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功率控制要点
功率控制

问题1的解决方法: IS-95B/2000中的开环功率控制
解决方法 在IS-95B和IS-2000系统 中,开环功率控制中, 还要考虑到一个开环功 控纠正因子=min(max(7-ECIO,0),7) 此时,开环作用下手机 的发射功率为Pt=-Pr73+ NOM_PWR+ INIT_PWR+接入探针增 加功率总和+开环功控纠 正因子
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的帧长 度都是20ms,每1.25ms有一 个功控比特,业务信道被划 分为16(20/1.25)个功率控 制段(PCG) 对反向PCG中Eb/No的估算 测量将在前向业务信道的 PCG+2中的PCB中反映出来。 在PCG7时段,测量值〉门 限值,在PCG9中的PCB=1, 移动台将使发射功率降低1dB。 在PCG7时段,测量值〈门限 值,在PCG9中的PCB=0,移 动台将使发射功率增加1dB。
软切换中的闭环功率控制
IS-95中定义当移动台在两个或三个小区之间 移动时会发生软切换,在这个过程中,移动台 会接收到两个或三个基站发送来的业务信道帧。 在接收到的业务信到帧中,各自包含的PCB有 PCB 可能冲突。 解决方法:有PCB一个要求减小,移动台就减小 发射功率;每个PCB都要求增加,移动台才增 加发射功率。
2000中的反向功率控制
原理与95中的一样 因为cdma2000有RPICH,反向导频信道的 功率分配和业务信道 的功率分配有直接的 联系。 直接读取反向导频信 道中的Ec/Io,就可以反 映出RFER。
2000中的反向开环功率控制
RC1和RC2开环作用下手机的发射功率为Pt=Pr-73+ NOM_PWR+ INIT_PWR+接入探针增 加功率总和+开环功控纠正因子 RC3和RC4在上面公式上由附加项。因为用RPICH获得手机而不是反向基本信道(R-FCH) PICH (R-FCH) 在接入尝试结束后,Pt=-Pr-73+ NOM_PWR+ INIT_PWR+接入探针增加功率总和+开环功控 纠正因子+rpich_offset (dB). 这里,rpich_offset是RPICH相对于2G接入信道 的功率偏置,朗讯推荐值-8.5dB
G功率控制

SA1 SA2 SA3
MS开始发送上个复 帧中的测量报告
MS获得功控信息
MS开始通过新的SACCH来报告 新的TA和功率控制消息
8
第1章 功控概述 章 第2章 华为II代功控 华为II代功控
9
HWⅡ代功控判决过程
测量报告预处理
按接收电平提出功控需求
6
功控的分类
功率控制分为上行功率控制和下行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分为上行功率控制和下行功率控制,上下行控制独立进行
上行功控: 的输出功率, 上行功控:调整MS的输出功率,使BTS获得稳
定接收信号强度,以减少对同邻频的干扰,降低移 动台功耗。
Value measured at uplink
下行功控: 输出功率, 下行功控:调整BTS输出功率,使MS获得稳定
HW Ⅱ代功控有如下优点: 测量报告补偿-使功控判决更为准确 测量报告预测-减少功控滞后现象 自适应功控-充分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及高效性 功控目标在上下门限之内-避免频繁功控
20
功控在BSC6000与BSC32的对比
Products BSC32 BSC6000(V9R1) BSC6000(V9R3& V9R8)
0~30 lev
0~30 lev
6
0~30 lev
4
0~4 lev 0~32 lev 0~32 lev
4 16 8
18
第2章 华为II代功控算法 华为II代功控算法
2.1 测量报告预处理 2.2 II代功控判决 代功控判决
2.3 II代功控特点 II代功控特点
2.4 功控数据配置
19
HW Ⅱ代功控主要特点
2024年施工用电监控要点(三篇)

2024年施工用电监控要点1、临时用电现场布置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用电平面图进行,并与其他房屋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2、工地推行TN-S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难以做到三级配电的,严格实行二级配电二级保护,末端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如果分箱与末端箱间距超过30米,应架设分配电箱。
3、在地下电缆线、高压线附近施工,必须有满足规定的安全操作距离,并有可靠的外电防护措施,高压线防护架应按方案搭设。
4、现场照明架设高度大于2.4m,危险场所应使用安全电压。
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单相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必须设漏电保护器。
5、电箱应统一编号,分配电箱、开关箱放置高度下口高于地面60cm,并有防雨、防尘措置。
6、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保护器)一箱(配电箱)。
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 (潮湿状态下使用小于15mA的漏电保护器)。
