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新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引言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研究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的重要理论分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结构理论到后来的行为理论,各种学派的学者对于产业组织理论给予了不同的解读和发展。
本文将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现实经济的影响。
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最早的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强调市场结构对于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和产业绩效。
早期的结构理论主要关注于市场集中度和垄断程度对于市场绩效的影响。
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庞大理论(Bain,1951),该理论将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庞大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
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基础。
然而,结构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过于简化了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到企业之间的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
此外,结构理论没有对企业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忽视了企业内部的决策过程对于市场绩效的影响。
行为理论行为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兴起,它强调企业行为和策略对于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
与结构理论相比,行为理论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的决策过程和外部环境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
坎迪恩和塞尔托 (1990) 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决定竞争力和绩效的关键因素。
此外,沃尔特 (1988) 提出的事务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方式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理论的发展使得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关注企业的竞争策略和创新能力。
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间的战略互动以及技术创新对市场竞争格局和绩效的影响。
行为理论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解释。
新兴领域除了结构理论和行为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近年来还涌现出一些新兴领域的研究。
这些新兴领域包括信息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等。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讲义.pptx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 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 体描述和说明。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 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 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 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 市场集中度指标:CRn、集中曲线和赫菲德尔— 希曼指数。
第二章 理论演变
❖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 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从而 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同年,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又合作出 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 ❖此外,凯维斯、谢勒、谢菲尔德和科曼诺等 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也都作出了重 要贡献。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 的,因此被称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
❖ 梅森提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 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 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 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第二章 理论演变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 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 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第二篇 产 业 组 织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理论演变 企业 市场 竞争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02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定牌生产 特许经营 价格同盟:如最低限价或限产保价等。 战略外包协议 供应链:就是按产品的价值链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
销商连成一个战略联盟体,共同参与产品的开发、 生产、销售的较为流行的联盟形式。制造业企业之 产间业普经济遍学运用。
股权式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置 换股权而相互持股,或通过股权投资新建、收购另 外一个企业,联盟各方拥有该企业部分股权而结成 的股权式战略联盟。
产业经济学
若干典型产业组织形态
契约式战略联盟是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协议 安排,是一种纯粹的联盟形式。包括
技术交流协议:如通用电气通过许可协议的方式, 使用授许方的技术设备为几大城市提供电力服务。
第二篇 产业组织
产业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 )主要分析产业内部企业 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关系,是产业经济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
学习要求
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 框架的基本内容,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 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 马歇尔困境、沉没成本、完全可竞争市场等 基本的概念。
产业经济学
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 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 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 强制而得到贯彻。
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 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 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产业经济学
理论链接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 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 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 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 或者勿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 社会的用途。……。确实,他通常不打 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 在多达程度促进公共的利益。……。在
课程资料: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效率主义
★反对政府干预 ★进入壁垒 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
★反垄断政策 禁止卡特尔行为
反垄断政策的“芝加哥革命”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 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等人在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 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为核心概念,说明高集中度的市
场结构可以与经济效率并存。
• 产业组织理论在长期内未建立起严密系统的理论框 架。
• 20世纪70年代起,产业组织研究进入理论期,理论 模型取代统计分析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博弈 论被引入。
• 20世纪80年代,经验性研究复兴。案例研究最引人 注目。
• 20世纪90年代,全球出现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为 新产业组织理论提供了用武之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理论深入分析了企业 内部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
•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市场结构和竞争问题成为 新课题。
第五节 现代企业理论
一、古典厂商理论:厂商是一个生产函数 • 厂商是一个将各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是一个
生产函数,其目标是在既定投入水平下使利润最大 化,或给定产出水平下使成本最小化。
第二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渊源
•
斯密对市场机制的描述
•
“马歇尔冲突”
•
张伯伦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1933)
•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概念(1940)
•
SCP范式的理论基础
Marshall’s dilemma
竞争
垄断
企业大规模生产 市场占有率提高
规模经济性
单位成本下降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
1、S C P
将其分为两组(CR8大于70%的21个产业 和CR8小于70%的21家产业),发现利润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四版)习题答案-02讲解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 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 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 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 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 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 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 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 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 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二章 理论演变
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 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 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 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 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 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 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 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 观点。 (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 点有哪些? (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 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理论演变
2.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 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 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 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 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 尔首先提出的。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 一书中,他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 新的生产要素,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 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 态以及政府组织等。
•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 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和绝对费用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其 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 包括:价格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排 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卡特尔、暗中默契行为。
❖ 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 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前提。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亚当·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 • 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 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 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 社会。这里的“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 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 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 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 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 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 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 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

思想渊源— 思想渊源 亚当.斯密古典理论
经济人 “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 (完全)竞争 —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帕累托最优状态 效率与福利均衡 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
* 也是马歇尔新古典理论的观点
起点— 起点 马歇尔的产业组织初探
马歇尔新古典(完全竞争的均衡价格 理论、微观经济理论)之外,探讨: 组织 产业组织 产业的特定区域集 中 大规模生产 规模报酬递增(规 模经济性)等一系列问题 发现了“竞争—规模经济—垄断”矛盾 ——马歇尔冲突(斯拉法冲突)
目标指向性的系统 管理的职能 载体 动静统一
第二篇 产业组织(IO) 产业组织(IO)
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马歇尔的结构观
现 在 普 遍 接 受
产业(市场)内 企业间 竞争(VS 竞争(VS 垄断)的市场关系
交易关系 行为关系 资源占用关系 利益分配关系
第二篇 产业组织(IO) 产业组织(IO)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市场 标准教科书 竞争模型 微观经济学 企业行为 市场结构与演变 公共政策
我们普遍接受的概念
研究对象(产业组织)+ 研究对象(产业组织)+目的(公共规制政策:有效竞 争、有效配置)
“产业”等基本概念 SCP范式 跨部门经验分析 “集中度-利润率 ”假 说
哈佛学派SCP范式) SCP范式 形成 (哈佛学派SCP范式)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公共规制政策 简化的传统SCP范式——结构主义倾向
产业组织理论演变

科技企业群、我国浙江一带的中小企业集群)
若干典型产业组织形态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存在共同战略利益 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了一定的战略目标(如 共同拥有市场、合作开发技术、共同使用资源等) ,通过一定的方式(股权方式、契约方式)而结成 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资 源(如技术、资本、人才、信息、时间、空间等) 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或组织安排。可分为:股权式 战略联盟和契约式战略联盟。
业上企业之间的垂直关系或水平关系,主要表现
为互补性的合作。上述两方面构成完整的产业组 织关系。
3721汽车整车制造业
(上海大众、上海通用、
3725汽车零部
奇瑞汽车、东风雪铁龙、
件及配件制造业
广州本田、北京现代、
海南马自达)
若干典型产业组织形态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 ,以资本纽带连结为主,以产品、技术、契约等 多种纽带为辅的,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团结协作组成的,具有多 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具有统一发 展、经营的战略和目标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领导型”企业网络组织包括:
“分包制”企业网络(供应链体系) 虚拟企业网络(耐克、可口可乐) 连锁经营企业网络(核心是特许权的转让,如沃尔玛) 贸易商社企业网络
“平行性”企业网络组织包括:
联合经营网络(如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的联合经营;微软与英 特尔的联合经营,互相将对方的产品作为推荐或默认的匹配产品)
美国等一些大农业国家, 由于农业土地幅员辽阔, 选择了农工商综合体、合同制、合作社三者并存 的产业化组织模式。美国法制比较健全, 农场主和 企业之间所签订的合同能够有效执行, 所以在美国 合同制的组织模式也能普遍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