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分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词汇分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词汇分析《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科学之光”单元“奇异的自然”这一环节的一篇优美、准确的说明文。
它的作者是中国科普作家,浙江海宁的贾祖璋。
说明文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科学性,而要表现其科学性,就要有精确的,条分缕析的语言。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语言明显地具有这种特色。
例如第四自然段写荔枝的外形,第一句写“通常”可见的形状,是从整体上来看的;接着三句具体写上下两侧的形态特征,从上至下然后到两侧,顺序井然;最后一句是写不常见的形状,以应第一句“通常”二字,确实是细密得很。
在写荔枝外形和品种的时候,或限定范围,或修饰程度,或说明条件,或比喻形状,真是细针密线,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其余写壳、膜、肉、核、花的各段也都如此。
真是让即使从没见过荔枝的人,也感觉好似与荔枝已经相识很久了。
接下来逐段逐词地从头开始看这篇课文。
文章先是引出白居易用比喻手法描摹荔枝性状的一段话,然后对其进行评点。
用的是“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说得恳切而又有依据,如他仔细考证过“缯是丝织物”,又用学术的语言加上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荔枝表面的壳上“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这里用的是“突起”,而不是“凸起”,仔细考究下,“突起”比“凸起”来得更突兀,正跟后面的“尖锐如刺”互相呼应。
也因此说明了白居易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光滑的丝织物和荔枝粗糙的外壳是无法比拟在一块儿的。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提到“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这里的“大多数”的用法,和第四自然段“通常”的用法相仿,都体现出了说明文,尤其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精确的特点,因为在这一自然段的最后还提到了“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又有黄荔”。
这不禁让我想到,若是以后要描写兰溪马涧的杨梅,是不是也该写“成熟的杨梅,大多数是深红色或深紫色,也有淡红色的,如兰溪产的‘白杨梅’”。
作者对荔枝的考察真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了,不但亲身去当地进行实地考察,还查阅了大量的古籍和资料,连描写荔枝的诗歌都不放过,对于自己无法确切考证的条目,如“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不知应根据“《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还是根据“《中国果树栽培学》说大者重60克”,他就踏踏实实地把两者都放上来,也很诚实地承认“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这种务实、诚恳的作风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2024最新-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重难点分析(3篇)

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重难点分析(3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重难点分析(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南州六月荔枝丹》诗文资料篇一张正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作用。
2. 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 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教学重点:1. 引用等说明方法。
2. 本文的结构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点拨法3. 竞赛激励法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2. 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步骤:课前准备一张白纸一、导入[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请同学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贾祖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家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这个地方就是——海宁。
