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电力的未来发展

合集下载

未来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战略思考

未来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战略思考

产业发展未来能源与电力发展的战略思考王久玲摘要:人类在未来的文明发展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不是能源资源短缺问题,而是环境容量的制约问题。

能源价格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要着重提高常规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对我国未来电力技术和能源发展方式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能源 效率 电力技术作者简介:王久玲,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能源工业的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能源工业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电网企业是联系能源供求的重要环节,需要认真研究能源与电力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一)能源资源不会成为制约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从需求角度来看,未来全球经济虽然在中低收入经济体的推动下会加速增长,但因为人口增速放缓和能效加速提高等因素,有效地抑制了一次能源消费的总体增长,预计未来20年的增速由过去20年2.0%下降至1.6%。

同时,非化石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增长,其增速预期可达到一次能源消费的5倍,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降低,其增速也下降至1.4%的低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勘探深入和技术进步,化石能源可开采0992013年 第7期储量在逐年上升,尤其是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的成熟,油气资源储量有望进一步大幅上升。

在过去的30年中,石油储采比从34年增长至54年,天然气从53年增长至56年,煤炭储采比尽管呈现下降趋势,但一直保持在100年以上。

化石能源资源足以支撑未来人类的百年发展。

再则,人类核能利用技术一直在进步,高温气冷堆有较好的成果,核聚变、核融合发电研究也有一定的起步,其所需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们将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

我国电力发展现状

我国电力发展现状

我国电力发展现状我国电力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总体情况我国电力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全年发电量达到7.36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发电量的27%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消费也在持续增长,2019年全年用电量为7.3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这表明我国电力需求旺盛,电力供应也能够跟上。

二、发电结构我国电力发展正在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能源的方向转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80万兆瓦左右,其中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1万兆瓦,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了30万兆瓦。

另外,我国在核能、水电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也有很多成果。

总体上,我国电力发电结构正在向清洁、低碳的方向迈进。

三、电网规模我国电力发展还伴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升级。

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功能。

目前,我国电网覆盖全国各地,连续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全长超过100万千米,直流输电线路总长超过2.5万千米。

此外,还有许多特高压、超高压等新型输电线路在建设中。

电网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电力政策、制度我国电力发展离不开政策和制度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电力政策,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例如,推行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使用电力;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消纳政策,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等。

此外,我国还对电力企业进行改革,推行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强监管等措施,提升电力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电力的供应能力和稳定性,推进电网的升级完善,加强电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未来我国的用电需求趋势

未来我国的用电需求趋势

未来我国的用电需求趋势
未来我国的用电需求趋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预测和分析:
1. 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用电需求将持续增加。

不仅生产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而且服务业也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如数据中心、物流仓储等。

2. 城市化进程:我国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用电需求将逐渐上升。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电力供应,并且城市人口更加依赖电力,如家庭用电、商业用电等。

3. 新能源发展:我国正积极推进新能源发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未来我国用电需求有望得到更多的替代和补充,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能源结构转型:我国正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未来我国用电需求有望趋于清洁、低碳和高效,例如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充电需求的增加。

总之,未来我国的用电需求趋势将会继续增加,但在能源结构的转型下,用电需求将趋于清洁、低碳和高效。

同时,需求的增长也给我国电力行业带来了发展机
遇和挑战,需要加强电力供给能力建设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面向2050的我国电力发展展望

面向2050的我国电力发展展望

面向2050的我国电力发展展望面向2050的我国电力发展展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消费的需求也不断上升。

但是,我国电力行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发电成本高、污染排放多、供应不及时等。

因此,对于我国电力行业而言,如何面对未来已经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面向2050的电力发展展望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仍然是主要的能源形式,但是我们的化石能源已经日益稀缺,同时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特点。

在未来,我们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在电力生产方面逐步替代传统的燃煤发电和石油发电方式,实现绿色能源的普及与使用。

二、核能的发展同时,在我国电力发展中,核能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核能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它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我国的长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重大工程领域的协同研究和大规模应用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逐步实现使我国核电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能源储存技术的研究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和能源供应的多样化选择,电力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了更加复杂的供需关系,可以看出,在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能源储存的相关问题,因此需对电池储电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逐步实现液态钠等高品质储能技术的广泛利用,同时还需要对储热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四、应用新能源技术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应用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有助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与此同时还应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实现电力行业现代化,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在数据管理方面,可加强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电力生产与供应提供数据支撑。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电力行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之一,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和电力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一、电力行业的现状1、能源结构调整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的供给结构正在逐步调整。

