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音调控制电路音调控制电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听音者自己的听音爱好,通过对声音某部分频率信号进行提升或者衰减,使整个的声场更加符合听音者对听觉的要求。
一般音响系统中通常设有低音调节和高音调节两个旋钮,用来对音频信号中的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进行提升或衰减。
比较高档的音响设备中多采用多频段频率均衡方式,以达到更细致地校正频响的效果。
高低音调节的音调电路,根据其在整机电路中的位置,可分为衰减式、负反馈式以及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三种。
这种电路一般使用高音、低音两个调节电位器;但在少数普及型机中,也有用一个电位器兼作高低音音调控制电路的。
图4所示为负反馈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
该电路调试方便、信噪比高,目前大多数的普及型功放都采用这种电路。
图中C1、C2的容量大于C3,对于低音信号C1与C2可视为开路,而对于高音信号C3可视为短路。
低音调节时,当W1滑臂到左端时,C1被短路,C2对低音信号容抗很大,可视为开路;低音信号经过R1、R3直接送入运放,输入量最大;而低音输出则经过R2、W1、R3负反馈送入运放,负反馈量最小,因而低音提升最大;当W1滑臂到右端时,则刚好与上述情形相反,因而低音衰减最大。
不论W1的滑臂怎样滑动,因为C1、C2对高音信号可视为是短路的,所以此时对高音信号无任何影响。
高音调节时,当W2滑臂到左端时,因C3对高音信号可视为短路,高音信号经过R4、C3直接送入运放,输入量最大;而高音输出则经过R5、W2、C3负反馈送入运放,负反馈量最小,因而高音提升最大;当W2滑臂到右端时,则刚好相反,因而高音衰减最大。
不论W2的滑臂怎样滑动,因为C3对中低音信号可视为是开路的,所以此时对中低音信号无任何影响。
普及型功放一般都使用这种音调处理电路。
使用时必须注意的是,为避免前级电路对音调调节的影响,接入的前级电路的输出阻抗必需尽可能地小,应与本级电路输入阻抗互相匹配。
图5所示为衰减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2
【字体放大】【字体缩小】【打印珍藏】
1.音调控制的基本特性曲线
音调控制的基本特性有四种,即低音提升、高音衰减、高音提升和低音衰减,如图5-9所示。
各种特性的变化都是相对于中频1kHz的大小来说的,即把1kHz作为参考点。
低音提升是指对中音或中音以上的频率既无提升又无衰减(曲线呈平坦特性),而对中音以下的频率则逐渐提升,且在f1=500Hz处有3dB的提升量。
F1称作低音提升的转折频率。
高音衰减是指对中音或中音以下的频率既不提升也不衰减,呈平坦频率特性,而对中音以上的频率则逐渐衰减,且在f2=2120Hz处有3dB的衰减量。
F2称作高音衰减的转折频率。
同理,高音提升和低音衰减则是以f2和f1作为其提升或衰减的转折频率,其频率特性如图
5-9?、(d)所示,请读者自行分析。
由此可见,低音提升与高音衰减、高音提升与低音衰减是完全不同的,切不可混为一谈。
2.衰减式音调控制
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具有控制范围大、调整方便的特点,但在调节过程中控制网络的阻抗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与之连接的放大器的负载阻抗发生变化,容易引起失真。
因此,要求与其配合的放大器的前级要有低的输出阻抗,后级要有高的输入阻抗,才能满足控制电路的要求。
衰减式音调控制电路如图5-10所示。
Rp1、Rp2分别为高、低音调节电位器,其中,C1、Rp1、C2构成高音控制网络,R1、C3、Rp2、C4、R2构成低音控制网络,R3是为了减少高、低音控制电路
的相互影响而加入的隔离电阻。
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引言音调控制电路是一种将输入音频信号的频率进行调节的电路。
它常用于音乐设备、广播设备以及消费电子产品中,可以调节音频信号的音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音调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电路设计以及应用案例。
