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结构层汇总
路基路面第六版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1.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P7-P92.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填挖结合断面;路面横断面:槽式、全铺式3.路基结构层: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详见图1-34.路面结构分层及各层位功能?面层、基层、功能层5.公路自然区划:三级划分(1)一级区划:P21 依据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划分成7个大区(2)二级区划:主要指标:潮湿系数K=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又分为33个二级区及19个副区(3)二级区划:第二章1.土的分类P27指标: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数、土中有机质含量分成四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见图2-1,表2-1粒径划分的临界粒径‘2.土的工程性质路基填料:沙类土优于黏质土,粉质土属不良材料3. 路基工作区的概念及压实范围(图2-6)。
4. 路基的干湿类型:路基平衡湿度状况科依据路基的湿度来源分为:潮湿、中湿、干燥三类。
为保证路基的水稳定性,应保证路基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5. 路基抗变形能力参数:路基回弹模量、路基反应模量K、加州承载比CBR,各自的概念及测试方法第三章1. 路基的断面类型及构造:路堤、路堑、填挖结合断面2. 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原因P61-633. 路基横断面设计:(1)路基宽度:概念?一条行车道的宽度为:3.5m-3.75m(2)路基高度:概念?一条行车道的宽度为:3.5m-3.75m(3)边坡坡度:概念?用1:n或1:m来表示,n或m值越大,边坡越缓;n或m值越小,边坡越陡。
4. 边坡稳定性分析(1)直线型滑动面:砂类土试算法及解析法(2)折线形滑动面:滑动面为折线。
斜坡上的路基用不平衡推力法,有软弱夹层用传递系数法(3)曲线型滑动面:粘性土。
主要过程:1)找滑动面位置;2)采用条分法分析稳定性第四章1.坡面防护:(1)植物防护:植树、种草、铺草皮(2)工程防护:喷浆、抹面、灌浆、护面墙等明确各种防护的适用条件。
2. 冲刷防护:(1)直接防护:植物防护、石笼防护、石砌防护等(2)间接防护:导流构筑物及改河明确各种防护的适用条件。
公路工程中如何区分路基与路面结构层?其分界线在哪里?

公路工程中如何区分路基与路面结构层?
其分界线在哪里?
路基可分石方路基和土方路基(区别也就是填石和填土);路面结构层从下至上一般分为:垫层、基层、面层(注意是一般,也可能只有基层和面层),其中基层根据厚度又可分为下基层、上基层(也有可能只有一层),假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的话亦又可分为调平层、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亦是更具路面设计厚度)。
其分界线就在土、石路基与基(垫)层之间。
注意这里所讲的路基可能是填方路基也可能是挖方路基一般的填方路基系路面的设计标高高于原地面标高
就需要填筑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需要采用经济性和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填筑这种情况应因地制宜(选择填筑材料一般情况是石头或土)。
当路面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就需要挖方假如本来基础材质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挖到设计标高稍作处理(精加工)就可以作为路基了。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
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路基的断面型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路堤:指基身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有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高大路堤等基本形式。
路堑:全部为挖方的路基称为路堑,有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三种型式。
半填半挖:整个横断面上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路基零填路基:不填不挖路基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面层:直接同车轮和大气相接触的结构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气候稳定性,耐久、防渗,表面还应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路面的使用品质主要取决于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以减小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受阻而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需要。
面层表面应具有一定横向坡度,以利排水。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行车荷载竖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垫层:当路基水温状况不良和土基湿软时,在路基和基层之间加设垫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扩散应力等作用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线性工程,流动性大2、永久建筑,占地多3、类型繁多,施工协作要求高4、施工周期长5、干扰因素多6、经济影响巨大路路面设计的内容:勘察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路基路面建筑的内容:准备工作、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第二章行车荷载分析汽车对路基路面的重力作用,包括自重和载重第三章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公路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型相结合为原则一级自然区的筑路特点: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采用保护多年冻土的原则,宁填勿挖。
采取保温措施,以防路基热融沉陷。
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治冻胀和翻浆,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
第二篇 道路路基路面结构

路基与路面工程是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工程数量十分可 观,例如微丘区的三级公路, 每公里土石方数量约800016000m3 , 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每公里可达20000-
60000m3,对于高速公路,数量更为可观。路面结构在道,有时将超过
50%。 因此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路基路面能长时期具备良好的使用性 能,对节约投资,提高运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路面损坏往往与路基填料不当,路基排水不畅,压 实度不够,强度低等有直接关系。路基和路面相辅 相成,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应综合考虑它们 的工程特点、综合解决两者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 性等工程技术问题。作为一名道路工程师,必须掌 握公路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等课程的基 础上,掌握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 作。
主要内容:
对路基和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的类型及其特点 国外沥青路面技术 现代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学习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对路基和路面的基本要求
一、对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是保证行车的首要 条件。 2.直接位于路面下的那部分路基(有时候称作土基),必须具 有足够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刚度)和水温稳定性。
路面的分层- 面层、基层、底基层 面层--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
影响的结构层。表面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 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 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 如高级公路沥青面层总厚度是18-20cm,水泥混 凝土路面也可分上下层面铺筑,分别采用不同标 号的水泥混凝土材料,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 4cm沥青混凝土这样的复合式结构也是常见的。
基层--设置在面层以下,将荷载传到底基层、 垫层、土基,是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路面结构层及道路建筑材料