传统的煤炭能源已经不能满足各种能源的需求,新能源的开发也成为了国家能源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2、电力供给结构升级在电力供给方面,传统的电力供应体系已逐渐被清洗,新的电力供应体系逐步建立。

特别是分布式能源发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将扩大电力供给的规模和范围,同时也将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3、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力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遇。

电力企业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还需要面对并解决各种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如保护电力信息安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4、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电力行业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电力市场的开放将使得市场破碎化,能源资源的流动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将促进电力行业结构的改变,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创新力。

二、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1、新能源的勃兴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用电设备的逐渐普及,非化石能源已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技术的全面普及,新能源将成为电力行业未来的主导能源。

2、智能电网的推广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电网基于大数据技术来实现电力生产、传输、储存和使用的智能协调管理。

它能够自适应地优化各种资源,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降低能源成本和污染,进一步提升电力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3、电力行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随着国家的普及电力基础设施的有效实施,电力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逐步得到实现。

未来,电力行业将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中实现更多价值。

电力企业需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和数字化的变革。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结构分析及未来趋势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更大,这也意味着我国电力市场的容量需要扩大,才能满足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以达到国内电力企业持续供电的目标。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国内电力市场的秩序逐步完善,并建立起竞争有序、规则统一的电力市场,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本文从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现状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电力发展的未来趋势,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可用的参考。

关键词:现代电力;电力结构;发展趋势;电力市场引言:我国电力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每年增长10%的速度攀升,直至上世纪末全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77GW以上,位于世界第二。

进入到本世纪以后,全球化经济的浪潮影响着国内各产业的发展,电力企业找准发展的时机,每8年翻一倍,缓解了近五十年中国内用电紧张的问题。

本世纪起我国成立国家电网公司,不再是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而是让电力资源进入到经济市场中,由国家有关部门管理市场秩序、引导市场发展,这种经营模式使我国的电力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可以迎合国际电力改革的潮流,保持稳定的增长。

一、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现状至2020年底,全国新增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3000万千瓦,总量达到了90.142万千瓦,其中水电新增2340.4万千瓦,火电新增9142.14万千瓦。

随着中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内新增的220kV输电线路长度可以达到10万余公里,新增设的220kV变电设备容量达到了25000万千伏安。

本世纪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水电站完工以后,我国电力能源的供输变得更加稳定和充足,有效缓解了用电紧张的问题,同时我国水电建设的步伐加快,有关部门调整了国内电力能源供应的制度,使得各小型水电站围绕着大型水电站的核心,推进发电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持续增长[1]。

二、当前我国电力发展的结构我国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增强国内电网建设,优化国内的电力能源供需结构,国内以发电形式以水电、核电及风电等形式为主,新时代的发电形式也包括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发电等,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能够满足当前社会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资源,从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可以体现出对环保的重视。

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

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电力系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围绕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起初,电力供应主要依赖于小型水电站和煤炭发电厂。

然而,由于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大型水电站和火力发电厂,迅速提高了电力供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国电力行业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体制改革。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我国电力市场逐渐形成,电力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得到了改善。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设备等技术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电力输送和供应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外,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逐年提高,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电力系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应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骨干,负责着电力的输送和分配。

各地方电力公司负责电力的供应和管理。

同时,我国电力市场逐渐开放,竞争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供应效率的提高。

未来,我国电力系统将继续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新一代电力系统将更加高效、安全、可靠。

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和智能调度,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调度。

我国电力系统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也将为电力系统带来新的需求和挑战。

我国电力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供应的能源是现代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资源。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现代社会对电力资源的巨大需求。

本文将探讨电力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为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电力行业现状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为电力发电、电网及配电、用电三个环节。

其中,电力发电是电力行业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将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形式。

此外,电网及配电是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居民和企业的环节,包括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用电则是指居民、企业和各种设备使用电能的环节。

这三个环节构成了电力行业的产业链。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满足了国内的用电需求,而且还向国际市场输出了大量的电力产品和服务。

2019年,我国电力并网容量达到了1.97亿千瓦,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新能源发电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在近年来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此外,电力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了电网调度、限电、应急处置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提升。

