要 将 开 挖 延 伸 至坝 外 2 至 3米处,同时还 要注 意做好断层交汇部位和夹层集中 区的处理工 作。 4 坝基的防渗控制 4 . 1 制 定 科 学 的 设 计 方 案 坝基 渗流会对整个大坝 的安全稳 定性形成巨大威胁 ,在制定处 理 方案 时要 对坝 基的稳定性和消力池结 构进 行分析,要将渗透压力 及 渗透 水量 有效降低 ,从而使软弱夹层 可以保持 良好的稳定性 。固 结灌浆在 治理坝 基渗流方面具有较好 的效果,因河床泄洪坝呈现 出 抗浮稳 定性 相对 较差、高程相对偏低和 水头位置相对较高等特征 , 其对 设计工作造 成 了不小 的障碍 。针对 本水 利项 目,在设计时给 出 了两种不同的排水方案 。一种 是采取封 闭帷幕抽排的方式 ,另一种 是不设帷幕 抽排 。通过对两种方案 的对 比分析发现采取帷幕抽排 的 方式能够 收到更好的效果 ,它 可以有 效降低 地基所承受 的扬压力 , 这样使坝基的稳定性更有保障 。在对 具体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后发 现 帷幕抽排方 式可 以将河 床的泄洪坝 段扬压 力折减系数控 制到 0 . 2 5 的水平, 同时可 以把水垫塘坝基扬压力折减系数控制到 0 . 4的水平 。 对山体和近岸区域则采取主帷幕排 水的方式 ,通过这种方 式可 以把 近岸区域的扬压力折减系数控制 0 . 2 5的水平 , 而两岸扬 压力折 减系 数控制到 0 . 3 5的水平 。 4 . 2 防渗 处 理 技 术 进行大坝 的防渗处理 时,位置应当选择在坝基上游对应 的基 础 灌浆廊道 内,并依次朝两 岸坝 肩和 山体方向进行扩散 ,最 后到达地 下水位与水库正常蓄水位 的交接处为止 。在进行水垫塘 防渗帷 幕布 置时 ,对其采取一字型排 列布 置在二道坝基础灌浆廊道 内,并 朝两 岸 山体扩展 3 O米。采取单排孔防渗帷幕 F 1 、F 2沿河 水流向朝 透水 性 较 好 的 区域 设 孔 ,将 帷 幕 灌 浆 孔 设 置 成 垂 直 孔 的形 式 , 孔 与 孔 之
大坝坝脚施工方案

大坝坝脚施工方案1. 引言大坝坝脚施工是大型水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坝脚工程在整个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大坝坝脚施工方案,并详细说明施工步骤、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关键内容。
2. 施工步骤2.1 坝脚准备在开始坝脚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坝脚准备工作。
首先,清理坝区内的杂物和废物,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
然后,对坝脚进行测量和标记,确保施工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2 坝脚基础处理坝脚基础处理是坝脚施工的重要步骤。
首先,需要对坝脚基础进行排水处理,确保基础土壤的排水性能。
然后,在基础土壤上进行平整和夯实处理,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3 垫层施工在坝脚基础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垫层施工。
垫层通常由砂土或细石料构成,用于填充基础土壤的不平整部分,并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排水性能。
垫层施工需要进行分层夯实,确保垫层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2.4 坝脚支护在坝脚垫层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坝脚支护工作。
支护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常见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板桩、混凝土墙和土工布等。
支护工作的目的是加固坝脚,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3. 施工工艺3.1 挖土运输在进行坝脚施工之前,需要先进行挖土工作。
挖土可以使用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进行。
挖土的同时需要注意坝脚基础土壤的保护,避免损坏和松动。
3.2 基础处理坝脚基础处理主要包括排水处理和土壤夯实处理。
排水处理可以使用排水管道和排水井等设备进行,以确保基础土壤的排水性能。
土壤夯实处理可以使用压路机等设备进行,以达到所需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3.3 垫层施工垫层施工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
首先,将砂土或细石料均匀地铺设在基础土壤上,然后进行分层夯实。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垫层的水平度和密实度,以确保施工质量。
3.4 支护工程坝脚支护工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护方式。
例如,可以使用钢板桩作为支护结构,或者使用混凝土墙进行坝脚支护。
支护工程需要精确测量和定位,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水利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水利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效果也逐步提升。
就目前的产业发展需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质量,探索基体沉降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地基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基本构成部分,地基上层建筑的稳定性离不开地基的支持。
针对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本文将展开分析讨论如下。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处理;问题;解决措施一、水利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存在的问题1、设计存在问题设计工作中,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最终造成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此外,在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时,还存在着图纸不完整,进而导致后续工作很难开展。
