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_彭震伟_总体规划中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要点.
【专家观点】彭震伟张立等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定位与重点内容

【专家观点】彭震伟张立等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定位与重点内容提要在充分认识我国乡镇总体规划的基本特征和问题的基础上,明晰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乡镇治理体系、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指出我国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继而在研判国际经验和县乡事权划分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定位特征是传导落实县市规划、创新镇区空间用途管制方式和统筹引导详细规划编制。
并指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包括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镇域空间格局、镇区空间布局和村庄建设管控等。
关键词空间规划;总体规划;乡镇;治理;村庄规划(全文刊登于《城市规划学刊》2020年第1期)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提出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并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
对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五级,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构建三类空间规划体系(图1)。
其中,关于省级、市级、和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讨论已经很多,但乡镇层面的探讨尚未展开(本刊编辑部,2019; 赵民,2019;王新哲,2019)。
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乡镇作为我国行政区划的重要基础单元,该层次的空间规划上承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下引详细规划(含村庄规划),十分关键。
图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建制镇18085个、乡10314个,合计28399个乡镇(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总人口规模达到9.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5%。
据测算,1982 年至2010年间,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镇”化贡献率为44.1% (张立,2019);2010—2015年间,进一步攀升到了55.1%(刘盛和,等,2019)。
从用地方面来看,2016 年乡镇的镇区建设用地面积达40 815km2,占当年全国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43.6%。
城市新区规划中的特色塑造──贵港市城北中心区规划设计

城市新区规划中的特色塑造──贵港市城北中心区规划设计黄建云;彭震伟;张捷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1999(15)4
【摘要】作者通过对贵港市城北中心区城市设计的介绍,旨在探索如何建设面向21世纪,富有效率与活力的现代化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同时,新区规划中应尊重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保持城市发展历史的延续性,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有效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力图达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
【总页数】5页(P60-64)
【关键词】城市新区;贵港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有效管理;中心区规划;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作者】黄建云;彭震伟;张捷
【作者单位】贵港市城市规划建设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TU-098.1
【相关文献】
1.塑造地域性的城市特色——以贵港市城市风貌规划为例 [J], 陈玉;李响;覃初波;Bryce W. Bushman
2.塑造融入自然的城市中心区——安徽省太湖县中心区规划设计 [J], 刘滨谊;王玲
3.概念规划阶段的城市新建滨水区特色塑造——以靖江市新港城中心区规划设计为例 [J], 朱伟;叶如海;吴晓笛
4.基于湿地旅游开发的城市新建中心区特色塑造——以安丘市大汶河湿地及青龙湖片区中心区规划为例 [J], 陈宁静
5.构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法探讨——以佛山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北园区段规划为例 [J], 谢南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第一章)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主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8 (2011.11重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区域的概念与类型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
由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对“区域”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政治掌学认为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则将区域看作是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而经济学视区域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认为整个地球是由无数区域组成。
目前对区域比较全面和本质化的界定是由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D. Whittlesey)提出的。
50年代由惠氏主持的国际区域地理学委员会研究小组在探讨了区域研究的历史及其哲学基础后,提出“区域是选取并研究地球上存在的复杂现象的地区分类的一种方法”,认为“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它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话,即为一个区域”,并认为“这种分类指标,是选取出来阐明一系列在地区上紧密结合的多种因素的特殊组合的”。
二、区域的基本特征1.区域的可度量性每一个区域都是地球表壳的一个具体部分,可以在地图上被画出来,它有一定面积,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可以度量。
区域的边界可以用经纬线和其他地物控制。
例如,我国的国界有着明确的经纬度范围,国界线用界碑来控制。
与可度量性紧密联系的是区域和区域之间在位置上的排列关系、方位关系和距离关系。
如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与独联体国家、蒙古、印度等国相邻;上海在我国的东部沿海,西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山东省在山西省以东,与山西省最近距离为140km,等等。
2.区域的系统性区域是有系统的,区域的系统性反映在区域类型的系统性、区域层次的系统性和区域内部要素的系统性三个方面。
