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尺寸效应研究进展_王晓明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技术与系统研制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技术与系统研制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技术与系统研制是指针对岩体结构面(如节理、裂隙等)的抗剪强度进行尺寸效应试验的技术与系统的开发工作。
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是指岩体结构面在受到剪切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由于不同尺寸的结构面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因此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会随着尺寸的变化而改变,即存在尺寸效应。
为了研究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尺寸效应,需要开发相应的试验技术与系统。
其中,试验技术包括确定试验方案、制作试样、测量试验数据等;而试验系统则包括试验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等。
研制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技术与系统需要结合岩石力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技术与系统的研制对于深入理解岩体结构面力学行为,提高岩体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为岩石力学研究、岩土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土体的裂隙描述和表征单元体积研究

福
建
建
筑
N0 04 ・20l 2
F j nAr htc r ui c i t e& C n tu t n a eu o s ci r o
VO l・1 6 6
土 体 的 裂 隙 描 述 和 表 征 单 元 体 积 研 究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1 冯迪 陈尚星 陈昊海。 江苏南京 2 0 9 ;. 1 0 82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 福建福州 302) 50 5 摘 要: 裂隙描述 是研 究裂隙对土体 力学和渗透特 性影 响作用 的基础工作 , 用裂 隙度描述土体裂 隙是一种较为合理 的方法。裂隙 的存在使得土体成 为不连续介质 , 等效连 续介 质模 型是较为成 熟的用于不连续介质 的模型 , 而确定表征单元体积 的大小是运用等 效连 续介质模 型的一个 关键 问题 。本文建立 了用摄影测定裂 隙度 的方法, 使得裂 隙度的获得更为简便和 可靠。并在 此基础上 , 建 立 了基 于裂隙度估 算表征单元体积 的方法 。研 究表 明: 隙度是描述土体裂 隙的综合指标 , 裂 能够较好 的反映裂 隙的发育程度。用 摄 影法测定土体裂 隙度和表征单元体积简单可行。 关 键 词 :土 体 裂 隙 ; 隙描 述 ; 隙度 ; 征 单 元 体 积 ; 影 法 裂 裂 表 摄 中 图分 类 号 : TU4 1 9 1.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O 4 1 5 2 1 )4 1 2 0 1 0 —6 3 (0 2O —0 0 - 3
Dr 一 ∑ P o 2 一 lg P () 2
2 1 年 O 期 总第 1 6 02 4 6期
冯迪等 ・ 土体的裂隙描述和表征单元体积研究
基于CT的岩石三维裂隙定量表征及扩展演化细观研究

基于CT的岩石三维裂隙定量表征及扩展演化细观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广泛应用,岩石内部细微结构的研究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岩石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其内部存在着大量复杂的裂隙结构,这些结构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岩石裂隙进行定量表征及扩展演化的细观研究,对于理解岩石的力学行为、预测地质灾害、优化岩石工程设计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CT的岩石三维裂隙定量表征及扩展演化细观研究,深入探讨岩石内部裂隙的三维几何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在外界条件作用下的扩展演化过程。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利用CT技术获取岩石内部裂隙的三维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提取裂隙的几何参数,建立裂隙的三维模型;分析裂隙在不同尺度下的分布规律和统计特性,揭示裂隙网络的复杂性;研究在外部应力、温度、渗流等条件下,裂隙的扩展演化规律和机制,预测岩石的破坏行为。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CT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统计分析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期望能够实现对岩石裂隙的精确表征和深入理解,为岩石力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岩石工程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岩石三维裂隙CT扫描技术与数据处理岩石的三维裂隙定量表征首先依赖于高精度的CT扫描技术。
CT 扫描技术,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以其非破坏性、高分辨率和强大的三维重建能力,在岩石力学、地质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CT扫描通过获取物体内部不同角度的射线投影图像,再经过特定的算法重构出物体的内部三维结构,为岩石内部裂隙的精细观察提供了有力手段。
