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中小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规划思路。

关键词:中小城市;城市规划

1 中小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变成实际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城镇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规划随着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而不断调整。建市之初,为扩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增强辐射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从而使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城区规模迅速扩大,进入边建设边规划、边规划边建设的时期。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城市化意识较差。

1.2 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相脱节

城市宏观经济论证与用地布局相脱节。往往把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量的变化直接地等同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而没有从社会经济总量增长所孕育的产业结构成长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变化。例如产业结构演变所导致的新型城乡关系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的梯度转移和空间区位转换的相互引导和促进,城市空间的产业容量和用地效益的变化等。缺乏对城市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力论证,使得城市发展政策、城市规模、外部交通等问题难以确定。特别是城市规模的确定,缺乏大区域平衡,存在着地方政府先定规模,技术人员计算证明,论证形同虚设的现象。

1.3 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远性

具体表现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功能少、布局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1.4 城市规划依法审批和管理不到位

城市规划中特别是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有审批权限的机关部门不能及时履行法定审批,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规划实施管理依据不充分,致使行政领导“自由裁量权”偏大,极易造成决策失误。实际工作中,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冯长安 摘要:高速铁路从诞生至今已近50年,纵观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而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依据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在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本文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形势、国外高铁建设的相关经验、高铁建设的作用与目标进行系统的说明,通过区域的视角和严密的论证来分析高铁建设对城市本体以及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以及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铁建设;城市发展;区域空间结构 1引言 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仅有的普通铁路运输系统已经日益饱和,负重越来越大,日渐不能满足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形势下,加快作为资源节约型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应运而生,由此我国开始了高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在我国即将进入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时期,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以便为今后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建设,合理发展。 2研究意义 2.1我国高铁建设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4年1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其规划至2020年实现“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 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建设完成。建 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运速度目标值 达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如图所示: 在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又确定了高速 铁路建设的近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实现 “五纵六横八连线(568网)”;远期实现 “8 图 1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 纵15横26连线(81526网)”。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 2.2高铁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前,城市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习中对城市和城市规划设计的了解,发现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探讨解决的方法。 通过分析后大致可以把这些问题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及规划管理几个方面。 总体规划中的问题: 1、总体规划的调控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短则10年,长则20年,很难准确把握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多城市都提前完成了规划,以至于规划频繁制定、修改,耗费人力、财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人员以及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对城市的发展速度把握的不准确。 2、总体规划的制定受高层部门的限制 总体规划的制定不只是规划设计人员的任务,其中会有各个部门的参与,但是最终出来的方案并不是最合理的,而是最合领导口味的。规划人员在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经过专家评论会修改,最后得到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之后再经过一些会议后,这个方案就被否了,原因是市里领导不喜欢这样做。这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一大弊病,由领导来决定城市的规划、城市的人口、城市的用地,而不是经过规划人员的理性分析得出的。这样做出来的规划只能体现政府的业绩,不能真正做到为了城市发展而做规划。 3、总体规划过程中各部门机构不统一 目前,全国各设市城市虽然都设置有规划管理机构,但由于归属部门不同,如有的属建委领导,有的与建委平行;有的设直属分局,有的设非直属分局,导致其行政级别、人员编制、职责范围、管理权限等差别很大。规划主管部门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规划局、城乡规划管理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局、规划国土局、规划国土房产局、规划建设局等等,以致有些城市出现外商找不到规划主管部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城市的规划、国土、建设三者难以协调所致,其中既有体制不顺的原因,也有利益界定不清的原因。 在实习的时候曾参与过沈阳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画图而已),也熟悉了城市 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因此,以此为例。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是从2011年开始编制的,经过了一年多,按程序经多个业务会审批,最后报国务院审批。但是,却因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改变,不得不对刚做完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有的会议和程序都要重新启动,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专项规划中的问题: 专项规划是伴随着总体规划进行的设计,对城市各个专项进行总体规划,如: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景观系统、环境保护、给排水、供热供电等等。 1、各项专项规划之间缺乏协调统一 专项规划虽然是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同时制定的,但是就设计和实施的统一性来讲还存在缺陷。在实习中参与的沈阳市城市结构性绿地规划中就感觉存在这问题,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将总规中的G类用地更详细的标明出来,缺乏与其他专项的联系。 2、专项规划制定时重点不突出 专项规划在制定时不能分明轻重缓急,个人认为专项规划中有关市政和民生的是最重要的,是应该先行的。 4、专项规划实施中困难重重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小城市为促进我国整体 经济和地区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小城市的规划管理作为规划地区空间,优 化城市布局的行政管理手段,是我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促进中小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需要科学的制度管理与规划才能避 免城市化过快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城市规划主要是指对城市各项资源优化配置,使得其更加适应地区社 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财富和人民收入不 断增多,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并且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进入二 十一世纪,我国逐渐加快了针对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的措施,以缓解日益突出的城 市化问题。同时中小城市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简单聚居到现在的要 求信息化、法制化、和谐化,城市发展人性化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此中小城市 的规划管理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城市要发展,那么城市用地就成为了首要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并引发了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城 市用地增加,缩减了城郊的农耕用地,基本农田不断被侵占;城市生态环境持续 遭到破坏;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治安以及环境方面的问题等。城市化的盲 目扩张,使城市管理越来越难。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城市规划管理 者一定要认清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吸取优秀成功城市管理经验,并 借鉴国外城市规划管理的先进模式,努力规范城市建设,朝着和谐城市发展。 现存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城市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城镇化建设的 加快和大城市卫星城的扩张,更是加快了周边农村向城镇转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1.对原有老、旧城的改造不完善、建设不合理、规划不够科学、管理不到位。中小城市的发展多是在原有旧城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由于地 方政府的冒进和功利心,导致其规划粗糙,基础设置更新不完善,同时对许多原 有治理难点也放任不管,这些给城市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不利于城市 的长期发展。 2.城市建设对区域内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足。中国是拥有长久的历史,城市 的发展更是时间久远,因而大量的文化遗产存在于城市之中。现代城市建设要改 造原来的老城区,,许多文化古迹遭到破坏,而政府规划时并未考虑到对文化古 迹的保护或迁移工作,致使文物受损。 3.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城市的建设首先是从规划开始的,规划是城市建设的 前提,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街道、道路、景观等规划。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在规 划阶段未充分参照成功的城市规划设计实例,以及考虑到现实经济和人居环境, 表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 4.城市同化情况严重。现阶段我国城市在规划中往往进行照搬照抄的规划, 并未考虑各地区风俗、地域的特殊情况,致使城市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没有自 己的风格。 5.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质量。城市规划管理建设部门为了自己的政绩,而 片面追求建造的高速度,搞形象工程,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6.城市保障缺乏法治保障,导致政府管理乏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由于缺乏

