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微传感器

合集下载

电容传感器专题知识讲座

电容传感器专题知识讲座
量,电容量C 就是另一种变量旳一元函数。只要 想方法将被测非电量转换成极距或者面积、介电 常数旳变化,就能够经过测量电容量这个电参数 来到达非电量电测旳目旳。
2024/10/1
17
一、电容板材在线测厚仪
测量过程:
电容测厚仪用于测量金属带材在轧制过程中旳厚度变化。 带材是电容旳动极板,总电容Cx=C1+C2作为桥臂。 利C1、C2两个极板当带材上下波动时Cx=C1+C2总旳电容量 不变;而带材旳厚度变化使电容Cx变化。
Cx=C1+C2
蓝色为传动、辊绿色为轧辊、黄色为带材、红色为测
2024/10/1
量极板
18
二、硅微加工加速度传感器
图示加速度传感器以微细 加工技术为基础,既能测量交 变加速度(振动),也可测量 惯性力或重力加速度。其工作 电压为2.7~5.25V,加速度测 量范围为数个g,可输出与加 速度成正比旳电压也可输出占 空比正比于加速度旳PWM 脉 冲。
K
C X
b
结论:
增大极板长度,减小极板距离都可提升敏捷度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敏捷度K为常数;
输出特征为线性;
2024/10/1 适合大位移测量。
4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旳特征
同心圆筒变面积式:
2R
2r
x
电容变化及敏捷度为
Cx
2 (h
ln(R r )
x)
C
(1
x h
)
3
h0
K dCx 2
dx ln(R r )
C
x x
C
ε
敏捷度为:
K
dCx dx
(
S
x) 2
2024/10/1

微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微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微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微压力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压阻效应来测量微小压力。

当压力传感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薄膜弯曲或变形,从而改变电阻器的电阻值。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间接得知外力的大小。

具体原理如下:
1. 压阻薄膜:压力传感器通常由一层薄膜制成,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可薄膜弯曲的性能。

2. 电阻器:在压力传感器的薄膜上涂有一个电阻器。

当薄膜发生弯曲变形时,电阻器的电阻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 电桥电路:通过将电阻器与其他电阻器连接成电桥电路,可以将电阻值的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变化。

4. 放大器:将电压信号放大后,传送给数据采集设备或显示设备,从而实现对微压力的测量。

当外部压力作用于传感器上时,薄膜会发生弯曲变形,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电桥电路来检测和转换为电压信号,进而测量出外部压力。

遥感技术基础-第06讲(遥感图像及分辨率)

遥感技术基础-第06讲(遥感图像及分辨率)

七、遥感图像分辨率的确定原则
应该指出: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根据 实际需要、现实可能等多种因素设计确定 的,并非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对所有应用 越有利。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应用目的 和当前的实际条件,选取最适当分辨率的 遥感图像。
本次课小结
主要内容:
1、遥感图像及类型
2、遥感图像的四个分辨率 (空间、光谱、辐射、时相分辨率) 重点内容 1、黑白图像、彩色图像、全色图像、多光谱图像、 热红外图像、微波图像、画幅式图像、面中心投影图 像、面阵图像、线中心投影图像、线阵图像、点中心 投影图像、立体图像等概念; 2、遥感图像的空间、光谱、辐射、时相分辨率的 概念及影响因素。
波段2
波段3 波段4 全色
4
16.5km 4 4 0.61 16.5km
四、遥感图像的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的光谱探测能力。 它包括传感器探测的波谱宽度、波段数、各波段 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若传感器所探测的波段数愈多,每个波段的 波长范围愈小,波段间的间隔愈小,则它的光谱 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光谱分辨率越高,它获取 的图像就越能反映出地物的光谱特性,不同地物 间的差别在图像上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空间分辨率的例子
表1: IKONOS-2图像 (美国,1999,第一颗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可与航片媲美) 图像类型 波段1 多 光 谱 波段2 波段3 波段4 波长范围 (μ m) 0.45~0.52 0.51~0.60 0.63~0.70 0.75~0.86 近红外 兰 绿 红 分辨率 (m) 4 4 13km 4 4 3天 地面带 宽 重访周期 (垂直观测)
线中心投影图象(线阵列图像)
线中心投影图像:线中心投影,同一幅图像有多条扫描线 构成,同一条扫描线内几何关系稳定。