基本原理音调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来实现对音调的调节。
音频信号通常是由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组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对应着不同的音调。
音调控制电路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小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幅值来实现音调的调节。
电路设计1. 可变频率RC网络可变频率RC网络是一种简单且常见的音调控制电路设计。
它由一个可变电阻和一个电容组成,电阻和电容的值可以通过调节来改变频率。
通过改变电阻和电容的值,我们可以改变RC网络的截止频率,从而改变输入音频信号的频率,实现音调的调节。
2. Baxandall音调控制电路Baxandall音调控制电路是一种经典的音调控制电路设计。
它由两个放大器和多个RC网络组成,通过调节不同的RC网络的截止频率,可以实现对低频和高频的增强或衰减。
Baxandall音调控制电路通常应用于音响设备中,可以通过调节低频和高频的增益来实现音乐的音调调节。
3. 数字音调控制电路数字音调控制电路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音调调节的电路。
它通过采样输入音频信号,并对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调整频率、增加或减小音量等。
数字音调控制电路可以实现更精确的音调调节,且可以通过软件控制来实现多种音效效果。
应用案例1. 音乐设备音调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音乐设备中,如音响、吉他效果器等。
用户可以通过调节音调控制电路来调节音乐的音调,以满足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个人喜好。
2. 广播设备广播设备中的音调控制电路常用于广播节目的处理,包括调节主持人的声音、添加特效音等。
音调控制电路

功放系统中无论是低档还是高档机,除了音量控制外都有音调控制电路,在一些低档机厂家为节省成本,其音调部分仅采用阻容式,当音调调节时往往使得高低音相互干扰,而且缺乏力度和清晰感,听起来非常浑浊杂乱,听久了令人烦燥不安,这些机子弃之又觉浪费,但用之又不满意,如果有动手能力的话,很有必要花几十元对其动动手术(摩机)–––––制作一款高品质的音调板来替换原机音调部分。
下面就向广大发烧友介绍几款品质极佳的音调电路供爱好者选择。
其中以LM4610N、LM1036N最佳,LM4610N是在LM 1036N的基础上增加了3D音场效果处理功能的新一代发烧精品,笔者建议首选LM4610N。
图1是由2块NE5532N组成的高中低音音调及音量控制电路(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声道完全一样),原理为:信号经IC1(作缓冲放大及隔离作用,避免负载与信号源之间的影响)进入由电阻电容组成的三个频率均衡网络,即高音、中音、低音的频率,当调节RP1–––RP3相应的低中高频就会相应地进入由IC2及其反馈电路组成的反相放大器电路,调节RP1–––RP3就是提升或衰减了高中低音,从而实现了音频调节作用。
需要说明一点是所采用的NE5532N必须是正宗品,如美国大S的、飞利浦的,这样才使行本电路的信噪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和控制效果均达到相当高水准。
(欲获更高的水准NE5532N可换为NE5535 N、OP275、AD827JN等精品运放,当然价格就高一点了)。
图2是采用二阶RC有源二分频电路,该电路由2块NE5532N构成(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声道相同),图中IC1A与IC1B分别组成低通与高通滤波器,完成音频信号的分割,再分别送到高低音音量控制电位器再分别进入高低音功放电路去推动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