浅议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前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我们在为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它将有可能给我们的城市留下永久的遗憾和创伤。 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基本蓝图和首要原则。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总体来看,城市规划及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在规划建设上体现出明显的盲目性 主要表现有:盲目争建国际化大都市;盲目争建cbd(中心商务区):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盲目建设大量城市雕塑。以上盲目的做法其实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表现。 1.2 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些盲目的表面工程使得城市规划多是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缺少严肃性。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城市的“龙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更应突出体现,一旦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确定后,就不应该以个别人的更替而改变,但在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这种不好的现象。一换届,一换领导,规划马上就变,而且这种规划改变往往是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这些规划改变往往过分重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极大地消耗了城市资源,导致城市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以上问题自然引起民众的不满,规划的权威性难免受到置疑。 1.3 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以民为本”的准则,可是我们做的还不够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规划编制过程来看,民众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第二,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地方官员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左右规划的主体,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使领导意志和判别是非好恶的标准成为规划的出发点,规划人员难免受其影响,使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被打破,造成规划与现实的脱节,民众的需求也得不到必要的反映。第三,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强,极大降低了民众对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1.4 城市规划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不少城市只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近期建设规划缺乏指导和安排城市有序建设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城市建设没有依据,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城市规划建设局面混乱。另外,许多城市的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城市设计及其它系统专业规划覆盖面不够,规划体系建立地不够完善。 1.5 脱离实际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里有两种倾向:一是中小城市规划过度超前;二是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规划依据问题。城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但是由于规划依据不科学导致城市规划脱离了实际。比如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问题方面,由于我国存在着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户籍统计往往不把流动人口计算在城市人口的范围内,所以也就没有纳入规划视野,这样造成规划基数往往偏小。另外,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不是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思考城市如何定位,而是先搞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碰到问题后,再返过来去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这种程序颠倒的做法,使规划脱离城市发展实际;还有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单纯从行政区域着眼,缺乏区域整体观念,没有看到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

