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
普通心理学 第2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基本知识点归纳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既是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
其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即胞 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是信息传递,具体为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或者叫传入神经元,收集和传递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
就好象一条单行道,将信息从感觉器 官传递向脑。
因此,感觉神经元用各种感觉体验来〃招待〃你的脑,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痛觉和平衡觉。
或者叫传出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腺体,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也叫联络神经元,介于内导神经元和外导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其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 是脑迸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①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就像葡萄架引导着葡萄藤的生长一样。
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 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结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
③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①有绝缘的作用,能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
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②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③当髓鞘受到损害时,可引起复视.震颤.麻痹等鞘膜性疾病。
神经元是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
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 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式:神经细胞内的电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化学传导。
神经元间的传导是单向传导,神经纤维中的传导则是双向传导。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指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导。
化学传导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过程:①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②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才各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
③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从而打开 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总结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讨论
某专家为一本流行杂志做了一项研究,研究中 用了10个钱包,每个钱包里有300元钱以及主人 的身份证,把这些钱包扔到了同一个国家的8个 城镇里,然后人们捡到钱包后自己留下和交换的 人数如下表:
A B CD E F GH
交还 8 8 7 7 7 6 5 4
• 客观性:基于客观量化的观察
• 研究发现的验证性:可以对原始结果进行重 复验证
• 自我校正:研究的结果是开放的,可以重复, 需要接受公众检验
• 控制:直接操纵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以判断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 相关研究
• 访谈
• 问卷法和调查法
• 观察法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私。
• 冒险/收获的评估:权衡所冒的风险与被试、 科学和社会的受益情况。
• 故意欺骗
• 事后评估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本章小结
• 对人进行研究的普遍问题:被试偏差,研究 者和研究设计误差.
• 科学方法的构成要素:客观性,研究发现的验 证性,自我校正,控制。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相关研究,访 谈,问卷法和调查法,观察法
第一步:给三组大学生注射肾上腺素——生 理唤醒。 第二步:对三组被试使用不同的说明:对第 一组说注射药物之后会产生心悸、手抖、脸 发烧等反应,这是注射肾上腺素的真实效果; 对第二组说之后会产生双脚麻木、发痒和头 疼等现象;对第三组说,药物温和无害,不 会有任何身体感受。 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为两部分,分别进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七点 三分。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具有绝缘性这对准确传递信息意义重大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但 单个的神经元并不能单独完成神经系统的功能活 动,而是由许多神经元共同完成的。
神经元之间没有细胞质相连,它们之间的联系 只是靠彼此之间的接触——突触。突触是信息传 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身体运动的信息,对注意、睡眠具有调节的作用。
③ 中脑(midbrain):中脑中存在着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生命相关的活动与
脑干有关。
脑干在全脑的位置
中脑 脑桥
延髓
➢网状结构 :脑干中神经纤维纵横交错,呈网状。 – 功能: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激活系统。上行系统 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下行系统能加强或者 减弱肌肉的活动。
脑的可塑性
在后天经验的影响下,脑的结构、形态、功能等方面 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结构或形态的变化: 21天的大鼠分成三组,饲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丰富环境 枯结燥果环:境丰(富即环隔境离中环的境老) 鼠,大脑皮层更重,灰质厚,皮 标层准在饲脑养中条比件重大。
来自割裂脑的证据
癫痫病发作、切断胼胝体。 Seprry在60年代对裂脑人进行了系列研究。
把不同的物体,呈现在左、右视野,投射到不同 半球。
来自正常人的证据
Wada 测验:
给单侧颈动脉注射某种药物,选择性地短暂麻醉脑的左、右 球。
-左半球-产生失语症(2分钟〕;不能计数 -右半球-几秒的失语症,能计数。
3、双极神经元:如耳蜗神经节神经元 4、多极神经元:中枢内的神经元多属此类
二、神经兴奋及其传导
普通心理学(彭姌玲版)第二章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系统与脑的进化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脑是神经系统长期进化的产物。
一、多胞动物(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二、环节动物(蚯蚓)的链状神经系统三、节肢动物(蜜蜂)的节状神经系统A B C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图A水螅,B蚯蚓,C蜜蜂四、低等脊椎动物(鱼类)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
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
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
五、高等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黑猩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等。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
总之,由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不断发展,使动物的心理和行为水平不断地提高。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方向:(P44-)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EQ==脑的实际大小/预期大小)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CQ==新皮层实际大小/预期大小)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第二节神经元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冲动。
结构: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种类:①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外导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2.胶质细胞——存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3个)。
⑴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并恢复受损的细胞;⑵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髓鞘),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⑶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要意义
下丘脑(hypothalamus)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皮下中枢 也是情绪反应的重要中枢
