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挂篮设计迈达斯建模分析过程
连续梁悬臂浇筑挂篮验算书(迈达斯建模).(DOC)

鹤壁至辉县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大桥连续梁(70+120+70)m悬臂施工挂篮验算书施工单位:中城交建鹤辉高速公路项目部计算:江光军2015年5月整理上传目录1.计算依据 (1)2.主要技术参数 (1)3.挂篮设计 (2)4.挂篮荷载 (6)5.挂篮建模 (12)6.梁单元强度及刚度(挠度)验算 (14)6.1强度验算 (14)6.2刚度(挠度)验算 (18)7.三角桁架验算 (20)7.1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20)7.2刚度(变形)验算 (22)7.3连接螺栓、孔验算 (23)8.吊杆及其它结构验算 (26)8.1吊杆强度(拉力)验算 (26)8.2挂篮空载前移相关结构验算 (27)9.抗倾覆安全系数验算 (29)9.1挂篮满载工作时抗倾覆安全系数 (29)9.2挂篮行走时抗倾覆安全系数 (29)鹤壁至辉县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大桥挂篮验算(70+120+70)m1.计算依据(1)鹤壁至辉县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大桥设计图纸;(2)对应的挂篮设计图纸;(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电算软件:迈达斯(Midas Civil)。
2.主要技术参数根据相应的设计、施工等技术规范,各类计算参数选定如下:(1)人群及机具荷载取2.5 KN/m2。
(2)钢筋砼比重取值为26KN/m3;(3)混凝土考虑预压荷载系数取1.2;(4)混凝土超灌系数取1.05;(5)钢材弹性模量:2.1×105MPa;(6)钢材容许应力:拉应力[σ]=140×1.3=182Mpa(Q235)剪应力[τ]=85×1.3=110Mpa(Q235)注:1.3为临时性结构提高系数, 见《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表1.2.10(7)焊接容许应力:同基本钢材。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挂篮施工有限元模型建立与施工控制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挂篮施工有限元模型建立与施工控制文章以L高速公路连续刚构桥为例,分析模拟了桥梁挂篮的荷载特点和荷载传递体系,并使用Midas/civil软件,对桥梁各构件按梁单元进行模拟计算,同时对篮施工控制进行分析。
标签:连续刚构桥;Midas/civil;挂篮Abstract:Taking the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of L expresswa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imulates the load characteristics and load transfer system of the bridge hanging basket,and uses Midas/civil software to simulate and calculate each component of the bridge according to the beam element;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of the basket is analyzed.Keywords: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Midas/civil;hanging basket1 项目概况L桥的主桥部分属于混凝土连续刚构结构,其截面属于变截面单箱单室。
梁高8.48m,腹板以及悬臂端部底板厚度分别为1m、0.948m;跨中梁底板厚度、腹板厚度、高度分别为0.5m、0.5m、4.9m,梁高及底板厚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L橋施工采用菱形挂篮,构成部分为方形截面的杆件,使用门架连接主桁片,用斜撑将上弦杆之间加固。
双I40b槽钢构成其前横梁以及底篮的前后托梁,项梁腹板每隔0.225m设置一工字钢,共计10根,底板位置每隔0.75m设置一根,共设置5根。
2 挂篮的荷载特点和荷载传递体系由于L桥的悬浇段属于箱梁,横向分布并不均匀。
菱形挂篮的设计、制作、应用..