对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策略分析

对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06T09:38:38.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8期供稿作者:樊会霞彭学昌王驰 [导读] 周口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本文论述了在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之时如何应用低碳设计理念 周口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形势下,降低碳排放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时,要把低碳理论作为主要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方针,这样才有利城市的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在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之时如何应用低碳设计理念。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在循环经济时代,人类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和谐的,从消费产品到再生资源,是一种封闭式的物质流动模式。“低碳城市”是人类和工业走向文明的必然之路。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集中地,也是碳减排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人员大力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旨在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碳排放的城市。当前低碳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认同和支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城市规划又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并思考低碳发展模式。 1、低碳城市理念 所谓“低碳”,首次主张“低碳经济”的理念,之后又出现了“低碳社会”的理念,主要强调“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当然,现代人大多生活在城市,经济生产的重要区域也在城市,因此城市是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关键。所以,发展低碳城市可以达到碳减排的目的,由此就产生了“低碳城市”的概念。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落实低碳理念,进而实现城市发展的低碳化。 2、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概况 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涉及诸多学科且涵盖面很广,无法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来概括其概念。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本人认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是对低碳城市的经济性、低碳城市模式建构、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及相关低碳城市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在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起步较早。英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探讨了空间规划与低碳规划之间的关系,制定了相应的低碳计划,建有贝尔顿零碳生态社区;而日本则在2004 年就开始了对低碳社会领域的研究,先继著有《2050 年脱气候变暖项目》、《迈向低碳社会的12 种对策》等,提出了诸如紧凑型城市规划、导入可再生能源以及通过节能来有效减排等具体措施。国内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9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设想,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 个层面,初步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另外同济大学的潘海啸等人也提出了适用于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 3、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分析 3.1、低碳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应以低碳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传递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具体的规划策略阐述如下: 3.1.1、将低碳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联系起来。实现城市的生态文明,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而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联系。无论是低碳城市,还是生态城市,其核心理念均是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城市发展中的内部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居民是否宜居等因素,而低碳城市则更为注重环保和绿色,因此可以说二者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低碳城市则关注的是具体的污染问题和环保问题,将二者融合起来,能够构建出更为科学与健康的城市发展模式。 3.1.2、进行低碳城市的准确定位。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的时候应该结合城市本身的实际情况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定位。城市规划中的低碳部分也应在现有编制之外独立进行编制,或者在规划时单独以章节的形式与其他内容分离,从而起到示范作用。充分研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特征和环境需求,将低碳理念纳入城市规划编制中。 3.2、修订和完善低碳生态规划内容的标准与配套政策 由于现行的很多城市规划标准都是很久之前编制的,绝大部分规划设计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低碳生态的技术要求。尽快对现行的城市规划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满足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有了合理科学的技术标准,才能让城市规划者做到有据可依,才能让低碳生态落到实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积极响应城市低碳生态建设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3、加大宣传力度 让“低碳环保”深入人心加大对低碳生态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将低碳生态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时所能带来的好处,能充分的调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情。只有公众有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城市规划中的相关低碳生态设备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3.4、倡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 倡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好地块尺寸。20 世纪由雅典宪章所确立的功能分区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城市规划布局,但是其表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由于城市功能过于割裂所造成的市民出行距离的增大是近年来较明显的问题,也是造成碳排放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多样化的土地利用重点强调功能的“有效混合”,当代复合性CBD 的HOPSCA 模式就是一个有效的尝试。另外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在中心城区过多强调快速路网、高效率的小汽车交通系统是收效甚微的。因此,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状况及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前人提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5D”模式。在规划设计适宜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的城市地块尺度时,即要控制在人步行最大距离的限度内,也要逐渐在市区结合生态网格建设自行车网格系统(一般认为以500 米左右的格网为宜),并辅以发展B R T、燃料电池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营造地块尺寸合理,出行模式多样的绿色城市体系。 3.5、加强城市低碳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对城市进行基于低碳发展理念的规划,并非仅仅是理念的引入或者方法的罗列,而是系统性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工程,只有实现低碳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够真正使城市得到低碳的益处。这就需要加强对城市低碳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在现有的发展经验和相关理论上构建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体系,通过低碳技术,结合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地质条件,对其低碳路径进行科学设计。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城市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配置城市资源、调控城市布局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市的发展规律与现状,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的概念、阶段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简要分析与描述。 【关键字】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重要性;影响 1978年11月,我国在经济上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而后的三十多年里,我的经济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在飞速进行中,无论是东部、中部、西部还是沿海内地,城市的面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在建筑设计者、城市规划设计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者们的辛苦努力下,我们生活的城市的环境与形象变得越来越美好,居住的家园变得越来越温馨。 一、城市规划的概述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在早期,人们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场所,三五成群,靠捕鱼打猎为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始崛起,人们也开始由此进入到群居的最高级模式,逐渐的走向了成熟与文明的时代。当然,伴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一个新的名词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城市规划。 谈及城市规划,每个民族对其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知识的组成。