施工现场分配电箱上安装的漏电保护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应为5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7、用电设置、机械设施要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8、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检查、维修时必须将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闸断电,并悬挂停电警示牌,严禁带电作业。
9、现场用必须全部使用电缆,严禁使用护导线。
电缆接头应做好三包(黄蜡带、防水带、黑包带),保证绝缘可靠,并不得承受外力;架空电缆严禁用裸露金属线绑扎。
10、现场生活和办公场所严禁乱拉电线,严禁在宿舍和办公室使用碘钨灯、电炉和电热器具。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合理配备消防器材。
11、油库、乙炔瓶和氧气瓶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器具和配电设施等必须具有防火、防爆功能,配电线路要穿管敷设。
12、特别潮湿和因作业环境要求应使用安全低电压的施工场所,应按12~36伏低压规定设置。
13、施工现场应配备专业电工,建立施工用电档案,做好用电记录、安全检测记录和维修记录,施工用电设施安装维修、线路架设、接线等必须由专业电工操作,并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功率控制器说明书

功率控制器五、轻载实验连接功率控制器输入电源线,断开功率控制器与负载的连线,用两只100W/220V的灯泡(白炽灯功率不得小于100W)做假负载,两只灯泡呈串联连接,分别接到功率控制器的输出端。
打开功率控制面板,将控制电路板上的拨动开关K1由恒流挡拨至开环挡。
接通电源,做以下检查。
1.查看面板指示灯POWER是否亮,风机工作是否正常。
若电源指示灯不亮,风机不转,请按以下步骤检查:A.检查功率控制器的输入电压U1、V1的电压是否正常;B.检查功率控制器的快速熔断器是否熔断。
C.检查控制电路板上JD2接线端子的电压是否与功率控制器的输入电压U1、V1的电压是否一致。
D.检查控制板上电源变压器是否损害。
电源变压器原边或副边线圈是否开路或短路,停电后可检查原边线圈的电阻值正常时应在 1.2—1.5千欧,副边线圈两组的电阻值正常时在9—12欧姆,如损坏请与生产厂房联系。
E.风机工作不正常请检查风机电源连线是否正确。
用万用表测量接线端子A、N两端之间电压是否为交流220V。
若接到380V会导致风机损坏。
2.调节手动调节电位器,输出电压U2、V2两相间的电压应在0—372V范围内(非定值,随输入电网电压而变化)范围内连续可调,并能稳定在任意值。
若功率控制器输出电压不随控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请做一下检查:1)调节手动调味器,功率控制器无电压输出。
a.检查功率控制器输入端U1,V1电压应为380V±10%b.检查手动转换开关应在手动档,K1和K2之间应连通c.检查手动调节电位器(2.2K)接线是否正确;端子WB(K1)和端子GND间的直流电压应在0—6V连续可调。
注意:接线端子WB、K2、K1在此时影视连通的。
d.负载白炽灯的连线开路或白炽灯内部开路,停电后检查功率控制器输出端电阻(所带负载)e.控制电路板损坏,有手动调节的控制信号,无触发可控硅的触发信号。
检测办法:当电位器调节到最大时(K1与GND之间应在6VDC左右),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G1与T1,G2与T2之间电压应在1—2VDC之间,如果没有电压信号,则可能是控制电路板故障,如损坏请与生产厂方联系。
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功率控制使用教程

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功率控制使用教程无线接入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论是家庭网络还是移动通信,都离不开无线接入技术的支持。
而在无线接入技术中,功率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确保用户在使用网络时有稳定的连接和良好的体验。
本文将向您介绍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功率控制使用教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功率控制在无线接入技术中的作用。
功率控制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整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以确保无线信号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在无线网络中,无线信号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当信号强度过弱时,会导致网络延迟增加,丢包率上升,从而影响用户的网络体验。
而当信号强度过强时,可能会造成信号干扰和能耗过高。
因此,通过控制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可以优化信号质量和网络性能。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无线接入技术中常用的功率控制方法。
