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测与临床

合集下载

血脂检测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临床意义
第4页/共9页
• 六、 载脂蛋白B 血脂正常人群中血清Apo B多在0.8-1.1g/L范围内。 正常情况下,每一个LDL、IDL、VLDL和Lp(a)颗粒 中均含有一分子Apo B100,因LDL颗粒占绝大多数, 大约有条有90%的Apo B100分布在LDL中,故血清 Apo B主要代表LDL水平,它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 正相关,Apo B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也与LDL-C相似。 在少数情况下,可出现高 ApoB100血症而LDL-C浓度正 常的情况,提示血浆存在较多小而致密的LDL。也就是 说, 对于LDL-C正常者测定Apo B100, 也有一定的临床 意义。 虽然, 有关这两类载脂蛋白测定方法已国际标准化, 但其 可靠性和准确性都不十分令人满意。同时, 测定结果的 临床价值尚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所以, 现阶段并不 推荐在临床上常规测定Apo AI和 Apo B100。
第7页/共9页
谢 谢共9页
第5页/共9页
七、 脂蛋白(a) 正常人群中Lp(a)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虽然个别人可高 达1000mg/L以上,但80%的正常人在200mg/L以 下,文献中的平均数多在120-180mg/L,中位数则 低于此值。通常以300mg/L为重要分界,高于此水平 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Lp(a)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家族性高Lp(a)与冠心 病发病倾向相关。男、女之间与不同年龄间无明显差异。 环境、饮食与药物对Lp(a)水平影响也不明显。在严重肝 病时Lp(a)可下降,而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外 科手术、急性炎症等可使Lp(a)水平明显上升。大量的流 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高Lp(a)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之一。
第6页/共9页
• 八、 临床血脂测定注意事项 (一)测定方法要准确、可靠。严格质控标准是要求胆固醇测定的变异系数控制在3%以内, 甘油三酯测定的变异系数控制在5%以内。 (二)病人应空腹。要求病人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脂检测,以避免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的 影响。一般认为,总胆固醇、LDL-C和HDL-C受饮食影响较小,随访时可以在非空腹状态 下进行检测。而进食对甘油三酯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求在禁食12~14小时后进行检测(可 饮用水和不含热量饮料包括茶和咖啡)。 (三)最好采用血清进行血脂测定。一般认为,血浆脂质水平大约较血清脂质低4%。 (四)采血时病人宜保持标准体位。进行血脂测定时,病人应保持舒适坐姿5 10min,这 是一种标准化的姿势。因为姿势改变可以影响血浆容量,从而使胆固醇水平发生变化。如 果患者在采血前平躺过10 15min则其血脂水平会偏低。在直立位时采血的甘油三酯和总 胆固醇浓度较平躺位采血所获结果高9% 10%。 (五)采血技术也要规范。采血时不要让血液阻滞的时间过长,插入针头前使用止血带尽 可能轻,采血前应放开止血带。 (六)为了确定每位受检者的基础血脂水平,先应按前述要求进行血脂测定,然后在1 3个 月内在同一检验科(或实验室)重复进行血脂测定。如果两次测定的血脂值非常接近,取 其平均值即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若两次所测定的血脂值相差较大,尚需进行第三次血 脂测定,三次测定的血脂平均值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 (七)血脂值不仅受测试方法不稳定的影响,而且还受生物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血 胆固醇水平每日正常波动范围约为3%或略高些,并受季节的影响,如春季血胆固醇轻度上 升,而秋季时则轻度下降。空腹状态下,个体血甘油三酯水平每日波动较大,平均为17%, 少数可大于30%,并且这种波动与饮食无关。 (八)已知某些疾病会对血脂浓度产生暂时性的影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急性期和 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此外,大型的外科手术和妊娠也对血脂水平有些影响。 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在胸痛发生24小时内测定的血脂浓度可代表患者的基础值情况。 LDL-C浓度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 24小时开始下降,1周内降低幅度最大,尔后逐 渐回升,约需12周才回到基线水平。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因急性胸痛怀疑为急 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的患者,均应在最初24小时内进行空腹血脂测定。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是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个指标,是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
态的重要指标。

血脂异常是导致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脂症与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1.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类的总和,高于正常范
围说明脂类摄入过多或者排泄能力不足。

