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大风气候特征分析_廖廓

合集下载

浅述平潭县台风防御的措施与思考

浅述平潭县台风防御的措施与思考

浅述平潭县台风防御的措施与思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对我国沿海地区影响较大,不仅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还引发了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文章就平潭县的台风情况进行入手,着重台风防御的准备工作及具体的防御措施。

标签:台风防御;措施;思考1 平潭县的地理概况平潭古称海坛,简称岚,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

同时也是台风灾害的多发区。

我国受众多台风袭击情况的典型,其中1971年9月23日,12级强台风正面袭击,风、雨、潮三灾并发,冲毁海堤24条,山塘、水库27个,淹没农田790公倾。

0102号台风(飞燕):过程起止日期(6月20日-6月24日)这次台风于6月23日22:20在福清市登陆,6月23日22:29本站(气象局)测得最大东南风为31.9秒/米(11级),海上12级以上。

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24日为86.8毫米,全县损失惨重。

0519号台风(龙王)10月1日-3日影响平潭县,过程最大风力40.7秒/米(东澳),城关20.3秒/米,风向都是东北,城关过程雨量108.4毫米,其中10月2日降水最大为106.9毫米,全县损失巨大。

2 台风的具体案例2013年第7号超强台风“苏力”,7月11日5时位于福州市东南方约1300公里的海面上,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正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还将略有加强,预计于13日中午到傍晚在福建省中部到浙江南部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或强台风。

根据省防办指示,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县主要领导亲自指导抗台工作,县防指总指挥长坐镇县防办,会商部署防抗台风的各项工作。

县乡村各级干部深入一线检查督促预案落实情况,确保各项防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抢险队伍、防汛物资均已准备到位,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措手不及。

3 防御台风工作的措施3.1 适时启动预案应急响应按照台风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预案应急按照由低到高分为四级,并且用四种颜色,蓝、黄、橙、红,划分台风的严重程度。

平潭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平潭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平潭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平潭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平潭历史悠久,但开发较晚,岛上还保留着大片海岛原始建筑。

经过国家的开发,岛上名企云集,台湾宸鸿集团等企业相继落户平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平潭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平潭的气候特点平潭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

春温低于秋温。

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

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

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福建省少雨区之一。

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

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

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

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

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福建全省之冠。

平潭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平潭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

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为邻,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

平潭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

地貌平潭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

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

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主题11 风成地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主题11 风成地貌

主题11风成地貌(2019·全国文综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答案 1.B 2.C 3.C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流源头位于大兴安岭,流经山前平原。

山麓地带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山前平原,故山前平原为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故B正确。

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构造运动营造了该区域的整体构造地貌,而流水沉积则主要促成了山前平原的形成,故A错误。

冰川作用多形成高原、冰斗、角峰、冰川谷等地貌,故C错误。

风力作用不能形成冲积平原,故D错误。

第2题,洼地增多增大的时间处于河流断流期间,该地山前平原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气候干旱,加之人类活动影响,河流出现多年断流。

在风力作用下,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逐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洼地是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而成,A错;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侵蚀作用、冻融作用微弱,B错、D错。

第3题,由上题可知,洼地增多增大是风力作用造成的,为风力侵蚀的结果,风力侵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周边地区的土地沙化,故C正确。

(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4~6题。

4.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答案 4.C 5.B 6.D解析第4题,仔细读图,从空间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

福建省的主导风向

福建省的主导风向

福建省的主导风向(一)风向1.全年最多风向福建大部地方风向风速都随着冬夏季风的更迭而有明显的改变。

常年10月至次年3月为东北季风盛行期,尤其11月至次年2月东北季风最为盛行。

6至8月为西南季风盛行期。

4~5月和9月是两种季风的过渡期。

地面的风向既受季风环流的支配,又受着地形影响。

从地形看是常定的,而季风环流是随着季节更迭而变化。

福建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受西风环流控制。

因此,在不受地形影响下,即使在过渡时期,大部地方最多风向保持着冬季风盛行期内所盛行的风向。

由于地形影响,宁德全年盛行一种风向—─东风,而罗源在一年中只有10~11月盛行东北风,其它各月都盛行东南风;永定只有9~10月盛行北风,其它各月均为西南风,这是属于主导风向型。

