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复习进程
NCCN化疗止吐指南

化疗药物
化疗和放疗的毒性产物
呕吐中枢
•大脑皮层
2020/12/13
3
第三页,共38页。
呕吐分类
➢ 按病因分类
–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 – 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RINV)
– 手术后的恶心呕吐(PONV)
➢ 按药物致吐性潜能分类
– 重度 中度 轻度 微度 ➢ 按时间分类
轻微催吐性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和呕吐的预防:
对于无恶心和呕吐史的患者,不必在化疗前常规给予止吐药物(2A)。
尽管恶心和呕吐在该催吐水平药物治疗中并不常见,但如果患者发生呕吐,后续化疗前仍建议给予高 一个级别的止吐治疗方案(2A)。
2020/12/13
20
第二十页,共38页。
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和呕吐的预防
中度 5-HT3RA+DXM±NK-1RA**±劳拉 5-HT3RA+DXM ± NK-1RA* 2A
西泮±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劳拉西泮±H2受体拮抗剂
*
或质子泵抑制剂*
低度 DXM;甲氧氯普胺;丙氯拉嗪±劳拉 无常规预防
2A
西泮±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
轻微 无常规预防
无常规预防 ***
预期性呕吐
Anticipatory
急性呕吐
Acute
具有中高度催吐反应的化疗引起的恶心 迟发性呕吐
呕吐反应至少持续3天
Delayed
化疗
2020/12/13
24 hours
爆发性呕吐:预防处理好转后再次发生的 严重恶心呕吐
难治性呕吐:CINV预防和解救措施失败
6
第六页,共38页。
化疗药物的致吐性分级
最新版NCCNNHL指南解读

2005-2008年临床肿瘤学的重要进展文章作者:孟令新,文章来源:肿瘤科2008年7月24日第二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会议上孙燕教授讲述了近年来临床肿瘤学的重要进展。
从2005年开始美国ASCO每年评出前一年临床肿瘤学的重要进展。
2005年重大进展为:①曲妥珠单抗可降低HER一2阳性乳腺癌复发率;②术后化疗可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生存率;③术后化疗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复发率;④贝伐单抗可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⑤贝伐单抗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⑥疫苗可有效预防HPV 感染;⑦Lenalidomide可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遗传异常和输血次数;⑧化疗可改善胃癌患者生存率;⑨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有效;⑩40岁以下人群皮肤癌发病率升高;⑩很多肿瘤患儿成年后存在明显健康问题。
2006年的重大进展是:①Dasatinib可有效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CML;②Lapatinib改善晚期乳腺癌疗效;③预测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④奥沙利铂加吉西他滨对胰腺癌治疗无优势;⑤肾癌一线和二线治疗均有新药问世;⑥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能预防子宫颈癌和外阴癌;⑦腹腔化疗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生存期;⑧大剂量化疗治疗睾丸癌疗效不优于常规化疗;⑨西妥昔单抗加放疗能延长头颈部癌患者生存期;⑩肺癌预后可预测;⑩FDA批准了两种治疗儿儿血液系统癌症的药物;⑥黑色素瘤患者应常规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
2007年ASCO改变了评定办法,评出包括6项重大进展和24项重要的进展。
其中预防和筛查方面的进展有①MRI在乳腺癌筛查的应用。
核磁共振(MRI)能否早期发现乳腺癌一直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MRI和乳腺摄影对比能比较早地发现乳腺癌,但从经济角度,假阳性较多,再加上各单位应用MRI的指标不一,所以不可能作为广泛应用的常规监测方法。
2007年由于有了新的规范和几组研究的结果提供了如何应用MRI监测早期乳腺癌的规范。
美国癌症协会(ACS)首次发布根据资料制定制定应用MRI常规对高危人群筛查的规范,所谓高危人群是在有生之内年发生乳腺癌的机率超过20%的人,例如有强烈乳腺癌家祖史,一些基因突变和其他高危因素的人。
2020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解读

Ⅱ级专家推荐(增加):EGFR 免疫组化(针对鼻咽癌)、HPV DNA 或 RNA 检测(针对 口咽癌) 6. 早期口腔癌的治疗:
注释增加前哨淋巴结的行业指南
7.局晚期口腔癌的治疗 Ⅰ级专家推荐(调整):手术±放疗/放化疗
2020 CSCO 头 颈 部 肿 瘤 诊 疗 指 南
注释修改高危因素的定义
