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 简介
鸡鸣三省2之地黄梅县

鸡鸣三省2之地黄梅县
湖北陆地最低点在黄梅县刘佐乡滨江村东喇叭湖,海拔9.2米。
东喇叭湖是一个地名,曾经是龙感湖(1955年合安徽宿松县龙湖、湖北黄梅县感湖而得名)一部分,1960年围湖造田并形成陆地,面积约3平方千米。
其大部属黄梅刘佐乡,小部分归龙感湖农场所有。
三省居民同唱一台戏。
湖北黄梅县的刘佐乡不大,可名气不小。
除了是与江西、安徽交界的“鸡鸣三省”之地,它还有“湖北最东极”的美誉,最近又被湖北测绘局公布为我省陆地最低点。
湖北六个“鸡鸣三省”之地,五个都“藏”在大山深处,似乎一定要让你费尽周折才能找见,唯有这黄梅县长江边上的刘佐乡,无需翻山越岭,任你长驱直入,这里一马平川。
它一面与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接壤,一面与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隔半个长江为邻。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三省居民,同说一种方言,同唱一台黄梅戏。
每天都有不少乡民乘船来往于湖北的刘佐乡和江西的江州镇。
黄梅地质

黄梅地理环境优越,位居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
,地势北高南低,高低相差1234.5米,山地、丘陵和平原、湖区面积各半,呈三级阶梯倾斜。
源于山区的古角、垅坪、小溪、考田四河,自北向南流入龙感、太白二湖。
古角、垅坪、考田三水库高踞北部山区,干支渠依地势分布于上半个县的丘陵地区。
长江流经县南长达58.87公里,沿江有小池、二套口、李英等港口。
县城为鄂皖赣毗连地区公路交通重要枢纽,小池镇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为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堡。
本县自然景观秀丽,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6.7℃,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发展农、林、牧、渔、旅游各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尤以磷、铁矿为最。
自然灾异频繁,旱涝灾害更是常见。
自上乡三大水库,下乡四大排灌闸及其配套工程建成后,旱涝保收面积居全地区第一,基本实现水旱无忧。
(一)地质1、地质发展史黄梅县位于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部位,大体以潘家河、柯家岭、茨林、大河一线分野,其北侧属秦岭褶皱系东部南缘部分,基底岩性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属加里东运动的产物。
至燕山晚期,有大量的酸性岩浆侵入,造就县北部山区的地貌景观。
其南侧属下扬子台褶带的北缘。
在震旦纪以前,下扬子台褶带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当时华夏陆台和华北陆台连接一块完整陆台。
震旦纪一志留纪期间,江南古陆上升,两个陆台之间的下扬子台褶带相对下沉,海水由南面侵入,此时下乡为浅海,因而沉积志留系页岩。
到志留纪末期,地壳普遍上升,海水退出,下扬子台褶带形成为山前凹地。
沉积的堆积物有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粘土质页岩,这就是泥盆纪上统五通石英砂岩建造,与志留纪页岩呈不整合接触,这是加里东运动的产物。
石炭纪开始,下扬子台褶带继续下沉,海水已大面积侵入。
此时,下扬子台褶带在古生界已不是地槽,而是广阔的海陆交互地堑。
其中沉积中统黄龙群厚层状屑岩,富含古生物的海成石灰岩及二迭纪茅口组合含燧石结核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湖北黄梅吴氏历史渊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湖北黄梅吴氏历史渊源湖北省黄梅县素有吴头楚尾之称,据《湖北通志》及《元和郡县志》记载,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新蔡县为黄梅县,始称黄梅。
黄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开发甚早,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唐朝时期就成了湖广名郡,不少氏族纷纷迁入,寻求发展。
境内有京九和合九铁路、一〇五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有佛教天下祖庭四祖寺和五祖寺,是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还是著名黄梅戏的发源地。
离庐山只有四十余公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里,距黄山也只有五百多公里路程。
自唐初至今,吴氏宗族迁入黄梅的有22个宗支,历时1300余年,迄今已有近1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成为黄梅氏族中的一大望族。
黄梅县基本情况简介

附件1:黄梅县基本情况简介北枕巍巍大别山,南襟万里长江水。
“鄂东明珠”黄梅县就镶嵌在这块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山水宝地之中。
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总人口98.9万。
现设黄梅、孔垅、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共有479个行政村和38个社区。
区位独特的“鄂东门户”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临宿松,南望九江,西接武穴,北连蕲春,是湖北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境内小池滨江新区是湖北长江第一站。