2. 电力行业发展趋势(1)多元化发电模式目前,我国的电力发电仍以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主,这种能源的开采不仅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且资源短缺也成为了制约电力行业发展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多元化的发电方式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等都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

同时,电力产业也将不断推进智能化改造,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提升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集约性和效益。

(2)建立现代化电力体系电力体系是指由电源、输电及变电、配电和用户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

目前,我国的电力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完成,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电力市场化不够成熟、电力配送失衡、电力价格过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能源·电力的未来发展摘要:展望未来,再用50年的时间,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使人民享有更高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这一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电力在未来50年稳健的发展。

一、在提高能效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电力消费水平世界在发展,人口在增加,要求能源·电力有相适应的增长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需要,尤其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快速发展的后进国家,经济增长对能源·电力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这一历史性规律短期内不会逆转。

世界人口1950年只有25亿,1999年增加到了60亿,是1950年的倍;世界能源消费1950年为25亿吨标准煤,1999年已增加到122亿吨标准煤,是1950年的倍;世界发电量1950年为9544亿千瓦时,1996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是1950年的倍。

我国人口1952年是亿,20XX年增加到亿(不包括港、澳、台),是1952年的倍;能源消费1953年只有亿吨标准煤,1999年增加到13亿吨标准煤,是1953年的24倍;发电量1953年只有92亿千瓦时,20XX年增加到万亿千瓦时,是1953年的144倍。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世界能源危机、70-80年代持续10年之久的两伊军事冲突,以及9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海湾战争,也没能阻滞能源·电力增长的步伐。

据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100亿,是目前的倍,能源消费量将增长到283亿吨标准煤,是目前的倍,电力需求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可见,能源消费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电力消费增长快于能源消费增长的历史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我国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能源和电力的消费水平都很低,与建立在大量能源消费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相距甚远,人均能耗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用电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指标,1999年我国人均能耗才988千克标准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0千克标准煤的1/2,只相当OECD6523千克标准煤的15%;1997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只有773千瓦时(1999年为815千瓦时,人均发电量为979千瓦时),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2096千瓦时的37%,不到0ECD8079千瓦时的1/10。

我国优质能源,尤其是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很低,1997年世界平均为17%,0ECD为%,我国只有%,其中特别是居民家庭电气化水平太低,发达国家的每个家庭的年均用电量在20XX千瓦-4000千瓦时,目前我国只有120千瓦时,1999年还有5000万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

因此,我国比发达国家有更大的能源和电力增长需求。

根据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达到基本现代化的人均能耗大致在吨标准煤的水平上,人均用电量至少在3500千瓦时。

据此估测,2050年以16亿人口计算,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大约45亿吨标准煤,是目前能源消费的倍,发电量要达到6.了万亿千瓦时左右,是目前发电量的5倍。

因此,2050年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同时,使能源消费达到零增长的理想境界,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只有满足能源服务的同时,在大力提高用能用电效率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电力消费水平,才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

也就是说,面对未来如此巨量的能源和电力需求,要以较低的能耗和电耗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有比发达国家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电力供需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能源·电力领域的基本矛盾,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能源电力严重短缺的后果和近半年多来美国加州的能源·电力危机警示我们:当能源·电力严重短缺局面出现阶段性缓解的时候,决不能放弃或忽视提高能效的努力。

应当认识到,提高用能用电效率和提高能源·电力消费水平,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要持有战略眼光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积沙成塔、汇流成川。

未雨绸缪,乃当务之急。

二、警惕能源开发利用潜伏的危机能源·电力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同时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效应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忧虑和警惕。

从世界范围观察,21世纪有两个潜伏的危机:一是能源资源的消费速率远远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有限的储量和无限的需求使再次发生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可燃矿物燃料占世界能源消费的90%以上,这些亿万年生成的地下资源储量有限,与消费速率相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耗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迟早的事。

1999年末;世界煤炭可采期限为230年,我国只有111年;石油可采期限世界为44年,我国只有21年;天然气可采期限世界为62年,我国是56年。

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它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倡煤的利用并不意味着要返回到“煤球时代”,把它转化成干净的流体能源和采用洁净煤技术要付出巨额代价。

21世纪的科学技术对新的可燃矿物资料资源能够提供多大贡献还是个未知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的真正希望,但目前它在世界能源平衡表中仅占极小的份额,在21世纪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也还是个问号。

