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读书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读书报告

蔡元培先生为我国科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但是革新前的北大受封建礼教及功名利禄毒害极深,所收学生多数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因而北大好似官僚养成所一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此篇文章是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讲。在演讲中蔡先生先简要回自己与北大的渊源,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然后对学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师爱友的三大要求,一针见血地指出北大诟病,思想见地独到,言语亲切感人;最后提出了改良讲义、添购书籍的两个工作计划,表现了蔡先生的实干精神,也为日后北大学子研究精深学问提供了必备条件。演说中所提及的教育方法、办学理念、做人准则,对当时深受封建势力影响和传统思想禁锢的北大有着巨大意义,使北大逐步成为真正培养人才的大学术圣地。

我个人十分佩服蔡元培先生,不必说他辉煌的功绩,单是这一篇就职演说中所提及的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便是到了今天也不过时的。

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匡正了大学的性质。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地方。但是今日不少大学似乎无法走出金钱和权力的阴影,回到了初建京师大学堂的原点。很少有一个校领导不是官员,很少有学生不是冲着工作而求学,很少有教授不作可有可无的讲座赚取额外收入,学术腐败不间断。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失去探求圣贤之道的耐心和恒心。如果说大学中的每一个人,上至校长,下至学生,都以研究学

问为中心,不再心有旁骛,为了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纯物质欲望而活,那么大学会纯净很多。

但是这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因为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泥潭,以一个拥有的金钱数目为或是官位大小,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你看了多少本书,有多少知识。在富有的定义里,知识的比例越来越低,如果你学富五车,还不如“钱富五车“来的有用,起码在婚姻场上有众位佳人信奉”宁坐在宝马里哭“的”箴言”。

“食色,性也。”从一定角度上道出了人生的目标,那便是有饭吃,有婚结,有孩子生。而大学教育的目标现在正向教导学生如何尽快获得“食色”转变,渐渐背离了研究学问的道路。但这不是大学也不是学生的错。社会附加给学生的评判标准,学生只能追求,不能改变,而大学为学生创办,于是大学迎合学生和社会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有能力发财升官为基础。这样,整个社会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社会要求学生们发财升官,学校培养的以发财升官为目标的学生和会发财升官的学生再步入社会,把发财升官的理念传播开来,影响下一年,甚至下一辈的关于大学教育的认知。

其实,这样的错不能归咎于大学办学,而该归咎于社会诉求。但这样的社会诉求已经延续千年。从古人信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热衷于科举开始,读书便成了升官发财的最佳途径,所谓自我修养的提升,人格的锻炼,天下苍生都是有闲情逸致时拿来说笑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纵然有真正为天地立命,为民生立言的人,但和庞大的求官求财军团比较之下,也只是少数。到了现代,情况任然没有大的改变。关于教育的作用是有升官发财的前途的认知,是深入骨髓的。

但世事非绝对,社会诉求并不能时刻左右大学方向。唯一让我感动过的纯学术的年代不是什么和平盛世,而是战火纷飞里的西南联大时代。大师云集,学生质朴优秀,虽然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师生每天过的都有意义,老师在一心一意的教授,学生在全心全意的学习,真是人间最美。即便很多人都只是单纯的为学术而学,可最终也成为一代宗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国家前途和社会命运,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丝毫不比全心全意求发财升官的人的作为差。

现在,很多人批判世风日下,学风不正。我们都知道某些大学的某些办学理念和某些学生的学习准则是不好的,可是没有人想改变,于是陷入了无限循环的怪圈。为什么大学不试着跳出这个怪圈,致力于学术,开一代新风?为什么大学一定要被社会流俗所左右,而不是大学的新气象左右社会风气?我知道改变改革的过程不仅痛苦,而且漫长,校方和学生都可能无力承担,但是短痛切肤,长痛彻骨。当初北大如果没有让很多人感到“痛心疾首”的改变,又怎会有学术圣地和影响整个社会的精英人才出现?

蔡元培先生理解学生,“终日俯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于是提出一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他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成员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条件。除此之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学生的正当趣味为目的。蔡元培先生在面对校园风气不正时,并没有一味严加打击,而是提倡正当的放松方式,“疏”、“堵”结合,事半功倍。反观现在不少大学,不是整日空喊口号不作为,便是采取单方面的严打措施,并未给学生创造出健康积极的环境,更不用说在提高学生德行方面有所建树。相比较之

下,蔡元培先生当年希望北大学子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楷模,即使娱乐也要正当有益的教诲,真可谓严肃精准又体贴入微。

在个人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希望北大学生能尊师爱友。个人认为这点十分重要。因为众学生从高中,甚至是小学开始便勤奋苦读,埋首与书山题海,一心指向大学校园。在顺利进入大学后,发现爸妈每天不再唠叨了,老师也不再严加管制了,可谓是天高任鸟飞,于是放松了学习。而放松学习的一个表现就是对老师、对课堂的尊敬减少。在高中大家都很早就候在教室,生怕迟到;而大学呢,人人一脸淡定的听着上课铃响,继续在去教学楼的路上散步。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最坏的,还有人在床上挣扎着,拿出五个硬币投掷,想如果五个硬币都是花朝上,便去上课,但后来又作罢,因为这样做太冒险了。此种思想泛滥,以至于辽宁一所大学里出现令人感慨的一幕:年迈的教授拖着吊瓶给学生上课,而讲台下仅有的六七个学生中还有三四个在和周公约会。如此不尊敬老师,学生之德何在?德国总理科尔说:“德国人对教授的尊重是远远超过对商业巨子、银行家、内阁部长的尊重。”在中国的大学里,先不求达到德国的标准,能够单纯尊敬教授,认真听讲便是好事。而上海某大学的几个学生,为了争取保研名额,明争暗斗,相互攻击,把四载同窗之情谊抛在脑后。内心如此无情,学生之德何在?

除去以上蔡先生所提三点要求,现在中国不少大学还有诸多不足,在此仅以德国的柏林大学做说明(蔡元培先生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得诺贝尔奖的二十九位教授的黑白照片挂在一个小小的走廊上,而不是富丽堂皇的殿堂里。也许这种甘于淡泊的自信,正是大学的品位之一,因为荣誉和科学天地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中国的大学却把稍有成就的学者当做神一样供奉起来,当做学校招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