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症状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眼部碱性烧伤诊疗常规

眼部碱性烧伤诊疗常规

眼部碱性烧伤诊疗常规【概述】碱性烧伤是指碱性物质接触眼部所导致的一种化学烧伤。

多发生在化工厂、实验室或施工场所。

视碱性物质的性质、浓度、剂量、作用方式、接触面积、时间以及温度、压力等情况的不同,对眼部组织损害程度亦不同。

常见的碱性烧伤多由氢氧化钠、生石灰、氨水等引起。

由于碱能够溶解脂肪和蛋白质,与组织接触后能很快渗透到深层组织和眼内,使细胞分解坏死,一般来说,碱烧伤比酸烧伤的后果严重。

【临床表现】1、轻度(1)多由于稀释的弱碱引起。

(2)眼睑结膜轻度充血水肿。

(3)角膜上皮点状脱落或水肿,修复后水肿消退,上皮修复,不留瘢痕。

(4)无明显并发症,视力多无影响。

2、中度(1)由较稀的弱碱引起。

(2)眼睑皮肤可起水疱或靡烂。

(3)结膜水肿,出现小片缺血坏死。

(4)角膜明显混浊水肿,上皮层完全脱落,或形成白色凝固层。

烧伤愈合后可遗留角膜斑翳,影响视力。

(5)常伴有较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

3、重度(1)多由强碱引起。

(2)眼睑皮肤肌肉出现溃疡。

(3)结膜广泛性缺血坏死。

(4)角膜全层混浊变白,溃疡形成,基质溶解,甚至穿孔,巩膜坏死等。

(5)晚期愈合后,常有睑球粘连、假性翼状胬肉、角膜白斑、角巩膜葡萄肿、断发性青光眼、白内障、甚至眼球萎缩等发生。

【诊断】根据明确的眼部烧伤史,眼睑皮肤和眼球由碱烧伤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眼部酸烧伤:依据致病原因可以鉴别。

【治疗】1、急救处理争分夺秒,彻底冲洗眼部,是处理眼部碱烧伤最重要的一步。

如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应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3、应用维生素C,如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2ml,每日1~2次,也可口服或静脉点滴维生素C。

4、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5、点用自家血清。

6、应用胶原酶抑制剂防止角膜穿孔,可滴用2.5%~5%半光氨酸眼水或10%枸橼酸钠眼水,也可口服四环素等药物。

7、如发生虹膜睫状体炎,滴用1%阿托品滴眼液。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烧伤是热(火焰、热液体)、化学物质、电流或放射性物质等因子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粘膜、肌肉等所造成的损伤。

烧伤属于开放性的损伤。

浅度烧伤若不合并感染,一般没有后遗症;深度烧伤由于皮肤全层或其深层组织破坏,大多造成机体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功能重建。

烧伤康复目的是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或减轻纤维瘢痕增生、挛缩,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

【诊断要点】症状有烧伤遗留的组织坏死创面或增生性瘢痕、奇痒、肢体畸形等、体征纤维瘢痕增生、挛缩、关节僵硬、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1.烧伤分类烧伤面积通常采用“九分法则、头和颈9%,双侧上肢各9%,双下肢各2X9%,躯干前面2X9%,躯干后面2X9%和会阴部为1%。

烧伤深度: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I度烧伤(上皮损伤)、浅n度烧伤(真皮浅层损伤)、深n度烧伤(真皮深层损伤)和m度烧伤(皮肤全层)。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按照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提出的标准,将烧伤严重程度分为四类: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的Ⅱ度烧伤,或10%以下的Ⅲ度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的II度烧伤;或11%?20%的Ⅲ度烧伤;或烧伤面积虽然未达上述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伴有休克;②伴有复合伤或合并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③中、重度吸入性烧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超过50%的II度烧伤;或超过20%的Ⅲ度烧伤。

