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庙导游词介绍5篇

合集下载

吉林文庙导游词

吉林文庙导游词

吉林文庙导游词前言吉林文庙,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是一座集儒教文化、建筑艺术、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博物馆级文物古迹。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吉林文庙的历史意义、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和旅游提示等内容。

历史意义吉林文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文庙是根据当时儒家思想而建造的场所,用于举行科举考试及禅讲等宗教活动。

明清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的文庙,也是朝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特色吉林文庙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以龙狮为主题,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

其中,前进院为祭祀区,包括主祭殿和文庙碑廊;中进院是经考厅公所;后进院则是祭官居住的官衙。

整个文庙占地面积约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0平方米,是一座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官衙建筑群体。

文化底蕴吉林文庙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一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博物馆级文物古迹。

文庙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遗物,如明代的文德殿建筑、清代的石碑、石刻、流花门、钟楼等,展示了吉林古代科举制度的全貌,是人们了解古代科举文化的绝佳场所。

旅游提示1.开放时间:8:00-18:00,全年开放。

2.门票:门票20元/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免费。

3.导游服务:游客可在景区内找当地专业导游讲解。

4.游览注意事项:请文明参观,爱护古建筑,不随意涂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5.交通路线:可乘坐公交车25路、73路、118路、285路、531路到文庙站下车。

结语这就是吉林文庙的历史意义、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和旅游提示等相关信息。

感谢各位游客的关注和支持,祝您在吉林文庙度过愉快的时光。

吉林文庙导游词

吉林文庙导游词

吉林文庙导游词吉林文庙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长春大路478号,始建于明代,是吉林省最大的古代文化遗迹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文庙的代表之一。

文庙以崇尚儒学为中心,是古代中国的孔庙之类,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场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吉林文庙的历史、建筑特色、陈列品和参观路线。

一、历史:吉林文庙始建于明代,历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时期多次修葺,其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达123亩,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

文庙历建筑风格重点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文庙供奉明代大儒朱熹、孟子等著名儒学家的塑像。

二、建筑特色:吉林文庙整个建筑群有700多间房屋,分为内外两院。

主要建筑物有山门、大成门、大成殿、显圣殿、文艺阁等,富丽堂皇,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其中大成门和大成殿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吉林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场所,也是最大的建筑物。

殿内有金以箭点的青瓦、玺旌、唐棣花式及棉绢画、绢画、木刻、石刻等精美工艺品。

显圣殿供奉吉林名人卜仁,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陈列品:吉林文庙主要收藏了明、清时期的历代圣贤书画、碑刻、青瓷、古钱币、铜器等,其中还有明代大儒朱熹手写的“大学”、“中庸”等重要文献。

文庙内的馆藏历史文物丰富,价值极高。

四、参观路线:吉林文庙开放时间为上午8:00至下午5:00,周一不开放。

文庙内设有讲解员,为游客提供详细的参观讲解。

游客可先到山门参观,再到大成门参观。

从大成殿出来,一定要到文艺阁参观,里面收藏了许多名人书画,值得一看。

以上就是吉林文庙的介绍。

吉林文庙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文化遗迹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华古文化的智慧和传承,而且是吉林省许多古籍珍贵书画的宝库。

吉林文庙的壮观和精美,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城市旅游中的一大亮点。

游客在观赏文庙的同时,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的变化和发展历程,增进自己的文化知识,是难得的文化体验。

吉林省文庙大成殿导游词范文1000字

吉林省文庙大成殿导游词范文1000字

吉林省文庙大成殿导游词范文1000字吉林省文庙大成殿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松花江畔,是吉林最知名的古曲古建筑群。

吉林省文庙大成殿南北方长221米,物品宽74米,占地面积16364平米。

行为主体工程建筑按正南北方中心线排序。

院中一共有圣殿、配庑64间。

总建筑面积约1800平米。

吉林省文庙大成殿经营规模之宏大、工程建筑之细致、加工工艺之精致,不但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并且在全国各地也非常知名。

吉林省文庙大成殿的其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亲下谕旨修建的。

1907年,吉林省督抚周家玉和提学使吴鲁,由于原先的文庙大成殿圣殿简单,不能尊孔展敬,遂聘江苏省训育管尚莹去南京江宁调查文庙大成殿(即夫子庙工程建筑),取回来样图,在朱家宝的主持人下,于东莱门口择定新地址(即新址)拓地修建,经2年多的時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大成殿的关键工程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德门和物品配庑和院墙等所有完工。

