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引言概述: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的热能转换过程中。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换热器的发展历史,包括换热器的起源、早期发展、现代换热器的突破、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换热器的起源1.1 早期热交换的需求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就开始意识到热交换的重要性。

早期的热交换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实现,例如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中的热交换。

1.2 早期换热器的出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更高效的方式进行热交换。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开始使用石墨和陶器制作的管道来进行热交换,这可以被看作是早期换热器的雏形。

1.3 早期换热器的局限性早期的换热器存在着结构简单、热效率低下以及制造工艺困难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热交换需求。

二、早期发展2.1 管壳式换热器的出现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金属材料制造管壳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通过将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流过管内和管外,实现了更高效的热交换。

2.2 换热理论的发展19世纪中叶,热力学理论的发展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热力学的应用使得换热器的设计更加科学化,提高了热效率。

2.3 换热器的广泛应用随着工业的发展,换热器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化工、电力、石油等行业。

这些应用推动了换热器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三、现代换热器的突破3.1 换热器材料的改进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换热器的性能得到了巨大提升。

例如,不锈钢、铜镍合金等材料的使用,提高了换热器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

3.2 换热器结构的改良现代换热器结构的改良也为其性能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例如,采用板式换热器、螺旋式换热器等新型结构,使得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更高、体积更小。

3.3 换热器技术的创新现代换热器技术的创新也为其应用拓展提供了可能。

例如,热泵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换热器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能源系统和暖通空调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简单设备到现代高效换热器的演变过程。

1. 早期换热器的浮现早期的换热器是基于简单的原理设计的,主要用于加热和冷却液体。

最早的换热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罐装水系统。

这些系统通过将水贮存在暴露在太阳下的金属容器中,利用太阳的热量来加热水。

2. 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换热器开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早期的蒸汽机使用了简单的换热器来冷却蒸汽并将其转化为液体。

这些换热器通常由铜制成,通过将蒸汽通过管道和冷却剂接触来实现热量传递。

3. 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19世纪末,管壳式换热器的概念被引入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换热器由一组管子和一个外壳组成,热介质通过管子流动,而冷介质则通过外壳流动。

这种设计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更易于清洁和维护。

4. 现代高效换热器的浮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高效换热器开始浮现。

这些换热器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板式换热器通过将热介质和冷介质分别流动在平行的金属板之间,实现了更大的传热面积和更高的换热效率。

5. 换热器的应用领域扩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换热器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

除了工业生产领域,换热器还广泛应用于能源系统、暖通空调、汽车工业等领域。

例如,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就是一种换热器,它通过将发动机冷却液与外部空气接触来降低发动机温度。

总结:换热器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设备到现代高效设备的演变过程。

早期的换热器主要用于加热和冷却液体,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换热器开始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管壳式换热器的浮现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更易于清洁和维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高效换热器应运而生,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

换热器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除了工业生产领域,还广泛应用于能源系统、暖通空调、汽车工业等领域。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发展历史,包括起源、演变和创新。

1. 起源换热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热交换设备,用于加热和冷却液体。

他们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加热的地方。

这可以被视为最早的换热器应用之一。

2. 演变换热器的演变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18世纪,工业革命催生了蒸汽机的发展,这也促进了换热器的进步。

最早的换热器是简单的管壳式结构,用于将热量从蒸汽传递给水。

随着对换热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新型换热器相继出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热力学理论的发展为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也推动了换热器的发展。

例如,铜合金的使用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耐腐蚀性能。

20世纪中叶,随着化工、石油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换热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应用。

各种新型换热器相继出现,如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管束换热器等。

这些新型换热器在传热效率、体积紧凑性和清洗维护方面都有显著改进。

3. 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换热器领域也涌现出一系列创新技术。

其中之一是微型换热器的发展。

微型换热器利用微流体力学原理,将流体引导到微小的通道中,从而提高传热效率和换热器的紧凑性。

微型换热器在电子设备散热、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另一个创新是换热器材料的研究。

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例如,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增加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同时,新型耐高温材料的研发也为高温工况下的换热器应用提供了可能。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换热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换热器的自动监测和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总结:换热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简单热交换到现代的高效换热器,不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换热器的发展。

