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0年全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模板】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公布日期】2022.01.29•【字号】济农字〔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春季是小麦建立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田间管理是抓好小麦生产、夺取夏粮丰收、稳定粮食产能的重要生产环节。
今年小麦苗情复杂多样,田间管理难度加大,为切实做好全市小麦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2022年全市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22年全市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济宁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1月29日附件2022年全市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当前小麦生产管理任务艰巨,苗情转换升级形势紧迫,病虫草害防控压力大,干旱、“倒春寒”发生风险高,春管和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针对今春气象条件和小麦苗情长势,应坚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控结合、以促为主,防控病虫、防灾减灾”的技术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以苗情墒情为依据,以加强晚播弱苗管理为重点,落实轻压保墒促返青、划锄增温促生长、肥水运筹促转化等“三促”,及防“倒春寒”、防春旱、防倒伏、防病虫草害等“四防”关键技术,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再夺夏粮丰收。
今年我市小麦早春总体群体较常年偏少,个体偏弱,二三类苗面积增加,田间带绿越冬,底墒充足,表墒适宜,越冬状况普遍良好。
受小麦播期推迟影响,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少于常年,早春除草任务较重。
综合以上特点,春季麦田管理要以“增温提墒、促弱转壮、保蘖成穗、培育合理群体”为主攻方向,坚持一个“早”字,早发动、早下地、早管理,增加春季分蘖、弥补冬前不足;抓好一个“促”字,肥水适期早施,促苗情转化升级,促进分蘖成穗和穗分化,攻穗数、保粒数、增粒重;强化一个“防”字,重点抓好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好防灾减灾,为今年小麦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生产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冬小麦已经陆续开始返青,主体麦田长势良好,墒情适宜。
越冬期间随气温波动断续生长,群体和个体发育指标均有所增加,部分麦田实现转化升级,总体发育特点如下:一是壮苗比例大,一、二类苗比重接近常年水平和显著高于去年。
二是群体充足、个体健壮。
针对麦田春季生产形势特点,小麦春季管理立足于“早”,以“促”为主,重点落实分区分类管理,突出因地因苗、促控结合,节肥增效、绿色防控,防灾减灾、抗逆保丰的技术主线,精细管理、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麦田抓好以下关键措施落实:(一)锄划镇压,弥合裂缝,保墒增温早春顶凌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冻融疏松的土壤,改善墒情,使根土密接,有利于根系水肥吸收;锄划能通气增温促根、减少蒸发耗水。
对于一、二壮苗麦田都可以在返青前后,选择晴好天气时,镇压和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做到上松下实,起到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早发作用。
注意表墒湿度大、冬季冻害严重的麦田、弱苗或三叶以下的小苗麦田不宜镇压。
冬季冻害严重、枯叶较多的麦田和弱苗麦田,在开春后及早锄划耧麦,可以耧去枯叶和地表土块,同时破除板结、提温保墒、促苗早发。
对于水肥条件好、植株旺长明显、群体过大的旺苗麦田,可以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1-2次,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起到压苗控旺、炼苗增抗作用,有助于预防倒春寒和倒伏危害。
(二)分区分类,科学肥水,促弱控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麦田,在小麦肥水管理上要因地、因墒、因苗精准施策。
提倡氮肥后移,采取分次施肥方式,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
灌溉时使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浇灌,把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质量关。
1、返青后表层干土较厚、旱情严重的麦田,要以“早”为主。
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抓紧抢浇“保命水”,可小水喷灌,切忌畦灌方式灌水。
无喷灌条件的可通过镇压提墒,消减干土层。
长势较弱的麦田可趁墒追施5-10公斤尿素,促根增蘖保穗数。
拔节期根据墒情,进行合理灌溉,并适量追施氮、磷等肥料。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公布日期】2024.11.12•【字号】潍农粮经字〔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潍农粮经字〔2024〕16号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属各开发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切实提高小麦冬前管理水平,夯实明年夏粮丰产基础,根据当前小麦苗情和后期天气变化,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潍坊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11月12日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自秋种以来,我市有效积温较常年偏多33℃,降水较常年偏多24.7毫米,日照较常年偏多13.5小时,光热资源充足,田间墒情适宜,总体气象条件对小麦播种及生长有利,全市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出苗质量较高,苗情普遍较好。
由于今年玉米腾茬较早,部分播期偏早、播量偏大麦田出现旺长趋势,秸秆还田地块存在病虫草害加重隐患。
据气象部门预测,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市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降水比常年偏少1~2成,冬前管理应以“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为重点,落实镇压控旺促壮、预防病虫草害、浇好越冬水等技术措施,全面打牢小麦丰产基础。
一、镇压控旺促壮机械镇压可以压碎坷垃、踏实土壤、弥合裂缝、提墒保墒,抑制地上部过快生长,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植株抗旱抗寒能力。
针对今年越冬前气温持续略偏高、降水偏少、麦田旺长趋势加重的实际,要因地因墒因苗制宜开展镇压作业。
(一)镇压原则镇压应把握“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原则,即: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进行镇压,过湿的地块不宜镇压;对土壤松暄、有裂缝的地块进行镇压,土壤黏重、板结重的地块不宜镇压;晚播麦要轻压不要重压”。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目前,立春已过,春管春耕在即。