文庙大成殿行为主体工程建筑坐南朝北,组成三进院落。

院内外最南边的垣墙称影壁。

此墙比其他三面的墙又高又大、坚厚,长30米,高5米。

听说本地出不来狀元不可以将影壁辟为大门口。

因吉林省文庙大成殿峻工后已废除科举,因此清至民国时期年里一直沒有开拓大门,大家出入文庙大成殿只有走物品辕门。

影壁前边物品完工有砖楼各一,在其中有“文武双全高官到此下码”碑石二,以表过路人对孟子的崇敬。

物品辕门呈石牌坊式工程建筑,为立柱、锡顶、瓦盖,横开红漆大门口,其冲分悬吉林省提学使曹广桢撰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往今来”牌匾,每一年的祭孔主题活动都需要此后门出入。

泮池,是用青石砖垒砌,就像弯月,故又称月牙池。

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建的双孔雕栏石拱桥,跨过泮池以上,听说仅有狀元才有资质此后桥上根据。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边,是一座由四根花岗石石柱县构成的石牌坊,每柱顶部均有“灵兽”,石牌坊的承重梁正中间有“棂星门”三字。

说白了“棂星”,就是神话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灵兽”为孟子守大门口,是将孟子神格化的代表。

吉林文庙导游词范文

吉林文庙导游词范文

吉林文庙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吉林文庙的导游小张,非常荣幸能够带领大家游览吉林文庙。

吉林文庙是辽东地区较早的孔庙,始建于明朝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

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风雨洗礼,它已成为一处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到吉林文庙的大门口。

这座朴素而厚重的牌坊是明代建筑,上面刻有“文庙”两个金字。

大门口还有两个威武的石狮子镇守,象征着文庙庄严肃穆的氛围。

走进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宽敞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孔子像。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尊为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哲学、教育、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孔子的像在文庙的中央位置,象征着文庙教育的核心思想、崇高地位,也表现出其历史文化价值。

站在孔子像前,我们可以看到两旁的石坊,上面刻着文庙的历史名人碑。

这些碑文记录了吉林文庙历史上的众多名士和文人,他们或是文学、诗词名家,或是政治、军事家等,他们的贡献被永远的铭刻在文庙的历史中。

接着,我们进入主体建筑——文庙的祭孔殿。

这座三进的大殿是整个文庙中最宏伟、最壮观的建筑之一,也是文庙祭孔、祭祖的主要场所。

殿内设有灵台和神案,灵台上供奉着孔子的神像,神案上供奉着先贤、名士的牌位、牌匾等。

走出祭孔殿,我们来到东西配殿。

这里是文庙历史文化的重要陈列区,展示着历代文化名人的文物、字画和遗物。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最后,我们来到文庙的后花园,这里有各种名贵花草,湖泊、回廊等建筑,澹然湖水,湖心小岛,令人心旷神怡。

吉林文庙作为中国孔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希望大家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要爱护、尊重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谢谢大家!。

吉林文庙的导游词范文

吉林文庙的导游词范文

吉林文庙的导游词范文吉林文庙位于风景如画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著名古民居。

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

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东西向排列。

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

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

吉林道观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最老,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创建者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敕命兴建的。

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杨家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山长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鼓楼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原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高层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

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

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

据说当地不正殿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

因吉林早已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不是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

门额前面东西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称要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群,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及令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到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

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凝灰岩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

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孟神化的象征。

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人行。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如意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

吉林文庙的导游词

吉林文庙的导游词

吉林文庙的导游词吉林文庙是中国吉林省的一座历史文化遗产,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场所之一,也是北国第一名庙。

文庙内建筑气势雄伟,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仍然保存完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今天,我们将带您游览吉林文庙,为您介绍文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让您深入了解吉林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背景吉林文庙是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是吉林省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文庙。

文庙的建设是为了纪念孔子并供奉二程、朱熹等儒家经典学者,也是列岛府州的升学场所。

明代文庙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应试,是北方最著名的科举考试场所之一。

明朝末年,吉林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乱,文庙也不断被摧毁,文物和文献遗失殆尽。

但在清康熙年间,文庙被重建,成为了当时清朝学子的重要考场,继续传承着中华文化。

二、建筑特色吉林文庙的建筑风格属于北方宫殿式建筑,包括三进院落和七进正殿二部分。

正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其72名弟子的木雕神像,神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是明朝时期文庙特别在意的神像。

正殿左侧供奉着二程和朱熹等经典学者的塑像,塑像形象逼真,整洁明亮。

右侧则是供奉各种礼器和图书的陈列室,其中有大量的陶玉器和文献,是内外游客必看的宝库。

文庙的建筑规划和造型表现出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北方建筑的气势磅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文化内涵文庙是一代又一代孔子精神传承的场所。

如今,文庙已成为人们了解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的地方。

在文庙内,游客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同时,文庙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人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思考机会。

四、结语吉林文庙作为吉林省内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文庙,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建筑风格独特,文物和文献珍贵,是一座值得游客前来探访的旅游景点。

希望在今天的导游词中,我们为您介绍了吉林文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带您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您在旅游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吉林文庙导游词精选5篇