利用该电路的缺点是要多增加一对功板电路及增多一组接线柱。
相对来说需要多花点钱,但采用前级分频的优点却是非常明显的:①改善了低音音质;②兼顾了高低音扬声器的发声效率;③解决了以住电路中高低音扬声器联接时存在的阻抗不匹配问题;④音调调节的动态范围明显变大。
LM1036N音调控制电路

LM1036N音调控制电路
LM1036N音调控制电路
这是一个应用在立体声音响设备的音调控制电路,使用一个LM1 036N集成电路,具有低音控制、音量控制、响度补偿、平衡控制、高音控制功能。
低音、高音、音量、平衡四个控制端采用直流电平控制,这适合通过远程控制或者数字电路控制。
功能特色
宽电源电压范围,9V至16V
大音量控制范围,75分贝典型
音调控制,15分贝典型
信道分离,75分贝典型
低失真,0.06%典型的在0.3 Vrms的输入电平
高的信噪比,80分贝典型的在0.3 Vrms输入电平
很少的外部元件
注:电源电压VCC 9V至16V,输出电容器10uF/25V的电解电容。
音调控制电路(-D题)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电子设计竞赛音调控制电路(D题)参赛组别:大二参赛组号:32队员:张研、施明堃、刘事成目录一、设计任务和功能要求 (3)二、摘要 (5)三、设计原理概述 (5)四、电路方案论证 (7)五、电路参数计算及系统参数协调 (9)六、系统原理总图 (13)七、仿真与测试 (14)八、元器件清单 (22)九、参考文献 (22)音调控制电路( D 题)一、 设计任务和功能要求1、任务设计制作一个音响系统中的音调控制器。
音调控制器的输入音频信号范围不小于50Hz ~20kHz ,输入信号幅度为250mV 。
音调控制器能对低音频和高音频的增益进行提升或衰减,中音频的增益保持0dB 不变,其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音调控制器的幅频特性曲线2、要求1.基本要求(1)输入信号频率为ƒ0=1kHz 时,增益为0dB ,误差不大于1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不超过280mV ~223mV )。
(2)输入信号频率为ƒLX =100Hz 时,增益为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1000mV ~63mV )连续可调,波形无明显失真。
(3)输入信号频率为ƒHX =10kHz 时,增益为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1000mV ~63mV )连续可调,波形无明显失真。
2.发挥部分(1)输入信号频率为ƒL1=40Hz 时,增益为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2500mV ~25mV )连续可调,波形无明显失真。
(2)输入信号频率为ƒH2=25kHz 时,增益为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2500mV ~25mV )连续可调,波形无明显失真。
(3)输入信号频率为ƒL2=400Hz 时,增益为0dB ,误差不大于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不超过353mV ~177mV )。
(4)输入信号频率为ƒH1=2.5kHz 时,增益为0dB ,误差不大于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不超过353mV ~177mV )。
RC型音调控制电路分析

扩音机RC型音调控制电路分析在高传真扩音机的前置级中,为什么通常要加入音调控制电路呢?我们知道,一般语言和音乐,在重放音时所需的频率范围是不同的。
语言放音的频率范围为100赫至几千赫,交响乐放音的频率范围则应大于40~14000赫,这样它们对放大电路的频响要求就不一样。
再加上放音环境条件有差异,每个人在听觉上习惯爱好也不同,所以在扩音机电路中常常需要加入音调控制电路,用它来按实际要求突出或减弱高音区或低音区,以期改善音质。
常用音调控制电路有两种: 一种是衰减型RC音调控制电路,另一种是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
本文先谈谈第一种。
RC型音调控制电路高音调整原理电路图见图1,图中W1 为高音控制电位器。