按照农业农村部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确保疫情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小麦春季管理。
结合我县小麦生产实际,提出我县小麦春管技术意见。
一、基本苗情及存在问题去年冬前,全县小麦基本在适播期内播种,且墒情适宜,苗情总体较好,全县小麦面积28.65万亩,基本苗平均21.06万。
今年我县小麦98%的田块采用了机械条播或“一优二改双控”宽幅沟播机械播种技术,其中“一优二改双控”宽幅沟播面积2.1万亩,达7.3%。
自秋播至今,百日无有效降雨,冬灌面积不及往年,未冬灌田块小麦旱情比较严重,尤其是我县旱塬区小麦旱情继续加剧,加之冬季持续数日的低温,小麦茎叶受冻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个体发育较差,苗势偏弱,红蜘蛛、蚜虫局部发生。
部分麦田杂草滋生,基数较上年有所增加。
总体来说,当前小麦苗情类型复杂,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返青,各镇、办、村应及早抓好小麦春季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二、苗情管控措施针对小麦春季苗情及土壤墒情等特点,早春麦田因苗施治,分类管理,实现苗情转化升级。
具体措施如下:1、稠旺苗管理:春季肥水推迟至拔节期进行。
起身初返青期镇压或在返青末期至拔节初期喷施麦巨金或多效唑等调控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个体稳健生长,预防倒伏。
2、一类麦田管理:已冬灌的一类苗麦田,返青期在管理上应以控为主,控制无效分蘖产生,减少养分消耗,将春季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5公斤至8公斤。
未浇冬水的一类苗麦田应在起身前期进行追肥浇水,改善土壤墒情,促使壮苗早发。
返青后至拔节前镇压或喷施控旺剂麦巨金或多效唑,预防倒伏、倒春寒。
3、二三类麦田管理:群体小、个体弱但能正常返青的二三类麦田,尤其受冻麦田,以促为主,在返青前后提早春灌,一般在土壤化冻后就可浇水。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尽快启动一切灌溉设施,尽力扩大春灌面积,力争灌早灌好。
沈丘县2020 年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河南农业2020年第6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在拔节初期土壤含水量<65%时灌溉,要进行肥水早攻,每667 m 2灌水35~40 m 3,结合灌水,每667 m 2施45%复合肥15~20 kg 或尿素5~10 kg。
无灌水条件的可掌握在雨前适当追施氮素化肥,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期的养分需要,达到小麦促弱转壮。
对地力水平较好、群体适宜的麦田,要在拔节中期土壤含水量<65%时及时灌溉,结合灌水或雨水每667 m 2追施尿素11~16 kg。
对地力水平较好、年前旺长、亩总茎数>80万的麦田,要尽量采取肥水后移管理,在拔节后期浇水追肥,一般每667 m 2随水施入尿素10~15 kg。
(二)预防倒春寒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其抗寒力迅速减弱,遇到寒潮或霜冻则会造成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或部分冻死,0~2 ℃的寒流天气且降温幅度较大时,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通过叶面喷施1~2次,实现一次喷药、达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
病害防治。
针对小麦条锈病采取“带药侦查;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措施。
667 m 2可用15%三唑酮或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60 g,对均匀喷雾防治。
4月下旬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10%扬花)1次喷进行第2次用药,每667 m 2用60%多·酮可70 g 或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35 g 对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中后期的害虫主要有蚜酯、吡蚜酮、抗蚜威等农药,每667 m 2可用30 g 或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氯氟氰菊酯水剂50 mL,对水30 kg 均匀预防干热风。
预防小麦干热风可以根据天气预喷技术,喷施少量的水,以增加田间湿度,降低田间温度。
田间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
为了简化工序,节省生产成本, 可以针对上述病虫害及干热风发生情况,配制有抗干热风、防早衰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和杀虫剂的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2.04•【字号】•【施行日期】2020.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各市农业农村局:为切实搞好全省春季麦田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省厅近期组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和农技推广系统的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202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各地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要切实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宣传工作,做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全省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2月4日202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今年我省小麦生产,大部分地区秋种期间土壤墒情适宜,适期播种面积大,播种质量较好。
但鲁东、鲁中等部分地区受干旱影响较大,小麦播种困难,导致播期延迟,冬前苗情普遍偏弱。
从总体上看,全省小麦冬前个体、群体状况虽然不如上年度,但与常年相当。
据农技部门调查,全省小麦平均亩茎数64.2万,比上年减少4.2万,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分别为3.26个、4.43条,分别比上年减少0.22个、0.49条。
全省一类苗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45.69%,比上年减少5.78%;二、三类苗面积分别占到37.2%和14.31%,分别比上年增加3.62%和4.68%;旺苗面积占2.8%,比上年减少2.52%。
一、二类苗占比达82.9%,苗情较为理想。
进入1月份,全省降水增多,目前土壤墒情适宜,为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了主动。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因干旱导致播期偏晚,群体不足,三类苗面积较大;二是由于小麦播种以来,全省气温偏高,平均积温较常年多80℃以上,导致部分播种较早和播量偏大地块小麦出现旺长,存在遭受低温冻害、后期倒伏和熟前早衰的风险;三是个别地块由于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和病虫防治,春季发生病虫草害的隐患较大。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3.02.02•【字号】鲁农技字〔2023〕4号•【施行日期】2023.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23〕4号各市农业农村局:为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夯实夏粮丰收基础,我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2023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参照执行。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2月2日2023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2022年秋种期间,全省各地抓住墒情适宜有利时机,加大培训宣传指导力度,积极推广机械深耕、宽幅适期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全省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大,整地播种质量较高,冬前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结构合理。
