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对于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学业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考察全国各地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性别、年级、城乡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结果将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 研究背景:介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和普遍性,以及应对方式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他们需要面对大量的课业任务和高要求的学业标准,这给他们带来了焦虑和压抑。
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和不确定性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焦虑和自卑感。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困扰和压力。
这些心理压力的普遍存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方式和特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身心健康,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研究目的:阐述研究的目的,即探讨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将研究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如问题解决、情绪调节、寻求社会支持等,并分析这些应对方式的特点和普遍性。
我们将考察个体因素(如性别、年级、人格特质等)和环境因素(如家庭背景、校园环境、社会支持等)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以全面了解其形成机制。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提升心理韧性和幸福感。
3. 研究意义:分析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

高校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探究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进步,高校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这些压力来自于学业、人际干系、就业及将来的不确定性等多个方面。
心理压力对高校生的身心健康和进修效果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因此,了解高校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对于个体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校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高校生心理压力的来源1. 学业压力:学业是高校生最主要的责任和任务之一,由此带来的进修压力不行轻忽。
学业压力主要来自于进修任务的繁重、进修内容的复杂和高考等竞争性的评判制度。
2. 社交压力:进入高校后,高校生面临着新的社交环境和人际干系。
其中包括与室友、同砚和师生之间的干系,同样也包括与异性交往和爱情方面的压力。
3. 就业压力:高校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状况的不稳定,高校生的就业形势分外严峻,这给高校生带来了就业压力和将来的不确定性。
4. 心理自身压力:除了上述的外部压力之外,高校生还会面临一些内在的心理问题,如人格特点、气质和生活态度等,这些均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高校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1. 乐观问题解决方式乐观问题解决方式是指实行主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高校生依据问题性质,实行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并且持续努力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他们会先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然后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并付诸行动。
2. 乐观应对方式乐观应对方式是指利用乐观的态度和心理调整来应对压力。
高校生会尽量保持宁静和冷静的心态,信任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乐观寻找问题的乐观方面,并寻找支持和援助的渠道。
3. 面对现实的方式高校生面对心理压力时,会面对现实并接受事实。
他们不会避开问题或者回避现实,而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渐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感受,以适应新的状况。
4. 求助和支持的方式高校生倾向于寻求他人的援助和支持。
他们会乐观与他人沟通,分享问题和狐疑,并倾听他人的建议和阅历。
2024年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主要应对措施

2024年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主要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如何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 心理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学业压力尤为突出,考试、成绩、升学等问题常常让学生感到焦虑不安。
同时,人际关系也是一大挑战,如何与同学、老师、家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任务。
2. 心理适应不良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
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许多大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4.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沉迷于网络世界,忽视现实生活,导致社交能力下降、心理健康受损。
二、主要应对措施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服务。
同时,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高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3. 加强心理辅导和干预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高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和干预。
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评、跟踪和干预,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4.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通过参与集体活动、拓展兴趣爱好、结交新朋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2023最新-大学生压力状况调查报告(优秀3篇)

大学生压力状况调查报告(优秀3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大学生压力状况调查报告》,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大学生压力状况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说明(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竞争越来越厉害。
而大学阶段作为人生的关键阶段,相比于高中阶段,要求一下子高了很多。
不管是生活、学习、工作,都比之前困难很多。
因此很多人都陷进了矛盾,而且会经常感到压抑、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等。
而且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可是却没找到任何措施来应对。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又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又很高,不仅是对能力的要求,而且是对素质的要求。
这次调查也是为了深进大学之中发现一些,从而能进步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调查时间2011年11月26日~12月13日(三)、调查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四)、调查对象在校本科生二、报告正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
以至于当今的大学生经常陷进个人压力等等。
现在的大学生存在的压力,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学生是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了调查与分析。
此次活动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压力是指“事件或环境,包括个体在与这些事件或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个体的认知与评价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简称为“压力”。
而学习压力的实质是个体面对学习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特殊反应,是个体和学习任务、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状态。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调研报告(通用3篇)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调研报告(通用3篇)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篇1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的增长,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面临来自不同领域的压力,这些压力由于处理不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引起了一系列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以及抑郁、自闭、强迫以及暴力倾向时有发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帮助大家找出缓解或减轻心理压力的针对性的方法,我们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稍不用功,成绩就会不够好;由于大学里的同学都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自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差距,难免会存在着攀比现象;每年大学毕业生都在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的交往难免会有些不合……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都有什么压力,压力从何而来,在压力之下我们会有哪些反应,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应对所面临的压力等,特此做了此次调查。
三、调查内容我们对不同性别、年级和院系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主要来源、影响和应对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各院系各年级学生以及少部分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外校学生主要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
由于条件有限,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31份,网络回收问卷32份,共63份,其中有效问卷61份。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
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情绪状态调查及应对方式研究

