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诗歌浅析

合集下载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假如从诗歌的成就来比较李杜的诗歌,我觉得没有可比性。

一个被称为天才,一个被称为地才;一个被称为天上的诗人,一个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一个如天上翱翔的鹰,一个如地上狂奔的虎。

他们都是诗坛的强者,尽管他们也是好朋友,但他们谁也不能取代谁,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既然李杜诗歌的成就我们比不了,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他们诗歌的风格差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异,诗歌的艺术手法等。

要说李杜的诗歌就先从他们的人生经历说起。

李白,生于701年,见证了大唐的盛世辉煌。

杜甫,生于712年,洞悉大唐的繁荣和衰败的原因。

李白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起时,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大落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甫的一生几乎都很潦倒,“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李杜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写作有很大影响。

一.李杜诗歌的比较:(1).创作上:李白写虚,杜甫写实。

1.李白他乐观、豪放、自信,他是天才的骄子,盛世的歌手,所以写出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很虚的诗句。

2.杜甫他生在危机四伏的盛世和创痍满目的乱世,他过的是屈辱艰难,颠沛流离的生活。

所以他用大笔忠实记录了严峻的现实。

如《悲陈陶》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象征寓托上:1.因为李白性格纯真,崇尚自然,洒脱不羁、傲世独立,又有老庄的浪漫主义思想,所以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鹏凤凰·黄河大江·青山明月·仙境醉乡等。

如写大棚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他用大鹏自比,大鹏的自由豪迈,扶摇直上,都是他向往的。

如写黄河大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山喷雪来”,在气势磅礴的江河之间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

李 白与杜 甫的诗歌创作有何独特之处

李 白与杜 甫的诗歌创作有何独特之处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有何独特之处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朝诗坛的巨星,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学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他们的诗歌创作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浪漫气息。

他的诗如同天马行空,自由奔放,不受任何束缚。

其诗歌中的想象力可谓是超凡脱俗,常常能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幻而美妙的世界。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夸张的手法,把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亲眼目睹那壮观的景象。

这种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色,使他的诗作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也是直率而热烈的。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对人生的追求,还是对权贵的蔑视,都在诗中表现得鲜明而强烈。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诗展现了他自信豪迈的性格和对未来的满怀期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表达了他对权贵的不屑和对自由的向往。

他的情感如同汹涌的波涛,直接冲击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与力量。

在语言运用上,李白的诗歌简洁明快,却又韵味无穷。

他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词汇和简洁有力的句式,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短短几个字,就传递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难以忘怀。

杜甫的诗歌则呈现出一种深沉凝重的现实主义风格。

他的作品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百姓的疾苦和时代的沧桑。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出了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鲜明地对比了富贵人家的奢华和贫苦百姓的悲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的悬殊。

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而深沉,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感受到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国家动荡、战火纷飞的背景下,就连花和鸟都能触动他内心的伤痛,这种深沉的情感令人动容。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

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

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

李白是主观感受很浓,浪漫派,写虚,浪漫主义。

杜甫是写具体的事物,反映现实,现实派,写实,现实主义。

总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仙,天纵英才,神出鬼没,奇幻百变,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圣,脚踏实地,深入细致,力透纸背,振聋发聩。

李白是云端上的织梦人,杜甫是苦难大地的悲歌者。

对于后人来说,李白的飘逸让人苦苦追寻不得,杜甫的忧国忧民为代代百姓所怀念,他们都是“照耀着唐代乃至整个古典诗坛的两面万古常新的旗帜”。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杰出的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通过对两位诗人的创作主题、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来探讨他们的差异之处。

首先,就创作主题而言,李白的作品以豪放奔放为特点,他热衷于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豪迈的英雄人物以及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

他的诗作中常常充斥着对自然的赞美和抒发自身情感的内容。

例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相比之下,杜甫的作品则更偏向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诗作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世道之艰难,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公进行了揭示和抨击。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背景,详细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伤痕,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可见,杜甫的作品更加注重社会人文关怀和对民众命运的思考。