精选ppt
35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四)小脑
小脑(cerebellum)的主要机能是调 节和校正肌肉的紧张度,以便维持姿势 和平衡
(synapse)。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以及在它们 之间的突触间隙。
突触前膜属于突触小体,突触后膜属于突触后神
经元。
精选ppt
19
精选ppt
20
三、神经元的联系
(二)突触传导(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 质(neuro-transmitters)来完成的 。
化
动作电位(active potential)
精选ppt
17
二、神经冲动及其电传导(传递)
(二)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神经冲动传导的本质,就是神经纤维膜所产
生动作电位的依次传布。
局部电流
冲动方向
精选ppt
18
三、神经元的联系
(一)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是相互接触,而无细
胞质的沟通。其接触部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的结构及类型 典型的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髓鞘和
突触小体五部分组成
精选ppt
13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的结构及类型
按机能特性神经元可分为
感觉(传入、内导)神经元 联络(中间)神经元 运动(传出、外导)神经元
按神经元引起后继单位是兴奋还是抑制
一般被视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表现。
教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二章

第⼆章⼼理活动的⽣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第⼀节神经系统⼀、基本单位1、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1)、结构: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组成。
突起由轴突和树突构成。
(2)、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基本机能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神经元。
2、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及突触传递。
(不讲)⼆、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1、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质是轴突集中的地⽅灰质是细胞体集中的地⽅(2)、脑:脑⼲:延脑重要的中枢:呼吸中枢、⼼跳中枢桥脑:联系⼩脑左右半球的这样,⼤脑和⼩脑的联系通路。
中脑:瞳孔反射的中枢脑⼲呈状结构,⼈的觉醒状态由脑来控制的。
间脑:丘脑:⽪层下较⾼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下中枢层。
⼩脑:维持⾝体平衡,保持协调的姿势⼤脑半球:⼤脑灰质较薄,含6层神经细胞。
第⼆节⼤脑⽪层的机能系统⼀、感觉机能系统:感觉中枢----中央后回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听觉中枢----颞叶视觉中枢----枕叶枕极三、⼤脑的联合机能系统4、⾔语机能联合区(1)、运动性⾔语中枢(布洛卡中枢)(2)、听觉性⾔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3)、视觉性⾔语中枢----失读症(4)、书写性⾔语中枢---运动性失写症四、⼤脑两半球机能的⾮对称性论述:⼤脑两半球的功能对称?吗左右半球的功能是怎样分⼯的?有什么试验?p44-45第三节⾼级神经活动巴浦洛夫学说—⾼级神经活动学说1、兴奋和抑制是⾼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斯⾦纳条件反射---操作(⼯具性)条件反射4、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第⼀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信号系统。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彭聃龄第四版)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目录
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元 神经系统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2
神经系统的进化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 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的进化史
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网状神经系统
管状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
• 左脑: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 右脑:空间知觉、情绪、欣赏音乐、艺术 •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定位说
• 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 •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 布洛卡 • 威尔尼克
整体说
• 代表人物:弗罗伦斯、拉什里 • 研究方法:脑毁损技术 白鼠走迷宫实验 • 研究结论: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
基础。
神经网络学说
•
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些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是由不同脑 区协同活动构成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
不同的脑区可以构成不同的神经网络,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 发挥不同的作用
•
正是由这些脑区组成的动态神经网络构成了复杂认识活动的神 经基础
神经元
• 胞体 • 树突 • 轴突
胶质细胞
•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胶质细胞 • 数量1000亿 • 功能: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胶质细胞的作用
首先
其次
第三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 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它为神经元的生长 提供了线路。
它在神经元周围 形成绝缘层,使 神经冲动得以快 速传递。
它给神经元输送 营养,清除神经 元间过多的神经 递质。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 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总结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神经系统的发展。
P40神经系统和脑的出现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基础。
(一)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机能,但可以看到起结构的初步分化,即有内浆和外景之分。
外浆和内浆分化是神经系统产生的前奏。
(二)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动物身体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变化而逐渐分化。
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
水螅拥有的细胞可以分为三类:1.感觉细胞2.运动细胞3.神经细胞(组成网状神经系统)(三)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1.发头现象(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2.初步具有了各种感觉能力3.链状神经系统1.界桩神经系统(头部神经节为脑雏形,并形成三大神经节)2.可分辨声音,颜色,形状,气味3.不能利用感觉器官协同来反应外界影响(四) 脊椎动物(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椎骨,脊椎骨内有一条神经管)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管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神经管前端膨大部分首先形成脑泡脑泡发展成为五个相对独立的脑泡两栖动物时前脑分为两个半球 的能力注: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它使脑真正成为有机体的一切活动的最高调节着和指挥者。
(五)高等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了沟回。
脑的各部位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动物全部心理活动的最高器官,是动物各种复杂行为的最高指1. 灌装神经系统位于动物体内背侧(无脊椎动物的链状,节状神经节在腹侧2. 脊椎动物神经组织是空心的(无脊椎动物的为实心的)1. 可以用感知来控制行为2. 在某些复杂的活动中加入了表象的成分3. 有了最简单的概括能力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挥中心。
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脑的进化方向(p45)(一) 大脑袋有大智慧?(颅相学)进化特点之一:脑重占人体重的比例增加(EQ ,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二) 大脑皮层是关键证据::人类的大脑皮层在脑中占更多比重,而且结构更复杂(分区更精细)进化特点之二:大脑新皮层容积增大,切分区精细化第二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技能的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这一名称并确立神经元学说。