瘢痕评定主要评定瘢痕部位、大小及稳定情况。

稳定瘢痕表现为,瘢痕组织充血减退,色泽变淡,质地变软,基底松动,痛痒减轻。

运动功能评定局部及相应部位关节活动范围。

评定局部及相应部位肌力。

感觉功能主要评定受累部位及相应部位的感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在涉及上、下肢的烧伤时,应考虑对其所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进行评定。

康复治疗的效果评定自我感觉包括维持正确体位。

后期重点是控制纤维瘢痕组织的增生、挛缩,恢复肢体功能。

烧伤的诊断

烧伤的诊断

烧伤的诊断烧伤是由于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局部或全身急性损伤性疾病。

1.临床表现(1)轻度烧伤:面积较小,一般无全身表现,仅有局部皮肤潮红、肿胀,剧烈疼痛,或有水疱。

(2)重度烧伤:面积大,多因火毒炽盛,人于营血,甚至内攻脏腑而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

病程一般分3期:①早期(休克期):往往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之内,主要为体液大量渗出和剧烈疼痛引起。

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现反应性水肿,创面出现水疱、焦痂和大量体液渗出;患者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呼吸短促,尿少或恶心呕吐。

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身疲肢冷,淡漠嗜睡,呼吸气微,体温不升,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或微细而数等津伤气脱、亡阴亡阳的危候。

②中期(感染期):烧伤后热毒炽盛,体表大面积创面存在,全身抵抗力下降,火毒内陷(细菌入侵感染),内攻脏腑,症见壮热烦渴,寒战,躁动不安,口干唇燥,呼吸浅快,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发斑,吐血衄血,四肢抽搐,纳呆,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舌红或红绛而干,苔黄或黄糙,或黑苔,或舌光无苔,脉洪数或弦数等。

此时创面出现坏死斑或出血点,脓腐增多,脓液黄稠腥臭或淡黄稀薄,或呈绿色。

有焦痂者,焦痂软化潮湿,或痂下积脓。

以上症状多发生在3个时期,一是伤后3~7天的体液回流期,随着组织间液返回血管,火毒内陷(细菌进入血循环);二是烧伤后2~4周焦痂自溶脱痂期,大量焦痂脱落,出现新鲜创面,创面继发感染;三是烧伤1个月后的恢复期,患者体质消耗严重,气阴两伤,正气虚损,抵抗力低下,火热余毒乘虚内陷脏腑。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③后期(修复期):邪退正虚,患者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白无华,纳谷不香,腹胀便溏,口渴心烦,低热,盗汗,口干少津;舌红或淡红,或舌光无苔,脉细或细弱无力。

此期创面基本愈合,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留有轻度疤痕。

Ⅲ度烧伤愈合后产生大量疤痕或畸形愈合;若创面较大时,如不经植皮,多难愈合,有时可形成顽固性溃疡。

烧伤诊疗指南

烧伤诊疗指南

烧伤诊疗指南【入院处置】⒈了解伤因、伤情;全面体检,特别是注意生命体征(>5岁且创面>10%者需测血压)、神智反应、末梢血循环情况,以及有无复合伤。

⒉诊断按照伦勃氏法、“三度四分法”、烧伤严重度分类法明确具体的伤情诊断:⑴轻度烧伤:Ⅱ0<5%TBSA;本类型烧伤可在门诊治疗。

⑵中度烧伤:Ⅱ0≥5%TBSA,Ⅲ0<5%TBSA;⑶重度烧伤:Ⅱ0≥15%TBSA,Ⅲ0≥5%TBSA;⑷特重度烧伤:Ⅱ0≥25%TBSA,Ⅲ0≥10%TBSA。

⒊同时安排适宜的病床或急送诊疗室抢救。

⒋常规检查项目:血分析及C反应蛋白,小便常规,大便常规,主要病毒感染的免疫标志物,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X光片,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⒌有吸入性损伤表现者,按《吸入性损伤诊疗指南》治疗。