其次,在修辞手法上,李白多采用浪漫主义的笔法,他擅长以夸张、夺目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意象等手法,使诗歌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壮丽的山水景色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相反,杜甫的修辞方式更加朴实而真实。

他着力于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凭借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和睿智的思考,用诗歌告诉读者真实的社会状态,以及每个个体在其中的悲欢离合。

例如,他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他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春雨的意义,突出了自然界的自发适应,展现出一种隐含的和谐和秩序。

最后,在语言风格上,李白的诗歌语言具有豪迈奔放、浑厚洒脱的特点,常常采用句句押韵、音调优美的表达方式。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介绍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并解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以描述社会现实、人民苦难为主要写作内容,他善于借助平易近人、真实感情流露及自然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给人以深思。

他笔下的景物常常呈现出悲壮、沉郁的氛围。

李白的创作风格相比之下,李白则更加擅长于豪放奔放、旷达高远的抒情诗。

他多以山水自然为背景,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并表达了对自由、不拘束生活态度的向往。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豪情壮志和唯美主义的风格。

杜甫与李白诗歌主题比较杜甫的诗歌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包括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战乱流离以及人民生活困境等。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挚深厚的情感,直抒胸臆,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群众面临的苦难和正义。

李白的诗歌主题相比之下,李白在诗歌主题上更加追求个体自由、快乐幸福。

他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奇观和草原狂欢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力量和宇宙万物之美的狂热赞美。

杜甫与李白艺术手法比较杜甫的艺术手法杜甫擅长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并善于以寥寥数语道出复杂情感。

他也常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使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情感。

李白的艺术手法相比之下,李白更注重音韵和节奏上的自由感。

他以豪放激昂的词藻和富有旋律感的韵律表达内心激情与情感。

同时,他还借用典故、神话等元素来扩展诗歌意境,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异同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差异源于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个人性格特点。

杜甫在动荡不安、社会困苦的时代生活过,深受政治腐败和社会冲突的影响。

因此,他对社会现实更有关注,写作风格也更为沉郁厚重。

而李白则出生于文化繁荣、国家强盛时期,享受自由奔放的个人生活,并追求超凡脱俗之美。

这些背景形成了他欢乐豪放、不羁浪漫的创作风格。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导言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两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流传千年,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二者都是唐代文学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差异所在。

李白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与豪放不羁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自由奔放和豪放不羁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作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常用夸张的手法,以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

例如,他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常用的夸张手法,通过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较量,展示了他的豪情壮志。

诗人与世界的融合另一个李白诗歌风格的特点是诗人与世界的融合。

他经常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以及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大自然、人类历史和传说的描绘。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渴望回到故乡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索。

杜甫的诗歌风格现实主义与悲剧意识与李白不同,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悲剧意识。

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关注。

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刻的悲剧元素,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痛。

例如,在《登高》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时局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通过猿啸、渚清、落木和长江滚滚来描绘景象,突出了他的悲壮情怀。

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变革杜甫不仅承袭了唐代文学的传统,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

他既受到了先贤诗人的影响,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详细描写来展示诗人对人物的洞察力和情感表达。

他还注意用诗歌表达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以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呼吁社会的改革。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唐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因其文化繁荣、士族阶层强大以及社会富足而备受赞誉。

在唐代的文学中,诗歌尤为重要,而李白和杜甫则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自己的时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之后的诗歌史上被广泛传颂。

本篇文章将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李白的诗歌风格和特点李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非常奔放自由、豪放淋漓、清新洒脱,他笔下的自然万物和个人情感常常充满激情、热烈和豪迈。

他的诗歌中冲破了旧有的诗歌创作模式,不拘泥于朴实、慷慨的写作风格,而是从自己的情感出发,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个性化的诗歌形态。

李白的诗歌中特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以期高度地表现诗人的感情,表达出诗人的生命力和生命热情,在李白的诗歌中,自然与人格彼此交流,形成了一种生命与情感融合的意象,使他的诗歌看起来就像一篇篇沸腾的怒潮。