高总胆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它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
脉狭窄和血流阻塞。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体内的主要
胆固醇运输者,它能够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清除过剩的胆固醇,将其转
运至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

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越低。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主要的胆固
醇运输者,它在体内过多时容易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阻塞。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心
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

通过检测血脂四项,可以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态,及时发现高血脂异常,
作出早期干预和治疗,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血脂四
项的检测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脂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 LDL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 素之一,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 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
• 合适范围:<3.37mmol/L;边缘升高: 3.37~4.12mmol/L;升高:>4.14mmol/L
•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 冠心病、肾病综 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 肝病和糖尿病等,
(3) 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 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 现象。
TG减低见重低下,极易引发脂肪肝等 症。
血浆脂蛋白LP
• LP是一种既有蛋白质又有胆固醇还有PL的复 合体,目前用于测量LP的方法有超速离心分 离纯化法、电泳分离法、血浆静置试验。
• 血清中90%~95%是TG,TG中结合的脂肪酸 分别为油酸44%,软脂酸26%,亚油酸16% 和棕榈油酸7%。
• 合适范围:<1.7mmol/L ; 边缘升高:1.7~ • 2.25mmol/L; 升高:>=2.26mmol/L
临床意义:
• 甘油三酯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冠 心病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 塞)成正相关。
• 增高:常见于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 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外 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和家族性高胆固 醇血症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贫 血、肝硬化、严重营养不良(如吸收 不良综合症)等
甘油三酯TG
• 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 形成。它存在三种形式甘油一脂MG、甘油 二脂DG、甘油三脂TG。
•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食用高脂肪膳食 后,血浆脂类含量将大幅度上升,但 这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 趋于正常。因此,检测血脂时,常在 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 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

血脂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专家讲座

血脂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专家讲座
临床上出现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无法给出 解释
血脂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39页
WHO标准化OGTT
1.试验前三天, 受试者每日食物中糖含量应不低 于150g, 且维持正常活动。
2.影响药品应在三天前停用, 空腹10-16小时。
3.坐位去血后5分钟内饮入250ml含75g无水葡 萄糖糖水。(妊娠妇女为100g, 儿童按 1.75g/kg体重给予, 最大不超出75g)
血脂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36页
血糖临床意义
生理性或暂时性低血糖 饥饿和猛烈运动 等
病理性低血糖 可见于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 瘤引发胰岛素分泌过多、严重肝病不能调 整血糖。
药品影响①血糖升高药品: 口服避孕药,儿 茶酚胺,咖啡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 ②血糖降低药品: 降糖药,酒精,普萘洛尔 等
血脂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17页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酶法测定
磷酸甘油氧化酶法(灵敏度高, 试剂稳定, 线性范围比较宽)
乳酸脱氢酶法(结果准确, 灵敏度低, 试剂 不稳定)
甘油氧化酶法(直接测定甘油方法)
血脂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18页
磷酸甘油氧化酶法原理
用脂蛋白酯酶(LPL)使血清中TG水解成脂肪酸 和甘油, 甘油激酶(GK)及三磷酸腺苷(ATP) 将甘油磷酸化, 以磷酸甘油氧化酶(GPO)氧化 3-磷酸甘油(G-3-P)产生H2O2, 最终以 Trinder反应显色, A500nm值与TG浓度成正比。
第6页
胆固醇逆转运路径
血脂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7页
高脂蛋白血症WHO分型
血脂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第8页
引发继发性高脂血症病因
1 、糖尿病 常表现为IV型高脂蛋白血症。 (胰岛素缺乏,不但促使肝脏生成VLDL增 加,而且因LPL活性降低,造成VLDL去除 降低,主要表现为血清TG、VLDL水平升 高,TG严重升高者有发生急性胰腺炎危险 性。)