APV板式换热器公司简介

APV板式换热器公司简介

9
创新发展
APV 丹麦
10
创新发展
APV 美国
11
创新发展
APV 德国
12
创新发展
APV 巴西
13
创新发展
APV (中国)有限公司
1994年在北京建立了生产基地--APV(中 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板式换热器, 区域供暖机组,以配合其在国内及亚太 地区的业务发展。
14
质量一流
历史悠久
创新发展
17
Paraflow Plus
产品质量一流
Paraflow Plus
Paraflow
四角定位
改进的导流区 波纹的加强
加强垫片支撑
18
Paraflow Plus
产品质量一流
• 3 种尺寸 • Q030 • Q055 • Q080 • 3 种板型 • EnergySaver • DuraFlow • DuraFlow Plus • 2 种保险措施 • DuoSafety • ParaWeld
EPDM NBR Per. NBR Std. Years Temp. C
32
经验丰富
历史悠久
创新发展
质量一流 规格齐全
经验丰富
33
现场检测系统
经验丰富
现场检测系统
34
经验丰富
APV 内置过滤器
35
经验丰富
APV 液压工具
36
经验丰富
APV 专业服务
CIP系统
37
APV 公司的优势
悠久的历史 不断创新发展
4
历史悠久
APV公司的第一件产品
APV公司的第一间厂房 1955年建成 丹麦工厂,1941
5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简单设备到现代高效的换热器技术。

1. 早期换热器的发展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换热器来传递热量。

例如,古埃及人在河流附近建造了一种称为“水桥”的设备,用来将水从河流中引入建造物中,起到降温的作用。

此外,古希腊人还使用了一种称为“水车”的装置,通过水的流动来传递热量。

2. 工业革命时期的换热器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换热器的需求迅速增加。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换热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最早的蒸汽机换热器是简单的铜管束,用于将热量从蒸汽中传递到水中。

然而,这种换热器的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

3. 20世纪初的换热器技术突破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换热器技术得到了重大突破。

1905年,法国工程师莱昂·热尔发明了著名的热交换器,该设备通过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这种热交换器采用了新型的板式设计,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4. 现代换热器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换热器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例如,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浮现,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螺旋板式换热器采用了特殊的螺旋板设计,使流体在换热器内部形成螺旋流动,从而增加了热量传递的表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此外,现代换热器还应用了许多新的材料和技术,例如,采用高效的热导率材料,如铝合金和不锈钢,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采用弱小通道技术,使流体在换热器内部形成弱小通道,进一步增加了热量传递的表面积。

5. 换热器的应用领域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能源领域、建造和交通等。

在工业生产中,换热器被用于冷却和加热各种流体,如水、油温和体。

在能源领域,换热器被用于提高能源利用率,例如,将废热转化为电力。

在建造和交通领域,换热器被用于空调系统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简单的热交换装置到现代高效的换热技术。

1. 早期热交换装置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意识到热能的传递和利用。

最早的热交换装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他们使用石制的热交换器将热量从一个容器传递到另一个容器。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铜制的热交换器,用于加热浴室和温室。

2.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对热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换热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世纪末,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促进了热交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早期的蒸汽机使用简单的水管换热器,将热量从蒸汽中传递到水中,以产生蒸汽动力。

3. 管壳式换热器的浮现19世纪末,管壳式换热器的浮现标志着换热器技术的重大进步。

管壳式换热器由一组管子和一个外壳组成,热流体通过管子流动,冷流体则在外壳中流动,通过管壳之间的热传导实现热量的交换。

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电力等领域。

4. 换热器材料的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换热器材料也得到了改进。

20世纪初,黄铜和铜合金成为主要的换热器材料,但它们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容易腐蚀。

后来,不锈钢和钛合金等耐腐蚀材料开始应用于换热器创造,提高了换热器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5. 新型换热器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型换热器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板式换热器采用了多层板片的结构,通过板片之间的热传导实现热量的交换,具有高效、紧凑的特点。

此外,膜式换热器利用薄膜的渗透性,将热量和物质分离,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6. 换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换热器的发展将朝着更高效、更节能的方向发展。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换热器的热传导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使换热器的运行更加稳定和可靠。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引言概述: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换热器的发展历史,包括换热器的起源、早期换热器的发展、换热器的材料和结构创新、换热器的性能提升以及未来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一、起源1.1 蒸汽机的发明:换热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热能的利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2 早期换热器的浮现: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意识到热能的传递和回收的重要性,于是早期的换热器开始浮现。

二、早期换热器的发展2.1 壳管式换热器的浮现:最早的换热器是壳管式换热器,由一根管子套在一个金属壳体内,通过管子内的流体与壳体外的流体进行热交换。

2.2 水箱式换热器的改进:水箱式换热器是一种将流体通过多个水箱进行热交换的设备,早期的水箱式换热器通过增加水箱的数量和改进流体的流动方式来提高换热效率。

2.3 早期换热器的应用:早期的换热器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蒸汽机、锅炉和冷却系统等领域。

三、材料和结构创新3.1 材料的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换热器的耐腐蚀性、传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不锈钢、钛合金和陶瓷等材料的应用。

3.2 结构的创新:换热器的结构也得到了创新,例如板式换热器的浮现,通过将多个金属板叠加在一起,使得流体在板间进行热交换,提高了传热效率。

3.3 紧凑型换热器的发展:紧凑型换热器是指通过增加传热面积和减小设备体积来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其结构创新使得换热器在空间限制的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性能的提升4.1 传热效率的提高:随着材料和结构的创新,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得热能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