李白的诗歌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诗句优美流畅、活跃生动,常常以意象和意境来展示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将进酒》一首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其诗句简洁明快,句子间旋律各自迸发出强烈的感情和力量,能够让读者深刻领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情理思考。

李白的诗歌风格也体现了一种新时代的特征,他的笔触充满了对生命、爱情、梦想的热爱,唤起了当时普通民众强烈的生命感和独立精神,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

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相对于李白的奔放,杜甫的诗则更为深沉和细腻,更注重用文学手法来展示社会问题、历史背景和人性的深刻内涵。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能够呈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历史、自然和人性问题。

从诗歌的角度来看,杜甫的诗歌内容与李白十分不同。

杜甫的诗歌不是只展示自然风景和个人情感,而是采用了宏观抒情、铺陈叙述、讽刺批评、呈现社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

在杜甫的诗歌中,人物的塑造和人性问题的表现是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一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已。

然而,对于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学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差异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两位诗人在我国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对诗歌风格的全面评估1.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气干云著称,常常展现出豪情壮志、放浪形骸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作大多以抒情、叙事为主,情感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善用夸张手法,以及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写景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誉为“诗仙”。

2. 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则以抒情写实、坦率率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写社会现实、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乏忧国忧民的政治关怀。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真挚,以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比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被誉为“诗圣”。

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1.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差异的深层原因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两位诗人的性格、经历、思想观念息息相关。

李白放浪不羁,个性张扬,有着不可一世的豪情壮志,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特征相契合,多以个人感慨、抒发情感为主。

而杜甫则深受社会风云的熏陶,他的诗作常常承载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怀,其诗歌风格更加坦率、真挚,表现了一位有国家情怀的诗人的诗歌风格。