还有无主导风向型,各风向频率不相上下,没有一个突出的盛行风向。

还有一种静风频率在50%以上,年均风速小于1米/秒,称为准静稳型。

2.风向的季节变化(1)冬季盛行偏北风冬季福建大部地方盛行偏北风,由于地形影响所以各地表现不一:有北、东北(含北北东)、西北、东等风向,个别地方还有西南风向。

沿海大部地方盛行北北东至东北风,少数地方由于海湾或河谷的走向支配了气流向内陆吹拂,如罗源、漳州、长泰盛行东南风,莆田、仙游、诏安盛行东风。

各岛屿都盛行北北东至东北风。

内陆河谷地带的风向往往与河谷走向一致。

从风向频率看,冬季风稳定集中,尤其是在半岛和海岛处,东北风至北风频率之和可达80%以上。

每年自入秋开始后风向日益稳定集中,绝大部地方最多风向和次多风向频率之和在1月份都达到最高值。

内陆地区的风向则显得分散(见图1-11)。

(2)夏季盛行偏南风常年到了6月,沿海的突出部与各岛屿都盛行西南风,成为180°的转变。

7月起进入盛夏,夏季风到了鼎盛时期,各地偏南风的出现频率达到最高峰,8月偏南风的出现频率比7月稍少。

由于在沿海还掺杂着海陆风成份,内陆掺杂了山谷风,夏季风显得零乱和分散(见图1-12)。

台风焚风效应对平潭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分析

台风焚风效应对平潭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分析

台风焚风效应对平潭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分析台风焚风效应对平潭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分析引言: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台风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气象现象。

作为一个位于东海的海岛,福建省平潭经常面临着台风的袭击,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

本文将探讨台风焚风效应对平潭日最高气温的影响,以及其对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什么是台风焚风效应?台风焚风效应,又称为“台风降温效应”,是指台风路径经过后,台风所带来的强风会吹散大量的云层和湿度,导致气温显著下降的现象。

焚风效应是台风的一种副产品,其本质是由于强风携带较低温的气团迅速吹散了大气中的湿度,使得空气中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引发了温度的下降。

二、台风焚风效应对平潭日最高气温的影响1.温度下降:当台风路径经过平潭时,其强风会将大气中的湿度迅速吹走,导致局地气温显著下降。

根据历年台风的影响数据统计,平潭在台风路径上所受到的焚风效应影响最大,平均日最高气温下降幅度可达3-5摄氏度。

这对于平潭来说是一种双面刃,一方面可以缓解炎热的气温,给居民带来凉爽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对当地的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2.农作物生长:台风焚风效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由于强风将湿度吹散,使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导致土壤干旱,降低了农作物的生长效益。

此外,一些灌溉设施也常因台风而受损,给农民带来种植和灌溉的困扰。

因此,台风焚风效应虽然降低了气温,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还是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居民生活:台风焚风效应对于平潭居民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温度下降较大,居民在遇到台风路径过境时需及时调整自己的穿衣和活动方式,以减少不适感。

然而,对于一些老年人和孩子来说,气温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另外,强风可能会导致一些树木倒塌,影响交通和电力供应,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结论:台风焚风效应是台风的一种副产品,对平潭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显著。