4.2 节能环保:新型换热器的应用使得能源的消耗得到了降低,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4.3 自动化控制:现代换热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换热过程更加稳定和可靠,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换热器文献综述

换热器文献综述

相变换热器文献综述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2011-01姓名:***学号:***相变储热换热器文献综述***(郑州***化工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换热器发展历史的回顾,总结相变储热换热器的理论技术和结构设计,对其物性数据,相变储热材料等做了简要评述。

1引言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一种设备,统称为换热器。

它是化工、炼油、动力、原子能和其他许多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通用工艺设备。

对于迅速发展的化工、炼油等工业生产来说,换热器尤为重要。

通常在化工厂的建设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0~20%。

在石油炼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85~40%。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工艺流程的需要,往往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如加热、冷却、蒸发和冷凝等。

换热器就是用来进行这些热传递过程的设备,通过这种设备,以便使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以满足工艺上的需要。

由于使用的条件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另外,在化工生产中,有时换热器作为一个单独的化工设备,有时则把它作为某一个工艺设备中的组成部分。

其他如回收排放出去的高温气体中的废热所用的废热锅炉,有时在生产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任何化工生产工艺几乎都离不开它。

2换热器发展历史简要回顾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

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

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

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

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

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材料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器发展历史中国换热器产业起步较晚。

1963年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按照美国TEMA标准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1965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板式换热器,苏州新苏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原苏州化工机械厂)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螺旋板式换热器。

之后,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首次引进德国斯密特(Schmidt)换热器技术,原四平换热器总厂引进法国维卡勃(Vicarb)换热器技术,国内换热器行业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获得较快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自主开发传热技术的新趋势,大量的强化传热元件被推向市场,国内传热技术高潮时期的代表作有折流杆换热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双壳程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表面蒸发式空冷器等一批优良的高效换热器。

参考文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1换热器就是在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热交换设备。

换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

换热器被广泛使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机械、暖通空调、食品、制药、航空、环保、城市供热及其它工业领域。

换热器不仅就是工业部门保证某些工业流程与条件而广泛使用的通用热工设备,也就是开发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与节能的主要设备。

换热器行业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就是一个处于蓬勃发展期的朝阳产业。

二)换热器行业主要产品分类在工业生产中,凡用来实现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设备,统称为换热器。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随处可见,在工业中应用非常普及,特别就是耗能用量十分大的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开发越来越多、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与型式亦不同、换热器种类随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开发不断更新。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与再沸器等,更加广泛地得到应用。

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垫量交换的原理与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与蓄热式。

此外,换热器又可分为板式、管式与管壳式三大类,具体包括:列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U形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蛇管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1、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加大工业节能、综合节水、流程工业的绿色化的重要性,并要求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节水型生产工艺,重点研究开发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与设备。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出台自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业、有色金属与物流业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

十大规划不仅能够帮助这些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且还能提升中国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振兴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减轻相关企业的财税负担,刺激内需,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稳定就业形势,意义重大。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可刺激这些行业自身的需求,比如上万公里的高速客运铁路建设、核电、采矿、钢铁与石油行业的建设项目能为装备制造业带来可观的商机,也会有力地推动换热器行业的发展。

4、《鼓励进口技术与产品目录(2011年版)》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制造技术属于2011年国家发布的《鼓励进口技术与产品目录(2011年版)》的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之一,这有利于国内换热器行业的技术升级。

三、换热器行业产业链分析上游供应行业(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商)、换热器行业与下游需求行业(整车制造商与其它主机制造商)构成换热器行业的产业链。

换热器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石化、电力、冶金、制冷、造纸、纺织、食品加工、医药、船舶、建筑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空间将最终决定换热器行业产品的销售及发展空间。

对于换热器行业制造商来说,上游行业对行业关联性主要体现于:(1)上游行业供给的质量将影响到本行业产品的质量。

(2)上游行业价格的变化将影响到本行业产品的成本。

近几年,各类钢材的价格变化较大,从而对换热器行业产品成本影响较大,仪器仪表行业产品价格相对较为稳定,对换热器行业产品成本影响相对较小。

1、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我国换热器行业的竞争企业主要分为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其中内资企业又可分为龙头企业与其她中小企业。

按照产品类型的不同,我国换热器产业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产品领域。

国内的企业比较集中于板式换热器市场,以四平巨元瀚洋、兰石换热设备等内资龙头企业以及数量较多的其她中小企业与外资企业在该市场上展开较为激烈的竞争。

而在空冷式换热器市场上,仅有哈空调为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其她以内资中小企业为主。