这不仅会对施工周期造成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整体加固工程的质量。
另外,设计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设计资料的严格审核,但是现阶段由于没有对该环节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图纸设计存在漏洞,这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提高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合理性,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并为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纵观目前的技术管理制度以及施工监督管理制度,存在着不完善、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
在进行地基基础处理工作时,所选用的方法不合理,最终导致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存在消极情绪,对于施工管理工作不能尽职尽责,进而导致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问题。
3、监督审查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最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收尾阶段,工程竣工验收环节有着重要的监督审查职职能,因而要对验收阶段引起重视,把好工程质量关。
但是目前的竣工验收阶段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不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不能确保每一项工程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二、水利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深化特点分析,优化规划设计水利工程的工程规模较大,设计时间相对较长。
因而在开展水利项目的设计工作时,要对根据具体需求、工程特点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并且要做好大特征、小特点方面的设计。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解决措施【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从软基基础特点、处理方法、加固技术、监测技术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软基基础的特点包括承载力低、易变形和不均匀等,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加固技术,如土石混合法、搅拌桩和加筋土墙等。
监测技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及时发现软基基础变形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重型设备超载和过度振动等情况,提高软基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处理的重要性、解决措施的可行性以及经验总结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问题,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水利工程、软基基础、施工、解决措施、特点分析、处理方法、加固技术、监测技术、注意事项、重要性、可行性、经验总结。
1. 引言1.1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解决措施是一个关键环节,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软基基础是指土体的承载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沉降、变形等问题,给工程施工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针对软基基础的特点和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特点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软基基础的地质特征、土壤性质、承载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软基基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后续的处理和加固提供重要依据。
针对软基基础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两种方式。
加固处理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桩、土钉墙等工程措施提高软基基础的承载能力;而改良处理则可以通过土石方加固、压实处理等方式改善软基基础的性质和稳定性。
软基基础的监测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软基基础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在软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做到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要求,才能有效保障软基基础处理工程的顺利进行。
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的措施

流 流 向逐 渐 向透 水 性 比较 好 的地 段 设 置 孔 ,在 防渗 帷幕 前 系 统 当 中分 布 固结 灌 浆 孔 ,要 求 孔 的深 度 达 到 1 m ,主 要 目的 2
是提高坝基浅层 岩体 的抗渗功能 。而在 帷幕灌浆 当中很 多孔
3 基 础 排 水 的 设 置 .