福建省2014年7-9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福建省2014年7-9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2 0 1 5年 第 1 期 2 0 1 5年 3月
福 建 气 象 F u j i a n Me t e o r o l o g y
2 01 5
NO . 1
Ma r c h
2 0 1 5
福建省 2 0 1 4年 7 - - - 9月气候 概况及 主要 天气 过程特点
7月月 降水量 在 6 8 . 5 mm( 武平 ) 4 3 1 . 9 m m( 柘
荣) 之 间 。降水量 差 异很大 , 大 致呈 现 自西南 向东 北 递 增 的趋 势 ,相 对 少 雨 区 出现在 西部 内陆 , 相 对 多雨 区 出现在 鹫峰 山区 。各 县 ( 市) 月 降水量 属 显 著偏 少 异 常偏 多 。南 部 地 区大 部 分县 ( 市) 月 降水量 较 常 年偏 少 , 北 部地 区大 部 分 县 ( 市) 月 降
宁) 之间, 空 间分 布 极其 不 均 , 降水 量 自北 向南 递
月全 省气 温异 常偏 高 , 降水偏 少 , 日照 正常 。
1 . 1 气温
减, 宁德 东北 部 为相 对 多雨 区 , 中南 部 沿 海 尤 其 岛 屿为相 对少 雨 区。各县 ( 市) 月 降水 量属异 常偏 少 异 常偏 多 。中北 部 内陆 、 东北部 沿海 的大 部分 县( 市) 月 降水 量较 常 年 偏 多 ; 南 部地 区大 部分 县 ( 市) 较 常 年偏少 。月 内各 旬 降水量 差异 大 , 上旬、
8月 月平 均 气温 在 2 3 . 4 o C( 周 宁) ~ 2 9 . 7  ̄ C( 南
9月各县 ( 市) 月降水量在 2 . 7 a r m( 泰宁) - 3 9 4 8 mm
( 福 鼎) 之 间, 大 部 分县 ( 市) 月 降水 量 正 常 一 异 常 偏少。 降水 分布 不均 , 6 6个 县 ( 市) 有5 2个 县 ( 市)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接触网风偏分析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接触网风偏分析

运营维护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接触网风偏分析敖晓峰(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供电部,江西南昌330001)摘要: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位于东南沿海季风气候区,容易出现大风天气。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薄弱环节,接触线在风载作用下可能发生横向偏移,严重时将影响弓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在不同风速下的接触网实测数据,采用数据对比及数据拟合的方式,对接触网的抗风性能进行分析,结合线路参数研究定位点处、跨中位置接触线横向偏移值的最大值,对比风偏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差异;根据接触网实测数据,分析接触线跨中及定位点在不同风速下的横向偏移量及其差值,明确接触网容易受到风载作用影响的位置,为运营维护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接触网;拉出值;风偏;抗风性能中图分类号:U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83X(2021)12-0087-05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1.12.0870引言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所处的平潭海峡位于福建省东中部沿海,为典型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大风日数70d左右,最大风速达29m/s。

对于沿海大风区,接触网会因风载的干扰产生较大偏移,容易出现钻弓、打弓等弓网事故,影响列车安全稳定运行。

自然风一般被分解为平均风和脉动风,平均风在一定时间内对结构的作用不随时间变化,相当于静止的力;脉动风由风的不规则性引起,其强度随时间变化明显。

在自然界随机风的影响下,接触网的振动由横向与纵向振动耦合而成,平均风会引起接触网横向偏移,偏移量过大会导致刮弓事故,脉动风则将导致接触网发生振动,影响弓网受流的质量[1-2]。

针对强侧风下接触网响应特性及弓网运行特性,可采用简单链型悬挂并将跨距缩小等建议以提高接触网防风性能[3-4]。

部分学者研究了风致振动及风偏对接触网的影响[5-8]。

采用小波分析法模拟水平方向脉动风速时程,可得到接触网横向风振影响,并得出平均风载是引起接触网横向偏移主要因素的结论,应增大接触网跨距作者简介:敖晓峰(1973—),男,高级工程师。

2003年平潭县干旱成因分析

2003年平潭县干旱成因分析

2003年平潭县干旱成因分析摘要从产生干旱的天气形势、气候特点、地理位置等因素和补偿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了平潭县产生干旱天气的原因及物理机制,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旱情预报提供借鉴。

