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ⅰ中图版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地理ⅰ中图版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地理ⅰ中图版1.1地球在宇宙中教案【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指导]〔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

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读图指导〕图1.2表达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

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描述层次要清晰。

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

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探究引导]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讨论、点评]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

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位置与结构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地球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地球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公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3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3.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化石能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4.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地球的科学探索与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掌握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5.2 教学内容: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探索的成果: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5.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分清不同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比较、归纳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资料,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知识导引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即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光年: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1光年约等于9.460_8×1012千米。

地理学上强调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

它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是有边际的,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哲学上认为的宇宙是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的。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类别(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①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中心天体)、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②填图:填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3)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1.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的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2.在太阳系中的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

3.(1)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2)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1)表现: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 公开课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 公开课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中的天体: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教学设计4:1.1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4:1.1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重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三、知识结构:(教学过程)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积累可见宇宙:半径光年,约千米天体系统的形成:主要组成:等较大天体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和河外星系:超过亿个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组成:太阳系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和地月系行星:包括和运动特征:、、地月系:组成和普通性: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①②③1、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A、140亿光年B、140亿年C、140亿天文单位140亿千米2、下列关于河外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位于河外星系B、是目前观察到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C 、是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D 、是与太阳系级别相当的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级别,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4、下列各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 、总星系B 、地月系C 、太阳系D 、河外星系5、下列各组行星均属巨行星的是A 、金星、地球B 、木星、土星C 、地球、木星D 、水星、冥王星6、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远的是A 、水星B 、金星C 、木星D 、冥王星7、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地球运动方向③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④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几乎在同一平面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8、2001年11月19日狮子座流星雨的来源是A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B 、哈雷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C 、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在该年喷发出来的物质D 、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碎片9、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 ,C ,G ,H 。

(2)彗星J 是在 轨道上绕日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5篇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1[教学目标]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消失生命的缘由。

[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识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①天体类型A、恒星由炎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B、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C、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似乎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根本的天体〔附:练习稳固对天体特征学问的理解和熟悉〕②天体系统的层次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A、地月系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

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自然卫星。

B、太阳系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本案例采用多媒体、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讨论和展示环节,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各组的观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本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宇宙环境概念。同时,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使他们在探究宇宙奥秘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总之,本案例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富有吸引力、启发性、实用性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球宇宙环境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何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影响?”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解答,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究。例如,探讨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宇宙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最后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实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实录
4.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能够识别一些基本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宇宙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星空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学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他们对宇宙、天文等神秘领域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同时,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关注度较高,有较强的国家荣誉感。
4.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如: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项目背景及意义;
-项目进展及成果;
-项目对国家及人类的贡献;
-个人对项目前景的看法及建议。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2.选择题: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等,测试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3.问答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实践题:让学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宇宙的层次结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图示说明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②.通过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③.通过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②.用科学宇宙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①.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高中地理上册,高中地理上册以宇宙环境为开端,相继为我们介绍大气环境,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让我们在了解四大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了解自然规律,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地球的宇宙环境,也就是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行星地球的第一节。

(板书:宇宙中的地球)【讲授新课】那么宇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借用我国古人的一句话“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板书)“天地四方”强调了宇宙的空间性,“古往今来”强调了宇宙的时间性,可见,宇宙是一个时空无限的事物,宇宙星光灿烂及其深邃而又神秘,正因如此,人们也就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思索与考察。

下面我们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认识几种有代表性的宇宙观点: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板书:“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星系”)那么宇宙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地球又处于宇宙中的哪个地方呢?(板书: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展示一些天体图片并一一解释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恒星,什么叫天体呢?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它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

通过刚才的讲解下面我们对这些天体进行一下比较。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宇宙间的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同学们看着课本中的图1.2天体系统。

然后老师要叫同学来讲解一下什么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看这张图片中有地球,月球,地球与月球组成了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地月系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什么是光年呢?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所以光年它是一个距离单位。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他们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同学们都讲得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根据同学们刚才的讲解,请同学们将图1.3这个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完成,老师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填一下。