在岩石CT扫描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岩石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表面清洁、固定和标记等,以确保扫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对比性。
随后,将岩石样品置于CT扫描设备中,通过精确控制扫描参数,如射线能量、曝光时间、扫描角度等,获取高质量的投影图像数据。
《2024年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范文

《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篇一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裂隙岩体中渗流、损伤和断裂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其理论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首先介绍了裂隙岩体的基本特性及研究背景,然后详细阐述了渗流-损伤-断裂的耦合机制,接着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给出了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最后总结了该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引言随着能源开发、地下工程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裂隙岩体的稳定性问题愈发突出。
岩体中的渗流、损伤及断裂现象,对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裂隙岩体中渗流、损伤与断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三者的耦合关系直接关系到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因此,对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裂隙岩体基本特性与研究背景裂隙岩体是具有多尺度、多相性和非均匀性的地质介质。
岩体中的裂隙不仅影响岩体的渗流特性,还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理解裂隙岩体的基本特性及其对外部因素(如渗流、荷载等)的响应机制,是研究渗流-损伤-断裂耦合关系的基础。
三、渗流-损伤-断裂的耦合机制1. 渗流对岩体损伤与断裂的影响:岩体中的渗流会导致岩体内部应力分布的改变,进而引发或加速岩体的损伤与断裂。
2. 损伤对渗流特性的影响:岩体发生损伤后,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渗流路径和渗流速度发生改变。
3. 断裂与渗流的相互影响:岩体中的断裂面往往成为渗流的通道,而渗流也会对断裂面的扩展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理论方面,建立了基于连续介质和离散介质的多尺度模型,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应用方面,已将该理论成功应用于地下工程、能源开发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
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模型参数的确定、复杂环境下的实验验证等。
裂隙岩体化学注浆加固后力学性质及表征单元体的试验研究

e l e me nt a r y v o l u me f o r c h e mi c a l l y g r o u t e d f r a c t u r e d r o c k ma s s e s
Hu We i ,S u i Wa n g h u a ,W a n g Da n g l i a n g,M a Lu x i n g
( 中பைடு நூலகம்矿业 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室 , 资源与地球科 学学院, 江苏徐 州 2 2 1 0 0 8 )
摘 要: 通过 室内单轴压缩及剪切试验 , 分 析 了裂隙岩体注 浆加 固后不 同试块 的强度变 形特征 , 并对注 浆加 固前 后裂 隙岩体 的 表征 单元体( R E V) 进行 了数值模拟研 究。单轴压缩 时, 试样 中注浆裂 隙倾 角不 同, 岩体失稳破坏 呈柱 状劈裂破 坏、 滑移一 劈裂破 坏及 滑移破 坏 ; 随着注浆裂 隙倾角 从O 。 增 大到 9 0 。 , 裂 隙岩体试样的单轴压缩强度呈先减 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 相 比于未注浆 裂隙试样 , 注浆有效提升 了试样 的单轴抗压能力 , 且 当裂 隙倾 角 0  ̄  ̄a <4 5 。 时, 改善效果最 为明显。通过剪切试验 可 以发现 , 岩 体试样的剪切强度随裂 隙与剪切面夹角 . 8 的减 小而减小 , 且裂 隙密度越大 , 试样 强度越小 。相对于注浆前, 试样剪切 强度 能够得 到一定提高 , 但夹角 较大时, 提升效果不 明显。注浆加 固前后, 该工程岩体 R E V尺寸分别约为 5 m和 4 m, 注浆后裂 隙岩体 的 RE V 相对变小, 且R E V 的等效抗压 强度及 弹性模量 与未注 浆裂 隙岩体相 比均 有一定程度 的提 高。研究结果表 明, 注 浆作用 改 善 了裂 隙岩体 的完整性 , 无论对 室内试样还是实 际工程岩体 , 都在 一定 程度提高 了岩体 的物理力 学性质 。 关键 词 : 注 浆; 裂隙岩体 ; 单轴压缩试验 ; 剪切试 验; 表征单元体
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进展

摘要: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REV)研究是岩体力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对 REV 定义的讨论,分析 REV 的一般力
学意义,认为 REV 是蕴含着“离散与连续”、“微观与宏观”、“随机性与确定性”辨证关系的基本力学概念。阐述
裂隙岩体 REV 与岩体力学模型的选取及力学参数取值的密切关系,指出裂隙岩体 REV 是选择岩体力学模型的定
第 24 卷 增 2 2005 年 11 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Vol.24 Supp.2 Nov.,2005
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进展