1B 类证据和部分 2A 类证据 一般情况下,CSCO 指南将 1B 类证据和部分专家共识度稍低或在中国可及性不太好的 2A 类证据作为Ⅱ级推荐。具体来说,CSCO 指南Ⅱ级推荐具有如下特征:在国际或国内 已有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提供的高级别证据,但是可及性差或者效价比低,已超出平 民经济承受能力的药物或治疗措施;对于获益明显但价格昂贵的措施,以肿瘤治疗价值 为主要考虑因素,也可以作为Ⅱ级推荐
一致共识 (支持意见≥80%)
基本一致共识,但争 议小 (支持意见 60%~80%)
无共识,且争议大 (支持意见<60%)
2020 CSCO 头 颈 部 肿 瘤 诊 疗 指 南
CSCO 诊疗指南推荐等级(2020)
推荐等级
Ⅰ级 推荐
Ⅱ级 推荐
Ⅲ级 推荐 不推 荐 / 反
对
标准
1A 类证据和部分 2A 类证据 一般情况下,CSCO 指南将 1A 类证据和部分专家共识度高且在中国可及性好的 2A 类证 据作为Ⅰ级推荐。具体来说,CSCO 指南Ⅰ 级推荐具有如下特征: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 措施(包括适应证明确),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家医保所收录;Ⅰ级推荐 的确定,不因商业医疗保险而改变,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患者的明确获益性
4. 临床和影像诊断: Ⅰ级专家推荐(增加):头颈部体检 Ⅲ级专家推荐(增加):颈部 B 超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摘要:2010 版头颈部肿瘤 NCCN 指南较2009 版的内容有重大的更新,整合了已取得的重要临床数据,调整了部分治疗原则。
主题词:头颈部肿瘤;临床指南;NCCN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0X (2010 )07-0511-05 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代表美国癌症研究和治疗最高水平的肿瘤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组织编写,它的宗旨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治疗建议,提高肿瘤治疗水平。
NCCN 指南制定专家组汇集多学科团队, 充分采用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推荐标准;每条建议都拥有自己的共识分类,供医生使用时参考。
头颈部肿瘤的种类及治疗手段复杂多样,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合作以获得最佳的治疗及随访,其指南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本文对NCCN 鼻咽部:鼻咽癌中第6 版的T2a (肿瘤侵犯口咽和/ 或鼻腔,无咽旁间隙侵犯)归入第7 版的T1 ,而T2b (咽旁间隙侵犯)作为第7 版的T2(T2 不分a 、b)。
而淋巴分期中的改变为:N1 增加了单侧和/或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径不超过6cm 。
口咽:T3 增加肿瘤浸润会厌舌面。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
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下咽:T3 增加了肿瘤累及食管( 原为T4a) 。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剔除食管累及。
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口咽、下咽淋巴结分期无变化。
2010 版的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解读。
1 按AJCC 分期第7 版对TNM 分期进行了更新几乎所有头颈部肿瘤分期中进行了更新的内容为在T4a 、T4b 分期中分别增加了描述性的说明:1.3 喉部TNM 分期声门上: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声门型: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并且在T4a 的描述时说明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的外皮质,而在第6 版中为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
皮肤鳞状细胞癌NCCN 指南 2018 年第 2 版

本《NCCN 指南®》是作者依据他们对当前认可的治疗方法的看法,对证据和共识所作的陈述。欲参考或应用《NCCN 指南》的临床医师应 根据个人具体的临床情况做出独立的医疗判断,以决定患者所需的护理和治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对于指南内容、使用 或应用不做任何陈述或保证,对以任何形式使用或应用这些内容不负任何责任。《NCCN 指南》的版权归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所有。保 留所有权利。未经 NCCN 明文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本《NCCN 指南》及其插图。© 2018。
NCCN 指南索引 目录 讨论
临床试验:NCCN 认为任何肿瘤 患者 都可以在临床试验中得到 最佳处理,因此特别鼓励肿瘤患 者参加临床试验。
若要在网上查找 NCCN 成员机构 进行 的临床试验,请点击这里: /clinical_trials/physician. html。