菱形挂篮的设计、制作、应用1工程概况1.1 桥型布置巴阳2号特大桥起讫里程为K182+600~K183+177,全长577m,采用双向分离式,左右线桥净距0.5~18.0m。
左线桥平面部分位于直线、部分位于R=3000m的圆曲线上,桥面纵坡部分为R=9700m 的凸曲线、部分为+0.5%和-2.45%双向坡,桥面横坡为单向2%;右线桥平面部分位于直线、部分位于R=4200m的圆曲线上,桥面纵坡部分为R=10000m的凸曲线、部分为+0.5%和-2.35%双向坡,桥面横坡为单向2%。
本桥主跨为100+180+100m的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连续刚构,左右线引桥均为4×30(云阳岸),2×30m(万州岸)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1.2箱梁结构巴阳2号特大桥主桥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截面,为三向预应力结构。
箱梁顶板高12.1m,底板宽7m,外翼板悬臂长2.55m。
箱梁0号段长15m(包括墩两侧各外伸2.25m),每个“T”构纵桥向分为20个对称梁段,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5×3.5m+8×4m+7×4.5m,累计悬臂总长81.0m。
1号~20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悬臂浇注梁段最大控制重量2332.5KN(未考虑施工荷载),挂篮设计自重1000KN。
全桥共有6个合拢段(两幅桥),分别是4个边跨合拢段和2个中跨合拢段,合拢段长度均为3m,边跨现浇段长8.36m。
箱梁根部断面梁高10.5m,跨中及边跨支架现浇段梁高3m(箱梁高均以腹板外侧为准),从中跨跨中至箱梁根部,箱高以半立方抛物线变化。
从1号梁段至6号梁段腹板厚70cm,从6号梁段至13号梁段腹板厚60cm,从13号梁段至21号梁段腹板厚50cm,边跨21梁段号至23号梁段腹板厚60cm,腹板变厚处设50cm渐变段过渡。
每号梁段的腹板上设有抗剪齿口。
箱梁底板厚除0号梁段为150cm 外,其余梁段底板从箱梁根部截面的120cm厚渐变至跨中及边跨合拢段截面的36cm厚。
基于midas的悬臂浇筑施工菱形挂篮结构竖向变形控制分析

基于 midas 的悬臂浇筑施工菱形挂篮结构竖向变形控制分析摘要:在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挂篮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质量和工效。
文章以一公路连续桥梁为例,考虑节段长度与重量等因素,针对竖向变形控制分析更合理的优化设计。
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挂篮主桁架形式对挂篮整体竖向变形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应力安全有富余而变形较大的结构可采取重点优化挂篮主桁的措施。
研究成果可为相似施工情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悬臂浇筑菱形挂篮竖向变形 midas引言如今连续梁大多采用悬臂浇筑施工,而悬臂浇筑中挂篮结构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
挂篮结构自身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不仅关系到施工时的安全与工效,同时也会对混凝土连续梁成形后的线形和应力产生影响[1-2]。
菱形挂篮与0号块的重量比通常应控制在0.5左右,现阶段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挂篮结构大多根据施工人员经验设计,缺乏理论数据支撑,需要理论分析对结构精准优化,以免造成钢材的浪费。
1.工程概述以某高铁连续梁项目为例,某高铁桥梁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跨度为(40+64+40)m,曲线半径R=310m,主梁为单箱单室直腹板结构,挂篮在0#,1#块上拼装。
悬浇梁段最重节段为A2#及B2#节段,重量均为900.8KN。
箱梁顶宽7.5m,底宽4.4m,在中墩箱梁底板宽度加宽至5.6m;顶板厚度除支点附近外均为39.5cm;腹板厚40→60→80cm,箱梁0#块加1#块梁段长度为16m,具备挂篮拼装起始长度的条件。
挂篮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在施工方案的初步设计阶段,项目部提出菱形挂篮方案,其结构主要由承重主桁架、底模平台、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及走行系统 5 个部分组成[3-6]。
挂篮结构布置如下图1.1所示,挂篮结构各构件材料与截面参数见表1-1。
图1.1 挂篮总装图1图1.2 挂篮总装图2表1-1 构件参数表材料主要力学性能参数[7]如下:表1-2 材料强度设计参数2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2.1 最不利工况下挂篮受力分析利用midas civil建立挂篮有限元模型,挂篮有限元模型共 241个节点,267 个单元,其中梁单元235个,桁架单元32个。
挂蓝分析

挂蓝分析和验算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培训目的:熟悉挂篮计算分析和验算
f≦[△] 稳定性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培训内容
挂篮的计算分析 1 建立civil模型 2 查看结果
结构和构件的验算 1 验算依据 2 强度、刚度、稳定验算
挂篮的计算分析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挂篮的计算分析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1.2 建模-边界
主桁锚固及释放梁端约束
原则:模型和实际边界一致、静定结构 边界类型:一般支撑和释放梁端约束 注意:释放梁端约束的数量
底平台锚固
挂篮的计算分析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1.3 建模-荷载
荷载: 挂篮+模板自重 混凝土自重 人群和机具
结构和构件的验算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2 验算结果
主桁架:倾覆+轴向受力+变形验算
φ为截面主轴两个方向的较小值
结构和构件的验算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2 验算结果
托梁:弯曲+剪力+变形验算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施工俱乐部: /bbs/forum-64-1.html QQ交流群 :385101262 专属问题解答邮箱shigong@
模拟? 注意:单元的分割数量 1 荷载类型 自重、梁单元荷载、集中荷载 2 荷载大小和位置
挂篮计算分析
桥梁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
2 计算结果查看
Q1:确定验算组合? Q2:确定各分项工况组合系数 Q3:正确提取结果?