近年发现海底蕴藏、大量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据估计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3倍之多,我国南海海底可燃冰储量估计有石油储量的一半,它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还尚待时日。

能源短缺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它不仅可能导致能源危机和引发经济危机,甚至酿成国际军事冲突。

20世纪50—60年代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西方世界实行的能源“流体化革命”,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然而正是1973年爆发的世界石油危机成了1974-1975年西方经济危机的起爆剂,把它们从高速增长拉了下来,至今未得复原,人们对此一直难以忘怀。

二是可燃矿物燃烧后的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地球的健康和支持地球生命的生态系统。

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温室气体将使海平面上升,一些海上岛屿和沿海城镇将被淹没;土地沙化面积扩大,水灾、旱灾、雹灾、风灾发生频率增加;虫灾和瘟疫会扩展到更多的地区。

SO2和NOx是构成酸雨的主要来源,SO2还是导致肺心病的罪魁祸首,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的生存和成长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烟尘中含有多种有害金属和致癌物质,与肺癌发病率有直接关系,高农度的SO2与烟尘的协同效应是烟雾事件毙命的主要因素。

煤炭使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领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人类文明上一块里程碑,然而正是煤炭给它带来了厄运。

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1952年12月高浓度的SO2和烟气粉尘连续四天覆盖伦敦上空,4000多人丧生于导致呼吸衰竭的“杀人烟雾”。

尔后,世界上发生过多起程度不同的烟雾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102位国家和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讨论的是世界环境问题,实质上要解决的是能源问题,目的就是期望全球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去避免一场可怕的生态浩劫。

从我国来看,21世纪能源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是资源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能源·电力消费水平要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50年能源消费需求高达40多亿吨标准煤,这需要有强大的能源供应做后盾。

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可燃矿物燃料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较高,而资源占有量均很低。

1999年这三大常规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世界平均90%,我国97%。

1999年末在资源占有量中,煤炭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65吨,我国只有91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5%;石油世界人均占有量为吨,我国只有吨,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世界人均占有量为24495立方米,我国只有1088立方米,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尤其是我国石油的储采比不高,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加之储量有限,石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日趋加大。

1993年我国已经由石油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1996年原油也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比20世纪80年代预计的提前了5—8年。

20XX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近6000万吨,成品油净进口量近980万吨,总计近7000万吨。

如果在石油资源方面没有重大突破,30—50年后的石油消费将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来供应,要及早做好准备,开展积极的能源外交。

二是环境压力。

可燃矿物燃料是全球一个最大的污染源,能源结构的演变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今后50年也不会动摇它们在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我国更不例外。

长期以来,世界能源消费以油气为主,1999年煤炭只占能源消费结构的25%。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国家,目前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4左右,几十年来一直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70%以上,1999年下降到68%。

煤炭的热值低、灰分大、转换效率低、传输不便,燃烧后“上吐下泻”的弊病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我国S02排放总量中煤炭大约占90%,在N0x 排放总量中煤炭占60%,在C02排放总量中煤炭占85%,在TSP排放总量中煤炭占70%。

用于发电的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1/3以上,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量的38%左右,随着这一比重的不断增加,控制发电污染排放将成为倍受关注的领域。

根据1998年对332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大气污染超过国家正常标准的城市占%,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与环境污染有关的肺心并癌症、不育症、ED症等疾病患者,正在承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煎熬。

目前哮喘病患者已达200-3000万人之多,癌症保持患者有200多万人,每年死于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人数均在150万左右。

癌症死亡病因已占全国第二位,大城市居于首位;每5个病患死亡中,就有1人死于癌病;每200个家庭,就有1个家庭受到癌症的折磨。

根据我国的资源潜力和资源替代能力估计,近50年内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结构格局还难以根本转变,随着可燃矿物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的增加,来自环境负担和控制费用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必须及早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运用需求方管理(DSM)技术提高终端用电效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西方世界,组建了多种国际能源和环保机构,彼此磋商,相互协调,不断调整能源战略。

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把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置于突出地位,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和政策,推动能源开发和能源节约两种资源竞争,鼓励节能研究和开发高新节能产品,强化民众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培育节能市场,特别是积极研究更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配置方法和管理方式,使现行的管理职能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DSM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已风靡全球。

DSM适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遵守法制原则,鼓励资源竞争,讲求成本效益,提倡经济、优质、高效的能源服务,可应用在电力、燃气、热力、供水等公用事业部门,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力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