NCCN 对证据和共识的分类:除 非另有说明,所有建议均为 2A 类。
®
NCCN 肿 瘤 学 临 床 实 践 指 南( NCCN 指 南® )
皮肤鳞状细胞癌
2018 年第 2 版—2017 年 10 月 5 日
继续
2018 年第 2 版,2017 年 10 月 5 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2017 年,保留所有权利。未得到 NCCN®明确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NCCN 指南®》及插图进行复制。
术的禁忌,则考虑多学科肿瘤会诊并讨论化疗或临床试验” ►脚注“p”修订为:“考虑多学科会诊以讨论化放疗或临床试验。部分患者放疗时可辅以化疗。参见《NCCN 头颈部肿瘤指南》。” ►脚注“q”修订为:“如果疑似大神经受侵,可考虑行增强 MRI 检查兴趣区以评估病变范围,排除头颈部肿瘤颅底侵犯或颅内浸润。”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_谭向荣

谭向荣,葛明华 (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2)
Prog re s s in t h e Tre a t m e n t for Ad e n oid Cys t ic Ca rcin om a of t h e He a d a n d Ne ck ∥TAN Xia n g -ro n g , G E Min g -h ua
对于腺样囊性癌放射治疗效 果,目前尚无准确定论,术后的辅 助放疗可能有助于局部复发和远 处转移的控制, 一般来说对于手 术切缘阴性、 没有侵犯神经且临 床分期处于早期的病例可不采取 放射治疗。 Iseli 等[4]对 1966~2007
847 专 研究题进报展道
年 183 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 治 疗 后 并 40 年 随 访 研 究 ,1990 年以前其对评估后可手术切除的 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对切缘阳性 的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1990 年 以后,常规行术后辅助放疗,对不 能接受手术治疗或者评估后手术 不能切除的患者行单纯的放疗, 回顾分析发现, 单独放射治疗的 患 者 10 年 局 部 无 复 发 生 存 率 是 0,低 于单独 手 术 治 疗 者 (41.8%, P=0.004) 和 手 术 加 术 后 辅 助 放 疗 者 (43.5%,P=0.001), 其 研 究 结 果 显示, 手术是治疗原发和复发性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较好的方 法, 手术+术后辅助放疗相比单 纯手术治疗, 其局部复发率无明 显 统 计 学 差 异 ;但 Chen 等[1]回 顾 分 析 了 140 例 腺 样 囊 性 癌 患 者 , 其中 50 例 患 者 进 行 了 单 一 的 根 治性手术切除,90 例患者接受了 手术和 平均剂量 为 64Gy 的 术 后 放 疗 ,统 计 结 果 显 示 ,原 发 灶 T4、 神经累计、放疗剂量小于 60Gy 和 肿瘤复发相关,认为手术加剂量大 于 60Gy 的术后 辅助放 疗 是 头 颈 部腺样囊性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2022中国原发性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2022中国原发性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喉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2016 年我国喉癌标化发病率为1.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0.61/10万。
虽然我国喉癌发病率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和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喉癌造成的长期经济负担值得社会关注。
全国不同地区喉癌诊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制约我国喉癌患者生存进一步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其目的是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喉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喉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喉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专家共识》等国家级喉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专家推荐、临床经验及我国国情,在符合科学性、规范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原发性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Quality Control一、喉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一)喉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1.指标代码:LC-01-01。