关键词干旱天气;成因;补偿原理;福建平潭;2003年福建省平潭县地处台湾海峡西北侧,四面环海,具有典型的海岛气候特征[1]。

2003年夏秋冬平潭县出现历史以来最严重的旱情,日降雨量小于2 mm的连旱日数达到特旱标准[1]的有2段,最长的一段达58 d,下半年总雨量只有32.8 mm,旱情一直延续到2004年2月。

干旱造成平潭县农作物受灾严重,全县花生和地瓜几乎绝收,农民家用水源枯竭,大小水库几乎干涸,供水困难,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该文从产生干旱的天气形势、气候特点、地理位置等因素和补偿原理进行分析,阐述了2003年平潭县产生干旱天气的原因及其物理机制,以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旱情预报,开展人工增雨提供依据。

1天气概况2003年汛期结束后,平潭县出现持续晴热少雨的天气。

2003年6月19日至8月16日连续58 d日降雨量小于2 mm(旱情未解除),10月8日至11月26日又出现连续46 d日降雨量小于2 mm(旱情仍未解除),从2003年6月15日至2004年2月6日连续238 d无明显降水,为平潭县历史上旱情最为严重的一年。

从表1可以看出,2003年下半年平潭县降水量严重偏少,只有32.8 mm,为历史上最少年份,各月降水量只占历史平均值的0%~23%。

2干旱天气成因2.1 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由于平潭县地处台湾海峡西北部,四面环海,气候受海洋影响特别显著,夏季增温慢,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都较小,且下垫面在海水的调节作用下,缺乏内陆那种成云致雨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夏秋季热雷雨少,加上海岛多为丘陵坡地和平原沙地,这样的地质保水能力很差[2],所以“一场大雨水流沙,十天无雨就成旱”,这是对平潭气候特点的确切写照。

由于海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殊性,造成平潭县干旱较为频繁,几乎是十年九旱,是福建省的重旱区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平潭大风气候特征分析廖廓1,2,蔡晓禾3,丁斌1,吴幸毓 2(1.平潭县气象局,福建平潭 350400;2.福建省气象台,福建福州350001;3.闽江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摘要:平潭是福建省最大岛屿,处于东亚季风区,是东、西风带交替影响的过度区,其气候季节性特征明显。

本文通过对平潭本站建站初期到2010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平潭年平均风速为 5.0 m/s,大风日主要集中出现在冬半年,而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大风极值多出现在夏季;平潭主导风向轴明显,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随着城市建筑物的涌现和沿海防护林的种植,平潭年大风日数递减趋势明显。

关键词:平潭、季风、主导风向轴、大风日数风灾对城市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世界著名的风工程专家A.G.Davenport依据联合国的统计分析指出:约50%以上的自然灾害与风相关。

平潭大风频发,风灾严重。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一夜大风沙埋芦洋18村[1],及至1980年,平潭东澳年大风日数仍达200天[2]。

由此种种,平潭给人的印象都是风沙漫天的荒漠景象。

随着海西经济建设的深入,省领导要求用20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把平潭建设成另一个厦门。

面对平潭不甚理想的自然条件,不少人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提出了质疑。

本文通过对平潭本站多年气象历史资料分析,详细解读平潭大风的各种演变趋势,试图解答这部分人的质疑。

1 资料来源资料采用平潭国家气象基本站的A报文和A0报文,时间序列为1953年平潭建站到2010年,共连续58年。

1974年,平潭气象观测站从县广播站搬迁至台高山,两地直线距离仅500米,海拔高度相近。

期间旧址仍进行对比观测,结果显示各项气象数据相差甚微,故搬迁不会影响台站资料的延续性。

2 平潭四季大气环流特点平潭的风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3]:冬季(12-2月),影响平潭天气气候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是强大的蒙古冷高压,高空系统是中纬度西风槽。