据调查,一、二类苗面积占比89.5%,比去年同期提高38.5个百分点,全省平均亩茎数64.2万、单株分蘖2.8个、单株次生根4.4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7.5万、1.1个、1.9条,全省总体苗情长势显著好于去年,优于常年,丰产基础较为扎实。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去年11月下旬以来多次寒潮降温天气导致部分麦田遭遇不同程度冻害;部分麦田出现旺长,后期发生倒伏风险增大;部分麦田病虫害越冬基数较高,春季病虫害偏重发生隐患较大。
针对当前我省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田间管理应坚持“防春冻、防春旱、早除草、控旺长”策略,因地因苗施策,搞好分类管理,构建麦田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
一、适时镇压划锄,增温保墒控旺长春季麦田镇压是提墒、保墒、增温、抗旱、控旺的有效措施。
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
对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土壤暄松的地块及旱地麦田,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增温保墒,避免早春寒潮降温冻伤麦苗;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
关于切实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的通知

关于切实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的通知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夏粮丰收对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重大。
为贯彻落实省、市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播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夏粮生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夏粮生产工作要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深入分析农业生产形势,推动做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坚决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任务、扎实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全力抓好春耕备播工作、组织落实好各项政策、不折不扣拧紧卡实粮食生产责任。
二、落实落细麦田管理措施今年我市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但部分麦田遭遇冬季低温冻害影响较大,后期仍存在极端天气不确定性、病虫害偏重发生等潜在不利因素。
当前,“雨水”已过,全市小麦陆续返青,麦田管理进入关键阶段。
各区市要本着“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因地因苗施策,落实好各项田管措施。
1、及早镇压划锄。
要动员群众早下地、早管理,适时开展好划锄镇压作业。
特别是受冻麦田,要及时搂麦,保墒增温,促苗早发。
2、是科学运筹肥水。
对苗情较弱、墒情不足、冻害较重的麦田,要及时浇水,借墒追肥,促弱转壮;对墒情较好、群体适宜、个体健壮的麦田,适当推迟浇水追肥时间;对因旺长脱肥麦田,要及时追肥。
3、谋划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今年国家继续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各地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作业。
各区市要早谋划、早安排,抓紧编制工作方案,及时启动招投标程序,抢抓作业“窗口期”,夯牢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三、抓牢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各区市、各单位要强化底线思维,制定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防灾措施,推进科学防灾、有效减灾,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1、着力防范“倒春寒”危害。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降温来临前,要及时浇水,调节近地小气候,缓冲低温影响。
2、着力“防春旱”。
提前蓄足、合理调配、严格管理水源,搞好机井检修,保障抗旱应急用水,尽力满足用水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2020年全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农综中心,XX山旅游度假区管委农业农村工作局:
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和苗情转化的重要节点,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目前气温正在回升,为切实做好我县春季麦田管理工作,现将《2020年全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印发给你们。
各乡镇农技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性,根据本地麦田生长情况及时发动群众搞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做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附件:2020年全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XX县农业农村局
0年2月10日
2020年全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去年秋种前,我县几乎无有效降雨,导致前期小麦播种困难,播期延迟,冬前苗情较之常年普遍偏弱。
冬苗情考察显示,小麦同比一类苗减少,二类苗增加,三类苗基本持平,旺苗减少。
进入1月份,降水比同期显著增多(50mm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土壤旱情,目前土壤墒情较为适宜,大大有利于小麦返青。
目前麦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地块因干旱导致播期偏晚,群体不足(特别是山岭区),二、三类苗面积较大;二是由于去年秋种以来气温偏高,导致部分播种较早和播量偏大地块小麦出现旺长,存在遭受倒春寒冻害和熟前早衰的风险;三是个别地块由于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和病虫防治,存在春季发生病虫草害的隐患。
针对目前我县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特点,春季麦田管理要以保墒防旱为基础,肥水调控为关键,病虫草害防控为保障,提高麦苗群个体质量,搭好丰产架子,奠定夏粮丰收基础。