传感器技术应用

传感器技术应用

6.2.6 硅谐振式压力微传感器 差动输出的微结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梁谐振子1 梁谐振子2
环形膜 真空罩
边界结构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School of Instru. Sci. & Opto-electro. Eng.
6.3 智能化传感器
6.3.1 6.3.2 6.3.3 6.3.4 6.3.5 传感器技术智能化的含义 基本传感器 智能化传感器中的软件 典型应用 发展前景
School of Instru. Sci. & Opto-electro. Eng.
6.3.4 典型应用 智能化流量传感器系统
批控罐装 流体入 科氏效应 解算 谐振特性 解算 f
闭环 放大器
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传感器 流体出 设定双组分 密度 信息处理单元 双组份流 体解算 双组分信息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School of Instru. Sci. & Opto-electro. Eng.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School of Instru. Sci. & Opto-electro. Eng.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School of Instru. Sci. & Opto-electro. Eng.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樊尚春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2 微机械传感器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概 述 硅电容式集成压力传感器 硅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 硅电容式表面微机械陀螺 微机械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 硅谐振式压力微传感器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现代传感器介绍PPT课件

现代传感器介绍PPT课件
现代传感器介绍
引言
• 传感器技术是仿生学的一部分,向大自然以及人类自身学习是仿生学永恒 的主题,也是仿生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传感器技术正式问世是在 20 世 纪中期,其大体经历结构型传感器、固体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三个历程。 传感器作为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已经 成为各个应用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工具。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
• 抗原或抗体一经固定于膜上,就形成具有识别免疫反 应强烈的分子功能性膜。如,抗原在乙酰纤维素膜上 进行固定化,由于蛋白质为双极性电解质,(正负电 极极性随PH值而变)所以抗原固定化膜具有表面电 荷。其膜电位随膜电荷要变化。故根据抗体膜电位的 变化,可测知抗体的附量。
3室注入含有 抗体的盐水
抗体与固定化抗原 膜上的抗原相结合
便携式超声波 探鱼器
2024/6/4
27
超声波测量液位和物位原理
在液罐上方安装空气传导型超声发射器和接收器,根据超声波 的往返时间,就可测得液体的液面。
多普勒效应
前进方向的 频率升高!
如果波源和观察者 之间有相对运动,那么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 波源的频率就不相同了, 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 应。测出f 就可得到运 动速度。
传感器的能量转换过程
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
转换器件
电学量
转换电路
目录
• 一、光纤传感器 • 二、生物传感器 • 三、超声波传感器 • 四、红外线传感器
五、微波传感器 六、智能传感器 七、超导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 光纤——光导纤维,是由石英、 玻璃、塑料等光折射率高的介 质材料制成的极细的纤维,是 一种理想的光传输线路。

第六讲2-电涡流传感器

第六讲2-电涡流传感器
磁导率μ、厚度h、金属板与线圈的距离δ、激励电
流角频率ω等参数有关。若固定某些参数,就可根 据涡流的变化测量另一个参数。
电涡流传感器
演 示 实 验
电涡流传感器
3.4.2 电涡流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把被测导体上形成的电涡流等效成一个短路环中的电流,
短路环可以认为是一匝短路线圈,其电阻为R1、电感为 L1。这样线圈与被测导体便可等效为两个相互耦合的线 圈。线圈与导体间存在一个互感M,它随线圈与导体间
交流 放大
相敏 指示器 检波
振荡器
电涡流传感器
变气隙式电感测微仪
电涡流传感器
电感压力传感器 —— 变气隙式结构
F
A