区域的性质取决于具体客体的性质,具体客体的多样性决定区域类型的多样性,地表上的任何自然客体、社会经济客体都要落脚到一定的区域。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培训课件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培训课件一、引言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
为了提高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专业人员的能力,本课程将系统介绍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概述2.1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定义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是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道路、排水、给水、燃气、电力、通信等系统。
2.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2.3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包括城市道路规划、排水系统规划、供水系统规划、燃气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规划、通信系统规划等多个方面。
三、城市道路规划3.1 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道路规划应遵循人车平衡原则、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3.2 城市道路规划的步骤1.确定道路规划的范围和目标;2.进行道路规划的调研和勘测;3.制定道路规划的方案;4.评估和优化道路规划的方案;5.提出道路规划的实施计划。
3.3 城市道路规划的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道路规划为例,分析其规划目标、方案以及实施情况。
四、排水系统规划4.1 排水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排水系统规划应考虑城市地形、降雨特点和排水设施的运行要求。
4.2 排水系统规划的步骤1.确定排水系统规划的目标和需求;2.进行排水系统规划的调研和数据采集;3.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排水设施的布置和设计;4.编制排水系统规划方案;5.完善和优化排水系统规划方案。
4.3 排水系统规划的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排水系统规划为例,分析其规划方案和建设情况。
五、供水系统规划5.1 供水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供水系统规划应考虑城市人口规模、用水需求、水资源和水质等方面的因素。
5.2 供水系统规划的步骤1.确定供水系统规划的目标和需求;2.进行供水系统规划的调研和数据收集;3.进行供水设施的选址和设计;4.制定供水系统规划方案;5.完善和优化供水系统规划方案。
城乡规划实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知识点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4.1规划编制第一阶段包括现场踏勘、调研分析阶段4.1.1编制要点中小城市规模较小,产业结构比较简单,产业链条稳固系数低,城市发展的风险低,城市受区域的影响大,所以,中小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应本着向大环境借力的原则,采用区域分析——区域定位——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
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并依此搭建城市发展的平台,确定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
因此,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一阶段,是将中小城市纳入区域层面分析,主要包括2个方面:1.区域概况1)分析区域范围内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资源的特色构成(便于掌握自然特征和历史成因)(1)自然环境影响城市规划的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有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地形、土壤、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生态环境要素。
a地质地貌分析地质分析用来做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根据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震等,一般将用地划分为3类:1.适宜建设用地2.较适宜建设用地3.不适宜建设用地地貌分析通常对较大地理单元的地貌综合分析,如水域、山脉等,根据大自然的地貌结构,明确城市发展方向、路网结构和城市布局,有助于城市布局形成的微气候与地貌特征结合,实现合理的通风、采光、调节小气候的城市自然功能。
b微生态单元c气候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气候条件主要有太阳辐射、风向、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对城市用地布局,道路选型,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方向等提供重要依据。
自然环境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程地质:分析要素:地质构造、地基承载力、冲沟、滑坡、地震、矿藏。
对规划影响:城市布局、城市规模、用地指标、建筑层数、工程地基、抗震设施标准、工程造价、工业性质、农业等。
水文及水文地质:分析要素:江河流量、流速、含沙量、枯水位、洪水位、地下水水位、水量、流向、水温、水质。
对规划影响: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用地选择、工业项目设置、给排水工程、防洪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农业用水。
气象分析要素:太阳辐射、风向、降水量、蒸发量、湿度、气温、冻土深度、地温。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关键要点

系统
污水量预测
• 依据用水量预测污水量(m3/d)(L/s)
– 排污区域的用水量 – 污水排除率
• 依据单耗指标预测污水量
– 污水种类划分:生活污水(居民生活污水和公建污水)和工业废水 – 单耗指标确定
• 污水量计算中的重要环节
– 生活用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标准即将出台 (10月)
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 水
自由水压:一层为10米,二层12米,二层以上加4m/层 – 生产用水 – 市政用水
道路保洁、绿化浇水、车辆冲洗等 – 消防用水
专用消防给水 综合生活用水的消防给水 – 其它 水厂自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及其它未预见水量
城市工程系统的重要设施及布局要求
• 自来水厂 • 污水处理厂 • 火电厂与热电厂
• 煤气厂、液化石油气储 配站
• 局、邮政局 • 垃圾处理厂(场) • 消防站 • 防洪、截洪、排涝设施
工艺要求 安全要求 环保要求 经济要求
主要城市工程系统管网规划
• 区域管网、城市管网、地区管网 • 水管网、气管网、光电管网 • 压力管网、重力管网、光电流管网 • 枝状管网、环状管网
量,最高时用水量。(暂时不计算消防流 量)
习题求解
•解 (1)居住区生活用水量采用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80L/(人·d), 则该区的生活用水量
Q 11 N 1q 0 1 01 00 10 0 10 080 001 0 8m 03/0 d0
(2)工业企业用水量
Q 2n 1p q N 2 0 0 2 1 1 05 0 20 0 57 0 0m 5 3/d
• 缺水问题的解决
新世纪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机制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机制的思考
彭震伟;张磊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1(017)004