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沪渝、福银高速穿境64.6公里,长江水道过境59.2公里,两座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短短两个小时车程之内,可南往九江、南昌,西北至武汉,东抵合肥, 4个小时可达南京。
这里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湘鄂赣“中三角”战略中鄂赣互联的黄金节点,也是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结合部。
人文厚重的“千年古邑”建县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因域内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因地处吴头楚尾,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黄梅文化现象。
黄梅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红十五军诞生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
“黄梅戏”、“黄梅挑花”和“佛教禅宗祖师传说”是我县靓丽的三张文化名片,均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县现有旅游景点200多处,景区6处。
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实属避暑胜地;蔡山晋梅花开二度,老而弥香;四祖寺、五祖寺、妙乐寺,寺寺通灵;龙感湖、太白湖、乱石塔,熠熠生辉。
这里群星灿烂,人文蔚起,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等。
黄梅简介

黄梅简介在万里长江与京九大动脉的交汇处,镶嵌着一颗璀灿的明珠,这就是美丽富饶的黄梅县。
她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邻安徽宿松县,西接武穴,北连蕲春,南与九江市隔江相望,素有鄂东门户之称,是一个鸡鸣三省的地方。
黄梅县现设黄梅、孔垅、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共16个乡镇,共有483个建制村和40个社区居委会。
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人口95.15万。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00年历史。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是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
“唯楚有才,鄂东为最”。
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等。
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
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
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
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
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与江西省九江市的关系:九江火车站可就近乘车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与江西省九江市的关系:九江火车站可就
近乘车
本文介绍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与江西省九江市的关系。
黄梅县是全湖北省最东南的一个县,也是黄冈市最南的一个县,黄梅县距离黄冈市区比较远,却距离江西省九江市比较近。
从黄梅县的全县到九江市区都比较容易。
江西省九江市是比较公认的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其市区恰好位于省界上面,因此距离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非常近。
下面就是湖北省东南部的地图,可以看出黄冈市与江西省九江市的关系。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地方:
•湖北省黄冈市的面积很大,黄梅县距离黄冈市区比较远
•江西省九江市的市区靠近长江南岸,距离黄梅县一步之遥
下面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九江火车站。
一个非常典型的事实就是,对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来说,到江西省九江市乘坐火车,这就是一个理所当然、顺其自然的事情。
下面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地图,九江市的市区距离最近的地方也并不是江西省的某个地方,而就是湖北省的黄冈市的黄梅县。
下面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的地图,它依赖江西省九江市的程度其实更深。
江西省九江市毕竟是一个比较大的城市,其市区规模也比较大,因此也是湖北省黄梅县居民主要活动地方,如果是平时的活动还算是可以替代,但是在九江市坐火车的需求确实难以改变的。
下面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市区,可以看到九江火车站的位置,它位于九江市的中间,隔着长江就是黄梅县。
位于湖北省东南的黄冈市黄梅县,本身由于距离黄冈市的市区很远,而距离江西省九江市近,因此它与九江市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与九江火车站的关系比较密切。
黄梅县的来历

黄梅县的来历古老的《黄梅县志》上说:“窃敝县,旧名新蔡,新称黄梅。
势扼吴头楚尾,乃军事之重镇;地滨前江后湖,属低洼之区域。
战争频祸,水旱迭见,人民饱受饥荒。
”前两句翻译成黄梅话就是:我这个县,原先叫新蔡,后来才改为黄梅。
那先前为么事叫新蔡呢?答案分正史、野史两个版本。
“野史”据说与乌龟的学名“蔡”有关,也与蔡山有关。
“野史”留待讲蔡山镇的来历时再说,今天先说“正史”。
黄梅属于“荒州渺县”,在湖北省的最东面,安徽的最西边,江西的最北边,属于“鸡鸣听三省”之地,既是个“三不管”的地方,又是个三家都争夺的地方。
