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十大特色
贵州苗药种类

贵州苗药种类
贵州是中国最大的苗药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苗药资源。
这里列举一些贵州苗药的种类:
1.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痛等疾病。
2. 贯众:具有消肿解毒、活血化瘀、利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淤滞等疾病。
3.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降压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咳嗽等疾病。
4. 鸡血藤:具有壮阳、活血化瘀、止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痔疮等疾病。
5. 川乌: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病、痛经等疾病。
6. 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降压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等疾病。
7. 五倍子:具有止泻、收敛、抗菌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腹泻、便血等疾病。
8. 姜黄:具有消炎止痛、抗氧化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
9. 甘草:具有抗炎、平喘、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疾病。
10. 土杜鹃: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以上只是列举了部分贵州的苗药种类,贵州因地域广阔、物种繁多,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苗药。
这些苗药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民族民俗:苗药简介

(三)苗药是以苗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药物及其制品,是苗族人民传统用于预防、 治疗和保健的天然药物;苗药是苗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数千年来传承 至今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悠久的传承性、突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铁筷子
白金条
苗寨
主要品种
苗族聚居的山区药物资源,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常见苗药约有 2000种左右。如:贵州主要出口的药材茯苓、天麻、桔梗、半夏、南星、 首乌、黄精、钩藤、杜仲等,主产于几个苗族聚居的自治州。
天
首
杜麻乌仲半 Nhomakorabea黄
夏
钩
精
藤
苗药现状
贵州苗族主要聚居于深山老林。过去苗族医药仅在民间流传,未能 形成产品;在20世纪60~70年代大搞中草药运动中,有的苗药即使经 研究与剂型改革,也是局限于医院制剂用,未在市场上作为商品流通。
发展趋势分析
(一)基本理论研究趋于深入化和系统化 (二)苗医药学科队伍正在扩展 (三)苗药产业向着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四)苗药的新品研发走向精细化 (五)苗医临床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六)苗药资源的利用由野生向规范化种植转化
仙鹤草
穿山甲
中国民族民俗
苗药简介
课件提纲
一、苗药概念 二、主要品种 三、苗药现状 四、苗药优势 五、发展趋势分析
苗药概念
苗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 大苗山脉及海南山地灯地区种植、生长的中草药材。
它是我国苗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药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苗药是苗族人民传统用于预防、治疗和保健的天然药物。
常见的贵州苗药有1500种,最常用的有约200种,其中一些是中医 或民间草医都不用或少用的,而苗医却常用来治疗疾病,且药用部位也 有所不同。苗族药物来源广、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
苗药

1、用于蛇咬伤的药物有:仙人掌、天南星、天葵、半边莲、
犁头草、地苦胆、仙鹤草、七叶一枝花(重楼)朱砂莲、野烟。
2、具有杀虫功效的药物有:土荆芥、千里光、川谷米粮、马
桑、博落回、大血藤。
3、具有睫毛倒卷的药物是:五倍子
4、用于头昏眼花的药物有:天麻
5、具有治疗脚气的药物有:土牛膝、土茯苓、芦荟、玉米须
6、具有接骨作用的药物有:凤仙花、马鞭草、大乌泡、四块
瓦、九节茶
7、用于无名肿毒的药物有:乌头、地苦胆、风轮草、迎春花、
麦门冬、鸡屎藤
8、具有利水利尿作用的药物有:车前草、玉米须、木瓜、天
葵、马齿笕、小蓟、小金钱草、马鞭草、海蚌含珠、臭牡丹、人字草
9、用于治疗骨折的药物有:马鞭草、地苦胆、土三七、水冬
瓜、反背红、九节茶
10、用于治疗夜盲症的药物有:地木耳、人字草
11、不宜多吃的药物有:丝瓜
12、用于治疗痢疾的药物有:十大功劳、土牛膝、小金钱草、
千里光、大乌泡、马蹄金、六月雪、半边莲、地苦胆、凤尾草、海蚌含珠、红豆根。
13、用于止呕的药物有:生姜、半夏
14、用于安神、延缓衰老的药物:绞股蓝
15、用于解酒毒的药物有:拐枣、毛草根
16、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的药物:地苦胆、凤尾草、艾叶
17、用于解鱼蟹毒的药物是:紫苏。
18、拔罐法的操作有哪几种?临床多用于哪些病症?