向文飞,周创兵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收稿日期:2004–05–17;修回日期:2005–01–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239070) 作者简介:向文飞(1977–),男,1999 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 wuheeafei@。
量标准,集中反映岩体力学性质的尺寸效应。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阐述了研究裂隙岩体 REV 的基本
思路,认为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拟技术的数值分析方法是进行裂隙岩体 REV 研究的重要手段。最后,利用 Monte
Carlo 方法生成含有两组随机裂隙的二维岩体区域,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岩体单轴受压情况下的等效弹性模量随岩体
由于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 REV(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可作为确定岩体力学模型的依 据,且与岩体力学参数取值密切相关[1~3],因而有 必要将裂隙岩体 REV 当作岩体力学的基本问题,对 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建立一套理论上成熟、 实践上可行的确定裂隙岩体 REV 的方法。本文首先 阐述裂隙岩体 REV 的力学意义,分析 REV 与岩体 力学模型选取及力学参数取值问题的关系。在总结 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研究裂隙岩体 REV 的基本思路。最后,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利用数值 试验方法研究裂隙岩体弹性参数表征单元体的方 法,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针对工程中裂隙岩体的研究与解决办法

含 有大量不 同方 向、规模 、产状 的非连 续性 结构 面( 包括 节 理、断层 、裂隙 ) ,从 而导致岩体在 工程结构和 力学性 能上 不 同于其 他 工程 材料 ,呈现 非 均 匀、非 线性 的 各 向异 性 ;
同时 又 称 为 岩 体 工 程 地 下 水 流 的 主 要 通 道 。 在 工 程 中 裂 隙 岩体 对 工 程 建 造 影 响 巨大 。针 对 该 类 问 题 ,为 了限 制 裂 隙 和 岩 石 变形 、提 高 岩 体 强 度 和 工 程 结 构 稳 定 性 ,本 论 文 从 节 理 面 附近 的局 部 变 形 和 受 力 状 态 、 节 理 一锚 杆 加 固 系统 模 型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和 研 究 , 以 解 决 裂 隙岩 体 在 工 程 中 的 不
Ab s t r a c t : Ge o l o g i c a l t e c t o n i s m a n d we a t h e i r n g u n l o a d i n g
l o a d i n g,w h i c h c o n t a i n s a l a r g e d i f e r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s c a l e ,o c c u r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r 1 6 7 2— 4 0 1 1 . 2 0 1 6 . 1 1 . O 4 O
工程 中裂隙岩体的方法 。
1 裂隙岩 体 变形 规律研 究
I n Vi e w o f t he Re s e a r c h a n d S o l u t i o n o f
作用下往往更容易 发生 错动 和离层 等变 形。为 了限制 裂 隙
不同岩石巴西劈裂强度的尺寸效应

不同岩石巴西劈裂强度的尺寸效应徐燕飞;赵伏军;王国举;周升民【期刊名称】《矿业工程研究》【年(卷),期】2012(027)004【摘要】通过对3种厚度在20-50mm不等的圆柱形岩石试样进行巴西劈裂试验,采用统计和回归的方法分析了试样厚度对岩石劈裂强度的影响,得出单轴抗压强度越大的岩石,巴西劈裂强度的尺寸效应越明显;不同岩石劈裂强度的尺寸效应各有不同,白色大理石劈裂强度随试样厚度增加呈线性减小,硅质砂岩劈裂强度随试样厚度增加呈线性增大,炭质泥岩劈裂强度随厚度增加呈指数增大.拟合这3种岩石劈裂强度与厚度关系的函数,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岩石劈裂时横向应变和轴向应变也受试样厚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应变尺寸效应.【总页数】6页(P7-12)【作者】徐燕飞;赵伏军;王国举;周升民【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山西潞安集团左权佳瑞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晋中03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15【相关文献】1.岩石巴西劈裂强度与裂纹扩展颗粒尺寸效应研究 [J], 黄彦华;杨圣奇;鞠杨;周小平;赵坚2.红砂岩巴西劈裂强度和极限应变的尺寸效应 [J], 李颖;王贾博3.固井水泥石巴西劈裂强度尺寸效应试验 [J], 温曹轩;陈美杰;吴羿君;潘博翔;杨婷娟;高源;贾善坡4.砂岩巴西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 [J], 徐快乐; 刘聪颖; 倪鑫; 朱余; 宛良朋; 邓华锋5.基于颗粒流的巴西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 [J], 窦浩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裂隙岩体的表征单元体(REV)是岩体力学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