⒍电烧伤者,特别注意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变化,并急行相应检查。

⒎化学烧伤者,特别注意肾脏情况,急查小便,观察有无异常⒏烦躁、哭闹者,可选用鲁米那钠1~3mg/kg或非那根1mg/kg;1岁以上者,可选用吗啡0.5~1mg/kg镇静止痛。

⒐补液治疗⑴轻度烧伤者,不需补液。

⑵中度以上烧伤,即使暂无休克表现,也需按照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进行补液。

⑶已有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者,立即行休克复苏(见“烧伤休克急救指南”)。

上述⑵、⑶步骤应在判断伤情后立即实施。

⒑轻度烧伤或病情稳定者,行创面清创(见“烧伤创面清创操作规范”);否则,待病情稳定后清创。

清洗(创)前均应常规取创面渗出液培养加药敏实验。

⒒全身抗感染⑴轻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

⑵轻度烧伤伴轻度感染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口服;感染较重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⑶中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非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⑷中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⑸重度或特重度烧伤早期入院者:选用限制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⑹重度或特重度烧伤伴感染入院者:根据病史和体征显示可能的感染菌类选用限制类或特殊类抗生素静脉输注。

烧伤的分类与常见处理方法

烧伤的分类与常见处理方法

烧伤的分类与常见处理方法一、烧伤的分类烧伤是指人体遭受高温、化学物品或电流等外界因素的侵袭,导致皮肤和组织损伤的一种情况。

根据其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特点,烧伤可以分为一至四度。

一度烧伤:也称为轻度烧伤,这种烧伤只会影响表皮层,通常表现为红肿、局部发痒和轻微的疼痛。

一度烧伤通常不会留下明显的永久性损害,治愈后通常不会有任何残余。

二度浅表性烧伤:也称为浅层深度烧伤。

这种类型的烧伤累及到真皮层,并在皮肤上形成水泡。

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剧痛,并有红斑和水泡的出现。

这些水泡通常是透明色或略带黄色,治愈后可能会出现轻微色素沉着。

二度深部性烧伤:比浅表性烧伤更加严重,损害范围更深,累及到真皮层深处。

伤口表面呈现暗红色或血性渗出,水泡通常不明显。

这种类型的烧伤非常疼痛,并容易感染。

三度烧伤:也称为全层浸润性烧伤。

这种烧伤损害了皮肤和皮下组织,甚至达到了肌肉、骨骼和神经等深部结构。

由于神经损伤,患者可能无法感受到剧痛。

另外,由于血管破坏,这类烧伤可以出现干枯、黑色和焦化的特征。

二、常见处理方法1. 初步处理首先,在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停止任何进一步的火源接触,并将患者迅速移至安全区域。

对一度和二度浅表性烧伤,可先用凉水冲洗伤口10-20分钟以降低受灼伤组织的温度,同时可有效缓解剧痛和减少水泡形成。

2. 医用药物处理局部抗生素软膏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治疗方式,能够防止烧伤创面感染。

一般来说,烧伤后会出现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增殖,所以应及时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软膏进行预防。

3. 湿润疗法湿润疗法是一种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伤口湿润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肉芽组织形成和瘢痕收缩。

常见的湿润剂包括盐水、生理盐水或其他特定的药膏。

4. 高压氧扩散治疗高压氧扩散治疗是通过给予患者超高浓度氧气以达到快速修复创面的目的。

该治疗方式可增加血红蛋白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状态,并提高免疫功能。

5. 输液与营养支持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在治愈过程中恢复体力十分重要。

烧伤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烧伤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烧伤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简介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通常由高温、化学物质、电流等引起,严重的烧伤有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准确定义和实施正确的诊断及措施对于烧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诊断1. 一般护理诊断•疼痛:对疼痛的评估和控制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重要部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如局部冷敷、给予镇痛药物等。

•心理紧张:烧伤患者常常面临精神和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感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并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