2. 李白与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思想观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杜甫则在诗歌中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的深情厚爱,被后人誉为“民族的良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更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不同性格与境遇所致。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给人以宏大、奔放的艺术享受;而杜甫的诗歌注重写实,表现了一种深沉、执着的情感,使人在从容、沉静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力避行 文唠叨 , 我 只要觉得能将 意思 优劣的评论浩如烟海 ,既有抑李扬 传给别人 了,就宁可 什么陪衬拖带 也 杜 , 又有抑杜扬李的。我认为 , 正是 没有。” 语言唠叨 , 重复哕唆 , 向来惹人 因为李杜之在中国,是根 深蒂固地 生厌 , 我们 写文 章 , 要尽 量写得简 明扼 植入生活里 ,他们 的诗歌是中华民 要, 一语破 的 , 不要 漫无 边际 , 哕唆 个 族 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才会有 没 完。清代 王奕 清说文章要 :篇无 累 这么 多 的文人 墨客来 探讨 这 一 问 “ 句, 句无累字 , 圆润明密 , 言如贯珠 。 ” 题。 白和杜甫各有所长、 李 不宜用优 这是前 人对写作 的要 求。我们 写文章 劣论之 。我觉得将两个伟 大诗人进 时也应 力求做到没有 累句、累字 。当 行比较 , 分析他们的特点 , 展现他们 然, 修改重复哕唆 的语言 , 绝不是不考 的诗歌成就 , 才是有意义 的探讨。 虑文章 的具体 内容 ,如 果离开 内容 的 提 到 浪漫 主义 诗人 李 白和 表达 , 一味追求文章 的俭 省 , 也是不应 现 实主义诗人杜甫 , 我们往 往想到 提倡 的。 的 是 他 们 的 不 同之 处 。 诚 然 , 们 他 3推敲字句 , . 一丝不苟 。前 人写诗 两个的创作方法 、 风格是根本 不同 作文 ,讲究字句 的推敲。唐代 皮 日休 的。 但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稍微提一下他们 说 :百炼成字 , “ 千炼成 句。 ” 代袁枚 清
±》 北征 》 , 些作 品对 于细 部描 写 , 《 等 这 或 人 或物或心 情 , 精心 刻画 , 从细微处 见 出真
实, 展开 画面 , 把人 引入 某种 氛 围 、 种境 某 界 , 种描 写方 法与李 白风驰 电掣、 这 大刀 阔 斧颇 为不同。四、 于对现实生活做 典型的 善
o Yu
2 3
法 问题 , 的是 逻辑问题 , 的是 不理 有 有
关键词 : 诗歌
创作
风格
起 兴 , 接 “ 人 语 天 姥 , 霞 明 下 越 云
“ 李杜文章在 , 光焰万丈 长。 ” 解词义 , 有的是生造不合 习惯 的词语 。 这些情况都影 响语言 的通顺 ,都要认 李 白和杜 甫是 中国唐代 诗歌 乃 至 真修改 , 不然不仅影响意义 的表达 , 还 中国古代文学 的两座高峰,我们分 会造成 各种错误 。 别称他们为 “ 诗仙 ” “ 、诗圣” 。
把句子读断了。于是他摇头晃脑地念起 征思想愿望 时就借助 于惊人 的幻想 ,神话 、 ” 来 :今年真好 , “ 晦气全 无 , 财帛进门。” 历史故事也就挥之而来 ,感情瞬息万变 , 思 “ 昨夜生下, 妖魔不是 , 好子好孙。 ” 员外 想 的奔腾流动 , 也带 来句式和 结构 的跳 脱变 听, 心花怒放 , 并请他吃酒道谢。由此 化等 , 而形成 其独特 的浪漫主义 手法。其 从 可见 , 修改文章也 不能忽略对标点的斟 表现手法异常丰富 : 、 一 夸张。 这是 李白重要
会 越 来 越 顺 手 , 以 学 会 修 改 文 章 也 的想象。 比兴。 所 二、 李白喜 用比兴 , 梦 游天 如《 是提高 写作 的有效 方法。 姥吟留别》 “ ,海客谈瀛洲 , 烟涛微茫信难求 ”
2 1 ・7 0 0 1
的浪漫主义就成 了空想主义 , 为了无源之 成
水、 无本 之 木 了 。 现 实 主义 的夸 张 和 放 大 也
的是 一己情怀 。这是杜诗 异于盛 唐诗 的地 方。二、 语言成就高 。叙事 诗善于 写对话 和
人物 独 白 , 做到 个性化 ; 于使 用 动词 、 善 叠 词等等。 寓主观于客观 。 三、 通过具体 生动、 细致入微 的客观 描写 , 体现诗 人主观思想 ,
艺术概 括 ,通 过个 别反映一般 。如著 名的
“ 吏 ”“ 别 ” 往 从一个 人 , 件事 , 三 、三 往 一 一
激情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时用大胆夸 抬头看到这幅不吉利 的对联 , 生气地找 时 , 现实生活 中的事物不足 以形容、 比喻、 象 祝枝山评理 ,祝枝山不慌不忙地说 :你 张 。 “
河 总 之 ,李 白诗歌 的美是 多样 北 的 , 了大气磅礴 、 奇壮美风格 除 雄
模仿他 的创作 手法。 再 看看杜 甫。他 善于 写现 实 主义 的诗 歌 , 主要体 现 在几 个方 面 : 、 一 杜 诗 用叙事 手法 写时事。 他大量使 用五 、 七言
古体 写时事 , 即事名篇。 写时事融入 自己 他
慨 苍凉 、大刀 阔斧 与细 致入微 ……这几 组
酌, 否则 , 语意表达会 受到影响。
表现方法 , 白发三干丈 ,缘愁似个长” “ “ 、 飞 总之一句话 ,好 文章是修改 出来 流直下三干尺 , 疑似银河 落九 天”他 的想象 , 的。学会 了如何 修 改文章 , 也就 掌握 变化莫测 , 往往发想无端 , 奇之又奇 , 常随情