他1901年出生于我们海宁的黄湾(在座的有没有来自黄湾的同学,你尤其应该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当然,我们每个海宁人都应该为贾先生感到自豪)。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精讲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介绍荔枝的科普文章,段落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第10段):主要介绍荔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1. 第1段:以小学时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
作者提出对白居易《荔枝图序》中关于荔枝外壳描述的质疑,认为荔枝壳并非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平滑如红缯,而是粗糙的。
2. 第2~4段:主要描述荔枝的外部形态,包括外壳、颜色、果形和大小。
作者详细描述了荔枝外壳的颜色和质地,以及果实的形状和大小。
3. 第5~7段:介绍荔枝的内部构造,包括壳内的膜、果肉和果核。
作者描述了荔枝壳内的膜如何包裹着果肉,以及果肉的质地和口感。
4. 第8~10段:进一步描述荔枝的果肉和果核的特点,包括果肉的颜色、质地和味道,以及果核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部分(第11段~第14段):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1. 第11~13段:介绍荔枝的产地、产量和采摘季节。
作者描述了荔枝在中国的主要产地和产量,以及荔枝的采摘季节和保鲜方法。
2. 第14段:总结全文,强调荔枝作为一种美味水果的受欢迎程度。
作者提到荔枝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备受喜爱,同时也提醒人们在享受荔枝美味时要注意适量食用。
以上是《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段落划分和简要内容概述。
二、文章赏析《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和科学精神的科普文章。
作者贾祖璋通过生动有趣的笔触,详细介绍了荔枝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产地分布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够对荔枝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来引发读者的兴趣。
他不仅对白居易的描绘提出质疑,还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纠正其中的错误,这种写作手法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描述荔枝的形态特征时,作者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如将荔枝壳比作“缎子”,将荔枝肉比作“白玉”,将荔枝膜比作“紫绡”等。
语文版《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全解

18.南州六月荔枝丹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介绍。
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jūn)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员: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
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
18南州六月荔枝丹_课文分析

18南州六⽉荔枝丹_课⽂分析18. 南州六⽉荔枝丹⼀、题解本⽂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篇科学⼩品。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以绚丽多彩的⾃然界为描述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学知识融为⼀体,有着⾼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他的科学⼩品,⽴意新颖,构思精巧,内容充实,语⾔简练,别具⼀格。
课⽂《南州六⽉荔枝丹》就很能体现贾祖璋作品的这些风格和特点。
“南州六⽉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
原诗是:“南州六⽉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壶光莹⽔晶寒。
⾼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官。
乌府⽇长霜署静,⼏株斜覆⽯阑⼲。
”⼆、课⽂简析本⽂不同于⼀般的说明⽂,作者⼴征博引,使⽂章内容丰富充实,⽂字⽣动活泼,很能引起读者的兴味。
⽂章从作者幼年时读⽩居易的《荔枝图序》所产⽣的疑虑,⾃然引出要说明的对象。
在指出⽩居易的⽐喻有“不⾜之处”后,就从外到内、由表及⾥地对荔枝加以说明。
⾸先⼀般介绍荔枝质地粗糙的外壳,深红或紫的颜⾊。
对果实说明时,先介绍壳,再介绍膜,再介绍⾁(假种⽪),最后介绍最⾥⾯的核(种⼦),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对果实结构的各个部分作了有形有⾊的介绍。
介绍中,作者连续引⽤⽩居易、徐渤和杜牧的诗句,描写了吃荔枝时扔在地上的壳和膜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桃花⾬后娇”的景状,嘲讽了唐明皇为宠幸杨贵妃⽽派⼈从南⽅专程运送荔枝⾄长安的荒唐⾏径。
这些内容的穿插,增添了作品的⽂学韵味。
后⾯⼏段主要介绍荔枝⽣产的有关情况。