在无线网络中,常见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固定功率控制和自适应功率控制。
固定功率控制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控制方法,它通过设定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为固定值来实现。
固定功率控制在网络开启初期适用,可以快速建立起稳定的连接。
然而,使用固定功率控制可能会导致某些区域信号过弱或者过强,进而出现覆盖不足或者覆盖过度的问题。
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固定功率控制需要结合其他技术进行优化。
自适应功率控制是一种根据实际网络情况自动调整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
它能够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发射功率,保持信号的适度强度,并且可以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自适应功率控制通常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调整发射功率,以保持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使用自适应功率控制可以避免信号过强或者过弱的问题,提高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功率控制方法。
如果是在小范围内建立无线网络,可以考虑使用固定功率控制,以快速建立起稳定的连接。
如果是在大范围内覆盖无线网络,可以选择自适应功率控制,以优化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微电网运行-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控制要点

因为稳态时两台电源的频率变化相等,因此可得:
1 1 PG1 P G2 1 2 b b 2 1 1 1/ b1 PG1 PL1 1 2 1/ b1 1/ b2 2 1/ b2 PG 2 PL1 1 2 1/ b1 1/ b2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64-13
§4-2 有功功率控制
电源1的初始频率偏移为 1 b1PL1 电源2的初始频率偏移为 2 0 联络线上的初始功率变化为 Pt 0 负荷1的瞬时功率改变开始时并不能由电源2提供,这是因为 联络线对系统功率的变化具有积分的作用。另外联络线也不 能存储电能来支持负荷的瞬时变化。 在负荷变化瞬间,两电源的频率变化不相等将引起母线 1 和 母线2之间的电压相位差迅速变化,从而使得由电源1响应母 线1上负荷瞬时变化的持续时间达到最小。 两台电源在暂态过程的初期即可实现负荷的分配,这与常规 的由同步发电机组成的多机系统不同。这对由分布式电源组 成的微电网具有积极的作用 。 系统达到稳态时,两台电源的频率变化和频率变化率将相等。 系统达到稳态时频率偏 1 P 1 / b2 Pt PL1 L1 1 1 1 1 差和联络线上的功率变 b b b1 b1 化为: 1 1
微电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
§4-1 微型电源控制器功能 §4-2 有功功率控制 §4-3 无功功率控制 §4-4 微型电源在不对称负荷情况的运行和控制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64-1
§4-1 微型电源控制器功能
电力电子装置可为微电网提供灵活的控制功能,从而使其同 时满足用户和电力系统的需要。 微电网控制必须保证新的微型电源加入到系统中时,不需要 更改微电网中已有设备的运行状态。 微电网可以非常迅速和无缝隙地与大电网并列或解列。 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可以分别控制。 电压降落和三相不平衡可以得到校正。 微电网能够满足电力系统负荷的动态特性的要求。 设计控制器时最关键的是在微电网的正常操作中,各微型电 源不必互相交流信息,每个微型电源控制器必须能够有效地 响应系统的变化,而不需要来自于其它微型电源或本地其它 设备的数据。 微型电源控制器的主要功能:调节馈线上的潮流;控制每个 微型电源接口处的电压;当系统处于孤岛运行状态时,保证 每个微型电源能够迅速承担它所分配的负荷;微电网能够自 动平滑地进入孤岛运行和重新与大电网并列的能力。
功率控制算法

•算法判决分为四种:(以下的XX=DL or UL)
a)P1/N1:接收电平-RXLEV_XX,门限-L_RXLEV_XX_P,处理方法-增加发射功率 判决:在连续接收到的P1个RXLEV_XX值中如果有N1个值均小于L_RXLEV_XX_P, 则采用功率控制(协议上P,N含义互调) b)P2/N2:接收电平-RXLEV_XX,门限-U_RXLEV_XX_P,处理方法-降低发射功率 判决:在连续接收到的P2个RXLEV_XX值中如果有N2个值均大于L_RXLEV_XX_P, 则采用功率控制 c)P3/N3:接收质量-RXQUAL_XX,门限-L_RXQUAL_XX_P,处理-增加发射功率 判决:在连续接收到的P3个RXQUAL_XX值中如果有N3个值均小于L_RXQUAL_XX_P, 则采用功率控制 d)P4/N4:接收质量-RXQUAL_XX,门限-U_RXQUAL_XX_P,处理-降低发射功率 判决:在连续接收到的P4个RXQUAL_XX值中如果有N4个值均大于L_RXQUAL_XX_P, 则采用功率控制