因为C3 、C4 的容量大于C1、C2 的容量,因此对高频信号而言,C3 、C4 可视为短路。
于是高音调整电路可简化为图2。
当W1 活动臂移至最上端A点时,因为W1 阻值远远大于R2,W1 、C2 支路可视为开路,所以图2可等效为图3a。
又因C1对低音和中音来讲,可视为开路,所以在频率比较低时,V2 /V1 =R2 /(R1 +R2 )。
图3a对高频来讲,C1 的容抗很小,高频信号可以顺利通过,因此,相对于低音来说,高音的音量提高了。
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时,C1 可视为短路,V2 就几乎等于 V1 了。
图3b为图3a 电路的提升特性,图3b中的实线为控制特性的精确值,虚线代表近似值。
高音开始转折的频率fH1 =1/2πC1R1,由此点开始,频率每升高一倍,信号的提升量增大6分贝左右;fH2为特性由提升转入平坦的转折频率,fH2 =(R1+R2 )/2R1R2C1 。
如果设R1=10R2,则当f=10fH1 时,频率增大10倍,电压的传输比将相对提高20分贝(10倍)。
当W1 的活动臂移至最下端B点时,高音衰减最大,情况如下:由于W1 阻值较大,阻止了高音通过W1 、C1支路, W1 、C1 支路可视为开路。
然而,由于C3 、C4对高音可视为短路,因此不管W2 的活动臂置于什么位置,其等效电路均可画成图4a形式。
模电课程设计之音调控制电路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课程题目:音调控制电路设计一、设计目的·初步了解音调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
·掌握简单音调控制电路的工程计算,进一步了解电子线路的频率特性等理论。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1.设计一音调控制电路,其技术指标和要求a,通频带;20Hz---20kHz;b,音调控制范围:100Hz;±12dB;10kHz;±12Db;C,失真度;γ<2%.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放大器A是一理想放大器,有下图a知 R1=R2=R3=RR4=R/3R5=R7=9RC1>>C2当信号频率在低音频率区时,可把C2近似看成开路,信号的传输和反馈主要有上半部分电路完成,如图b,当信号频率工作在高音频区时,C1可近似看成短路,如图c,下半部分是频率特性的主要因素,R7是高音调节电位器。
图a图b50%27kΩKey=A图c定量分析如下:1,信号频率在低音频区图b 有简化电路电路图b可知1)低音频提升:当R5滑动到最右边,如图c,其中Z1=R1,Z2=R2+(R4//(1/jwC1))A=Z2/Z1=(R2+R4)/R1*(1+j*w*R2*W1*C1/(R2+R4))/(1+j*w*w11) wl1=1/W1C1wl2=(R2+R4)/W1*R2*C1则有,À=(R2+R4)/R1*(1+j*(w/wl2))/(1+j*(w/wl1))|A|=(R2+R4)/R1*√[(1+(w/wl2)²)/(1+(w/wl1)²)]有图中数据知:(R2+R4)/R1=10wl2=10wl1当信号频率在中音频范围时,w>>wl2,求得:À=(R2+R4)/R1* wl1/ wl2=10*1/10=1当信号频率继续降低到w=wl2,由式得:À=(R2+R4)/R1*√0.5=7.07当信号频率降到w<<wl1,可求得À=(R2+R4)/R1=10根据上诉计算的判断,在中音频区,其闭环增益为0,随着频率的降低,增益将逐渐增大,最大提升倍数是10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听音者自己的听音爱好,通过对声音某部分频率信号进行提升或者衰减,使整个的声场更加符合听音者对听觉的要求。
一般音响系统中通常设有低音调节和高音调节两个旋钮,用来对音频信号中的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进行提升或衰减。
比较高档的音响设备中多采用多频段频率均衡方式,以达到更细致地校正频响的效果。
高低音调节的音调电路,根据其在整机电路中的位置,可分为衰减式、负反馈式以及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三种。
这种电路一般使用高音、低音两个调节电位器;但在少数普及型机中,也有用一个电位器兼作高低音音调控制电路的。