L
P
电涡流传感器 56 7
4
3
2 1
图18 微压传感器 1 接头;2 膜盒;3 底座;4 线路板;
5 差动变压器;6 衔铁;7 罩壳
电涡流传感器
变气隙式差动压力传感器
P
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传感器
3.4 电涡流式传感器 3.4.1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
涡流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属导体在交流磁场中的 电涡流效应。若一金属板置于一只线圈的附近,它
们之间相互的间距为δ,当线圈输入一交变电流i 时,
便产生交变磁通量Φ,金属板在此交变磁场中会产 生感应电流i1, i1在金属体内是闭合的,所以称之 为电涡流或涡流。涡流的大小等效阻抗为:
.
Z

U1
.
I

R
2M2
R12 L1 2
R1



j L

2M2
R12 L1 2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第五版)微波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第五版)微波传感器

微波传感器
27
图11-5给出了微波温度传感器的原理方框图。图中Ti为 输入(被测)温度,Tc为基准温度,C为环行器,BPF为带通滤 波器,LNA为低噪声放大器,IFA为中频放大器,M为混频 器,LO为本机振荡器。
微波温度传感器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微波遥测,将它装在
航天器上,可以遥测大气对流层的状况,可以进行大地测量
Δh—— ΔS—— 由上式可知,补偿短路器位移值ΔS即为被测物厚度变 化值Δh
微波传感器
26
11.3.4 微波辐射计(温度传感器) 任何物体,当它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都能够向外辐
射热能。微波辐射计能测量对象的温度。普朗克公式在微波
领域可近似为
(11-2)
就微波辐射计而言,它以一定的频带宽检测来自物体的微波 辐射辉度L(λ,T)。由于此电信号输出正比于物体的发射率 ε(λ,Τ)和绝对温度的乘积,因此微波辐射计指示的温度不 是物体的真实温度,而是辉度温度ε(λ,Τ)Τ
式中,fD
fr = f0+ fD
(11-3) (11-4)
微波传感器
30
当物体靠近靶时,多普勒频率fD为正;远离靶时,fD为负。 输入接收机的反射波的电压ue可用下式表示:
(11-5)
括号内的第二项是因电波在距离r上往返而产生的相位滞后。 用接收机将来自发射机的参照信号Uesin2πf0t与上述反射信 号混合后,进行超外差检波,则可得到如下式那样的具有两 频率之差,即fD
微波传感器
17
图11-2 微波液位计
微波传感器
18
11.3.2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常态下成偶极子形式杂乱无章地分
布着。在外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形成定向排列。当微波场
中有水分子,偶极子受场的作用而反复取向,不断从电场中

第一学期第六讲机器人导论

第一学期第六讲机器人导论
输出变化与输入变化的比值 然而, 在实际测量环境中, 传感器对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例如,光学成像对光照变化十分敏感
交叉敏感度/Cross-sensitivity
对与目标参数正交的环境参数的敏感度
误差与准确度/Error & Accuracy
传感器输出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error
4.1.2
m =测量值 ,v = 真实值
移动机器人需要感知、分析和解释周围的状态 真实环境中的测量是动态变化并产生误差的. 例如:
变化的光照条件/changing illuminations 镜面产生的反射/specular reflections 吸收声光的表面/Light or sound absorbing surfaces 机器人传感器对机器人姿态和机器人环境动力学的交叉敏感度
光学陀螺仪/Optical Gyroscopes
商用开始于80年代初期在飞机上安装使用. 观学陀螺仪/Optical gyroscopes
利用同一光源发射的两个单色束角或激光光束获得 速度(导向)传感器. 一束顺时针行进通过光纤, 另一束绕圆柱体逆时针行进 激光光束沿着旋转方向行进 行进路径偏短-> 表现出较高的频率 两束光频率之差Df 正比于圆柱体的角速度 W 新的固体光学陀螺仪也是基于同样原理采用微加工工艺制作.
© R. Siegwart, I. Nourbakhsh
一般分类/General Classification (1)
/触觉 /轮置电机传感器
/朝向
4.1.1
© R. Siegwart, I. Nourbakhsh
一般分类/General Classification (2)
/地面信标 /主动测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传感器的优点
体积小,重量轻。微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尺寸大多在微米
级,封装后的尺寸大多为毫米量级甚至更小;重量一般 在几克到几十克之间。
功耗低。特别适合电池供电的便携式仪器。 性能好。温度稳定性提高、工作频带加宽。 易于批量生产,成本低。微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一般利用
硅微加工工艺制造,适合大批量生产,从而降低了单件 成本。
典型微传感器之微压力传感器
//
11
211
12