在板翘式换热器市场,外资企业仅有艾普尔一家,内资企业在该市场上主要面临与国内同行的竞争。

(二)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换热器的上游行业主要有钢铁行业(不锈钢与碳钢)、有色金属行业(铜、铝、锌以及合金等)、仪器仪表行业、机械基础件行业等,除了机械基础件行业,其她行业在我国均为较为成熟的行业,因而不存在原料或零部件供不应求或者无法采购的情况,因此行业上游议价能力较强。

(三)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换热器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工领域与制冷行业,行业整体发展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发展与景气状况密切相关。

换热器产品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的综合效能优势,其发展用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就是目前国家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倚重工具,下游行业对于换热器的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加之国内目前的换热器供不应求。

因此,行业的下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四)行业新进入者威胁随着“金砖五国”、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换热器的需求与生产制造不断向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中国等国家与地区转移,未来这些地区将会成为全球各大换热器生产商竞相争夺的重点市场。

未来将会有更多具备资金、技术与管理能力优势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换热器企业面临的外来着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而在国内企业中,由于行业壁垒较高,新进入者进入的难度较大,因此行业面临的新进入者的威胁主要来自外资企业。

(五)行业可替代性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等传统行业对高效节能、高温高压的换热器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在无法开发出可持续再生、低污染、高效率的新能源的情况下,换热器的使用与推广成了整个社会的潮流所趋。

退一步说,即使新能源得以开发,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换热器作为目前国内少有的节能减排产品之一,将维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变,因此其可替代性较小。

前瞻产业研究院五.换热器技术的发展前景1、于整体装置设计的数据库技术传统的整体装置设计任务就是由各个部门的工作小组分别对其中的某一项进行设计, 并通过设计说明书相互联系来完成的, 而最近发展起来用于整体装置设计的数据库技术, 可以使这种繁重的任务变得简单起来。

通过数据库系统, 不同类型的设计应用软件可以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 设计者只需通过数据库操作系统向应用软件中输入相关参数, 便可得到更多的关于设计任务的数据, 并且这些数据可以反馈到数据库中。

随着CAD 软件包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用于整体装置设计的数据库技术必定会代替手工计算设计方法。

2、计算流体力学( CFD) 与模型化设计的应用在换热器的热流分析中, 引入计算机技术, 对换热器中介质的复杂流动过程进行定量的模拟仿真。

目前,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热流分析已经用于自然对流、剥离流、振动流与湍流热传导等的直接模拟仿真, 以及对辐射传热、多相流与稠液流的机理仿真模拟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 在换热器的模型设计与设计开发中, 利用CFD 的分析结果与相对应的模型实验数据, 使用计算机对换热器进行更为精确与细致的3、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以采用强化传热元件与改进换热器结构为主的强化传热技术就是一种能显著改善换热器传热性能的节能技术。

根据传热物流条件的不同情况, 壳程传热强化的研究必然与强化传热管的优化组合相联系,这就是今后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发展的方向。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重要战略的举措,高效节能换热器的研究也成为当今地下换热领域研究的热点。

所以现在的换热器越来越向高精尖的技术水品发展。

参考文献:孙世梅张红《高温热管换热器的应用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 2004年汪波茅靳丰耿世彬韩旭魏鹏《国内换热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 210007;2、西安陆军学院西安 710108)第24 卷第5 期 2010 年10 月)陆民廷《浅谈管壳式换热器的振动及预防措施》(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31) 第39 卷第7 期 2010 年7 月郑雪苹, 孙俊杰, 李宝安《新型换热器的发展趋势》( 包头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内蒙古包头 014030) 第14 期总第216 期2010 年7月重沸器用于使装置中冷凝了的液体再度加热,使其蒸发。

通常有热虹吸式与釜式(1)重沸器(也称再沸器)顾名思义就是使液体再一次汽化。

它的结构与冷凝器差不多,不过后者就是用来降温,而重沸器就是用来升温汽化。

(2)重沸器多与分馏塔合用:重沸器就是一个能够交换热量,同时有汽化空间的一种特殊换热器。

在重沸器中的物料液位与分馏塔液位在同一高度。

从塔底线提供液相进入到重沸器中。

通常在重沸器中有25-30%的液相被汽化。

被汽化的两相流被送回到分馏塔中,返回塔中的气相组分向上通过塔盘,而液相组分掉回到塔底。

物料在重沸器受热膨胀甚至汽化,密度变小,从而离开汽化空间,顺利返回到塔里,返回塔中的气液两相,气相向上通过塔盘,而液相会掉落到塔底。

由于静压差的作用,塔底将会不断补充被蒸发掉的那部分液位。

重沸器的作用:使精馏塔底液相重组分气化,气相向上流动,与从回流罐下来的轻组分液相在塔斑或填料层上进行多次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从而使混合物达到高纯度的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