大学生情绪状态调查及应对方式研究一、大学生情绪问题调查分析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大学500名大一新生,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年龄分布在18-20岁之间。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匿名的形式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通过学校通讯录随机筛选样本。
1.3 调查内容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体基本信息、情绪状态的自我评价、情绪问题频率、症状表现及应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1.4 调查结果对500份问卷的分析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问题。
约有40%的学生表示自己经常感到焦虑,30%的学生感到压力很大,20%的学生觉得孤独,10%的学生有抑郁情绪。
在症状表现方面,有的学生出现失眠、食欲改变、疲劳等身体上的问题,有的学生出现情绪波动、情绪低落等心理上的问题。
二、大学生情绪问题的应对方式研究2.1 积极应对学业压力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业压力大,尤其是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所带来的压力。
对此,学生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和分心,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寻求帮助等。
适当的课余活动和社交活动也能帮助缓解学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状态。
2.2 加强心理调适许多大学生因适应新环境、面对新挑战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
加强心理调适对于缓解这些情绪问题至关重要。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课程、自我调节技巧学习、参与团体辅导活动等方式来提升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2.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对情绪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
大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学会放松自己,寻找情感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维持情绪的稳定。
2.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特别严重的情绪问题,大学生应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以免情况恶化。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等都可以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2.5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大学生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6篇

