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堤坝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堤坝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堤应急抢险工程

设计报告书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〇七年四月

***堤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综合说明 (1)

二、海堤加固设计 (6)

三、施工组织设计 (18)

四、工程概算 (21)

五、工程现状图片 (23)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海堤位于湛江市东海岛最西南端,南起民安镇龙舍村沿海,经西湾村东至国营红旗盐场沿海,全长9.2Km,海堤捍卫着西湾、龙舍等四条革命老区村庄共1.6万人,耕地1.3万亩,鱼虾塘0.8万亩以及国营红旗盐场800公顷的盐田,同时也是西湾岛联系东海岛和大陆的唯一陆上通道。

龙西海堤始建于七十年代。1960年,政府为解决东海岛的交通问题而堵海建设了东北大堤,也是目前湛江市区通往东海岛的唯一通道。由于堵海人为的阻断了潮水的自然流向,东海岛沿海地带的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由于潮水推淤泥砂,陆地逐年向海域扩大,堵海后潮水拖拉泥砂,陆地面积逐年减小(当地俗称“海吃坡”),尤其以民安镇的西湾岛的地貌变化最明显,据当地群众反映,五十年代西湾村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目前只剩下1.86万平方公里,过去西湾岛南北最窄地方有1公里多,现在最窄的地方只有四、五百米。为了捍卫村庄、农田和开发沿海鱼塘,上世纪70年代,当地群众自发人工挑砂筑泥垒堤形成龙西海堤。由于建设标准低,该堤多次遭遇台风暴潮的破坏,特别是在1980年和1986年台风中,龙西海堤两次被全面冲毁,堤内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1998年和1999年,东海岛试验区抓住广东省建设“千里金堤”和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将龙西海堤列入利用中央国债资金建设地方水利基础设施的加固计划。该项目1998年由广东省水利厅批准初步设计(粤水管[1998]68号),工程按20年一遇高潮水位加10级台风标准设计。龙西海堤达标加固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建设,1999年10月因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而

停工待资。工程累计完成7公里的堤身加固建设,占计划堤长的78%,完成投资1320万元。由于建设资金短缺,许多堤段未能得到彻底有效的加固处理。

2003年8月,“科罗旺”台风正面袭击湛江市,同时又适逢天文高潮位,风力(12级)和潮位(5.95米)均超过了该堤的设计风力(10级)和设计潮位(4.966米),龙西海堤遭到严重破坏,全长9.2公里的堤围累计被破坏了5.4公里,崩塌缺口15个,其中当时未完成达标加固的国营红旗盐场段2.2公里砂堤全部被夷为平地。2004年5月,湛江市政府紧急筹集资金200万元修复加固损毁的龙西海堤,累计修复缺口10个,加固堤段5公里,完成被毁工程的35%,2005年5月因资金缺口,修复加固工程被迫停工。

(二)应急抢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龙西海堤保护区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东遂溪革命策源地之一,也是第一批被确认为老区村庄。九十年代后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当地群众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年提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6年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远高于全区人均水平;自来水、程控电话、硬底化公路已经进入各村,村前路灯已经开通,农村居住楼房比例达到80%以上,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以龙西海堤为主干道的乡村公交汽车彻底解决了该地区长期以来出行难的问题。当地经济的日趋发展,更加突现了龙西海堤的重要地位。龙西海堤距保护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不足三米,而且还是西湾岛上居民遇险撤离的唯一陆上通道。由于该堤险情一直未能彻底根除,每年台风季节,这里都是东海岛试验区防风和人员转移的首要地区,多年来当地政府和群众要求加固的决心很大,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加固、修复工作一直无法彻底完成。龙西海堤自2003年遭遇“科罗旺”台风破坏至今已三年多,但仍未完成全面修复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