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一、镇压划锄,保墒增温促早发
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地温,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提
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促苗早发稳长。
对于吊根苗和田间坷垃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土壤暄松及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地块,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要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起到控旺转壮作用。
早春镇压应和划锄结合起来,先压后锄,可一定程度上灭除越冬杂草,达到土层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
二、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
(一)一类麦田
一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60万~80万,多属于壮苗麦田。
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万~80万的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万~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
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千克。
(二)二类麦田
二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45万~60万,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
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
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万~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
前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万~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
(三)三类麦田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
尤其是“一根针”或土里捂麦田,要通过“早划锄、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一般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增温促早发。
同时,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早追施氮肥和磷肥,促根增蘖保穗数。
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发育。
(四)旺长麦田
旺苗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
旺苗麦田群体较大,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后期易倒伏。
对旺长麦田进行镇压,可有效抑制无效分蘖生长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调节群体结构合理。
应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2~3次,时机应选在上午霜冻、露水消失后进行。
在肥水调控方面,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早春不要急于施肥浇水,应在镇压的基础上,将追肥时期推迟到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12~15千克左右。
三、做好预测预报,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今春土壤墒情好,田间湿度大,麦田病虫草害发生几率增加,各区县一定要搞好测报工作,及早备好药剂、药械,实行综合防治。
春季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是在小麦返青期,早春气温波动大,喷药要避开倒春寒天气,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日低温不能低于0℃,白天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
要根据麦田杂草群落结构,针对麦田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分类科学选择防控药剂,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和方法喷施除草剂,避免随意加大剂量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等药剂。
返青拔节期是麦蜘蛛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要抓住这一多种病虫集中发生的关键时期,以主要病虫为目标,选用对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用,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
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可选用250g/L丙环唑乳油每亩30~40毫升,或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每亩20~30毫升,或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每亩20毫升兑水喷小麦茎基部,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宜每亩选用18.7%丙环·嘧菌酯50~70毫升,或每亩用40%戊唑醇·咪鲜胺水剂60毫升,喷淋小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亩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4~8克或4%联
苯菊酯微乳剂30~50毫升。
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采用上述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用进行药防治。
四、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我县早春常发灾害,特别是起身拔节阶段的“倒春寒”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
防止早春冻害特别是晚霜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有条件的要在降温之前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轻早春冻害对麦田的影响。
拔节前若发生早春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
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
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二是及时适量浇水,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平衡植株水分状况,使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受冻后,及时向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显著增加小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