答:(1)投火法(2)闪火法(3)推罐法(4)抽气法(5)留针拔罐法(6)刺络拔罐法(7)煮竹筒法临床多用于下列病症:(1)风湿痹症(2)胃肠疾病(3)肺部疾病(4)伤科拔瘀。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独具特色,被广泛应用于苗族社区中,为人们的健康提供着宝贵的帮助。
本文将探索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源远流长,与苗族民俗、宗教和环境息息相关。
在苗族传统观念中,人体与自然界密不可分,人的生命力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苗族医药注重平衡与和谐,追求身心灵的整体健康。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等。
首先,草药疗法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核心。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他们采集当地特有的草药植物,通过不同的煎煮、蒸馏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草药粉末、浸泡剂等制剂,用于治疗感冒、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疾病等。
这些草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相信,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施加适当的刺激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
他们运用细针刺入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疼痛、肌肉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刮痧疗法和拔罐疗法也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中的独特表现。
刮痧疗法通过用刮具直接刮擦患者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排除湿气等。
拔罐疗法则是通过将特制的玻璃罐或竹筒贴附在患者的皮肤上,利用气压之变形成负压效应,以改善气血循环,治疗风寒感冒、肩颈疼痛等症状。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热等病症,苗族人民还使用传统疗法治疗更为复杂的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许多研究表明,苗族医药传统疗法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慢性疾病和症状缓解有明显效果。
然而,苗族医药传统疗法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

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导语]黔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黔南州中医院副院长文明昌的诊室里,堆满了中药的瓶瓶罐罐和各种书籍。
小小的诊室里每天总是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
“华佗再世”、“病人之家”、“妙手回春”等锦旗是对文明昌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称赞。
歌谣传颂防治疾病知识苗族民间及古歌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谣。
苗医药至今在苗族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黔南是苗族医药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在生产生活、谈情说爱以及医疗实践中,都会传出悠扬的歌声,如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等。
他们没有民族文字,民族文化全靠山歌、民谣、故事口口相授,代代相传。
文明昌,这位出身于贵州独山县的苗族汉子,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后致力于黔南州的苗医药临床研究。
几十年来,他走遍了苗家的村村寨寨,采访有名的苗医,搜集民间验方、单方,了解苗医治疗情况和用药特点,采集民族药、中草药。
从他收集的歌诀看出,“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就是苗家百姓普通生活的真实写照。
“独特伤药是马桑,祖代秘传好药方,煎水泡酒均有效,内服几次不见伤”;“块盐螺蛳壳,研磨成粉做眼药,一只眼睛滴一颗,五分钟后就安乐”;“有的病叫肾脏炎,鱼儿破腹加上盐,黄泥巴包火烧好,吃后犹如一爪拈”;“仙鹤草治产后寒,煎酒服下不一般,服后不久就出汗,汗干烧退就好完”。
还有“小小一味青藤香,清除肚痛功夫强”;“猫儿骨头泥猪油,可治烂疮取弹头”……他说,苗族百姓把医疗实践内容归纳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歌诀,一方面便于推广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养生防病的哲学思想。
山歌是苗医药的血和肉,并赋予苗医药新的生命,是“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
此外,黔南的民族建筑文化、民族民间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洗浴文化等独具特色,该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民族博物馆”。
贵州苗药种类

贵州苗药种类贵州苗药是指贵州省苗族地区特有的传统药物,是苗族人民长期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这些传统药物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疗法在民间广泛应用,对于保护人民健康、治疗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贵州苗药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多种类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贵州苗药种类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
一、植物类1. 雷丸:雷丸是一种由雷公蕉(学名:Musa paradisiaca)制成的中草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痛、筋骨酸软等风湿性关节炎。