温缩特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外观胀缩性是三相 的不同的温度收缩性的综合效应的结果
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
水泥稳定类
在集料或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粒土、中粒
土和细粒土)中,掺入足够数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 合料经摊铺压实及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时, 称为水泥稳定类材料。
沥 青 稳 定 碎 石
半开级配6~12%
AM
细料少,只有少量填料或不掺矿粉,沥青用量较小,空 隙率大,属嵌锁结构,故热稳定性好,在低温不宜开裂, 但透水性大,强度和耐久性不如沥青混凝土
开级配>18%
ATPB
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 少,属骨架空隙结构型沥青混合料。 排水式,只能用于路面排水性基层。
• 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所得到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稳定碎石(水稳) • 用水泥稳定级配砂砾、天然砂砾得到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稳定砂砾(水泥砂砾)
• 用水泥稳定粗粒土所得到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碎石土
• 用水泥稳定中粒土所得到的混合料称为水泥砾石土 • 用水泥稳定细粒土所得到的混合料,简称水泥土; • 用水泥和石灰、水泥和粉煤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面
沥青混合料
层
粒料面层 材 料
块料面层
复合式路面
上面层
高 速 公 路 沥 青 面 层
抗
滑 层
中面层
至少有一层是I型密级配沥
青混凝土,以防止雨水下
下面层
渗,影响基层和路基。
用作防止雨水渗入的封层和厚度不超过3厘米的磨
耗层在路面力学计算中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次来看, 但作用不可忽视。
砂石路面
基 层
• 基层位于面层下面的一个层次。
路面结构层次构成 图文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二、路面工程应满足的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足够的稳定性 3.抗滑性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4.耐久性 5.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M/KM 6、环保性
设计宽度内开挖路槽,保留土路肩, 形成浅槽。也可采用培槽方法,在路 基两侧培槽,或半填半挖的方法培槽。 特点:路面厚度均匀,节省材料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2)全铺式断面 在路基全宽范围内部铺筑路面。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时为了将路
面结构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在全宽范 围内铺筑基层材料,保证水分由横向排 入边沟。 适用:用于路基较窄的中级或低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3、根据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 计方法的相似性,可分为: A、柔性路面 B、刚性路面 C、半刚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 用柔性结构层组成的路面称柔性
路面。 特点:刚度较小
抗弯拉强度较小 主要靠路面材料的抗压、抗剪切强
第三篇 路 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一、路面的定义 路面是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
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二、路面断面与宽度 1、路面的横断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1)槽式断面 在路基上按路面行车道及硬路肩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三、影响路面结构稳定的因素 1.大气水分与路基湿度状况 2.气温周期变化
路面结构层和常用材料

砂石路面
基层
• 基层位于面层下面的一个层次. • 主要承受来自于面层的垂直力,并将力传递到底基层、
垫层或土基上. • 基层是承重层. • 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一
定的刚度,具有一定的水稳定性. • 基层表面要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
基本条件.
基层
❖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结合料稳定类<有机结合料和无机结 合料〕和无机结合料的粒料类及刚性类.
• 在高速和一级公路上水泥混凝土面板下,二灰土也 不应用作基层.
半刚性类基层总结
水泥稳定集料类、二灰稳定集料类适用于各级的基层、底基层
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二灰稳定集料类宜用于高速、一 级的底基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及三、四级公路的 基层,作为二级公路的基层要视路面的好坏,路面好,不行
的
力 学
干缩特性
水分挥发和混合料内部的水化作用,混 合料的水分会不断减少,引起收缩
特
性
温缩特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外观胀缩性是三相 的不同的温度收缩性的综合效应的结果
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石灰稳定类
水泥稳定类
在集料或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粒土、中粒 土和细粒土>中,掺入足够数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 料经摊铺压实及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时,称为 水泥稳定类材料.
水泥土和二灰土宜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不应作为高级沥 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基层
水泥类 优于 二灰类 优于 石灰类 碎 石 优于 碎砾石 优于 砾 石 优于 土
无粘结粒料类〔碎石、砾石类〕
无粘结粒料类〔碎石、砾石类〕
无粘结粒料类〔碎石、砾石类〕
路基路面基本结构

路基路面基本结构路基路面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路基和路面两部分构成。
路基是指道路基础部分,主要承受车辆和行人荷载,分为填土路基和石方路基两种形式。
路面是道路的顶层,直接暴露在外,承受车辆行驶和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由路面结构层和路面材料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路基和路面的基本结构。
一、路基结构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承载和传递路面荷载,同时还能支撑路面,保证道路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路基可分为填土路基和石方路基。
1.填土路基填土路基是利用土方工程,在地基上填充一定的土石材料构成的路基。
填土路基可分为下部填筑路基和上部填筑路基两个部分。
(1)下部填筑路基:一般由基底填筑料和背填土组成。
基底填筑料为粗砾石或碎石,用于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
背填土是填在基底填筑料上的土石材料,通过压实和调整土壤的含水量和均质性,以提供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2)上部填筑路基:一般由路基填筑料、表层填筑料和路基面垫层组成。
路基填筑料通常为优质河沙或碎石,用于增加路基的厚度和提高承载能力。
表层填筑料为均质土壤或石方料,在路基填筑料上填筑,用于提供路面铺装的基础。
2.石方路基石方路基是指利用石方料构成的路基。
与填土路基相比,石方路基更适合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壤较差的地区。
石方路基在路基填筑料和表层填筑料的选择上与填土路基类似,但填筑的是石方料。
二、路面结构路面是道路工程的顶层部分,直接暴露在外面,承受车辆行驶和气候变化的作用。
路面结构主要由路面结构层和路面材料组成。
1.路面结构层路面结构层分为基层、底基层、粗磨层和面层四个部分。
(1)基层:一般由优质砂砾料和黏土料混合而成,用于承受和分散来自上层结构和路基的荷载。
基层的设计厚度和材料的选择根据路面的使用情况和交通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底基层:一般由石质料或混凝土构成,用于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底基层的设计厚度和材料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