44


1 2

1 2

1 2
11
12
44

12
211
12


44


1 2
1 2

1 2
1 2

1 2
11
12
44
P型硅—— //

1 2

44
;



1 2
44
N型硅—— //
上述三个公式是设计压阻式传感器的基本计算公式。室 温下单晶硅压阻系数数值见表。
典型微传感器之微压力传感器
11,12,44 1011m2 / N 的数值
晶体
导电类型
电阻率 /(Ω ·cm)
π 11
π 12
P
7.8
6.6
-1.1
Si
N
11.7 -102.2 53.4
π 44 138.1 -13.6
SHT11/15 型 智 能 传 感 器的外形尺寸仅为 7.62mm ( 长 ) ×5.08mm (宽)×2.5mm(高), 质 量 只 有 0.1g , 其 体 积 与一个大火柴头相近。
MPXY8300智能电容压力传感 器是飞思卡尔公司07年推出的 业内第一款采用MEMS技术制 作面向超低功耗和精确感应的 胎压监控系统(TPMS)的电 容传感器。芯片实物如图所示, 在20针脚的SOIC封装内集成 有电容压力传感器、电容X轴、 Z轴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 器、512bRAM、16KB闪存的 8位微控制器(MCU)和RF发 射器等电路。MPXY8300的超 低功耗可以使一节锂电池使用 10年!
2


21
22
23
24
25

26


2



6

61
62
63
64
65

66


6

1)剪切应力不可能产生正向压阻效应,则矩阵中
14 15 16 24 25 26 34 35 36 0
微传感器之材料技术
微传感器涉及微机械学、微电子学、微流体力学、 微热学、微摩擦学、微纳米生物学等多种理论方 面的研究。
微传感器涉及的基础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设计技 术、材料技术、微加工技术、微测量技术、集成 与控制技术等。
微传感器之材料技术
微机电系统所用材料按性质分为三类: (1)结构材料: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用于构造微机电系统
例:计算(100)晶面内﹤011﹥晶向的 纵向压阻系数与横向压阻系数。
解:ABCD为晶面(100),在该面内 ﹤011﹥晶向为AC,相应的横向为BD。
晶面(100)方向的矢量描述为i,晶向 ﹤011﹥的矢量描述为j+k。由于
i j k i j i k k ( j)
因此独立的共6个,即
11, 22 , 33, 23,31,12 记为: 1, 2 ,3, 4 ,5, 6
将与6个方向应力对应的6个电阻率相对变化dρ/ρ记为
1,2 ,3,4 ,5,6
则压阻效应方程矩阵形式为
1 11 12 13 14 15 16 1
微传感器的优点
提高传感器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传感器是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学和材料科学互相结合的综合密集 技术。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自补偿能力、 自校准功能、自诊断功能、寻址处理能力、双向通信功能、 信息存储、记忆和数字量输出功能。MEMS技术在传感器 方面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智能化水平。利用 MEMS技术,可以将信号调节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微处 理器、接口电路等与传感器封装成一体,组成微传感器系 统。
器件结构基体的材料,如硅晶体; (2)功能材料:指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如压电材料、光
敏材料; (3)智能材料:指具有结构功能化和功能多样化的材料组
合体,一般具备传感、制动和控制三个基本要素,能够模 仿人类或生物的某些特定行为,对外界信息激励具有较强 的自适应能力。常见的智能材料有形状记忆材料、电致伸 缩材料、电流变与磁流变材料等。
12 11 12 0
0
0