2. 苦木:苦木是一种生长在高山地区的植物,其根皮富含生物碱和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
3. 长寿葫芦:长寿葫芦是一种苗族人民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
4. 雪莲花:雪莲花是一种生长在贵州高山地区的珍稀植物,其花瓣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5. 银耳:银耳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果实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养颜、养心安神等功效。
二、动物类1. 蝎子:贵州苗族地区常见的一种动物类药材。
蝎子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镇痛等作用,在民间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2. 蜂蜜:蜂蜜是苦木山地区苦木树上采集到的天然产品。
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养颜、润肺止咳等功效,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气管炎等疾病。
3. 蛇胆:蛇胆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类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在苗族地区,蛇胆常被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急性肝炎等肝胆系统相关的疾病。
4. 虫草花:虫草花是一种生长在高山地区的珍稀动物类药材。
虫草花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在苗族地区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患。
5. 鳄鱼:鳄鱼是苯山地区常见的一种动物类药材。
鳄鱼肉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补益肾阳、强筋壮骨等作用,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阳虚体弱和关节退行性变等问题。
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提起传统医药,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中医药,其实在我国传统医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医药。
藏、苗、蒙、维、傣、回……,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近20个拥有较为系统的医药文化,它们与中医药共同组成了我国民族医药的“百花园”,在保障各族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藏、蒙、维、傣医药尤为突出,被称为四大民族医药。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对民族医药非常陌生,很多民族的医药知识、特色疗法等都靠师带徒口头、手把手相传,广泛应用者甚少。
湖南湘西是我国苗医药文化保留较为完备的地方。
为继承、传播民族医药文化,从本期起,本版将推出民族医药专栏,首先介绍苗医药文化。
我们将选载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原所长田华咏等编著的《中国苗医史》(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起源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苗族医药历史从传说时期医药知识的原始积累开始,就萌芽了医药理论。
在经过巫与医的结合、神与药的联姻后,将苗族医药文化传接到了秦汉以来有文字记载的苗族医药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使苗族医药得以快速发展。
神话传说时代的苗族医药是在九黎蚩尤、三苗、荆蛮三个不同时期而积累起来的早期苗族医药文化,也称为氏族部落医药文化。
中国苗族医药到底是谁发明的?据传,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耕耘植五谷,训禽兽,尝百草,疗民族”开创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关于“神农尝百草,始创医药”的文化背景,有学者认为,神农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也是苗医学的创始人。
“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按摩强身术”、“苗药祖师苗父”、“药王传医方”等早期神话传说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是苗族医药学之源。
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由苗巫师、理老、歌师在诗词、古歌中传承下来。
苗族医药文化也不例外。
在苗族民间,苗医们认为从古至今所用的苗药和药方都是“药王爷爷”相传下来的。
那“药王爷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民间传说中的“药王爷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长有翅、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为苗民寻找药方。
苗族医药简介

苗族医药苗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距今5000年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与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联盟进行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后九黎被打败,蚩尤被擒杀。
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尧、舜、禹时期,战败后的九黎又形成新的部落联盟“三苗”,然而在与尧、舜、禹为首的部落联盟进行长期激烈的战争后“三苗”部落失败。
从此苗族人民开始了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大迁徙,行程大半个中国。