血脂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1

血脂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1

磷酸甘油氧化酶法原理
用脂蛋白酯酶(LPL)使血清中TG水解成脂肪酸 和甘油,甘油激酶(GK)及三磷酸腺苷(ATP) 将甘油磷酸化,以磷酸甘油氧化酶(GPO)氧化 3-磷酸甘油(G-3-P)产生H2O2,最后以 Trinder反应显色,A500nm的值与TG浓度成正
比。
TG+H2O→甘油+脂肪酸 甘油+ATP→G-3-P+ADP
原理:
TG + 3H2O LPL Glycerol + 3RCOOH Glycerol + ATP GK+Mg2+ G-3-P + ADP ADP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 ATP 丙酮酸+NADH LDH NAD+ + 乳酸
由于反应消耗NADH,故可利用NADH在340nm吸光度降低来 测定甘油三脂的浓度。
n评价:
Ø优点:本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
Ø主要缺点是:
①某些胆固醇酯酶对胆固醇酯的水解不完全,不能用纯胆固醇结晶以有机 溶剂配制的溶液作为TC分析的校准液,而应以准确定值的血清作为标准, 此校准液(品)相当于三级标准。 ②表面活性剂,如吐温-40可以干扰胆固醇酯酶的作用,而聚乙烯醇6000 可使结果提高1%~2%;
G-3-P+O2→磷酸二羟丙酮+H2O2
H202+4-AAP+4-氯酚→苯醌亚胺非那腙+H2O2
2020/4/3
23
n 去除FG干扰可用下列方法:
1、外空白法:同时用不含LPL的酶试剂测定FG 作空白。
2、内空白法:又称两步法或双试剂法—将LPL 和4-AAP组成试剂2,其余部分为试剂1。

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临床血脂检测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临床血脂检测及应用方面的指南与共识相继发表;其中《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针对临床血脂检测相关阶段概述以及血脂测定项目合理选择与应用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多学科角度提出相应意见,促进了我国临床血脂检测及应用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保障了我国血脂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临床血脂检测基本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筛查血脂异常患者和服用调脂药物疗效评估的基本组合;另有载脂蛋白A Ⅰ、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可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常规组合。

如今,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浓度及脂蛋白亚型等相关参数的临床价值逐步得到认可。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电喷雾差分电迁移率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的日益成熟,促进了更多血脂检测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不仅有望改善现有ASCVD风险评估体系的预测能力,或还有利于调脂疗效或新药物安全性的判断,进而指导临床个体化、精准化的血脂管理。

本文将重点阐述上述血脂检测新技术方法的检测原理、报告内容及相关现状,并对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及促进未来血脂检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参考。

一、血脂检测新技术1.V AP:该技术是基于密度梯度超高速离心方法分离脂蛋白,再利用特殊的表面活性剂使不同脂蛋白解离胆固醇,再通过胆固醇酯酶和胆固醇氧化酶反应在连续流动的管路中实时检测吸光度变化,从而获得连续脂蛋白胆固醇图谱;还可利用激光颗粒散射检测技术,对超离法分离LDL组分颗粒数进行定量,再获得LDL颗粒浓度(LDL particles,LDL-P)。

基于V AP技术的全自动血脂谱检测体系,可报告血脂基本项目TC、TG、LDL-C和HDL-C,还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及VLDL3亚型、中间密度脂蛋白、LDL1~4亚型、Lp(a)、HDL2和HDL3亚型的胆固醇水平及LDL-P;另可报告非HDL胆固醇[即为VLDL、IDL、LDL1~4亚型和Lp(a)的胆固醇之和]、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即为VLDL3亚型和IDL 的胆固醇之和);且可提供真实的LDL-C水平结果(即为LDL1~4亚型的胆固醇之和),而传统LDL-C水平结果一般包括LDL 1~4亚型、IDL和Lp(a)的胆固醇之和。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摘要】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脂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血脂异常,进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在心血管病的预防中,通过监测血脂水平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脂检验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加强对血脂检验的研究和应用将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关键词】关键词:血脂检验,心血管病,临床意义,预防,诊断,治疗,指导意义,预后,生存率。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高发的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检验是通过对体内血液中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血脂代谢情况,及时发现血脂异常,从而进行预防和干预。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证实。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异常血脂指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病变,进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血脂进行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血脂检验的意义:通过详细介绍血脂检验的相关指标及其意义,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2. 探讨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深入研究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分析血脂异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发病机制。

血脂检测及与临床协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血脂检测及与临床协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血脂检测及与临床协作的重要性是什么?血脂检测是对人体中的中性脂肪、类脂等物质进行检测,用于评价身体情况,对于心血管类疾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预防具有较高价值。