1.2、功率控制基本规程
•MS向BSC传送测量到的基本数据,即使部分测量可能在进 行“预处理”的BTS结束 BSC采用功率控制命令修改MS和BTS的传输功率 在初始分配以及每次后续信道切换时,BSC向移动台指示可 用的起始功率电平 当初始化一条信道连接时,BSC向BTS指示初始功率电平值
1.3.1、0508算法
2、M900/M1800 BSS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数据配置
2.1、[功率控制选择表] 2.2、[常规小区功率控制数据表] 2.3、[BTS功率控制数据表] 2.4、[MS功率控制数据表]
1.1、功率控制概念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用无线方式改变MS(或基站)传输功率的可能性。 •功率控制分为上行功率控制和下行功率控制,上下行控制独立进行。 上行功率控制控制移动台(MS),下行功率控制控制基站(BTS)。同 一方向的连续两次控制之间的时间间隔由O&M设定。 •MS功率控制的目的是调整MS的输出功率,使BTS获得稳定接收信号强 度,以限制同信道用户的干扰,减少BTS多路耦合器的饱和度,降低移 动台功耗;基站功率控制目的是调整BTS输出功率,使MS获得稳定接收 信号强度,以限制同信道干扰,降低基站功耗。
最新W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图文要点

W C D M 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图文要点W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功率控制的目的开环功率控制内环功率控制外环功率控制数据配置命令及参数含义W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的目的调整发射功率,保持上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对每条链路提供最小需求发射功率,克服远近效应克服阴影衰落和快衰落降低网络干扰,提高系统质量和容量WCDMA系统中开环功率控制开环功率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用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之积为常数的原则,先行测量接收功率的大小,并由此确定发射功率的大小。
开环功率控制主要用来克服阴影和路径损耗。
开环功率控制未考虑到上、下行信道电波功率的不对称性,因而其精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反向开环功率控制BCH CPICH channel power : UL interference level CPICH 测量的接收功率计算上行初始发射功率RACH开环功控的目的是提供初始发射功率的粗略估计。
它是根据测量结果对路径损耗和干扰水平进行估计,从而计算初始发射功率的过程。
PRACH PCPCH或前导初始发射功率Preamble_Initial_Power =Primary CPICH DL TX power -CPICH_RSCP + UL interference + Constant Value,Primary CPICH DL TX power UL其中,和在系统消息中广播,由interference CPICH_RSCP UE 自己测量得到。
DPCCH上行初试发射功率DPCCH_Initial_power =DPCCH_Power_offset -CPICH_RSCP, CPICH_RSCP UE其中由测量得到。
在上行同步之前,下行采用发“DL TPC pattern 01 count”PC Preamble的方式,进行功控。
在期间只能1PCA=1采用功控算法(。
前向开环功率控制DCHCPICH Eb/I0测量的接收RACH :报告测量值计算专用信道的下行初始发射功率P =E b N 0%R W %(P C P IC H /(E c N 0C P IC H −a %P to ta l下行初始发射功率R Eb/N0Eb/N0W chip 其中为比特速率,为下行业务的,是速率,a Ptotal Transmitted carrier 为下行正交化因子,为功率,新建无RACH “Primary 线链路时,若有测量报告,则根据测量报告配置CPICH Ec/No”,没有的情况下,则配置典型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水堆功率控制原理
1、压水堆核功率传递函数 设N(S)为堆的核功率传递函数:
Q0 1 N (S ) 6 lp s 1 i / lp(s+i ) i 1
式中 Q0 稳态功率水平,lp为中子寿命, i 为缓发中子份额; 为先驱核衰变常数。
i
2、模式A功率控制 在模式A中,反应堆功率调节系统是一个以平均温度为主 调节量的冷却剂平均温度调节系统。它主要由三通道非线性
模式A控制棒组件分组和布置
模式A共有53束黑棒组件,其中32束调节棒分为A、B、C、 D四组,每组分为两个子组。如下表:
类别
调 节 棒
组 A B C
D 停 堆 棒
子组
棒束数目
总吸收棒数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4、4 4、4 4、4
4、4 4、4 4、4 4、1
24X53
SA
S A1 S A 2 S B1 S B 2 SC 1 S C 2
功率棒组重叠步数
11.3 压水堆功率控制系统
核心系统