最后引⽤苏轼的⼀⾸诗表达发展荔枝⽣产满⾜⼈民需要的愿望。
三、写作特点⾼度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动的⽂艺性、语⾔的准确性,这四者完美的统⼀,是这篇科学⼩品的鲜明特点。
⾼度的科学性表现在作者能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纠正前说的谬误,还事物以真实⾯⽬。
引⽤史实都有科学依据,对⽆法证实的问题,则不妄加结论。
鲜明的思想性则表现在倡导科学求索精神。
展望荔枝⽣产的前景,指出应⼤⼒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产,以满⾜⼴⼤⼈民的⽣活需要,这就更鲜明地体现了⽂章的思想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分析课)

南州六月荔枝丹(分析课)《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著的一首诗,该诗共计36句,用文人墨客的眼光,描绘了南方盛夏季节荔枝的美好和引人入胜的风情。
结构上,全诗分为三段,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流畅优美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荔枝的热爱之情。
全诗的第一段,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炎热的南方夏日,荔枝成熟的景象,以及行人们对荔枝的垂涎欲滴。
“绿阴红影照水流,人到南州觉梦休。
长堤橘柚闲含笑,暖酒荔枝开口舒。
”龚自珍描述了南方夏日的酷热以及行人在欣赏荔枝时感受到的清凉感,墙根下的蟋蟀在鸣叫,绿色的阴荫和红色的晕影也为景色增添了几分生气和活力。
行人们慵懒地躺在长长的堤岸上,享受夏日如此美丽的景象。
而周围,橘子和柚子浑然一体,在笼罩着红色晕影的阳光下,流露出安宁、舒适、迷人的生活气息。
在这样的情景下,喝一杯暖酒,品尝一颗荔枝的口感,更是美好。
第二段描绘了荔枝丰收的场景,以及荔枝带来的美味与香气。
“三径水村相接处,永无蚊蝇入此境。
棚舍幽深,疏影横斜。
古道西风瘦马。
”荔枝成熟的庄园围墙可能并不高大,但是却能够起到防止蚊蝇入侵的作用,增加了那里的清新和自然之美。
作者还描绘了林间的荔枝种植园,平凡而平静的氛围中却充满了浓郁的美味和诱人的香气。
墙角下的木棚摇曳着,巨大的荔枝树在暴风雨中鬼斧神工一般成就了它们的盛世照耀着拥有它们的地方。
在远古的路上,西风掀起了沙地,瘦弱的马儿伴随着欣赏者与荔枝一同,在人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影响。
第三段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心情,通过荔枝的形象为寓言,表示了他对荔枝珍贵与美好之处的感慨。
“客从远方来,遗我西园荔枝一树,亦足贵方寸。
”作者在诗中吟唱荔枝的可贵之处,将它比作精美的珍宝,那些从远方来的客人把它留在了龚自珍的西园中,只留下了一棵,但它所代表的珍贵是无比的。
“枝叶倚孤城,惊破暮雨望中绿。
”表达的是作者对荔枝的热爱之情,不是只因为荔枝可口,而是因为它能够在枝叶倚孤城时给人以启示,照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明白珍宝才是最为珍贵和可贵的。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解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解析》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荔枝成熟的时间和样子。
说六月的时候,荔枝就红啦,就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树上,可好看啦!
课文里还讲了荔枝的外壳,上面有好多小疙瘩,摸起来糙糙的。
这让我想到了我摸树皮的感觉,也是有点糙糙的。
还有荔枝的果肉,白白嫩嫩的,像个胖娃娃。
一咬下去,甜甜的汁水就流出来了,可好吃啦!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想吃荔枝啦?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解析》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在这篇课文里,作者还讲了荔枝的果核。
有的果核小小的,就像一粒米;有的果核大大的,像个小鸡蛋。
作者还告诉我们怎么保存荔枝呢。
如果想让荔枝放得久一点,就得把它们放在冰水里,就像给荔枝洗了个凉水澡。
课文里还说了荔枝的产地,好多地方都有荔枝,但是不同地方的荔枝可能有点不一样哦。
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呀?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解析》
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
《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
它不光讲了荔枝的外表和里面,还讲了荔枝的历史呢。
原来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人喜欢吃荔枝啦。
课文里描写荔枝的句子也特别美,比如说“瓤肉莹白如冰雪”,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冬天的雪,白白的,凉凉的。
而且作者还讲了吃荔枝不能吃太多,不然会生病的。
就像我们吃糖果,吃多了牙齿会疼一样。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是不是很棒呀?。
南州六月荔枝丹详解

2. 将杜牧诗歌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 荔枝来。
3. 为什么在选段中要引用杜牧的诗句?