就实际情况来看,血脂检查中的相应指标出现异常,多考虑患者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的病变,参考相关数据,可以尽早判断病变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用以降低疾病危害。

虽说血脂检测对于一些疾病的预防具有较高价值,但是实际应用效果还是不甚理想,国内冠心病、脑梗阻等疾病的发生率还是居高不下。

基于此种情况,需要临床协作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使血脂检测能够在疾病预防中发挥价值。

从长远来看,临床协作对于血脂检查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毕竟血脂检查应用与临床,多是被动接收患者样本,而未能主动实施。

那么,临床协作可以为血脂检查提供哪些重要帮助呢?首先,是可以明确检测对象。

在工作执行过程中,明确对象后可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还可以提高工作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说血脂检测对于疾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半年一检,或是一年一检,若是所有人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检查,会增加医院工作负担,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因此,临床协作的首要工作就是初步筛选检查对象。

对于一些本身就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是血脂指标存在异常的患者,应该尽量做到一年一检,若是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做到半年一检。

对于身体健康,未发现异常情况的人群,2-3年检查一次即可。

对于儿童,若是存在血脂异常情况,也需要加以重视,尤其是一些身体过度肥胖的孩子,必须定时检查。

临床协作的基本工作就是对相应对象进行宣传,使之定时进行血液检测。

其次,是可以为检验内容提供参考。

血脂检测的项目较多,就国内情况而言,主要是检测血脂四项,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但是血脂四项并不能完全反馈具体情况,而且部分甘油三酯、胆固醇数据正常的人,也存在胆固醇指标异常的情况。

针对此种情况,临床协作可以为血液检测的内容提供参考,临床上可以提供受检者相关信息,明确受检者血脂指标可能存在的异常,为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为高 T C血症 与脑 梗死 呈正相关 ,因为脑梗死与冠心病 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一 动脉粥样硬化 。 相反 , 高血压 和低血 清T C是脑 出血 的危 险因子 。血清总 T C低的人群 , 脑实质
11 冠心病 冠心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S 、 . A )心绞痛 、 急性
心 肌梗 死 ( MI。 究 表 明 血 脂异 常 , C T L L或 VL L A )研 T 、G、 D D
中国中医药 咨讯