所谓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处理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侧重于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根据,在城市管理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中位于最首要的地位,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析 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随着时代与地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并且紧跟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而因为各个学科的参与,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例如地理学科、社会学科、历史学科以及考古学科等知识文化对研究城市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Nature factor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ity planning 作者:…… 摘要::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有许多,文章认为自然因素应该更多的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主导作用。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构成、科学内涵、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生态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应该更多的反映社会和民众的呼声,而不应成为行政和金钱的奴隶。许多国家已经将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Abstrac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ity planning have many,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nature factor shoulds be more to rises in city planning predominant function. This text expatiat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mposing, science content,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of the concept,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planning to influence and ecology principles of the city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reflect the society morely with the civil noise of shouting, but shouldn't become the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peculiarly slave. Many nations have modernized the protection conduct and actions c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to level with the civilization degree of a measures the standard.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 Key words:City;City planning;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影响 城市规划有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城市规划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城市规划问题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系统对城市道路、城市绿地系统、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而这些都可归结为城市规划范畴内。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7-10-20T14:17:35.6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作者:段巧兰[导读] 生态建设为理念,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自然生态、和谐、舒适的民众居住城市。黔南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对城市规划进行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楼一幢接一幢的矗立于城市之中,放眼望去,一座城市几乎要被层层叠叠的高楼填满,这给我们的城市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也造成了很多的环境问题。而对于人类来说,每天紧张的上班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给家人创造更好地生活环境,能够居住在更好更大更舒适的环境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者来说,这两者又是必须要兼顾的。所以,这就为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城市化进程的进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城市规划设计内涵及重要性简要来讲,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它指的是在当前的可持续思想指引之下,经由对土地的使用以及空间的划分等多项内容的创新,确保人类需求得以最大化的满足。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在先进、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就其自身工作来说,其具有精细化、复杂化的特点,其需要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提供基本的依据,从而将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经济中心的城市能够充分实现其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就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建设两者来说,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当我们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时候,必须保证规划的内容合理恰当,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只有进行合理地规划、合理示范,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与控制之下,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的整体实力。 2、城市规划设计中当前所存在的问题2.1 城市规划忽视城市所具有的特色,盲目追求外界设计模式,丧失自己原有的东西,规划中趋于同性而缺乏特色性。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規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1做好城市规划要从结构、形态上依次布局处理,根据城市特有的特点,从整体到单体、从城市街道到乡村小道、从道路交通到地容地貌,逐一规划,认真落实,合理布局,形成特色,但在规划设计时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2.1.2城市规划重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不单只重视城市内容要素(建筑、设施、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城市功能等)的共性方面,更要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2.1.3 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援,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传统的园林与绿地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赋予,往往采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园林和绿地的规划以娱乐性和舒适性作为规划的模式与评价标准。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模式是以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在于控制“三废”等的排放,并以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偏重于利用技术手段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等物质层面上的治理与保护,主要的保护手段为末端治理式,仍属一种被动式的保护规划模式。 3、城市规划设计的措施3.1秉承“原生态”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种只看重经济效应,而不重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会将城市送入黑暗,最终城市的环境也被破坏的彻彻底底。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城市的经济规划发展不符合科学的城市规划准则,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在千方百计使得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保障的基础上,然而一旦城市的环境受到致命性的破坏,试问,这样的城市规划怎么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环境受到破坏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呼吁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秉承“原生态”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达到城市发展更健康的更理想的效果。 3.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城市的规划要建立在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按照城市的原始环境条件,使城市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到最大作用。小的城市的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的生态原理,自我修复和清理能力也非常可观,我们通过充分掌握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清理能力的原理,就能研发出净水器之类神奇功能的家电器件,提升了生活品质,也保障了自然环境。水和山是自然环境中最有价值的物体,我们在城市规划中中做到不去破坏到山和水的原始状态,水是一切生物的来源,脱离了水,什么都不能谈,所以水分比较潮湿的地点可以调节气候,也不容易发生旱灾,空气也更好,不会有很多灰尘天天飞,对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水分潮湿的地区相比去干旱地区的的价值更高。 3.3合理做出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师城市建设的基础,合理的科学的城市规划才能够达到满意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活动主要是城市的原生态的规划,城市规划时,首先确立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条件为标准,确立城市规划的格局,达到人与环境的平衡。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呼吁群众在不破坏的基础上提升环境的条件,如何使城市的人口分布更均匀,如何减小贫富差距,如何使得生活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在经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这三项如何做到平衡,是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的关键。统一协调这三个关键要素,才能够促进人和自然更加和睦的相处。 3.4对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加强