果,对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详细地介绍,从表征单元体研究角度与参数、研究方法以及量化方法 3 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将探讨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的角度归纳为结构面及块体几何参数、岩体力学参数和水力学参数 3 个 方面;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学方法、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对这些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最后对量化岩体 REV 尺度 的常用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包括直观判断、误差及变异系数判别法、假设检验、曲线拟合法和灰关联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 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 键 词:岩石力学;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尺寸效应;等效参数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0-7598 (2015) 12-3456-09 中图分类号:TU 452
Abstract: Since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REV) of fractured rock masses is fundamental and significant in rock mechanics, it is worth studying by researchers. 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REV of fractured rock masses. Three main aspects are discussed, which are research viewpoints and its relevant parameters,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Firstly, from the point view of studying REV, 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discontinuities and rock blocks, the 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parameters of rock masse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Secondly, the applied conditions, merits and drawbacks of research approache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cluding statistical,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Finally,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REV, i.e., intuitive judgment, error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prediction, hypothesis tests, curve fitting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re summarized.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relevant studies. Keywords: rock mechanics; fractured rock mass;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scale effect; equivalent parameters
第 12 期
王晓明等: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尺寸效应研究进展
3457
岩体的基本概念,其存在性是应用连续介质方法对 裂隙岩体进行研究的前提。只有当裂隙岩体的研究 尺度不小于其 REV 时, 连续介质方法才适用于裂隙 岩体,岩体的等效参数才具有代表性,否则,应采 用非连续介质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研究。 由于 REV 概念的基础性,裂隙岩体的 REV 受 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尤其近 10 年,岩体 REV 的 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对裂隙岩体 REV 展开研究。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岩体 REV 的研究角度和主要参数进行概括和分类, 介绍 研究岩体 REV 采用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现状, 对量化 REV 尺度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 对这些方法的适用 范围和优缺点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 从事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分析岩石质量指标(RQD) 、
2 3
P32(单位体积岩体内裂隙的面积,单位 m /m )和 裂隙产状均值及聚拢程度的尺寸效应,以此对白鹤
3458
岩
土
力
学
2015 年
本数量较少,其几何参数的统计规律不明显,统计 结果缺乏代表性;随着研究范围的增大,结构面的 数量相应增加,统计规律越来越显著,统计结果趋 于稳定并具有代表性。因此,基于结构面和块体几 何参数研究岩体 REV 时, 统计学方法的作用和地位 显而易见。 分析结构面参数的尺寸效应或采用数值方法对 裂隙岩体等效参数进行计算时,需要对岩体结构特 征进行准确描述,裂隙网络模型全面展现和反映了 岩体结构特征,在岩体 REV 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裂隙网络模拟技术正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和 Monte Carlo 模拟方法发展起来的, 因此, 统计学方法的作 用是基础性的。本文参考文献多数都采用了统计学 方法,在此不一一列举。 3.2 解析法 解析法是通过建立岩体等效参数与结构面参 数和岩石块体参数之间的明确关系,进而确定岩体 等效参数的方法。周创兵等