此时平潭处于东亚大槽底部,槽后偏北风引导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常常导致本地区出现偏北大风。

早春季(3-4月),在变性冷空气与紧接而至的冷气团共同作用下,本地区仍为偏北大风。

梅雨季节(5-6月)期间,北方冷空气与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交汇于南岭至武夷山一带。

在此期间,平潭地区南、北风互现。

夏季(7-9月)平潭主要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盛行偏南和东南风,且台风影响频繁,沿海风力大。

秋季(10-11月),高空西风带明显南压,东亚大槽加深,南支急流建立,西太平洋副高进一步南落回撤,福建的台风季基本结束,而冷空气则开始活跃。

地面气压场上,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已经形成,印度低压减弱,台湾海峡的东北大风增强、增多,平潭偏北大风随之出现。

3 平潭大风成因福建常见的大风,其成因大致可分四类[4]: 3.1 冷空气南下引起的东北或偏北大风常见的天气过程形势有低槽冷锋、冷空气扩散、高压入海、气旋、冷高与台风结合五种。

3.2 台风大风其风向取决于路径与登陆点,主导风向通常是先东北,后转偏南,有的地区短时为偏东风。

3.3 暖流北上造成的西南大风常见的天气过程形势有气旋、低槽冷锋过境前、华西倒槽、北低南高或东高西低的气压场配置四种。

3.4 中小尺度强对流系统引起的局地性大风此类风向多变,也不太规则,相对以西北大风为多。

福建毗邻大海,越往东,受地形影响越小,大风天数相应越多,其中多为冷空气引起的大风[5]。

统计分析1953~2010年的观测记录,平潭的大风主要是由温带系统(88.7%)引起的,仅有一小部分(11.3%)是由热带气旋引起(见表1)。

由于受热带系统影响相对较少,平潭南大风所占比率也较小;而由于平潭大风多受温带系统影响,偏北大风所占比率较大。

表1 平潭大风成因表Tab 1. origin for gale in Pingtan频数(次)频率(%)站名 热带气旋 温带系统 合计(次) 热带系统 温带系统 平潭407 3185359211.3 88.74 平潭风的分布特征4.1 平潭风的均值与极值平潭出现大风一般是全县性的。

由表2可知,平潭年平均风速为5.0 m/s。

秋、冬季平均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季相对较小。

一年中以11月份风速最大,5月最小。

7-9月,因台风影响,为一年中风速极值出现的时间。

平潭的6月~8月,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各月多偏北风。

常年主导风向为NNE。

表2 1971-2010年平潭风的统计Tab 2. statistics of wind in Pingtan from 1971 to 2010项目 123456789101112年 平均风速 5.4 5.3 4.7 4.3 4.1 4.7 4.8 4.3 4.8 6.1 6.2 5.7 5.0 最大风速 18.0 16.0 18.0 16.0 15.317.726.525.029.022.519.0 18.0 29.0同时风向 NNE NNE ENE NNE SSW SSE NE S N NNE NNE NNE N 出现日期 17 15 31 1 30 24 26 24 22 8 7 25 0922出现年份 1971 1978 1972 1972 1983200119711985197119731974 1973 1971最多风向 NNE NNE NNE NNE NNE SSW SSW SSW NE NNE NNE NNE NNE 风向频率 46 41 31 22 24 23 27 19 28 46 49 48 30 通常,平潭的风速极大值都是由热带气旋造成的。

历史上,平潭两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极值为34.0 m/s(风力12级),分别出现在1961年8月12日、1962年8月6日和1962年9月5日;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极值为29.0m/s,(风力11级),出现时间为1971年9月22日,上述大风出现时皆为偏北风(表略)。

4.2 平潭年风频及其风速通常,福建风的风向主要受冬季冷高压和夏季副热带高压两大天气系统影响[6],因而平潭地区主导风向轴比较明显[7],夏季为SSW,其余季节为NNE。