【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决策及其失误的分析,找出城市规划失误的根源,提出信息供给、健全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决策法制化和民主化、强化城市规划师的作用以及决策队伍建设等对策,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机制。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彭震伟;张磊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99级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新世纪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J], 韩守庆
2.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研究 [J], 贺世芳
3.关于新世纪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考 [J], 王守海
4.迈向新世纪实现现代化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侯捷
5.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对更新城市规划观念的点滴思考 [J], 王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规划设计思路及规划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思路及规划要点引言概述:城市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和规划要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城市规划设计思路1.1 综合性思路城市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因素,以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
1.2 可持续性思路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因素。
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发展,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3 人本性思路城市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工作、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创造宜居城市。
二、城市规划设计要点2.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份,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用地需求、交通网络和生态保护等因素,以实现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2.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和非机动车交通等因素,以实现城市交通的有序发展和交通拥堵的缓解。
2.3 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生态环境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洪(涝)标准 消防标准 抗震标准 人防面积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水体功能区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市工程系统重要设施的布局要求
自来水厂 污水处理厂 火电厂与热电厂 煤气厂、液化石油气储
配站 电话局、邮政局 垃圾处理厂(场) 消防站 防洪、截洪、排涝设施
工艺要求 安全要求 环保要求 经济要求
选质定量——供给与需求 选点定源——服务与影响 选制定网——经济与可靠
关键点是确定
合适的规模 合适的设施 合适的网络
合适——与时代要求与当地特点合拍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标准
用水量 污水量 用电负荷 燃气用量 用热负荷 电话量 垃圾产生量
城市工程系统的重要性
城市工程系统的从属性、服务性、关键性 城市工程系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系
统(生命线)
支撑城市经济发展 支撑城市社会稳定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和其他系统发展与城市工程系 统发展是互动的关系
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工程系统的互动关系 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化景观体系、历史文化
保护与城市工程系统的互动关系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层次与内容深度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层次与城市规划的层次相对 应,分为区域、城市总体、城市分区、地段详细 规划等层次。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 专项规划进行编制,亦可作为不同层次的专业规 划单独编制。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内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内容深 度应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确定。专 业规划则根据专业规范要求确定内容深度。
主要城市工程系统管网规划
区域管网、城市管网、地区管网 水管网、气管网、光电管网 压力管网、重力管网、光电流管网 枝状管网、环状管网
管网的形制
取决于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 取决于规模和经济条件 是可以变化的
城市工程系统管网规划
管网的敷设方式
架空 地埋
城市综合管沟及共同沟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理念
动态发展的理念 节约适用的理念 生态环保的理念 城乡和谐的理念 安全可靠的理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
专业知识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标准和要求 熟悉各种工程的专业规范 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现状调研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
区位与气候
沿海与内陆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寒带、温带与热带
地形与用地空间布局
山区与平原 滨水与非滨水 紧凑布局与组团布局
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
富裕与贫困 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
市
当地资源与环境容量
水资源与水环境容量 土地资源与土地环境容量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
保证管线安全 检修连接方便 节省地下空间 投资费用较高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水资源的问题 排水问题 生态环保问题 安全防护问题
解决问题的途径 坚持原则 放眼区域 综合协调 循序渐进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之十一
总体规划中城市工程 系统规划要点
城市工程系统的概念与范畴
城市工程系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系统,与 城市交通系统共同组成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能源工程系统——电力、燃气、供热 水务工程系统——给水、排水 通信工程系统——邮政、通讯、广电 防灾工程系统——防洪、抗震、消防、人防 环保工程系统——环保、环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