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功率调节装置包括: • 发电机功率调节及所属的汽轮机主蒸汽阀开度调节; • 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调节及与其相配合动作的反应堆控 制棒组位置调节; • 冷却剂硼酸浓度调节。 控制系统的性能衡量指标:
• 超调量;
• 衰减率; • 调整时间。
(后续循环) 24X53
SA1 SA2 SB1 SB2 SC
•控 制 棒 分 布 图
• 功率棒 开环 • R棒 闭环 • 调硼 闭环
快 快 慢
粗调 精调
功率调节棒棒位整定值与堆功率的关系
控制棒组件移动程序
插棒顺序为:
G1→G1+G2→G2→G2+N1→N1+N2→N2
其原则是先插吸收率小的棒组,后插吸收率较大的棒组。最 优的重叠步数为:在第一循环,重叠步数为90步;第二循环及
SB
SC
在模式G中,控制棒组件有四组重叠工作的棒束组件:
N1、N2、G1、G2 、R。
类别 组 G1 调 节 棒 灰 棒 G2 N1 N2 黑棒 停堆棒 R SA SB SC 子组 G1 G21 G22 N11 N12 N21 N22 R1 R2 棒束数目 4、 4 4、 4 4、 4 4、 4 4、 4 4、 1 4、 4 4 (第一循环) 24X49 总吸收棒数
调节器。主通道是平均温度定值和测量通道构成的闭环通道。
它的组成设备有:
控制棒逻辑控制装置;
大功率可控硅整流装置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等。
反应堆功率调节系统有两个基本目的:
一、能使反应堆输出功率与负荷需求相适应;
二、当有内、外扰动加入反应堆时,能够消除扰动的作用。
设 m -慢化剂温度系数产生的反应性;
rod -控制棒移动产生的反应性;
以后循环为:
。
N2/N1/G2/G1:90/90/100
棒组件移动重叠程序如下图所示。
第一循环
单组棒步数
225
140
5
0
135 220
270 355
405 490
625
功率棒组重叠步数
第二循环及以后循环
单组棒步数
225
N2
140 130
N1
G2
G1
5
0
135
220
270 355 395
490
615
反应堆功率控制
• • • • • 冷却剂的T、P变化反应功率间的不平衡 TAVG为主被调量(反应堆惯性大) 控制棒的升降 一回冷却剂硼酸浓度 启、停、运行
一、压水堆核电厂功率控制的功能
• 反应堆的启停、功率升降、维持稳态运行 • 负荷不得超过100%FP,允许±10%FP阶跃变化,允 许5%FP/min的速率连续变化 • 实现功率分布控制 • 抵消反应性变化 • NSSS为保证电网要求,可适应一定运行暂态 • 运行暂态或设备故障,调节,保护不动作
对压水堆功率调节系统而言,核功率超调与冷却剂平均温
度超调同样是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下表列出了美
国两座核电站的相关情况。
项目 热工最大超功率% 核功率保护定值% 额定功率% 功率超调量% 电离室误差% 整定值的复现性及漂移 土尔凯核电站 12 106.5 100 3.0 1.5 2.0 萨莱核电站 18 111.0 100 3.0 4.0 4.0
f -燃料温度系数产生的反应性;
功能
• 1.启动反应堆、维持恒定功率水平、 升降功率及其停闭反应堆; • 2.调节反应堆功率使之与负荷要求一 致; • 3.调整反应堆轴向功率分布; • 4.补偿在功率范围内由于冷却剂温度 变化引起的反应性变化以及补偿与功 率系数有关的反应性变化。
控制棒组件结构
每个控制棒组件一般由24根吸收中子的棒组成,
每个棒束组件有一根驱动杆,由驱动机构带动。在
一个棒束组件移动过程中,这些吸收中子的棒在组
件的24根导向管中滑动。
典型的900MW压水堆核电站棒束组件共53个。
模式A运行的反应堆共有32个调节棒束组件和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停堆棒束组件;
模式G运行的反应堆有8个R棒束组件、16个N棒束
组件、12个G棒束组件和17个停堆棒束组件。
二、压水堆核电厂功率控制基本要求
• 一回适应二回 • 参数正常
• • • • • • • •
汽轮机跟踪电网负荷需求 反应堆输出功率跟踪电厂总功率变化 稳定工况:最优 TAVG变化在限值内 一回排出液体尽可能少 主蒸汽PS在限值内 控制棒动作不能频繁 主蒸汽安全阀不能动作
11.2 控制棒组件 • 反应堆功率由中子注量率决定 • 移动控制棒组件 • 调硼
11 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
• 负荷功率与反应堆功率平衡 • 电网负荷←发动机功率←反 应堆功率 • 反应堆功率控制 • 过程参数控制
11.1 压水堆核电厂功率控制概述
• • • • • • • • • 包括: 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 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调节系统 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 稳压器水位控制系统 蒸汽发生器水位调节系统 汽轮机转速调节系统 发动机励磁和电压调节系统 旁路控制系统
由上表可见,正常运行时功率超调量应小于3%FP。冷却剂 平均温度的超调量一般不应大于2.5℃,此外还要求过渡过程 不出现震荡。
由于大亚湾核电站是给广东电网、香港电网供电,所以采
用模式G运行,达到电网调节的要求。 模式G是负荷跟踪运行控制方式,是通过调节功率棒喝R棒 以及调节慢化剂硼酸浓度实现对反应性进行控制的。功率棒 是由G棒和N棒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