主桁轴力图
托梁弯矩和剪力图
宽幅箱梁菱形挂篮结构设计与计算

宽幅箱梁菱形挂篮结构设计与计算发表时间:2020-03-24T05:54:22.344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1期作者:林沛城[导读] 挂篮杆件理论计算应力和实际测试应力远远小于材料的允许应力,挂篮的强度设计偏于保守,优化设计空间较大。
广东佛盈汇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摘要:结合佛山市魁奇路西延线佛开跨线桥工程实例,介绍了宽幅箱梁菱形挂篮的设计构思、挂篮结构。
该挂篮具有自重较轻,安装方便,受力明确,加工安装简单方便,综合技术指标高的特点。
挂篮杆件理论计算应力和实际测试应力远远小于材料的允许应力,挂篮的强度设计偏于保守,优化设计空间较大。
关键词:宽幅箱梁、菱形挂篮、设计构思一、箱梁概况简述佛山市禅城区魁奇路西延线工程佛开跨线桥主桥长146m,单幅桥面宽28m,主桥上部结构采用(39+68+39)m跨变截面连续箱梁,共分为13种梁段,挂篮悬浇梁段长为2m、2.5m、3m。
桥支点处梁高3.8米,跨中梁高1.9米。
箱梁底板水平,由顶板形成单向2%的横坡,梁高均为结构中心高度。
箱梁为单箱四室截面,箱底宽22米,箱顶宽28米。
最大梁段1#重量为167t,梁段长2m。
箱梁翼缘宽度每侧均为3.0米,箱粱顶板厚度为25厘米;箱粱腹板厚度正常段为55厘米,支点附件加厚截面为80厘米;箱粱底板厚度变化范围从25厘米~60厘米;翼缘板端厚度20厘米,根部厚度60厘米。
腹板与顶底板相接处、横粱与腹板及顶底板相接处均设置承托过渡结构。
二、挂篮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挂篮需满足以下要求:1、挂篮与悬浇梁段混凝土的重量比不宜大于0.5,且挂篮总重应控制在设计规定的限重之内。
2、各梁段采用一次浇筑,要求挂篮有足够刚度,挂篮的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应不大于20mm。
3、挂篮在浇筑混凝土状态和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
三、挂篮设计构思根据国内目前挂篮施工水平和加工能力,综合考虑本桥悬臂浇筑设计分段长度和梁段重量、外形尺寸,本桥挂篮设计构思:1、挂篮采用自重较轻的自锚式挂篮,挂篮在箱梁浇筑状态下,通过箱梁顶板预埋的精轧螺纹钢锚固平衡倾覆力矩,无需配重。
菱形挂篮 建模分析

Civil 临时结构计算分析例题Three菱形挂篮结构分析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施工事业部工程概况本挂篮根据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渭南过境段 K92+621 大桥箱梁悬浇施工的要求进行设计,由主桁承重系、底篮、悬吊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平台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具体布置如下图 1.1。
图1.1 菱形挂蓝构造示意图挂篮材料:承重主桁架、前后横梁、上平联、后联杆、分配梁、内外滑梁、底篮单元采用Q235组合型钢,吊带采用Q345钢,吊杆选用Ф32精轧螺纹钢,对应16Mn钢。
挂篮截面:承重主桁、前后横梁、后联杆采用双角钢焊接而成的方形截面,上平联、分配梁、底篮前后托梁采用双槽钢截面,内外滑梁以及底篮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刚吊带采用实腹长方形截面和双角钢截面,刚吊杆采用实腹圆形截面。
力的单位选择kN,长度单位选择m1、新建(保存)项目新建(保存)项目有三种方法:一是点击“”/新项目(保存);二是在快速访问工具栏直接点击“”(“”);三是使用快捷键“Ctrl + N”(“Ctrl + S”)。
2、定义材料和截面定义材料特性:特性/材料特性值/材料/添加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23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34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JTJ(S);数据库> 16Mn↵点击确定定义截面特性:特性/截面特性值/截面/添加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 ;截面名称:承重主桁;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3 ;截面名称:后联杆;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 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5 ;截面名称:分配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6(分配梁2)、7(分配梁3)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8 ;截面名称:底篮前托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9(底篮后托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0 ;截面名称:外滑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1(内滑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2 ;截面名称:底篮普通纵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3(底篮加劲纵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4 ;截面名称:刚吊带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5 ;截面名称:刚吊带I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实腹圆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视图>显示>节点>节点号节点/单元>节点>建立节点坐标:(0,0,0)m ;点击适用坐标:(-4,0,0)m ;点击适用坐标:(0,0,3.2)m ;点击适用坐标:(5,0,1.9)m ;点击适用坐标:(5,0,3.2)m ;点击确定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分别点取1、2;2、3;3、4;4、1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7.09,0)m ;复制次数:(2);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1、2、3、4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前后横梁结构>基本结构>桁架建模助手输入类型:;节间数量:(4);L:(7.09 );H1:(1.3 );选项:对称编辑勾选竖杆和两端竖杆;材料:(1:Q235);截面:(2:前后横梁);勾选所有构件使用相同材料插入插入点:5号节点(5,0,3.2);旋转:Gamma(90);原点:勾选显示号,选择10(0,0,1.3);释放梁端约束:点击分配在use选项中不勾选任何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桁架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14,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3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46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79号单元,点击适用 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52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8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 、44 、46 、48节点,再依次点取4、43、45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 、44 、45 、48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删除单元选择81号单元,点击删除(勾选删除自由节点,会自动删除47号节点)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77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7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06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29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1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 、50 、52 、54节点, 28、49、51、53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28 、50 、51 、54节点建立单元建立上平联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4 :上平联)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4、48节点,3 、5节点,8、23节点,8、21节点,21、3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单元,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竖杆下半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6、10节点,32 、6节点,28、1节点建立单元把70、74、78单元的结构类型改为梁单元建立悬吊体系单元前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前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3、4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6)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9、14、1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3、66节点,45 、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5);截面名称:(15 :刚吊带I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48节点,9 、69节点,14、70节点,16、71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7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72,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1,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857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6、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6);截面名称:(6 :分配梁2)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0、7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9、71节点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2、7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8)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6、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75、77、7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精轧螺纹钢)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2、80节点,73、81节点,76、82节点,78、83节点,74、84节点,75、85节点,77、86节点,79、87节点建立单元后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后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51、5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1、88节点,53、89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4,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8、89节点建立单元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5.