故澳大利亚民族史家格迪斯曾说:“世界上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苗族的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在苗族的村寨及苗族的古歌中,常流传这样的歌谣:“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个药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将药物分为冷药和热药两大类,认为甜、麻、香、辣属热药,用于治冷病,归冷经;酸、苦、涩属冷药,用于治热病,归热经。
湘西苗族医师认为药有止、补、通、散功能,并总结出“以热治冷”、“以冷治热”、“以通治闭”等用药规律。
苗族医药的特点,以单方较多,复方较少。
”多为一方一病,如先现在大家看到的“白辣蓼”,可以治五步蛇咬伤,这边的九木香,专治气管炎,这边的“四块瓦”,治疗跌打损伤。
苗医总结出不少口诀,如“爬不得坡,离不开矮陀陀”,“上不得坎,离不开倒触伞”,“打得一身垮,离不开四块瓦”,“打得一身粉碎,离不开四叶对”,“要得一身松,离不开木通”,“周身发麻,离不开乱头发”等,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矮陀陀、倒触伞、四块瓦、四叶对、木通的标本。
其次苗族人民因多居住在深山中,在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应用苗药防病治病,多采用鲜药,随病随采,或栽于房前屋后,或种于药园以备急需。
苗族医药另一特点是其药物具有奇特功效和神速的疗效。
如湘西苗医的伤科医术特别著名,有“刀伤枪伤,痛不可支,一经敷药,血痛立止,肿胀渐消,不数日而愈”。
严重枪伤经敷药后,不但可生肌,而且可使子弹退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医学的十大特色。
一、认论特色
三本论,是苗医学认识论特色。
能量、物质、结构,是万物万事生成的三大根本,简称三本。
叙述以三为万物之本的理论叫三本论(即三本哲学)。
其核心是三论(能量第一论、物质基础论、结构决定论);其要领是三观(三本一体观、事物演进观、破均衡观);其精髓是灵动效用(事物生成主因);其玄机是外能第一论(外能是事物生成的第一动力)。
三本论认定三本一体是事物生成正理。
事物生成正理是三本一体,所以对待事物必须一分为三。
三本论其外延明确,内涵具体,又能抓住实质根据,既能启发人们由外而内深刻认识事物本质,又能由内而外充分表白事物现象,故可详尽阐明事物生成正理、规律和准则,故为迄今最完备的认识论。
二、医学观特色
破均衡医学观,是苗医学第二大特色。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丛书《苗族医药学》62页:“均衡,即是静止状态的平衡……表示事物失去活动力。
一切事物只靠不断地破均衡才得生成发展”。
人依靠能量才得生存。
有能量就有灵动效用。
有灵动效用就有前趋运动。
有前趋运动就可抗静止而破均衡。
破均衡就可废旧态而创新序。
创新序就可产生交配、孕胎、分娩、生长、发育、健壮、抗病、抗衰、思维、劳动、创造、发明、改革、更新等人生功能活动。
由此可知,破均衡是人类生成、生存和繁衍兴盛的准则,而破均衡医学观则是规范性医学的准则。
三、生理学特色
生理“三说”,是苗医学第三大特色。
“三说”,即三生成人说、三隶学说、交环学说。
人体生灵能吸取外界供生物质,于体内加工成汁水、浆液、血、细胞等物质成分,再将其组成皮肉筋骨脏器等组织结构,这些结构形成后即发挥生理功能,从而实现能量、物质、结构三本一体而展现人生全程,这就是三生成人说。
人体分头隶、胸隶、腹隶三大隶属,这头、胸、腹三隶共同发挥作用,形成能量、物质、结构三本一体,就会使人得以生成存在,这就是三隶学说。
苗医大师龙玉六生前常说,人有上、下两个交环,两个交环,也各兼管体腔上、下部脏器、腺体、神经等职能活动。
两者和套,就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否则将出现上亏上亢、上亢下亏等交环不和病症。
这就是交环学说。
四、病理学特色
“无毒不生病”和“无乱不成疾”这两个病理学论断,显示苗医学第四大特色。
其为苗医大师龙玉六生前传授,收载入《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大系·苗医药》等书中。
“毒”指一切可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包括致病微生物毒、动植矿物毒、化学物毒、人体废异物毒等,既是致病物质又含致病能量,其侵犯于人体就可能生病。
“乱”指人体良好结构遭到损坏而紊乱,使某些功能失常而成疾。
若人体无“毒”无“乱”,当然不会发生疾病。
五、药性学特色
药物质征学说,是苗医学的第五大特色。
质,指药物基本素质,属物质性的;征,指药物功效特征,属能量性的。
药物用于人体与靶组织有机结合,以形成能量、物质、结构三本一体,就产生治病效果。
苗医大师龙玉六生前唱的(苗药质征歌),概括前辈苗医师的药理知识与经验。
六、方伎学特色
三本一体组方法则,是苗医学第六大特色。
针对主要病症或消除主要病原的药叫领头药,对整病起主宰作用;协助领头药治疗兼症或补体增强抗病力的药叫铺底药,对整病起保证作用;解除领头药、铺底药毒性、劣性及促使二者达病所的药叫监护药,对病疗效起激发作用和决定作用。
把既有之药分别优选,巧妙配制,组成领头药、铺底药、监护药三本一体整病方剂,就能发挥良好疗效。
这叫三本一体组方法则,各种医学及各科都实用。
七、诊断学特色
看病三考察,是苗医学第七大特色。
《花垣苗族·苗医苗药》记载,苗医看病三考察口诀:“一考功能察气魄,本命(苗医学名词,人体生命的根本物质贮藏于大脑中)精神冷或热,架组交环常或异,检测数据不可缺。
二考物质察病根,汁水浆液血气分,排泄物及异物等,病原体及抗原情。
三考结构察病机,皮肉筋骨脏器窥,十窟(人体的十个窟窍)征迹脉舌类,病灶以及反应区”。
此三考察诊断法则,包涵古今中外宏观微观各种诊断之理法,凡是医学无不实用。
八、治疗学特色
整病三大原则和十七大法,显示苗医学第八大特色。
三大原则即调整能量、补充物质、改善结构。
整病十七大法归类于三大原则内。
即:调整能量类有热疗法、冷疗法、止痛法、止泻法、提火法、健胃法、帮交环法、解危法;补充物质类有补体法;改善结构类有止塞法、退火法、表毒法、赶毒法、败毒法、攻毒法、退气法、复合法。
根据这十七大法而制订四十九套整病方术。
掌握这三大原则、十七大法和四十九套方术,则可机动自如地整治疾病。
九、保健学特色
“防病三大法宝”,显示苗医学第九大特色。
三大法宝即“以动制静”、“餍食制馕”、“辟毒制乱”。
以动制静,可激发生灵能的灵动效用,充分发挥能量对人生主宰作用,故常有“生命在于运动”之说;餍食制馕,是讲究吃的科学,以充分发挥供生物质对人生保证作用;辟毒制乱,可杜绝病因病机之源而维护人体结构之完好,以充分发挥结构对人生决定作用。
这防病三大法宝,实属三本论的一分为三法则在保健学方面的现身,概括一切行之有效的预防保健之术。
十、发展性特色
当代苗医学发展迅猛,这是其第十大特色。
苗医发源甚早。
西汉刘向说:“古之为医者曰苗父。
”因历史原因,此医学久受束缚而沉默难展,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奋发生机,尤以1985年发现苗医大师龙玉六这宏达巨匠后,其满怀苗医学术琼英得到抢救,经整理发挥而精作专著问世,既为苗医学树新里程碑,也为医学革命创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