湖北人用“西起竹山、竹溪,东至广济、黄梅”,来证明黄梅是鄂东最后一个县。
如果你问安徽人,黄梅县在哪里?他们会开玩笑地说:“在阴司隔壁。
”因为,人死了谓之“驾鹤西去”。
黄梅在安徽的最西边,不是阴司隔壁吗?如果你问江西人,他们会说“黄梅原来是我们江西的地方,后来不知被大水冲到哪里去了。
”这话也没说错。
因为,在古代,在我们这个地方,湖北、江西是以长江中心线为界的,中心线北边属于湖北,中心线南边属于江西。
汉朝时,长江北岸在濯港芭茅山一带。
因此,江西在现在的黄梅县境内设了一个浔阳县,县治在蔡山附近。
秦朝末年,英布在那里曾筑起九江城,项羽立英布为九江王。
到了东晋,由于朝廷从河南洛阳南迁,河南新蔡郡的官宦百姓也随之南逃至浔阳境内,就住在蔡山一带的大片江滩上。
晋元帝见那里官是新蔡来的官,民也是新蔡来的民,就因人设事地在那里设了个郡级机构新蔡郡和新蔡县。
据清朝《一统志》记载:九江城在(黄梅)县南七十里,即今之蔡山镇。
九江城,为汉初黥布所筑,以作屯兵之用,乃因地利。
至今,蔡山附近的宝山,郑家山,有旧城遗址。
据考证,是九江王英布旧城所在地,亦即南新蔡郡新蔡县的旧址——这便是黄梅县的起始。
因此,黄梅县是由新蔡县演变过来的。
隋开皇十八年(598),新蔡县改为黄梅县,县城仍然在百花畈。
这么改,是因为县城的北面有黄梅山、黄梅水。
黄梅介绍

独山印子粑:
。
孔垅豆油皮春卷:是大别山乡村特有的传统菜,历
经千年而不衰。据史料记载:唐明皇下江南时就品尝过这道名菜;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朝拜五祖寺时,还不忘夸奖寻阳(黄梅)豆油皮春 卷是道下酒好菜。孔垅豆油皮春卷外形金黄,其味清新爽口,不但 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农历三月三,地菜花煮鸡蛋+菜粑
禅宗文化
国内的学者把现代汉语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 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大方言区。除北方方 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 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北方方言再分为(华北东北次方言、 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江淮次方言) 四大次方言。黄梅方言在汉 语中则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次方言 麻濆(fen)……细雨 过龙……刮龙卷风 上昼……上午 下(ha)昼……下午 断黑……天黑 断黑边……傍晚 掣霍……闪电 (掣,作很快、迅速解;霍, 则有动作突然发生的意思。又如 “风驰电掣”) 砌(qi)匠……泥瓦匠 博师……木匠 兴菜(园)……种菜(园) 扁瓜……南瓜 被火(bi gu)面得 ……被子面 挑呢 ……小勺 得人痛 ……可爱 拆白(tse pie)……撒谎 e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梅简介湖北省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
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
地当要冲,四通八达。
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
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公里,南北最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1645平方公里。
县治黄梅镇,西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公路)253公里。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50年历史。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是鄂东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挑花之乡”、“佛教之乡”。
“唯楚有才,鄂东为最”。
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前中共中央团委第一书记、现湖南省副书记、湖南省省长周强等。
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
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
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
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
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
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万里长江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64.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从黄梅县城驱车向南25分钟可到九江,2小时可到南昌;向西北约2小时可抵武汉;向东2.5小时可达合肥,4个小时达南京。
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
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金三角”。
黄梅矿产资源丰富。
其中磷矿探明储量1300万吨;铁矿储量5800万吨,品位45%左右;重晶石储量约50万吨;硅石储量约1000万吨;钾长石储量约5000万吨;石膏储量约2.6亿吨;滑石粉储量2000万吨;瓷土、石灰石、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甚为可观。
黄梅戏的发源地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
它可能是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