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刚吊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0、92节点,91、93节点建立单元建立内外滑梁单元全部激活,点击标准视图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4、9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3、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0);截面名称:(10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6节点,95、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2、8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1);截面名称:(11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2、98节点,83、99节点建立单元镜像悬吊体系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悬吊体系单元,点击确定建立底篮体系单元视图>显示>单元>单元号 节点/单元>单元>建立单元 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 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9);截面名称:(9 :底篮后托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2、12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17号单元,点击适用将底篮前托梁的截面属性拖拉给218-226单元建立底篮加劲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7.8)m ;复制次数:(1);选择9、32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3);截面名称:(13 :底篮加劲纵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35、136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底篮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2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6.4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3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复制单元属性选择236号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底篮普通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44,0)m ;复制次数:(9);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把底篮普通纵梁截面属性赋予最新复制的 9 个单元镜像纵梁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鼠标点取136节点);交叉分割节点、单元;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纵梁单元,点击确定后联杆的建立激活承重主桁单元 节点/单元>分割单元单元类型:线单元;任意距离比:(距离比x :0.4); 选择2、6、1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3);截面名称:(3 :后联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89、190、191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全部单元4、添加边界条件节点/单元>建立节点坐标:(0,-0.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04,-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36,-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6.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镜像节点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选择192~195节点,点击适用选择 1、6、10、193、194、195、197、198、199、96、97、98、99、129、130、131、132 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开),R-all(关),点击适用选择 2、7、11、192、196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DZ(开),R-all(关),点击适用5、添加荷载挂蓝所承受的荷载以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形式荷载>静力荷载工况荷载>静力荷载>自重荷载工况名称:挂篮自重自重系数:z(-1)点击添加底部防护平台自重以节点荷载的形式加载在底篮前后托梁上荷载>静力荷载>节点荷载荷载工况名称:底部防护平台自重节点荷载:FZ(-2.8)点击适用均布荷载包括五部分:底篮普通纵梁为14.6kN/m,底篮加劲纵梁为31.7kN/m,侧模外侧纵梁为15.9kN/m,侧模内侧纵梁为41.2kN/m,内模滑梁为 52.5kN/m。
菱形挂篮计算书(超经典 实用)