2.指标名称:喉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3.定义:喉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实际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占首次治疗的喉癌患者病例数的比例。
4.计算公式:喉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Z喉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实际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2首次治疗的喉癌患者病例数×100%。
5.患者就医类型:住院和门诊患者。
6.设置理由:反映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7.指标类型:结果质控。
8.表达方式:比例提高。
9.除外患者:无。
10. 指标参考依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头颈部肿瘤》2021年第3 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2021》、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喉癌TNM分期标准第8版。
头颈肿瘤之精准放疗

Andrew M. IJROBP, 88(3)701-707, 2014
多组学生物标志物指导的个体化决策
肿瘤基因组学研究包括: DNA序列改变(突变、重排和拷贝数变化) 转录组学 (编码合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学(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或手术 +术后CRT或RT
3. 同期放化疗
原发灶CR 淋巴结残存
颈清扫
原发灶/淋巴结CR
治疗后影像学再评价
阴性
观察
阳性
手术
原发灶/淋巴结 残存 4. 临床研究
手术挽救
头颈肿瘤之精准放疗
• 多组学生物标志物指导的个体化决策 • 现代影像学手段指导的精确靶区确定 • 多模态功能影像指导的生物剂量雕刻 • 基于放射敏感性差异的精确剂量处方 • 基于肿瘤放射敏感性差异的线束选择 • 现代技术条件下图像引导的精准施照
头颈肿瘤之精准放疗
• 多组学生物标志物指导的个体化决策 • 现代影像学手段指导的精确靶区确定 • 多模态功能影像指导的生物剂量雕刻 • 基于放射敏感性差异的精确剂量处方 • 基于肿瘤放射敏感性差异的线束选择 • 现代技术条件下图像引导的精准施照
分子标志物在放疗治疗中的应用
1.放化疗放射敏感性基因: EGFR, VEGF, P16, P53, C-met, K-Ras
206(口咽癌)/465 (HNSCC), p16+ 57%,
p16+ 与 HPV+ 符合率 86%
Rischin D, et al. J Clin Oncol 28:4142-4148
c-met 与放化疗敏感性
Andrew M. IJROBP, 88(3)701-707, 20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 指南解读摘要: 2010 版头颈部肿瘤 NCCN 指南较 2009 版的内容有重大的更新,整合了已取得的重要临床数据,调整了部分治疗原则。
主题词:头颈部肿瘤;临床指南; NCCN 中图分类号: R73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70X (2010 )07-0511-05 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代表美国癌症研究和治疗最高水平的肿瘤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组织编写,它的宗旨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治疗建议,提高肿瘤治疗水平。
NCCN 指南制定专家组汇集多学科团队 , 充分采用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推荐标准;每条建议都拥有自己的共识分类,供医生使用时参考。
头颈部肿瘤的种类及治疗手段复杂多样,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合作以获得最佳的治疗及随访,其指南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本文对 NCCN 鼻咽部:鼻咽癌中第 6 版的 T2a (肿瘤侵犯口咽和 / 或鼻腔,无咽旁间隙侵犯)归入第 7 版的 T1 ,而 T2b (咽旁间隙侵犯)作为第 7 版的 T2(T2 不分 a 、 b)。
而淋巴分期中的改变为: N1 增加了单侧和 / 或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径不超过 6cm 。
口咽: T3 增加肿瘤浸润会厌舌面。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
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下咽: T3 增加了肿瘤累及食管(原为 T4a)。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剔除食管累及。
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口咽、下咽淋巴结分期无变化。
2010 版的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解读。