探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及其策略

探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问题及其策略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将人、自然、社会完美 的融合在一起,利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为人们创 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了保障其有效性,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规划设 计原则及其主要特征,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特征;问题;策略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结合城市当地的自然风貌、地理 环境等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 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及其特征的分析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的分析。主要表现为:(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 境为本。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要把自然基础这一工程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允许的范围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使其能够得以保护 和延续。(2)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城市规划中要做到把城市建 设的技术及市场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力争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转向以科学技 术为指向,建设出拥有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要做到以重点项目来带动那些低能耗、绿色产业的发展。(3)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低碳减排为目标。在城 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建设 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里面,都要做到遵循自然生态制衡的规律,坚持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原则。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特征。主要表现为:(1)城市人居规划设计特征。为 保障人居环境,需要突出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社区生态建设, 创造和谐人居环境。第一、生态产业设计,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绿色GDP的要求,建设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第二、生态建筑 设计,采用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透技术、环保材料技术, 增加人居环境适宜度;第三、生态景观设计,既要加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也要 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掘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符合城市文化和人居环 境需要。(2)城市区域规划设计特征分析。第一、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 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第二、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 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 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第三、能源规划,节约减排, 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 污染排放;第四、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 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第五、绿地规划设计,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范围,提高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缺乏长远性。第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二、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三、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 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2)地方特色不鲜明。有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是结 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作用谈谈 了解城市规划,首先从了解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而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则加强了全面规划;宋开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北宋中叶,开封城已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而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代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纺机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子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 通过研究前人对于城市规划的研究,我们知道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而城市规划就有着有它无法取代的作用: 城市规划师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也有行政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这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

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新趋势,凸显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手段相对缺乏造成了规划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法定的审批,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将受到严重挑战。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健全不到位。当前,很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简单介绍青岛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分析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其对青岛现在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一、引言 青岛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建设初期基本完全由德国人进行规划,基于青岛的历史背景较为特殊,后期的改造也不同于其他城市,因此,有必要对青岛殖民时期的城市规划对现今的影响做一下研究 二、殖民地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及分析 2.1青岛德占时期的历史简介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德国已经在远东有了属于自己的舰队基地并且有了获得煤矿资源的企图。尤其在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爵游历了山东之后对山东青岛地区的地理经济资源深为注意,从此之后德国政府便不断对青岛深入调查,于1897年11月爆发了“巨野教案”,从此之后的99年里,青岛一直被德国人所占领。 2.2德占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德国占领青岛之后,早期建造的一些建筑类型大多是军事设施和应急建筑,德国人除了在必要的土地上进行勘察调查之外,还强行收购土地,拆除一些民用建筑,使得当时的青岛村仅有天后宫和老衙门得以保留下来,由于属于建设初期,德国人面临着材料和专业工人不足的两大难题,这使得他们前三年的建设速度非常缓慢,在材料上也多为中国式的青砖灰瓦,装饰上也较为简朴,外形上也比较简单。当然这些问题慢慢的都被德国人一一解决。当局政府于1900年制定出了一套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该尝试把青岛建成为德国巩固的军事基地,该方案的市区选址在西南海岸与山丘之间较为平坦的地段,正当胶州湾入口,南面是青岛湾,由两侧伸入海中的团岛和汇泉角控制着湾口;西北面为内海胶州湾,为天然良港之地,东部有群山为屏障。选址从交通技术、环境卫生以及军事上的要求都是极为有利的。沿市区的西边缘和胶州湾的东岸布置铁路线,市区北侧沿铁路设置大、小港码头,使水路交通连成一体。市区道路基本为方格网布局,同时结合地形和街区中心向外设置成放射形道路,如当时的提督府前设为中心广场,现在的北京路、天津路等六条街道交汇处设置为火车下车站的集散广场。规划在区域上将华人与欧洲人分开,欧洲人所在的区域成为青岛区,属于最佳地段。从这可以看出德国政府当时是想把青岛建设成一个它仅有的两块殖民地之一的一个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