菱形挂篮计算书目录第1部分设计计算说明 (2)1.1设计依据 (2)1.2工程概况 (2)1.3挂篮设计 (3)1.3.1 主要技术参数 (3)1.3.2 挂篮构造 (3)1.3.3 挂篮计算设计荷载及组合 (3)1.3.4 梁段截面分区 (3)第2部分底模结构计算 (4)2.1面板和小楞验算 (4)2.1.1面板和小楞的参数 (4)2.1.2面板所受荷载 (5)2.1.3面板和小楞的计算模型 (5)2.1.4强度验算 (5)2.1.5刚度验算 (6)2.2底模纵梁检算 (7)2.2.1 构造 (7)2.2.2 强度分析 (7)2.2.3 刚度分析 (9)第3部分侧模结构计算 (9)3.1侧模构造 (9)3.2荷载 (10)3.3侧模面板强度验算 (10)3.4侧模横向小肋[8计算 (10)3.4.1结构特点 (10)3.4.2载荷分析 (11)3.4.3强度验算 (11)3.4.4挠度验算 (12)第4部分挂篮各横梁结构分析 (12)4.1后下横梁结构分析 (12)4.2前下横梁结构分析 (15)4.3外模滑梁结构分析 (15)4.4内模滑梁结构分析 (18)4.5前上横梁结构分析 (21)第5部分主桁架结构分析 (24)5.1构造 (24)5.2载荷分析 (25)5.3建模 (25)5.4分析,结果提取 (25)第6部分混凝土强度,挂篮抗倾翻,钢吊带及主桁连接销检算 (27)6.1主桁后锚点混凝土强度计算 (27)6.2后下横梁后锚点混凝土强度计算 (27)6.3挂篮浇注时后锚抗倾覆计算 (28)6.4挂篮行走时轨道的抗倾覆计算 (28)6.5计算前上横梁吊带伸长量 (29)6.6主桁连接销计算 (29)第1部分设计计算说明1.1 设计依据①通桥(2008)2368A-Ⅴ60m+100m+60m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相关设计图纸;②《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③《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④《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⑤《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1.2 工程概况本桥为向莆铁路FJ-3A标连续梁,桥跨结构为60m+100m+60m的变截面单室连续梁,采用垂直腹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定基本环境
打开新文件,以‘外侧模架分析.mgb’为名存档。
单位体系设定为‘m’
和‘KN’。
文件/新文件
文件/存档(外侧模架分析)
工具/单位体系
长度>m;力>KN↵
图1设定单位体系
设定结构类型为X-Z平面。
模型/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X-Z平面↵
图2设定结构类型
设定材料以及截面
材料选择钢材GB03(S)(中国标准规格),定义截面。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
名称(Q235)
设计类型>钢材
规范>GB03(S);数据库>Q235↵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
截面数据/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截面形状>槽钢;
数据库>GB-YB;名称>C80×43×5/8↵
截面号(2);截面形状>槽钢;
数据库>GB-YB;名称>C50×37×4.5/7↵
图3定义材料
图4定义截面
建立节点和单元
为了生成单元,首先输入节点。
捕捉节点(开),
正面,
(开),自动对齐
模型/节点/建立节点
坐标(x,y,z)(0,0,0)↵
用扩展单元功能来建立桁架单元。
模型/单元/扩展单元
全选
扩展类型>节点 线单元
单元属性>单元类型>梁单元
材料>1:Q235;截面>1:50*37*4.5/7;Beta角(0)
生成形式>复制和移动;复制和移动>等间距dx,dy,dz:(0.8,0,0)m;复制次数:1选取节点1↵
调整间距,逐步建立如图5所示几个单元组成的桁架单元
图5桁架单元的建立1图6桁架单元的建立2
窗口选择选取如图6所示弧形区域各单元
模型/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
等间距>dx,dy,dz:(0,0,1.2)m;复制次数:4,
复制得到如图7所示桁架单元
窗口选择选取如图8所示椭圆形区域各单元
模型/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
等间距>dx,dy,dz:(0,0,1.2)m;复制次数:1,
复制得到如图9所示桁架单元
用扩展单元功能来建立桁架单元。
模型/单元/扩展单元
扩展类型>节点 线单元
单元属性>单元类型>梁单元
材料>1:Q235;截面>1:80*43*5/8;Beta角(0)
生成形式>复制和移动;复制和移动>等间距得到如图10所示的桁架单元。
模型/单元/交叉分割单元
容许误差:0.001m,得到如图11所示的桁架单元
模型/单元/删除单元
窗口选择如图11所示桁架单元
得到如图12所示的桁架单元
图7桁架单元的建立3图8桁架单元的建立4图9桁架单元的建立5
图10桁架单元的建立6图11桁架单元的建立7图12桁架单元
输入边界条件
3维空间的节点有6个自由度(Dx,Dy,Dz,Rx,Ry,Rz)。
但结构类型已设
定为X-Z平面(程序将自动约束Y方向的位移Dy和绕X轴和Z轴的转动
Rx,Rz),所以只剩下3个自由度(Dx,Dz,Ry)。
模型/边界条件/一般支承
节点号(开)
单选(节点:4,8,12,16,20,24,26,32)
选择>添加;支承条件类型>Dx,(开)↵
单选(节点:1,27);支承条件类型>Dz(开)
图13输入边界条件
输入荷载
定义荷载工况
为输集中荷载和定义自重,首先定义荷载工况
荷载/静力荷载工况
名称(组合荷载);类型>用户定义的荷载(USER)↵
图14输入荷载条件添加自重
荷载/自重
荷载工况名称>组合荷载
自重系数:X(0),Y(0),Z(-1)
图15添加自重荷载
输入集中荷载
荷载/节点荷载
荷载工况名称>组合荷载
选项>添加
图16输入节点荷载
运行结构分析
对桁架梁单元运行结构分析。
分析/运行分析
查看分析结果
查看反力
单元号(关)
显示
边界条件>一般支承(关),释放梁端约束(开)
结果/反力和弯矩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ST:组合荷载;反力>FXYZ
显示类型>数值(开),图例(开)
数值
小数点以下位数(2);指数型(关);适用于选择确认时
(开)
图17组合荷载引起的反力
查看变形图
显示
边界条件>一般支承(开)↵
结果/变形/变形形状
荷载工况/荷载组合>ST:组合荷载;变形>DXZ
显示类型>变形前(开),图例(开)↵
数值
小数点以下位数(5);指数型(关);适用于选择确认时(开)
图18组合荷载引起的变形图
以表格形式查看内力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内力
荷载组合>组合荷载(ST)(开);
位置号>位置i,位置j
图19桁架各梁单元内力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