1 按 AJCC 分期第 7 版对 TNM 分期进行了更新几乎所有头颈部肿瘤分期中进行了更新的内容为在 T4a 、T4b 分期中分别增加了描述性的说明: 1.3 喉部 TNM 分期声门上: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声门型: 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并且在T4a 的描述时说明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的外皮质,而在第 6 版中为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
声门下: 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T4a 为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为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但侵犯的具体结构变化不大。
1.1 唇癌和口腔癌 TNM 分期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唇)肿瘤侵犯骨皮质,下牙槽神经,口底或面部皮肤(如颏或鼻)。
(口腔)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 如穿透骨皮质(下颌骨或上颌窦)进入舌的深部(外部)肌肉(颏舌肌、舌骨舌肌、舌腭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 。
N 分期未见变化。
1.4 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TNM 分期 T4a 增加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1.2 咽部(包括舌底、软腭、悬雍垂) TNM 分期系统收稿日期: 2010-07-05 肿瘤学杂志 2010 年第 16 卷第 7 期 1.5 鼻腔、鼻窦 TNM 分期 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
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Journal of Oncology,2010,Vol.16,No.7 1.6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 TNM 分期为新增加病种的分期方法。
60Gy ”更改为“ 44~64Gy( 1.6~2.0Gy/ 次)”。
黏膜黑色素瘤、涎腺肿瘤及一些特殊照射方法的照射剂量在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的要求。
调强放疗( IMRT )在T3:黏膜疾病。
T4a:中度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深部软组织,软骨、骨或覆盖皮肤。
2010 版的指南中得到进一步的推荐,对于口咽癌、上颌窦或鼻窦肿瘤及鼻咽癌患者中明确推荐进行 T4b :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脑、硬脑膜、颅底、后组颅神经(Ⅸ、Ⅹ、Ⅺ、Ⅻ)、咀嚼肌间隙、颈动脉、椎前间隙或纵隔结构。
IMRT 治疗,以便将一些重要组织结构的照射剂量减少至最低并在降低远期毒性方面起到作用 [2~6] 。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价。
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4 化疗及靶向药物在头颈部肿瘤中的推荐应用明显增加诱导化疗后给予化 / 放疗( 3 类)被列入鼻咽癌分2 各种肿瘤的顺序进行了重新排列 2010 版 NCCN 不仅对肿瘤的排列顺序进行调期为 T1 , N1~3 ;T2~T4 ,任何 N 期患者,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方案加入指南中,诱导化疗也被列为需要做全喉切除T3 、N0 及不需要全喉切除 T1~2 、N+ 和选择性的 T3 、N1 患者的治疗选择方案。
关于诱导化疗的疗程数,以往的指南中对不同的肿瘤有 2 个及 3 个疗程的指导,但在最新的指南中对所有的诱导化疗均不作疗程数的指定,但指出在临床试验中,诱导化疗的疗效评估在治疗 2 个或3 个周期后进行。
而且在指南中对诱导化疗的机构进行了推荐,诱导化疗只有在三级医疗机构中才能实施。
在全身治疗原则中对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作了较大更新。
⑴对头颈部鳞癌(包括唇、口腔、口咽、下咽、声门型喉癌、声门上型喉癌、筛窦、上颌窦、原发灶不明癌):① 全身治疗+同步放疗中,单药顺铂推荐由“2A 类”更新为“1类” [7~9] ,西妥昔单抗由“2A 类” 更新为“1 类” [10],其循证医学的依据是基于“Bonner ”的Ⅲ期随机试验,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癌,424 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 213 例,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 211 例,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49.0 个月,单纯放疗组为 29.3 个月,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患者的 5 年总生存率为 45.6% ,单纯放疗组为 36.4% 。