图4所示为负反馈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
该电路调试方便、信噪比高,目前大多数的普及型功放都采用这种电路。
图中C1、C2的容量大于C3,对于低音信号C1与C2可视为开路,而对于高音信号C3可视为短路。
低音调
节时,当W1滑臂到左端时,C1被短路,C2对低音信号容抗很大,可视为开路;低音信号经过R1、R3直接送入运放,输入量最大;而低音输出则经过R2、W1、R3负反馈送入运放,负反馈量最小,因而低音提升最大;当W1滑臂到右端时,则刚好与上述情形相反,因而低音衰减最大。
不论W1的滑臂怎样滑动,因为C1、C2对高音信号可视为是短路的,所以此时对高音信号无任何影响。
高音调节时,当W2滑臂到左端时,因C3对高音信号可视为短路,高音信号经过R4、C3直接送入运放,输入量最大;而高音输出则经过R5、W2、C3负反馈送入运放,负反馈量最小,因而高音提升最大;当W2滑臂到右端时,则刚好相反,因而高音衰减最大。
不论W2的滑臂怎样滑动,因为C3对中低音信号可视为是开路的,所以此时对中低音信号无任何影响。
普及型功放一般都使用这种音调处理电路。
使用时必须注意的是,为避免前级电路对音调调节的影响,接入的前级电路的输出阻抗必需尽可能地小,应与本级电路输入阻抗互相匹配。
图5所示为衰减式高低
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
电容C1、C2的容量大于电容C3、C4;对于高音信号C1与C2可视为短路,而对于低音信号则可视为开路;C3与C4对于高音信号可视为短路,而对于中低音信号则可视为开路,具体原理分析读者可自行参考图4的情况分析。
图6所示为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
低音输入衰减网络由R1、R2、W1左臂、C1组成,低音负反馈网络由R6、R3、W1右臂、C2组成;高音输入衰减网络由R1、R4、W2左臂、C3组成,高音负反馈网络由R6、R5、W2右臂、C3组成;C1、C2、C3的作用与图2中的完全一样。
电路原理分析读者亦可自行参考图4的情况分析。
目前,许多中高档AV功放电路中都采用了专用音调控制IC,如M62411FP、TDA7315、TDA7449等。
图7所示的AV功放电路,使用了TDA7449,其内部含有高低音调节电路,它通过I2C总线由单板CPU输入控制数据来调节音调,高、低音调节范围均为±14dB,调节步进台阶为2dB每级;该电路外接元件少,控制简
单、精确。
3.音量、响度补偿、平衡控制等电路常用的音量控制方式是信号衰减式,由电位器来完成。
通过调节信号的衰减量,改变扩音系统输出功率的大小,从而使扬声器重放出来的声音强弱得到调节,实现音量控制。
现在AV功放中一般都使用步进式双联同轴电位器作主声道音量控制。
为实现遥控,也有采用双联马达电位器的。
在中高档机中则使用数字式电子音量控制的较多,通过可360度全方位旋转的脉冲电位器或按键与单片CPU来控制专用音量IC,达到控制音量的目
的。
响度补偿控制,是为了弥补人耳在音量小时对声音的低频域及高频域的听觉灵敏度下降的缺陷,而自动改变放大器频响的一种电路。
常用方法是将特定的阻容网络接入音量电位器的抽头**同构成响度控制,调节音量时使高、低音的提升量自动变化。
图8
为普及型功放常采用的响度控制电路,当音量电位器关小且开关SW接通时,电位器W的上半部分与C1构成并联高音提升网络,而电位器下半部分电阻与C2、R并联构成中高频衰减网络,也就是低音提升网络。
这样就起到了等响度补偿作用。
当SW接到断开位置时,响度补偿则取消。
平衡控制电路是通过校正左右声道的增益差来调节左右声道的音量差别,达到校正声像偏移的目的。
图9为普及型功放常采用的一种控制方式,仅使用一个线性电位器。
当滑动臂位于中心位置时,两声道输出幅度相等(设定两输入幅度相等),每个声道的插入损耗均为3dB。
当滑动臂滑向任一顶端时,一个声道的强度增加3dB左右,而另一个声道的强度则变得很小,甚至变为零,这样就实现了左右平衡控制。
这种电路要求使用的电位器阻值较高,一般为47~100kΩ,阻值变化规律相对于中点具有对称性。
在中高档AV功放中则大多采用电子平衡控制电路,如图7所示的TDA7449其内部含有电子平衡控制电路,通过单片CPU输入控制数据来调节左右平衡量,能在-80~0dB范围内以1dB每级的变化量调节左右声道的
平衡变化。
张晓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