图1是平潭1971年~2010年的风玫瑰图。

由图可知,平潭年最大风频是NNE(30%),次大为NE(22%),SW风和SSW风各占 8%;各风向的平均风速以NNE最大,为6.0m/s,其次是NE(5.6m/s)和SSW(4.5m/s)。

平潭年静风频率为4%。

4.3 平潭大风日数月分布特征气象上把瞬间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定义为大风。

平潭本站自1953年建站到2010年,共出现3592个大风日,由图2可知,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10月~次年2月,占全年的60.21%,其中11月(频率15.06%)最多。

夏季平潭大风日数相对较少,以5月(频率3.56%)最少。

4.4 平潭大风日数年分布特征平潭本站大风日数多年平均为62天。

大风出现频率为17%,也就是说,平潭每6天出现一次大风。

在1956年,平潭大风日数达176天,而到1997年,年大风日数仅为7天。

两者相差169天,前者是后者的25倍。

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由于平潭主岛建筑物的不断林立和沿海木麻黄等防护林的种植,极大的削减了风的强度。

由图3不难看出,平潭年大风日数递减趋势明显。

图3 平潭年大风日的分布Fig 3. annual variation feature of day with wind of gale force in Pingtan5 小结城市的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风的袭击。

防护林带在冬季能降低风速的20%,减缓冷空气的侵袭[8]。

自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平潭年大风日数几度骤减:在1970年以前,平潭年大风日数达107天;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平潭年大风日数递减到36天;而到近10年,平潭年大风日数不过十来天。

所谓黄沙满天,那只是多年前平潭的旧景。

随着当地政府和百姓对防护林的重视,平潭防护林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木麻黄为代表的防护林也成长得更为挺拔。

继2008年平潭被列为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示范区后,2010年,平潭实验区又植树1000.9万株,完成绿化63519亩 [9]。

这对防风固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客观的说,今天的平潭,相对于大部分内陆地区,风灾仍较为严重,但随着举全省、全国之力的投入,平潭受困于大风天气的制约必将逐年好转。

只要我们坚持运用科学的气象知识防风固沙,增强植树造林意识,增加经济投入,我们完全有能力也必将将平潭打造成白沙碧水、芳草青青的宜居家园。

参考文献:[1] 黄履思. 平潭县志,1922.[2] 林庆衍. 平潭县气象志,1996.[3] 鹿世瑾,王岩,李梅等. 福建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4] 阎俊岳. 中国近海气候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5] 宋德众. 福建海岛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6] 黄光明,林中鹏,张长安等. 泉州崇武沿海农村半世纪风变化特征分析 [M].安徽:安徽农业科技,2010.[7] 叶榕生. 福建重要天气分析和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8] 陈波. 城市风灾与防风林建设[M].杭州:中国城市林业,2008.[9] 平潭县林业局. 关于全区2010年大绿化工作总结,2010.Analysis of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for gale in Pingtan of FujianLIAO Kuo1,2,CAI Xiao-he3,DIN Bin1,WU Xin-yu2(1.Pingtan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Fujian Pingtan,350400,China;2.Fujian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Obserbatory,Fujian Fuzhou,350001,China;3.Minjiang University,Fujian Fuzhou,350108,China)Abstract: Pingtan is the largest island in Fujian. It is in the East Asia monsoon region, which is the transition region alternately affected by easterly and westerly belt, with prominent seasona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ormer observation data of Pingtan from the beginnings to 2010, it shows that: the mean annual wind velocity is 5.0 m/s in Pingtan. Day with wind of gale force mainly occurs in winter half year, and the extreme wind mostly comes in summer, as a result of tropical cyclone. Leading wind direction axis is obvious in Pingtan, with southwest in summer and northeast in wint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shelter belt, annual day with wind of gale force in Pingtan tapers off evidently.Key words:Pingtan, monsoon, leading wind direction axis, day with wind of gale force作者简介:廖廓(1978~),男,工程师,学士;858326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