从 表 1中 我们 可 以看 出通 过采 用 封 闭 帷 幕 抽 水 排 水 这 一 措 施
能 够 产 生较 好 的 效 果 , 明显 的 降低 了地 基 的扬 压 力 ,确 保 坝
能 够 保 持 较 好 的稳 定 性 。如 图 1所 示 为 封 闭 抽 水 排 水 方 案 。 在 研 究 的过 程 中 发 现 该 方 案 能 够 有 效 的 将 河 床 泄 洪 坝 段 的 扬 压 力 折 减 系 数 控 制 在 a1 O2 = .5的 标 准 ,将 水 垫 塘 坝 基 扬 压 力 折减系数控制在Q = . 2 0 4的标 准 。 在 山 体 以 及 近 岸 地 段 主 要 而 采 用 了主 帷 幕排 水 法 ,该 方 法 将 近 岸地 段 的扬 压 力 折 减 系 数 控 制 在 ( 02 的标 准 ,将 两 岸 的扬 压 力 折 减 系 数 控 制 在 Q : .5 1 -
作 者 简 介 :王
飞 ( 9 8 ) 男 , 陕西 扶 风 人 ,贵 州 省 水 利 水 电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水 工 建 筑 中级 职 称 ,从 事 水 利 水 电 设 1 7 一,
计工作 。
第 1 期 2
四 、坝 基 渗 流 问题 的 控 制 措 施
1 .设 计 方案 一 定要 详 细
大坝基础处理措施10400字

大坝基础处理措施10400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用水量逐渐增加,对水质的要求也更高,近年,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越来越高。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水库的大坝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基础的处理,对于后续水库大坝的安全使用和促进水库功能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如果水库大坝基础处理措施不到位,容易引发各式各样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利工程中水库大坝的基础处理措施,具体从软基的处理、防渗措施的采取和裂缝灌浆处理三个方面展开相关的探讨,为大坝的基础处理提供参考,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利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大坝基础处理措施软基防渗灌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情况下,会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更高,特别是在技术水平方面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水利工程当中,水库大坝的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得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相关的建设部门必须在水利工程这个项目建设的周期内,就对具体的水利工程展开全面的规划工作,同时结合规划的内容,组织和协调各个工作部门参与其中,对其中的每个环节开展控制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在工期、质量和资金上符合具体的科学要求。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要对水库大坝的建设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对水库大坝所处地方的地质条件要了解清晰,对施工的方案进行优化,确保施工的质量。
在水利工程水库大坝的建设过程中展开基础的处理措施很有必要,这是确保水库大坝的建设符合具体标准的一个基础工作环节。
一、水利工程中水库大坝基础处理的意义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基础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些年来西部大开发不断地推上日程之后,水利工程的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国的资源分布本身就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的,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涌入西部,虽然那里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由于经济的落后,会导致一些技术不够成熟,从而使得一些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下。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存在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问题使其面临的主要难题。
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以广东省某建筑为例对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的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处理不良地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给出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
不良地基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中质量和效益还对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技术一、引言不良地基指的是,由于地基施工地区存在天然的地质缺陷因此满足不了能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的要求。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差,抗滑系数、稳定系数、安全系数都不符合设计规定值;第二,基础的沉陷量过大或不均匀;第三,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
二、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不良地基的缺陷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地质原因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设计规定值,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岩石与混凝土、岩石与岩石,或其他影响抗滑稳定的结构面,如不同倾角的断层带、节理裂隙带、软弱夹层、破碎带、古风化壳、溶蚀带等的抗压强度低,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抗滑稳定的要求,地基可能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地基的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存在的孔隙率大的松散砂、卵砾石层、强裂隙透水层、喀斯特渗漏带、构造破碎带以及其他强透水带,从而导致水库大量漏失、扬压力超限、或软弱透水层出现管涌等渗透变形,使地基遭受破坏。