012
12
0
11
0
0
44
0 0
0
0

0
0
0
0
44
0
0 0 0 0 0 44
其中, 11 ——纵向压阻系数
12 ——横向压阻系数
44 ——剪切压阻系数
求任意晶向的压阻系数,如图所示。
图中1、2、3为单晶硅晶格的主轴方向, 在任意方向P形成压敏电阻,电阻沿此 方向变化,故该方向为电阻的主方向, 也称纵向,与P垂直的方向为Q方向。 如有应力σ∥沿此方向作用在压敏电阻 上,称此应力为纵向应力。要求此应 力在压敏电阻纵向P引起的纵向压阻系 数π∥,则必须将压阻系数矩阵中各压 阻系数分量全部投影到P方向。
12 2 11 12 44 l12l22 m12m22 n12n22
式中,l2、m2、n2为Q方向(即2’轴)在标准立方晶格坐标系
的方向余弦。
如单晶硅在此晶向(也是电流流过方向)同时有纵向和横 向应力,则电阻变化率为
R R

// //

典型微传感器之微压力传感器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利用硅的压阻效应和微电子技术制成的一种物 性型传感器。优点:灵敏度高、动态响应好、精度高、易于微 型化和集成化等。
单晶硅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 种现象被称为压阻效应。
R l
S
dR


s
dl

l
s2
ds

l s
d
定义新坐标系1’、2’、3’,设P方向 (即1’)在标准的立方晶格坐标系中的
方向余弦为l1、m1、n1,则投影结果为
// 11 2 11 12 44 l12m12 m12n12 l12n12
若有应力σ⊥沿Q方向作用在单晶硅上,称此应力为横向应力, 此应力在单晶硅P向引起的横向压阻系数π⊥为
约数的整数,用h、k、l表示。
h k l ——表示晶向
规定: (h k l) ——表示晶面
h k l ——表示晶面族
〈001〉
〈100〉
〈010〉
单晶硅的压阻系数
将单晶硅沿三个晶轴方向取出一微 单元,其应力分量共9个,但剪切应 力总是两两相等,即
23 32 ,31 13,12 21
便于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微传感器的优点
微传感器的集成化一般有三种情况:
将微传感器与后级的放大电路、运算电路、温度补偿电路
等集成在一起,实现一体化;
将同一类微传感器集成于同一芯片上,构成阵列式微传感
器;
将几个微传感器集成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微传感器。
传感器的多功能化是与集成化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微传感 器能感知与转换两种以上不同的物理或化学参量。
因此在(100)面内﹤011﹥晶向的横向为 0 11
则﹤011﹥晶向的方向余弦为:
l1 0, m1
1 12 12

1 2
,
n1

1 1 12 12 2
0 11 晶向的方向余弦为
l2 0, m2
1 (1)2 12

1 2
, n2

1
1
(1)2 12 2
4)单晶硅是正立方晶体,考虑其对称性,则有:
正向压阻效应应该相等: 11 22 33
横向压阻效应应该相等:
12 21 13 31 23 32 剪切压阻效应应该相等: 44 55 66
故压阻系数矩阵为
11 12 12 0 0 0
dR dl ds d Rls
对半导体材料
dR d E R
式中,π——压阻系数,与晶向有关。
晶向的表示方法
压阻式传感器基片是半导体单晶硅,是各向异性材料。外加 力的方向不同,压阻系数变化很大。 晶体的取向是用晶向表示的。晶向是指晶面的法线方向,如 图。其表示方法有两种: 1)截距式
2)正向应力不可能产生剪切压阻效应,故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0
3)剪切应力只能在剪切应力作用方向所在平面内产 生压阻效应,故
45 46 54 56 64 65 0
微传感器之微加工技术
由于微机电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材料是硅,所以对硅的微加 工是微机电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这部分技术很多与集成电 路制造中常用的技术是通用的,如氧化、掺杂、光刻、腐 蚀、沉积等。但为了满足微机电系统所要求的器件,还有 一些独特的加工技术和新的加工方法,如LIGA技术、键 合技术、准分子激光加工技术等。
第六讲 微传感器
微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微型化是当今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也 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