在这所有的天体中,地球与我们的关系最密切,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那到目前为止,太阳系中除了地球这颗行星以外还有哪些行星呢?那些行星与地球有什么异同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板书: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我们来看课本中的太阳系模式图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太阳系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

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具有同向性;(板书:)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活动来看看地球与其他8大行星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来看表1.1八大行星轨道倾角和偏心率。

所谓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如果轨道倾角小说明他们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如果轨道倾角大说明他们不在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

所谓偏心率是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

偏心率为0时椭圆就是圆。

我们从这个表中可看出最大的轨道倾角是7°,水星的,倾角不大,所以说这八大行星的运动轨道具有共面性。

我们从表中来看看他们的偏心率,最大的是水星,0.206,非常小,说明他们的运动轨道接近圆,具有近圆性。

所以说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几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同学们也可以看书上的图1.5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他们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都相差不大,所以我们把他们称之为类地行星。

再看木星和土星,他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所以我们把他们称之为巨行星。

还有一类行星他们叫远日行星,他们的体积和质量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相比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

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在体积、质量和密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体现了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那么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呢?我们都知道我们是生活在地球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水星、金星和火星上发现有生命存在。

那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呢?我们讲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原因。

地球上会出现生命这种现象也不例外。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探讨一下。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P6,一会儿我要叫同学起来总结。

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合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要是日地距离太近的话,地表的温度过高,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生命物质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是太阳也不太近,要是太远的话,地表的温度太低,生命物质无法形成。

(这个同学讲得很好,日地的距离是1.5亿千米,这个距离正好适中,就像刚才那个同学讲的那样,如果我们离太阳太近的话,我们地球的温度就太高,比如水星、金星白天甚至可能是上百度;如果温度太高,那么原子、分子它是很难结合在一起的。

如果我们离太阳太远的话,那么我们地球的温度又会比较低,如果温度太低,尤其是水不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话,我们的生命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所以合适的日地距离,保证了我们地球适中的温度,平均温度在15°)(板书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2.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这个同学讲得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较而言,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对大气的引力是比较合适的,能吸引非常适合生物所需要的大气,如果地球的质量太大的话,那么地球吸附的大气浓度会很高,就会对我们造成压力过大;如果地球的质量太小的话,又吸附不了足够的大气。

所以说地球合适的质量、体积,正好构成了我们非常合适的原始大气的形成存在,然后在生命的参与下,才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大气的这种成分。

)(板书: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吸引适中的大气层。

)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同学讲得很好,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经过衰变,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促使岩浆活动,随着岩浆的活动,地球内部的水分就被释放出来,到大气中去,遇冷凝结,以降雨的形式落下来,形成原始的海洋。

我们知道在地球发展的初期,那时候太阳紫外线是非常强烈的,生命为了躲避非常强烈的紫外线,那么在海洋当中正好是一个非常好的藏身之所,所以生命才得以存活下来。

所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板书:)由上述可知,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就不足为奇了。

【作业布置】1.阅读探索地外文明,完成P7活动2.完成下列各题:1.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根本原因在于…………………………………( )A. 太阳能自身发光,照亮太阳系B.太阳辐射是九大行星的热量源泉C.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D.太阳的位置正好在太阳系的中心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恒星B.彗星C.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D.陨石3.下列关于总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囊括了整个宇宙B、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部分)的总称C、包含二级天体系统D、上述说法都正确4.晴朗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到下列各种天体的感觉,叙述正确的是……………( )A、行星轮廓模糊B、星云闪烁不定C、恒星闪闪发光D、卫星一闪即逝双选题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人类的家园——地球B、河外星系C、天空中漂动的云D、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6、下列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文学上把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称为天体系统B、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属于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C、银河系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D、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单选7、下列属于自然天体的是()A、我国的风云2 号卫星B、即将发射的“神州”四号C、呈云雾壮外表的蟹状星云D、美国的军事间谍卫星8、有关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有层次的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无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任何物质都有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9.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10.有关彗星的正确叙述是:()A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大的天体B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彗星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D2061年,地球上的人们将再次观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11.下列物质不是天然天体的是( )A哈雷慧星B太阳系中漂移的小行星C蟹状星云D陆地资源卫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