收稿日期:2014-05-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41272387)。 Foundation item: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1272387). 第一作者简介:王晓明,男,1984 年生,博士,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裂隙岩体及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wangxiaoming1984@
第 36 卷第 12 期 2015 年 12 月
DOI:10.16285/j.rsm.2015.12.016
岩 土 力 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36 No.12 Dec. 2015
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尺寸效应研究进展
王晓明 1, 2,郑银河 3
(1.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2.河北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天津 300401; 3.中国地质大学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
滩坝址某岩体 REV 进行研究;Esmaieli 等[14]也从 P32 的角度对岩体 REV 进行探讨;王晓明等[15]从三 维裂隙连通率的角度对岩体 REV 展开研究, 这里的 裂隙连通率是指基准面上裂隙面积之和与基准面面 积的比值[16]。根据此类参数确定的岩体 REV 通常 被称为几何 REV。 2.2 岩体力学参数 开展裂隙岩体 REV 研究的力学参数主要包括 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 、剪切模量、体积模量、泊 松比、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Heuze[17]总结 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裂隙岩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尺 寸效应进行分析总结,分别探讨岩基承载力、单轴 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周创兵[18]、唐辉明[19]等根据 岩体压缩模量和剪切模量确定岩体 REV 尺度;Min 等 [20] 通过分析岩体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尺寸效应 获得岩体 REV;Esmaieli 等[14]基于岩体标准化弹性 模量(即岩体的弹性模量与完整岩石的弹性模量之 比)和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岩体 REV 尺度。此外,朱 东林[21] 、向文飞[2223] 、宁宇[24] 、张占荣[25] 、杨建 平[2627]、 朱万成[28]、 Khani[29]等先后从岩体等效力学 参数角度对岩体 REV 展开研究, 由这类参数确定的 REV 通常被称为力学 REV。 2.3 岩体水力学参数 REV 最早是在研究多孔介质渗流时提出的, 之 后在裂隙岩体渗流领域中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愈加突 出,因此,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现有研究成 果主要从岩体的渗透系数和等效渗透张量对 REV 尺度进行分析,Kulatilake[30]、Wang[31]、Min[32]、荣 冠[33]、 Chen[34]、 张莉丽[35]等先后从这个角度对岩体 REV 的存在性及尺寸进行研究。
[1013] [9] [8] [7] [6] [2] [3] [1]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方法和技术
探讨 REV 的参数具有多样性, 而确定这些参数 的方法也大相径庭,因此,确定岩体等效参数的方 法也多种多样,这些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学方法、解 析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也曾用 于岩体尺寸效应的研究,但由于试验成本昂贵、取 样困难等原因,近些年试验手段已很少用于确定裂 隙岩体的等效参数。 3.1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是确定岩体结构面和岩石块体几何 参数时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岩体内结构面的发育 具有随机性,结构面的几何参数一般具有统计学上 的分布规律,因此,结构面的几何参数可用相应的 概率分布来描述。当研究区域较小时,结构面的样
2 研究角度和主要参数
REV 的概念最早由 Bear 在研究多孔介质渗流 时提出,之后被 Long 和 Oda 等学者引入到裂隙 岩体这一研究领域,至今国内外学者从诸多角度对 裂隙岩体的 REV 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前人研究 REV 时选取的参数归纳为 3 个方面: 结构面及块体 几何参数、岩体力学参数和水力学参数。 2.1 结构面及块体几何参数 结构面的存在是导致岩体表现出非均质性、各 向异性的关键因素。当研究尺寸较小时,即使同一 地层中不同岩体试样中结构面的产状、大小、密度 等几何参数也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研究尺寸的增大, 岩体中包含的结构面数量随之增多,结构面参数越 来越具有统计学上的代表性,使得岩体等效参数趋 于定值。因此,许多研究直接针对结构面和岩石块 体的几何参数展开。Oda[34]基于裂隙张量对 REV 进行探讨;卢波等[5]应用分形几何的观点,利用岩 体的分形维数确定岩体的 REV ;张贵科等 提出 REV 尺度指标 Rp 来研究和确定岩体的 REV 尺度, 该指标实质是岩体内所有结构面在某截面上的投影 面积之和与岩体体积的比值;夏露等 提出衡量岩 体块体化程度的指标——块体百分比,以此探讨岩 体 REV 的存在性和大小;Wu 等 通过分析裂隙张 量的主对角线元素和第 1 不变量的尺寸效应来确定 岩体 REV 大小; 安玉华等 根据岩体的体积节理数 (即单位体积岩体内裂隙的数量)确定岩体的表征 单元体;张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