(3)地基的沉降量过大或沉降量不均匀,从而造成建筑物破坏、变形。
(4)因地基内无粘性粉细砂层,经内振动,可能产生液化,造成建筑物失稳;或因震陷造成建筑物破坏。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3.1、高倾角软弱带处理①在挖出软弱带后应回填混凝土,使其作成混凝土塞,通常情况下开挖深度为软弱带宽度的1~1.5倍,两侧开挖边坡为1:1~1:0.5。
水库大坝基础处理施工方法

水库大坝基础处理施工方法摘要: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大坝的设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枢纽大坝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因此,大坝工程的基础处理是整个大坝建设的重中之重,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的地基处理必须在施工中做好。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论述了水利工程坝基础处理的施工方法关键词:水库大坝工程;基础处理;技术。
前言:目前,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投资也在逐年增加。
在保持原有水利设施的同时,新建了一大批水库大坝。
大坝的安全性受到坝基的很大影响,大坝工程基础的处理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从坝基处理的功能和特点出发,简述了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1.工程概况某河流全长约80公里,从源头到山口29公里。
河流纵坡较大,平均坡度约30‰。
本工程为中型三级工程,可控制灌溉面积1.03万hm2,每年向工业供水1429.8万m3。
下游防护对象防洪标准可由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
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导流洞、泄洪洞等,原设计大坝总长735m,最大坝高78m。
改造后大坝全长729.50m,最大坝高70.50m。
是二级建筑。
2.水库大坝坝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水库大坝工程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些工程的实施难度很大。
在水库大坝工程的施工和设计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设计和处理地基处理金属,以保证水库工程坝基的质量和安全。
由于坝基工程是一个隐蔽工程,在工程竣工后很难对其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检验。
工程质量只有在施工后才能得到充分的把握,但一旦坝基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后,维修工作将十分困难。
如果坝基的设计不够科学、准确,整个大坝的危险因素就会增加,甚至会发生工程事故或自然灾害。
3.水库大坝基础处理分析3.1基础层分析设计的坝基开挖长度为0±0 0 0+723.50 m长,723.50 m长。
左岸为0+0 0 0 0+250,表层覆盖风成黄土和砂砾石层,砂砾石层为核心墙基础;左岸为0±250~0+420.783,表层覆盖风成黄土、砂砾层和强风化层,核心墙基础建在软弱风化层顶部;河床段783-0+6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水利工程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的安全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因而加强大坝基础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大坝基础的处理进行了探讨,并对相关的技术处理措施结合项目进行了分析,为水利工程大坝基础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坝基础;处理措施
进入世纪,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运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也不断创新。
水利工程项目中大坝的建设是工程的主体,其基础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因而在水利工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大坝基础工程的建设,从而为大坝的正常蓄水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1 项目概况
某水利工程主要承担防洪任务,采用的是混凝土重力坝的形式,坝体的高度是75米,大坝的轴线长度320米。
建设中坝基对地质的要求不是特别高,经勘察发现坝基的周边存在6条呈NE向的断裂层,存在河床基岩槽,对水坝存在较大影响的断层分布在右岸F1以及河床F2处。
大坝的基岩为中等透水的岩体,其防渗性能较好,裂隙水与裂隙性承压水在整个地下水中占有较大比重,不透水层的规定是河床位置36~60米,河岸位置52~92米。
2 水利工程的大坝基础存在的问题
就工程的总体而言,在坝基基岩强度较大时,可以很好地满足混凝土重力坝的建造要求,当周围的地质条件不够理想存在断层时,就会产生相关的问题,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影响,因而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可靠性。
针对坝基软弱夹层的情况,根据力学分析其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变形模量与抗剪强度值都偏低,从而造成坝基的抗压能力大大降低,无法可靠地承受上部荷载。
而坝基的抗渗漏性,一般而言,大坝所在的区域其岩体具有较好的抗渗性,但在实践中地质条件会存在一定不足,F1、F2两处的断层对坝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两处贯穿坝基的裂隙极易造成松碎与渗漏的发生,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处理以消除隐患。
两岸岩体存在错位的问题,在进行大坝的选址时坝基的岩体强度较大,但在变形模量方面还是存在偏低的问题。