大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6篇大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篇1一、前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报告摘要此报告主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学习、情感、就业、人际交往四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__年12月18日。
调查范围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四、调查方式此次调查,我们选择在本系的管理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进行调查,男女生比例为1:1。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走访式调查,在调查访问中,我们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在分工中,由男生负责50份问卷,女生负责50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回收后,将问卷整编编号,1-49份是女生问卷,50-98为男生问卷。
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五、调查结果1、学习方面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炼狱后,如释重负,没有了以往堆积如山的作业,获得了自由身。
而问题是,在高中时期,生活学习的唯一使命是高考,而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方向缺少把握的同学在没有了高考这一目标后,忽然不知该何去何从。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来源和影响,以及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进行了此次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有效回收率为 85%。
同时,对 50 名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个别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 60%的学生表示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其中约 20%的学生认为压力较大或非常大。
从性别上看,女生感受到的心理压力略高于男生。
从年级上看,大三大四的学生心理压力相对较大,主要是面临着考研、就业等现实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1、学业压力学业成绩的要求、课程难度、考试竞争等是大学生学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约 40%的学生表示学业压力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
2、人际关系压力包括与同学、室友、老师之间的相处问题,以及恋爱关系的处理等。
约 30%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3、就业压力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和就业前景的担忧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压力源。
约 25%的学生表示就业压力让他们感到焦虑。
4、经济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学费和生活费用的负担等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约 15%的学生提到了经济压力的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1、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长期处于较大的心理压力下,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症状。
2、对学习的影响心理压力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缺乏学习动力。
3、对社交活动的影响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学生减少社交活动,变得孤僻、内向,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四、应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建议(一)学校方面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6,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6期)
Total No .306
收稿日期:2012—04—21
作者简介:蔡开贤(1977—),女,广东广州人。
广州医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蔡开贤
(广州医学院,广东广州510182)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心理障碍不但影响学习和生活,而且会危及健康成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成了社会和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州地区某高校本科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进行了调研,得出相应结果,并提出教育对策。
关键词: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023—02
应对主要是指个体评价压力源的意义,改变或
控制压力情境,
缓解由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行为和活动。
应对方式主要是指个体自身在受到内
外因素的作用下,
在行为上和认知上采用的一系列调整措施,从而适应这些外在、内在要求对自身的作用。
而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主要是指大学生受到压力后,在心理及行为上感到异常时,为使个体保持平衡而采取的调节方法。
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准确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的现状,掌握其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对象、方法、研究工具(一)对象横断面调查,以广州地区某高校本科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0份,有效应答
率为95.38%。
620名大学生中,
男生303人,女生317人;大一121人,大二118人,大三139人,大四136人和大五106人;城市生源403人,农村生源215人;独生子女234人,非独生子女385人。
(二)方法
使用自填式结构问卷,
召集学生在教室进行匿名调查。
并由研究者或经过培训后的调查员现场进行指导、组织和监督,当场回收所有问卷,发现错漏之处及时校正。
(三)研究工具1.一般情况量表内容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来源、是否独生子
女、担任的社会工作、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个人
月消费额、个人主要经济来源等。
2.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量表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量表采用吉林大学张林教授的问卷,该问卷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项目,是一个专门针对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问卷。
该问卷共67个条目,细分为三个维度共13个因子,这13个因子分别是(1)“外部疏导机制”维度,包含转移(f5)、宣泄(f6)和倾诉求助(f8)等3个因子;(2)“自我防御机制”维度,包含压抑(f10)、推诿(f2)、否认(f3)、合理化(f13)、幻想(f11)和退避(f12)等6个因子;(3)“心理调节机制”维度,包含调整心态(f1)、调整情绪(f7)、调整认知(f9)和总结经验(f4)等4个因子。
问卷采用了Likert 式的5点计分方式,也就是“从不使用”记为1分,“很少使用”记为2分“有时使用”记为3分
,“较多使用”记为4分,“总是使用”记为5分。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量表中的各个维度所包含的细分
条目以及其中的测量内容详见表1。
二、结果与分析
为了准确掌握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的方式结果怎样,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反映大学生面临压力时采用积极主
动的自我心理调节措施的“心理调节机制”维度的
3
2
表1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各维度包含条目及测量内容
维度条目数测量内容
“心理调节机制”
调整心态(f1)10调整情绪(f7)6调整认知(f9)5总结经验(f4)5反映了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压力时所采用的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措施
“自我防御机制”
压抑(f10)3推诿(f2)7否认(f3)5合理化(f13)4幻想(f11)3退避(f12)3反映了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所产生的自我保护性的适应方式
“外部疏导机制”
转移(f5)5
宣泄(f6)5倾诉求助(f8)6反映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压力时通过将注意力转向外部,借助外部手段减少压力的行为方式
四个因子:调整情绪(f7)、调整心态(f1)、总结经验(f4)、调整认知(f9)和反映积极主动应对方式的转移(f6)所得分值均排在前五位,而反映消极应对方式的“自我防御机制”维度的推诿(f2)、否认(f3)、退避(f12)等因子的分值均较低,说明面对心理压力,使用积极应对方式是大学生常见的结果(结果见表2)。
表2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使用情况的平均数与标准差(ʃs,n=620)
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13
x3.021.962.223.313.152.013.402.793.162.912.882.433.04
s0.640.520.570.680.680.560.720.670.600.810.800.680.66
次序51311241219378106从得分排在前十位的应对方式的条目来看,排在所有应对方式前十位的条目都是属于反映大学生面临压力时采用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措施的“心表3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排序
序号题目平均分1相信自己的路应该自己来走(f1)3.75 2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f1)3.61
3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使情况向好的方面发
展(f7)
3.58
4相信挫折只是一种锻炼(f1)3.49 5相信明天会更美好(f1)3.49 6正视失败,从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f1)3.48 7尽快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f7)3.47 8鼓励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f1)3.46 9多向好的方面想,看开些(f9)3.46
10认真总结经验,避免以后在犯类似的错误
(f4)
3.40
理调节机制”维度的内容(结果见表3)。
另外,有相
当一部分同学面对压力时“用酒精麻醉自己,借酒
消愁”(占2.4%)、“经常如此”或“总是”使用“相信
某种宗教,祈求神灵保护”(占4.8%)、“泡网吧聊
天或找人打游戏以摆脱此事”(占8.5%)、“不再为
目标付出,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占10.0%)、“听天
由命”(占14.9%)、“通过逃避的方式来寻求心理
解脱”(占15.1%)等不够积极、健康的应对方式。
三、讨论
本研究在对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结果进行了
详细分析,发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基本都
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且能够主动地寻求各
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措施去减少这些压力给他们带来
的消极效果;相对而言,他们较少使用其他的自我防
御方式和外部疏导机制,因此,可以得出大学生在面
对压力时主要的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内在自我调节方
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缺乏有效地外部
支持和援助措施,这一结果参考其他研究者,结果基
本一致。
面对压力时,有部分同学经常或总是使用
“听天由命”、“相信某种宗教,祈求神灵保护”、“泡
网吧聊天或找人打游戏以摆脱此事”、“用酒精麻醉
自己,借酒消愁”、“通过逃避的方式来寻求心理解
脱”、“不再为目标付出,承认自己无能为力”等不够
积极、健康的应对方式。
上述有关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发现对
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作为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
点,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
上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
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
[2]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J].医学教育
探索,2006(4).
[3]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
[J].心理科学,2005(1).
[4]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
(3).
[5]王雪莲,王绪朗.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概观[J].青年探索,
2005(2).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