体 之外 ,还有 自然明快的优美情调、 育 明净秀美。 作诗“ 纯以气 学 清新飘逸 、
院 胜” ,他在创作时具有很高的思想
人格 力量、 情才调及创作 性 张 境界 、 激情 、 勇气等等 , 使 国 时独有 的冲动、
他 的作 品赋予 了奇气、 大气、 朝气 。 这是他最为独到的特点 , 后人难以
先说说李 白。在盛唐诗人 中, 白是艺 李 副对联 ,上联是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 “ 财 帛进门”下联是:昨夜生下妖魔不是 术个性 非常鲜 明的一位 ,他 崇尚浪漫主义 , , “ 其诗歌 创作带着强烈 的主观色彩 , 在其创作 好子好孙”第二天一大旱 , 。 人家一开 门,

达到雄浑 壮丽 的艺术境界 。如 《 卫八处 赠
词语意思 显然 大相径庭 , 这也 就是说 , 若 倘 李 白的诗歌 汲取杜 甫的特 点或是杜 甫的诗 歌 汲取李 白的特 点 ,这样就 会变得 不伦不
类 的 。 因 此 , 位 大 诗 人 各 有 所 长 、 宜 用 两 不
优 劣论之 。
了写好作 文 的 方法 , 样 , 这 写起 来也 思流动 而变化万端 , 跃极大 , 成 了李式 跳 形

个 家庭写起 , 以小见大 , 我们提供 了比事 为
件更 为广阔的生活 画面。 总体上看杜诗 , 其主要风格 特征是沉郁
顿挫 , 其感 情基调 是悲慨 的 , 诗 中蕴 涵着 其

种厚积薄发的感情力量。另外 , 的诗歌 他
另一特色则是萧散 自然。
雄 奇壮美 与沉郁顿 挫 、冲动激 情与 悲
2删 繁就简 , . 力避 重复。鲁 迅说 :
在 漫 漫 历史 长 点题。类似 这种写法 , 李 白用得随 心所 欲 、变化 莫 测 。 三、 用典。典型作品如《 行路难》 通
篇 用典 ,使得诗歌 内容更为深 刻 丰 富。除此之外 , 他的诗句中还有 不 少的瞽言佳句 , 安能摧眉折腰 “ 事权贵 , 使我 不得开心颜 。” 这一 点与杜甫颇为相似。
说 :爱好 由来落 笔难 ,一诗 千改始心 “ 安。 ” 古代作 家对语言 的推 敲锤炼 , 留
下许多美谈 。我们 写文章也应 当炼字 、 炼句 , 一丝不苟。 四、 标点的斟酌 不论写什么文章 , 标点符号都是不 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 它可以帮助读者分
李 白 杜甫诗 歌浅 析
之 问的联 系。我认为 , 他们虽然在创作 方法
缺少 了浪漫主义 的现 实生 活 清结构, 辨明语气 , 正确理解文意。因此 就是浪漫主义 , 也就缺 少 了更 多的姿色 。另外他 们都推 崇 修改文章 , 不仅要注意观点 、 材料 、 语言 , 都以此来称颂。 的修改, 还必须注意标点的使用和修改。 “ 风雅 ” 对他们所赞赏 的人 , 他们对汉魏诗赋 的看法也颇为相似。 传说 明朝 四大才子之一祝枝 山, 很喜欢 还有 , 但 是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 同的树 叶 , 更 开玩笑, 一年除夕 , 他和书童路过一员外 不用说 两个相同的伟 大诗 人了。 两个诗人更 门口, 忽然听到“ 哇哇 ” 落地的婴儿哭声 , 他略 一思 索 , 顺 手 在 人 家 大 门 口写 了 多的是 他们之间的不同特 点。 就
上有所不 同, 但两者都 是以现 实生活为依 据 的。 诗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浪漫主义和 现 实主义之 间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浪漫主义决
强烈 的抒 情 、 议论 。如《 羌村三首 》 他记 述 ,
的是 时事 , 反映 的是 历史真 实场景 , 而抒 发
不能脱离现 实生活而存在 , 脱离 了现 实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