河岸岩体夹杂的一些软弱夹层,也会诱发坝体应力错位的情况。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进行坝基施工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3 坝基的开挖控制
3.1 坝基开挖形式选择
大坝在进行基础开挖时选择的是台阶式,在采取这种开挖形式时,要依据坝体抗滑的安全要求来确定台阶的高度与每级台阶的具体宽度。
当台阶的开挖宽度与坝底宽高之比大于0.5,并且台阶的高差大于8米时,需要进行放坡开挖,坡比控制在1:0.35。
另外,为更好保证基坑开挖与实际标准相符,在进行坝基设计时,将坝基面略向上游方向做7度的倾斜设计,这样能够使坝基更好地发挥性能。
同时需要关注河流两岸受到泄洪雾化水作用造成的侵蚀,在进行边坡的开挖时容易对坝基产生破坏,因而在施工中要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控制好坝基的工程开挖质量。
3.2 开挖高程的控制
在进行坝基的开挖时,当有两岸高程坝段过高的情况存在时,则应当参考基岩的相关情况来对河床实施改进,若存在裂缝和间隙夹层这些不利地质条件时,极易造成风化的进一步加剧。
会呈现出裂隙的不断加深、处于表层的岩体完整性变差的问题。
这就需要在对坝体基岩进行考察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分析坝基岩体风化层厚、表层岩体的完整性特征及其岩性。
针对河床的溢流坝段而言,要对其开挖高层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要根据建设的需要适时地增加两岸挡水坝段高度。
3.3 地质缺陷进行的控制
在坝基中出现的地质缺陷有软弱夹层和断层等。
针对这些地质缺陷在实施处置前,需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在明确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处理方案的编制,针对上述的地质缺陷一般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掏挖和利塞。
当对软弱夹层实施掏挖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掏挖的深度,一般是按照软弱夹层宽度的1至1.5倍进行掏挖,对于断层的开挖需要将开挖延伸至坝外2至3米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断层交汇部位和夹层集中区的处理工作。
4 坝基的防渗控制
4.1 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
坝基渗流会对整个大坝的安全稳定性形成巨大威胁,在制定处理方案时要对坝基的稳定性和消力池结构进行分析,要将渗透压力及渗透水量有效降低,从而使软弱夹层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固结灌浆在治理坝基渗流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河床泄洪坝呈现出抗浮稳定性相对较差、高程相对偏低和水头位置相对较高等特征,其对设计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针对本水利项目,在设计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排水方案。
一种是采取封闭帷幕抽排的方式,另一种是不设帷幕抽排。
通过对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发现采取帷幕抽排的方式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它可以有效降低地基所承受的扬压力,这样使坝基的稳定性更有保障。
在对具体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帷幕抽排方式可以将河床的泄洪坝段扬压力折减系数控制到0.25的水平,同时可以把水垫塘坝基扬压力折减系数控制到0.4的水平。
对山体和近岸区域则采取主帷幕排水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近岸区域的扬压力折减系数控制0.25的水平,而两岸扬压力折减系数控制到0.35的水平。
4.2 防渗处理技术
进行大坝的防渗处理时,位置应当选择在坝基上游对应的基础灌浆廊道内,并依次朝两岸坝肩和山体方向进行扩散,最后到达地下水位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交接处为止。
在进行水垫塘防渗帷幕布置时,对其采取一字型排列布置在二道坝基础灌浆廊道内,并朝两岸山体扩展30米。
采取单排孔防渗帷幕F1、F2沿河水流向朝透水性较好的区域设孔,将帷幕灌浆孔设置成垂直孔的形式,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米。
4.3 合理布置坝基排水孔
在大坝基础布置排水孔其主要作用是将坝基扬压力减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把坝基的主排水孔布置在防渗主帷幕的后方,在水垫塘附近布置一排封闭排水孔,同时在封闭抽排区内布置纵横3道辅助排水孔,从而让封闭抽排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在进行排水孔的设计时,应当充分的分析相应参数指标,将孔距设置为3米,孔径控制在90至100毫米之间,孔洞布置成倾角为75度的斜孔。
辅助排水孔设置成直孔,主排水孔的孔深按帷幕孔深2/3进行设置,封闭排水孔深度设置成10米,辅助排水孔的深度设置成8米。
经过实际的实验测试发现坝基的软弱夹层其抗渗破坏性相对较弱临界渗透比为2.5~6,破坏渗透比在20~45的范围内。
这就要在进行排水孔的布置时,要规避软弱夹层,防止由于渗透作用带来严重破坏情况的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的处理需要在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要充分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再对坝基渗流和渗压等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的布置。
通过分析研究封闭抽排方案在排渗降压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时结合坝基排水孔的设置,能够大幅提升对坝基渗压的控制,从而有效保障坝基的安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飞.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的措施[J].中国水运,2012(12).
[2]钟世华.对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处理设计的探讨[J].陕西水利,2010(04).
[3]魏静,刘兆楠等.探究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