•感染风险:烧伤患者破损的皮肤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创面,并采取适当的感染预防措施。

•气道管理:烧伤患者的气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期吸痰、鼻导管或气管插管等。

2. 专科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破裂:烧伤造成皮肤完整性破裂,护理人员应注意创面清洁、撤除死皮组织以及覆盖新鲜创面,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液体丢失:烧伤可导致严重的液体丢失,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确保平衡。

•营养不良:烧伤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和摄食障碍,护理人员应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物质、饮食补充等。

•疤痕形成:烧伤可能导致疤痕形成和功能障碍。

护理人员应提供相关的皮肤护理和康复措施,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功能。

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评估疼痛程度: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疼痛面部表情量表(FPS-R)等,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使用镇痛药物: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止痛药或处方镇痛药。

•局部冷敷:对于轻度烧伤,可以使用冰敷或凉水冲洗来缓解疼痛和降低组织损伤。

•非药物疼痛管理:通过物理疗法(如按摩、理疗)、心理支持以及其他替代疗法(如音乐疗法、催眠等)来缓解疼痛。

2. 感染预防和处理•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创面,去除死皮组织和分泌物,并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干净和整洁。

•感染监测: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以及其他感染指标,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烧伤的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烧伤的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烧伤的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烧伤是一种常见的伤害,指的是人体组织受到高温、化学物质、电流或辐射等外界因素的损伤。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甚至造成死亡。

烧伤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和程度,包括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

一度烧伤只影响表皮层,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和轻微起泡;二度烧伤破坏了表皮和真皮层,症状包括严重疼痛、水疱和溃烂;三度烧伤严重破坏了皮肤并可能损及肌肉和骨骼,症状包括无痛感和焦炭。

烧伤的治疗方法包括创面清洗、创面覆盖、抗生素使用和有效的疼痛管理。

在严重的烧伤病例中,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皮肤移植或其他重建手术。

为了预防烧伤的发生,人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这包括确保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齐全并得到有效使用,注意使用电器和电线的安全,避免接触易燃物品和化学品,以及进行正确的火灾预防和应急演练。

总之,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我们应该重视烧伤的防范和治疗,加强公众对烧伤问题的关注,为烧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减少烧伤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烧伤的伤害。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目录安排。

通过明确的结构和目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主题。

首先,文章采用的目录格式为数字和小标题的层次结构,以清晰地呈现出文章的组成部分。

目录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大纲部分进行划分,并在每个大纲部分下包含了具体的子标题和内容。

在引言部分(1)中,文章介绍了整篇长文的背景和目的。

具体包括概述烧伤的定义和分类,明确文章的结构,并明确论述文章撰写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2)中,详细讨论了烧伤的定义和分类(2.1),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烧伤的区别和特点。

接着,探讨了烧伤的症状和表现(2.2),包括疼痛、红肿、水泡等常见症状。

烧伤的临床分析报告

烧伤的临床分析报告

烧伤的临床分析报告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类型,经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困扰。

本文将对烧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烧伤患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病例回顾本次病例为一名31岁男性,因意外事故导致全身35%面积的烧伤。

患者误触高温金属物,导致头、胸、背、上肢和下肢等多处皮肤烧伤。

烧伤程度为Ⅱ度和Ⅲ度混合烧伤。

二、临床表现2.1 烧伤部位外观患者的烧伤部位呈现红肿、糜烂和溃疡的特征。

部分皮肤已经炭化,伴有明显的水泡形成。

烧伤程度Ⅲ度的区域表皮均已坏死,深达肌层甚至组织结构。

2.2 烧伤周围炎症反应烧伤后,炎症反应是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烧伤部位周围组织红、肿、热、痛,伴有局部渗出液体。

炎症反应常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

2.3 烧伤后休克烧伤后早期休克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烧伤面积大、程度高的患者常伴有低血容量和输液不足等状况,导致全身循环血量不足和组织灌注不良。