卡铂 / 紫杉醇作为新的选择方案(2B 类)被加入指南中 [11] ,仍然保留了原来指南中的5-Fu/ 羟基脲,顺铂 / 紫杉醇,顺铂 /5-Fu 灌注,卡铂 /5-Fu 灌注的化疗方案 [12~14] 。
② 术后化放疗中,单药顺铂,对于高危患者为“ 1 类”推荐 [15~17] 。
③ 诱导 / 后续化疗中,强调如果选作诱导化疗,多西他赛 /顺铂/5-Fu 作为“ 1 类”推荐 [18~20] ,其循证医学的依据主要是基于 2 个临床研究结果(TAX323 Ⅲ期临床研究和 TAX324 Ⅲ期临床研究)。
肿瘤学杂志 2010 年第 16 卷第 7 期整,而且增加了完全新的 3 个章节“黏膜黑色素瘤”、“随访建议”、“手术治疗原则” ,并对“涎腺肿瘤”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 章节的内容作了重大的更新。
3 对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剂量作了全面的调整 3.1 根治性放疗原发灶以及受侵淋巴结:① 常规分割放疗由“≥ 66Gy ”(口咽癌由“70Gy ”、鼻咽癌由“≥70Gy ”)均更新为“66~74Gy ”。
② 非常规分割放疗剂量由“6 次 / 周加速放疗;肉眼可见病变照射剂量为 70Gy ,亚临床病变照射剂量≥50Gy ”更新为“肉眼可见病变照射剂量为 66~74Gy ,亚临床病变照射剂量 44~64Gy ”。
对所有头颈部肿瘤的颈部未受侵淋巴结区域,由常规分割放疗的“≥50Gy (2.0Gy/d )”更新为“44~64Gy(1.6~2.0Gy/ 次)”[1] 。
3.2 术后放疗原发灶及受侵淋巴结区域:“≥60Gy ” 更新为“ 60~66Gy ”,未受侵淋巴结区域由“≥50Gy (2.0Gy/ d )”更新为“ 44~64Gy ( 1.6~2.0Gy/ 次)”。
3.3 同步化放疗常规分割放疗原发灶以及受侵淋巴结仍为≥ 70Gy (2.0Gy/d ),颈部及未受侵淋巴结区域由“44~ 512 并对诱导化疗后的同步化疗药物作了推荐:在同步化放疗中应用的药物通常包括每周 1 次的铂类药物,每周 1 次的紫杉类药物或者西妥昔单抗。
⑵在 [21] 原发灶放疗或全身治疗,或最佳支持治疗。
⑶原发灶不明的黑色素瘤治疗:Ⅴ区、枕部淋巴结行侧后方淋巴结清扫,其他所有淋巴结部位行颈清扫,并可考虑行淋巴结瘤床放疗及辅助全身治疗 [26] 。
⑷对黏膜黑色素瘤术后放射治疗的靶区确定:鼻窦区为原发部位及 2~3cm 的边缘或解剖区域;口腔、口咽、下咽区为原发部位及 2~3cm 的边缘或解剖区域,同时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颈部进行放疗,对局部术后复发的原发部位强烈推荐放疗。
放疗的剂量和分割模式为:原发灶和高危颈部区域(包括≥2 个淋巴结转移、单个淋巴结≥3cm 、淋巴结包膜外受侵、单个淋巴结切除,未作深入的淋巴结区域清扫、术后淋巴结区域复发) 60~66Gy (2.0Gy/ 次),低危、颈部未进行淋巴结清扫或未受侵区域 50~60Gy ( 2.0Gy/ 次)。
鼻咽癌中,放疗 / 顺铂序贯顺铂 /5-Fu 由“ 2A ”类更改为“ 1 类” [22] 。
⑶对复发的、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无法治愈的)病变:“顺铂或卡铂+5-Fu ± 西妥昔单抗”更新为“顺铂或卡铂+5-Fu +西妥昔单抗( 1 类)”,其循证医学的依据是基于“ Extreme ”Ⅲ期随机试验 [23] ,西妥昔单抗在复发和 / 或转移的头颈部鳞癌( SCCHN )的治疗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442 例复发和 / 或转移的 SCCHN 随机分为220 例接受铂类(顺铂或卡铂)联合 5-Fu 治疗, 222 例接受在铂类(顺铂或卡铂)联合 5-Fu 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结果联合西妥昔单抗显著提高了肿瘤缓解率(20% vs 36% )和中位生存期(7.4 个月 vs 10.1 个月),且进展风险降低了 46% 。
并且三药方案的毒性可以耐受。
顺铂+5-Fu 被加入指南作为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案[24 ,25]。
6 随访建议既往的 NCCN 各个疾病均有随访的内容,最新 5 黏膜黑色素瘤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虽然其病因学并不清楚,的 NCCN 将随访内容统一归为单独的一章“随访建议”。
指南中为头颈部肿瘤所有病变部位的患者提供随访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 对不同时间及不同内容的随诊频次进行规定。
② 对肿瘤的随诊项目进行了要求:包括原发灶、可能转移的部位及可以作为监测的指标。
③ 治疗后正常组织及器官功能的评价和康复建议。
但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并且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该指南为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检查、治疗、随访以及放疗的建议。
指南中对黏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强调活检取得病理并进行适当的免疫组化(HMB-45 、 S-100 、Melan-A )以明确诊断,要求进行仔细完整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肿瘤的局部侵犯范围和远处转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