吉林文庙导游词精选5篇

吉林文庙导游词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吉林文庙导游词1文庙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胡同,始建于1920___年,是东北最大的文庙,与曲阜孔庙、南京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它既是清朝对汉文化传入东北的认可,更是汉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互通的历史见证。

吉林文庙建筑群规模之大、等级之高,在封建社会所建的地方文庙中是独有的。

该庙座北朝南,规模宏伟,共有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东西配庑等。

院外照壁前有两只石狮子,照壁北面两侧有东西辕站,照壁后面正中有泮池、状元桥。

吉林文庙内还有孔子生平事迹展览、圣迹石刻图陈列。

吉林文庙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占地16354平方米,东西宽74米,南北长221米,有殿堂配庑64间,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体建筑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辅助性建筑呈对称状排列,四周由3米高红墙环绕,正门前为长40米,高5米的照壁。

进入正门建筑次序依次是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

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体建筑构成三进院落,整个文庙红墙黄瓦,殿宇轩昂,富丽堂皇,宛如帝王宫殿,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配饰雕吉林文庙既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尊孔宠儒的礼制建筑,更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它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精华,显示出儒教建筑的特殊风格,并以其金碧交辉的雄姿为美丽的江城增添了光辉。

吉林文庙是一个以保护古建筑群而建立的专业性博物馆,以对公众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已任,以举办展览、文化活动等为载体,以激发公众的。

吉林文庙导游词2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

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

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

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

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

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导游词

吉林文庙导游词

吉林文庙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吉林文庙,这里是东北地区建筑年代最早、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孔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吉林市的文化瑰宝。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领略吉林文庙的独特魅力。

吉林文庙始建于1736年(乾隆元年),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胡同。

当我们走近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庄重而典雅的棂星门。

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道大门,由四根冲天大柱构成,柱顶饰有琉璃瓦,飞檐斗拱,造型精美。

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这些花纹既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又蕴含着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

棂星门象征着尊孔如同尊天,寓意着孔子的思想如同天上的星宿般璀璨,指引着人们前行。

穿过棂星门,我们便来到了泮池。

泮池是半月形的水池,位于棂星门与戟门之间。

在古代,泮池是官学的标志,只有考上秀才的学子才有资格从泮池上的石桥走过,这象征着他们从此踏上了仕途之路。

泮池的水清澈宁静,周围环绕着汉白玉栏杆,栏杆上的雕刻细腻生动,为泮池增添了几分雅致。

站在泮池边,我们仿佛能看到古代学子们怀揣梦想,意气风发地走过石桥的场景。

走过泮池上的石桥,就来到了戟门。

戟门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因古代在门前列戟而得名。

戟门在古代是文庙的礼仪之门,只有在重大祭祀活动或有贵宾来访时才会开启。

戟门的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屋顶采用歇山顶式,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五彩的光芒。

门的两侧有东西掖门,供平时出入使用。

进入戟门,我们就正式进入了文庙的核心区域。

在戟门的北面,是大成殿。

大成殿是吉林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中最宏伟壮观的部分。

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面,这种建筑规格在古代是极高的,体现了对孔子的尊崇。

大成殿的内外装饰都极为精美,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四配、十二哲人的塑像。

这些塑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孔子像居于正中,神态威严而慈祥,他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每一位前来瞻仰的人。

殿内的梁枋、斗拱上都绘有精美的彩画,色彩鲜艳,图案丰富,这些彩画大多以儒家经典故事和吉祥图案为题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文庙导游词介绍5篇吉林文庙,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南昌路2号,总占地面积16354平方米。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吉林文庙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吉林文庙导游词介绍(1)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欢迎。

今天我将荣幸的作为导游带领各位去参观吉林文庙。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吉林文庙。

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

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

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

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

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

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

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

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

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

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

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

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

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

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

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

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

面阔11间。

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

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

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

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

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吉林文庙导游词介绍(2)吉林文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清乾隆皇帝御批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建筑年代较早、建筑等级较高、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筑群。

吉林文庙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占地16354平方米,东西宽74米,南北长221米,有殿堂配庑64间,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体建筑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辅助性建筑呈对称状排列,四周由3米高红墙环绕,正门前为长40米,高5米的照壁。

进入正门建筑次序依次是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

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体建筑构成三进院落,整个文庙红墙黄瓦,殿宇轩昂,富丽堂皇,宛如帝王宫殿,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配饰雕琢无不精工。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

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

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

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

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

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

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

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

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

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

面阔11间。

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

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

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

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吉林文庙殿宇辉煌,气势轩昂。

它建成于古曲建筑的成熟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曲建筑艺术之精华,反映出当时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水平,是一座完好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

吉林文庙导游词介绍(3)吉林文庙位于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是吉林省最著名的古曲建筑群。