一、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的两种细胞)(p47)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1. 皮层的相对大小(皮层指数 CQ ,cotical quotient )2. 皮层的内部结构分类:按照凸起的数目: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极细胞按照功能: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作用)、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内导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连接形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p50)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传导的两种形式:神经元内部的电传到,神经元外部的化学传导(一)电传导静息电位:神经元不活动时的点位。
内负外正,相差70毫伏动作电位:神经元收到刺激时,沿神经系统传到的脉冲式电位变化,即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递形式遵循着“全或无”的法则,以每小时3.2~320公里的速度传递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①极化是膜内点位负性降低的过程②反极化是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的过程③复极化是动作电位下降的状态④超极化(绝对不应期)是负性提高以超过静息电位的过程(二)化学传导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p51)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种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兴奋作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到突触后膜的受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兴奋的传递。
(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不能有其他递质或者化学分子附着在分子受体上2.神经递质的形状必须和分子受体的形状相匹配三、神经回路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一中神经回路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连接方式除了一对一的连接外,还有发散式,聚合式,环节式的方式(p53)第三节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一) 脊髓(p56)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髓管内 功能: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二)脑(p57)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 脊髓 躯体神经 植物性神经大脑 脑干间脑 小脑 脑神经 脊神经 交感 副交感脑干延脑: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与有机体生命活动有重大关系“生命中枢”桥脑:延脑的上方,延脑和中脑之间,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对人的睡眠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桥脑之间。
分为①中央灰质②中脑四叠体③大脑脚三部分。
网状系统:上行网状结构(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行网状结构(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丘脑:位置: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下部,有两个鸡蛋型的神经核团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 (一) 脊神经(p54)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共31对(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 (二)脑神经12对感觉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听神经(3对)运动神经:眼动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5对) 混合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4对)(三) 植物性神经19C 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英国科学家兰格莱特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植物性神经过去也叫“自主神经”。
意思是他们不受中枢神进系统的支配,因而人们不能随意控制内脏活动。
但是生物反馈表明,人们通过特殊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随意控制内脏的活动,因此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思想起源于19世纪欧洲的一批颅相学家)(p61)结构: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半以上,重量约为脑总量的60%左右。
大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交感神经:从脊髓的全部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灰质角内发出,支配胸腹部的脏器和血管的活动。
人一般把交感神经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副交感神经:发自中脑,桥脑及脊髓的骶部,副交感神经节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副交感神经作用与交感神经相反,它骑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他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脑回: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
沟裂隆起部分成为脑回。
灰质(大脑皮层):大脑半球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
皮层由外到内分为分子层、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六层。
白质:大脑半球的内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负责大脑回间,叶间,两半球与皮下组织的联系。
其中特别重要的横行联络纤维叫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底部,对两半球的协同有重要作用。
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思想起于19世纪的一批颅相学家)(p61)初级感觉区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第17区听觉去: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第40,41区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下场区域内,属布鲁德曼1,2,3区它接受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
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既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初级运动区(p62)概述:位于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功能: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功能区与躯干、四肢的运动关系也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运动区和头部的关系是正且直的。
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取决于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的左半球,它由较广联合区联合区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分布范围很广。
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受系统的直接输入。
动物进化水平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面积就越大感觉联合区:指与感觉区邻近的广大脑区,从感觉区接受输入信息并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觉组织。
受损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位于运动区的前方,又称前运动区,它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位于运动区和运动联合区的前方,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定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的关系大脑的一侧优势(p64)由于这个不会总结,所以还请大家自己看下吧大脑的一些分区及功能前中央区:控制肢体运动,也称为躯体运动区后中央区:身体驱赶感觉区,负责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额叶: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无明确功能划分埃克斯纳区:书写中枢角回区:阅读中枢布罗卡区:表达中枢威尔尼克区:感受中枢(言语、信息的加工)脑功能的各种学说(p67)开始于加尔和斯帕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波伊庞德、布洛卡、威尔尼克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定位说得到进一步发展。
(潘非尔德)定位说整体说在定位学说风行的时候另一些学者提出了脑功能的整体说弗罗伦斯认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系统机能学说注:第二技能系统中①一级区是刺激的直接投射区,具有高度特异化的功能②二级区是对信息进行综合的脑区,位于一级区附近,反映事物整体性③三级去位于枕叶、颞叶和顶叶的交界处,对信息进行时间空间的综合,反映事物的关系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模块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中重要理论。
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p71,略过,看一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