21 00年 1 0月上 第 2卷 第 2 8期
Oco e 2 O V0 _ No 2 t b r 01 l 2 -8
l 2・ 8
Ju n l f iaT a to a hn s diieIfr t n o r a n rdi n lC ie eMe cn nomai o Ch i o
出血发生率较高 。 动物实验和尸检也证实血中的 T c浓度
极低 可能 影 响 动 脉 粥样 硬化 的发 展 ,并 导 致 颅 内深 穿 支 动
脉的破裂出血 ,这可能是由于低 T C导致血管壁 的脆性 和 通透性增 加。其可能的机制是 :1 低 T ( ) C使颅 内血管 的中
层 平 滑肌 细 胞 膜 的 结构 和功 能 改 变 , 细胞 膜 通 透 性 增加 , 对 毒性 物 质 的通 透 性 相应 增 加 , 而导 致 脑 梗 死 。 2 T 从 ( )C作 为
血 脂 检 测 与 临床
滕 文 祥
(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总医院检验科 , 甘肃
白银 ,3 9 3 70 1)
【 摘要 】 医技工作者应通过规 范血脂测定的方法 , 保证血脂测定 的准确可靠 , 这对合理应用血脂分析结果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血脂检测 ; 冠心病 ; 高血压
血脂 检 测 主 要 包 括 有 血 清 总 胆 固醇 T 、 油 三 酯 T C甘 G、 低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L L C 、 密 度 脂 蛋 白 H L— C、 D— 高 D 载 脂 蛋 白 A ( p A )载 脂 蛋 白 B( p B) 脂 蛋 白 ( ) L IA o I 、 Ao 和 a( p
动脉壁 , 防止 L L氧 化 和 聚 集 , 进 胆 固醇 从 动 脉 壁 流 出 , D 促 防止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 血 管 疾 病 。A o pB是 L L的 主要 载 D
细胞膜 的主要构成成分 , 是维持细胞膜完整性 、 流动性和决 定性 因素之一 , 后者与细胞膜受体 、 离子转运及免疫功能密 切相关 , C水平过低可能导致细胞崩解 , T 造成 出血。 1 代谢综合征( . 4 MS) 代谢综合征是临床上具有特定的多 种代谢性 ,多重危 险因子及多发心血管疾病 为主要临床预 后 的联合体 ,研究表 明, S与血脂 代谢 异常有密切关 系 , M
增高,D H L尤其 是它 的亚组分 H L一Ⅱ降低 , pA 的降 D AoI
低和 Ao p B的增高都被认 为与冠 心病 密切相关 。动脉粥样 硬 化 的基本 生化特 点是胆 固醇在动 脉内层平 滑肌细胞 沉
积 。D L L是所 有 脂 蛋 白 中首 要 的致 动脉 粥 样 硬 化 性脂 蛋 白 , 粥样 硬 化 斑 块 中 的胆 固醇 即来 自循 环 中 的 L L D ,被 认 为 是
A s 的致病 因子 , HD 而 L则 为抗 动脉 粥样 硬化 的脂蛋 白 , 能将周 围组织包括动脉壁 的胆 固醇转运 到肝脏进行代谢 。 A o I H L C有密切相关性 , D - pA 与 D — H L C代 表 H L中胆固 D 醇 含量 。A o 代 表 H L中蛋 白质 成分 ( 占 8 % ~ pAI D 约 0 9 %)反映 H L合成和分解之间的平衡 , 0 , D 它可直接作用于
1 循 环 系统 疾 病
1 脑卒 中 血脂 异常与脑卒 中相关 ,过 高或过低 的血 浆 . 3 T C水平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的发生率增加。 脑卒 中分为出血 性和缺血胜 , 即脑出血和脑梗死 , 两者血脂代谢 异常有所不
同 。 C水 平 与 脑 梗 死呈 正 相 关 , 与脑 出血 呈 负 相 关 。 究 T 而 研
M S 患 者 的血 脂 异 常 , 主 要 表 现 是 致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脂 其
脂蛋 白, 在运输 内源性 胆固醇 和甘油三脂及 L L的代谢 中 D 起重要作用。 血浆脂质代谢异 常, 其本质是构成脂蛋 白中的
蛋 白 谱 :1A o T ( ) pB、()
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 , 因此 , 在高血压病人中早 期 发现脂代谢异 常对 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非常重
要。
(), a) 血脂检测是临床常规测定 的重要指标 , 广泛应用于多 种临床疾病 的研究。 同的临床疾病均可测定血脂 , 不 本文将 可出现血脂测定异常的临床疾病及血脂测定 在这些疾病 中 的作用简述如下 :
颗粒 细小致密低密度脂蛋 白(L L C) sD — 水平升 高 ,D L L水平
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
2 消 化 系 统疾 病
21 肝病 肝脏是脂类和载脂蛋 白代谢 的重要器官 ,合成 . 并释放脂蛋 白及脂蛋 白酶类 。 肝脏在脂代谢 中具有摄取 、 转 运、 合成 、 转化及 降解作用 。引起肝损 害的多种病因作用于 肝组织后 , 可引起不同程度 的细胞损害和肝功能障碍 。 当肝 细胞损害时 , 脂类代谢 的平衡被打破 。 同的肝脏疾病其血 不 脂变化不 同 , 最为显著 的是 急性肝炎 , 硬化 , 肝 各项 血脂指 标水平下 降 , 显著性差 异 ; 肪肝患者 除 H L C A o I 有 脂 D — 、 p A 外 ,CT A o T 、G、 p B水平显著性 升高 ,慢 性肝炎 变化无 显著
蛋 白质部分及载脂蛋 白的代谢 异常 ,故载脂蛋 白测定对 冠 心病的敏感度远 比血脂及脂蛋白高 。脂蛋 白代谢异常主要
与其所含的载脂蛋 白的量和质 的异常有关 ,载脂蛋白在 冠 心病发生发展 的作用愈受到人们 的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认
为 , pA 、 pB 浓 度 与 发 展 成 冠 心 病 的 危 险 性 及 病 变 程 A o IA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