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
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
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
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皖而流传到安庆以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
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
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
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
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
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黄梅戏的起源史书记载,黄梅县北部的大别山自古盛产茶叶。
每当收获茶叶的季节,男女青年上山采茶,边采茶边唱歌,人们称之为“采茶歌”。
“三阳天,春光好,百鸟盛多。
三月三,去采桑,母女两个。
宝童哥,生得好,有才又有学……”采茶歌有独唱和对唱,常常是一人唱了众人和,唱的内容既有历史传说也有今天的见闻,大多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这就是黄梅戏的雏形。
后来,采茶歌又从茶山唱到了湖上渔家,唱进了市井乡村的千家万户。
清朝的一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黄梅采茶歌:“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
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诗中的多云山就是黄梅县北部的茶山。
乡亲们用采茶歌的形式讲述故事,逢年过节的时候又聚在一起演唱,自娱自乐。
这时候,黄梅戏逐渐具有了一个戏曲剧种的形态。
根据安徽省宿松县志记载,民国初年的时候,黄梅县的采茶小戏,当时已经叫做黄梅戏了,而且受到了安徽人的喜爱。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徐守海:“根本上从历史资料的角度来说,黄梅戏还是起源于黄梅。
这里面有安徽宿松县志的记载。
这个版本是1920年,民国九年的时候,(安徽省)宿松县志上面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
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在2006年发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得到了印证,黄梅挑花与黄梅戏共同名列其中。
两者颇有渊源,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
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实践和创造,这门民间工艺日臻完善,花样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黄梅挑花的作品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被面、床单、门帘、围腰等,其中以方巾最为出色,曾多次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这位民间艺人就参加了人民大会堂那幅挑花作品的制作。
“杨家将”和“穆桂英下山”都是传统戏剧的剧目。
黄梅挑花的图案大多取材于黄梅戏,表现剧中的人物和故事,黄梅挑花传播了黄梅戏,也见证了黄梅戏起源于黄梅的史实,可说是花中有戏,戏中有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周濯街:“黄梅挑花和黄梅戏实际上是二位一体的,也就是说黄梅挑花经常把黄梅戏的故事拿来作为花样,而黄梅戏又经常演绎、演出黄梅挑花的故事。
甚至有一些挑花女直接就是黄梅戏演员。
黄梅挑花的挑花女直接就是黄梅戏的演员。
比如说我们著名的黄梅戏演员邢绣娘,她为什么叫邢绣娘,就因为她原来就非常会挑会绣,后来才成为黄梅戏的著名演员,也是黄梅戏的创始人。
”旅游资源黄梅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建县,名胜古迹众多,全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有新石器时代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等等,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安徽的九华山、黄山、黄州的东坡赤壁等连成跨省旅游网络,黄梅挑花曾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并作为民间艺术珍品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黄梅还有黄梅戏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称誉........ 除黄梅挑花外,该县的黄梅戏与安庆的黄梅戏也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县成为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
黄梅县历史名人弘忍(601-674):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祖籍浔阳,后迁居蕲州黄梅。
瞿九思(1545-1615):明代理学家,字睿夫,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历官广平知府。
汪可受(1559-1620):一名汪静峰,字以虚,号以峰,万历八明进士帅承瀛(1766—1840):字仙舟,清朝大臣。
嘉庆元年一甲三名进士。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
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