三、治疗方法3.1 早期伤口处理早期伤口处理是烧伤治疗的关键环节。

除了热带减温外,应及时进行清创和抗感染。

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进行伤口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污垢,减少感染风险。

3.2 外科手术对于深度烧伤伴有组织坏死的患者,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包括去除坏死组织、植皮和创面闭合。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自体植皮和异体植皮,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3.3 液体复苏早期充分补液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在伤后即开始给予生理盐水、胶体液体和电解质的输注。

液体复苏可保持血容量稳定,改善全身组织的灌注。

四、康复情况4.1 伤口愈合烧伤后伤口的愈合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该患者的烧伤程度较高,使用了自体植皮和异体植皮的手术治疗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伤口逐渐愈合,愈合情况良好。

4.2 功能恢复烧伤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瘢痕形成常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

针对该患者,采取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旨在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关节活动度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症状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1.I度烧伤局部红斑、疼痛。

2.Ⅱ度烧伤累及表皮层和部分真皮全层。

创面红斑、潮湿、肿胀、有水疱或大疱形成;感觉功能尚好。

3.Ⅲ度烧伤皮肤表皮、真皮层全层损毁。

创面下可见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皮肤烧焦、感觉丧失。

4.可伴有吸人性损伤、中毒等。

【院前处理】维持气道通畅、可能存在一氧化碳中毒者应予吸氧、尽早静脉输液。

【急诊检查】
1.估算烧伤面积(表18一1)。

2.动脉血气分析。

3.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测吸人性损伤的程度。

4.严重烧伤者应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5.影像学检查:如胸片。

【诊断】根据受伤史及体征、症状可以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与电损伤、化学烧伤鉴别。

【急诊治疗】ABC
1.有吸人性损伤者可有气道水肿.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吸氧。

2.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Ⅱ度、Ⅲ度烧伤的患者补液治疗;
(1)给予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为2~4ml/kg×体重(kg)×烧伤体表面积百分数。

总量的一半在伤后8小时内给予,另一半在后16小时内输入。

(2)烧伤面积大于20%时,根据排尿量补液,留置导尿管。

成人需排尿0.5~1.0ml/(kg·h),儿童尿量需达 1.0ml/(kg·h)。

3.焦痂处理
(1)四肢焦痂:抬高患肢,切开减压时切口沿肢体长轴内外侧正中线,贯穿焦痂全长,深达皮下,甚至达深筋膜。

(2)胸壁焦痂:切口沿双侧腋前线,由锁骨下2cm处切开至第10肋,横跨胸前在作2个横切口,于胸前形成一个四方形。

4.创面处理严格按照无菌术操作,可用无菌湿敷料覆盖伤口。

轻度烧伤者可在门诊治疗,伤口清创,切除坏死皮肤、水疱清创,局部使用抗生素,烧伤敷料。

预防破伤风感染。

5.药物治疗磺胺嘧啶软膏等。

【住院指征】以下情况有条件者应转送至烧伤中心
1.10岁以下或50岁以上,II度和III度烧伤面积超过10%者。

2.II度和III度烧伤面积超过20%者。

3.II度和III度烧伤严重威胁或损害容貌者,伤及面、手、足、生殖器官或大关节等。

4.III度烧伤面积超过5%者。

5.电烧伤。

6.化学烧伤严重影响功能和美容者。

7.伴明显的吸人性损伤的任何烧伤患者。

8.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艾滋病、癌症、酒精中毒者。

9.门诊环境不适合治疗、护理伤口者应收入院。

【出院指征】
1.成人Ⅱ度烧伤面积小于15%体表总面积者,儿童Ⅱ度烧伤面积小于10%TBSA者。

2.非重要部位Ⅲ度烧伤面积小于2%TBSA者。

3.末伤及重要部位如眼、耳、手、足、颜面、会阴部。

4.在门诊治疗即可护理创面者。

5.有条件随访,每天换敷料。

6.无免疫缺陷.未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