第一是为了讽刺唐代统治者不顾人民疾苦,生活奢侈,第二是为 了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4. 该选段夹在“荔枝的肉”和“荔枝的核”两段中间是否合适? 合适,因为荔枝不耐贮藏是因为国肉不耐贮藏,所以应该紧接着 “荔枝的果肉”一段。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画作列,下分引打
举(例子)画(图表)作(比较) 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 引(资料)打(比方)
• 举例子: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 • • • • 下定义: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言简意赅; 分类别: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 列数字: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 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 • 列图表:指画制图表,分项分类说明事物的特点; • 作诠释:下定义相似,只是语言的表述更详尽和具体,有 解释的效果; • 摹状貌:指运用描写等的手段来介绍事物的样子形状和面 貌。
语言: 选段的语言概括性强,多用科学术语,语言平实严谨;课 文兼用文艺性笔调,语言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二. 阅读以下段落,回答文后问题。
荔枝花期是2月初到4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 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花形小,绿白色或淡 黄色,不耀眼,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 择适
当的品种混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 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1. 本段介绍了荔枝花的哪些方面? 花期、花形、花色、花性、花序、蜜源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层(第2至5段)
外
空间顺序
介绍荔枝果实的外部形态。
(2)外壳 (3)颜色 (4)形状 (5)大小
三层(第6段至10段)介绍荔枝果实
的内部组织。
内
(6)壳膜 (7)果肉 (8)贮运 (9)种子 (10)花
生态 主 逻 辑 顺 序
(11)原产地和栽培史 (12)荔枝谱
(13)习性和移植
(14)发展前景
课文引入
吃 你 过荔枝吗?试着描述
初熟的荔枝
中熟的荔枝
即将成熟的荔枝
成熟的荔枝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陈辉(明)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万颗累累蔟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 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 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霖暑静, 几株斜覆石阑干。
引用 :《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5)
分类别 :“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10)
下定义 :“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2) “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4)
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通常直径三四厘米, 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温度保持在1℃到5℃, 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质疑《荔枝图序》— 外壳 — 颜色—
果形 — 大小 — 膜— 肉 — 贮藏 — 核— 花— 产地 — 图谱 — 移植— 发展生产
课文分析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1至10段
介绍荔枝的 生态知识。一层来自二层 三层第11至14段
介绍荔枝的 生产知识。
结构分析
一层(第1段)
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 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
生产 次
(一) 引出话题(1)
外壳⑵ 颜色⑶
外
(
二 )
生态知识
荔
主
枝
的
逻
科学(2—13)
辑 顺
知
序
外部构造 内部构造
形状⑷ 大小⑸
薄膜⑹ 果肉⑺
空设 间置 顺疑 序问
-----
贮藏⑻
果核⑼ 内
果花(10)
讲 知 识
----
识
次
( 主
产地分布(11)
生产知识 书谱品种(12)
体 )
习性移植(13)
提 建 议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课文分析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 枝的知识?每个方面介绍了哪些 具体内容?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列出全文的结构提纲。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概括段意。
说明文
种类: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方法: 下定义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作引用 顺序:时间 空间 逻辑 语言:平实性 生动性 (准确)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说明顺序
•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 明。
• 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如:
整体——局部
上——下
外——内
远——近
• 逻辑顺序——即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如:
一般——个别 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总述——分说 简单——复杂 特征——功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作者介绍】
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 著名生物科普作家。自1921年起,60多 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据不完全 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 学知识读物。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 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科学专著有《鸟类研 究》、《普通鸟类》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文体特征。 2、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3、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4、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
列 数 字
准确、客观、具体 ……
龟裂片 下 合线缝 定 假种皮 义
古籍、史料、谚
语,白居易、徐 引 渤、杜牧、苏轼 用
等人的诗文。
准确、科学……
确凿可信…… 文笔活泼, 有韵味
荔枝壳表面……好像龟甲 ……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 “壳如红缯……甘酸如醴酪”
打 比
形象,使人易于理解 生动,有文学情趣
“飞焰”“红云”“荷瓣”“桃方花”
(三)提出建议:因地制宜,努力发展荔枝生产。(14)
一.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二.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如:外——内 远——近
三.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 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如:一般—个别 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整体—部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科 学 性 与 文 学 性 结 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解题
南 州—— 荔枝的产地,泛指我国 南部地区;
六 月—— 荔枝的成熟期。这里的六 月是指阴历的六月;
荔枝丹—— 荔枝成熟后的颜色。
——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 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 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 的风格统一起来。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 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 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 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 文体 。 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说明方法
下定义 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作引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有以下七种,本文主要用了哪些 说明方法?请结合实例分析。
举例子 :“一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 (4) 作比较 :“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有似丁香。” (9) 列数字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5) 打比方:荔枝稀奇品种有细长如指的“龙牙” (4)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
生字词
褐(hè)色 红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 龟(jūn)裂 绛(jiàng)囊 渣滓(zhā zǐ) 贮(zhù)藏 焦核(hé) 阙(què)下 文徵(zhēng)明 萌蘖(niè) 啖(d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