吉林文庙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占地16364平方米。

主体建筑按正南北中轴线排列。

院内共有殿堂、配庑64间。

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

吉林文庙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细、工艺之精巧,不仅在东北三省数一数二,而且在全国也相当有名。

吉林文庙的前身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乾隆皇帝亲下圣旨兴建的。

1907年,吉林巡抚朱家玉和提学使吴鲁,鉴于原来的文庙殿堂简陋,不足以尊孔展敬,遂聘江苏训导管尚莹去江宁考察文庙(即南京夫子庙建筑),取回图样,在朱家宝的主持下,于东莱门外择定新址(即现址)拓地兴修,经两年多的时间,于宣统元年(1909年)文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和东西配庑和围墙等全部建成。

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

院外最南面的垣墙称照壁。

此墙比其余三面的墙高大、坚厚,长30米,高5米。

据说当地不出状元不能将照壁辟为大门。

因吉林文庙落成后已废除科举,所以清至民国年间一直没有开辟正门,人们进出文庙只能走东西辕门。

照壁前面东西建成有砖楼各一,其中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二,以示路人对孔子的尊崇。

东西辕门呈牌楼式建筑,为木柱、锡顶、瓦盖,对开红漆大门,其上分悬吉林提学使曹广桢书写的“德配天地”、“首冠古今”匾额,每年的祭孔活动都要从此门进出。

泮池,是用青砖砌成,形如弯月,故又称月牙池。

状元桥,是花岗岩石构筑的单孔雕栏拱桥,横跨泮池之上,据说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此桥上通过。

棂星门,在状元桥的北面,是一座由四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的牌坊,每柱顶端均有“神兽”,牌坊的横梁正中有“棂星门”三字。

所谓“棂星”,即是古代传说的“文曲星”,让“文曲星”和“神兽”为孔子守大门,是将孔子神化的象征。

楼星门之后有石碑两通。

大成门,是棂星门北面进入主院的过厅,为五开间、歇山式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建筑,脊为高浮雕式龙凤脊,明柱,左右有山,前后无墙。

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

大成殿,在二进院落的正中,是全庙的中心建筑。

面阔11间。

东西长36米,南北宽25米,高19.64米。

双重飞檐、歇山式庑殿顶,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整个建筑,可与宫殿媲美。

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信朱地金字木质牌位,两侧分别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圣殿,是孔子的家庙。

供奉孔子五代祖牌以及历代衍圣及其夫人绢质绣像。

大成殿东西两侧配庑为“先贤先儒祠”分别供奉七十九先贤和六十八先儒的木质牌位。

吉林文庙导游词介绍(4)吉林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最大的孔庙,吉林省最具有特色的古建筑群。

文庙亦称孔庙,是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人类文化史上的巨匠孔子的庙宇。

吉林文庙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移现址重建。

占地16354平方米,共有殿堂配庑64间,南北长221米,东西宽74米,建筑群坐北朝南构成三进院落,其主体建筑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坐落在中轴线上,左右两边的辅助建筑对称排列,红墙黄瓦、殿宇轩昂、富丽堂皇宛如帝王宫殿,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配饰雕琢无不精工,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典建筑群。

对于研究儒家思想文化和我国古典建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吉林文庙常年展出的基本陈列有:《大成殿祭祀陈列》、《孔子圣迹陈列》、《中国科举制度展览》、《东北三大怪民俗展览》和《东北第一座碑林——吉林碑林》等,同时,每年还经常举办民间、民俗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

是江城老百姓不可或缺的集古建、园林、娱乐、休闲、教育为一体的最佳旅游胜地。

旅游景区(点)内小景点介绍: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中国科举制度展览》《孔子圣迹陈列》、东北三大怪展吉林文庙导游词介绍(5)吉林是满族的发祥地(原为吉林省省会所在地),先秦时期,吉林市附近可称为人烟稠密的地方,明代以前的吉林市,虽然为历朝所领,但并未得到充分开发。

直至明永乐年间,辽东都指挥使刘清奉命率军来吉林市建厂造船运粮之后,吉林市成为明朝通往黑龙江地区以至更远地方的一个中转站,其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地位日益显著。

清入关后,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顺治十年(1653年)在宁古塔(今黑龙江安宁)设昂邦章京镇守黑龙江、松花江广大地区,吉林市为其下属。

由于军事和经济上的需要,顺治十三年(1656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吉林建船厂造船(吉林市又名船厂),后又设水师营训练水师。

康熙元年(1662年)改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

康熙十年(1671年)移副都统一人进驻吉林,管理吉林军政事务,这是清政府在吉林设行政长官之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在吉林建城垣。

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船厂,设将军衙门,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由宁古塔移到船厂,船厂从此称吉林乌拉,为满语名称。

吉林遂成为清政府统治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的边疆重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