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诗句和典故

合集下载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化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化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化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
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解析:“闻笛赋”引用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向秀与嵇康是好友,嵇康死后,向秀经过嵇康故居,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引用王质入山观一棋局而过百年的典故,王质上山砍柴,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等棋局下完,王质才惊悟过来,转身发现斧柄已经腐烂,等他回到家乡,才知道已历经百年,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化用诗经典故的诗歌

化用诗经典故的诗歌

化用诗经典故的诗歌
以下是十条化用诗经典故的诗歌:
1. 那桃花映双人的画面,多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啊!我和你站在树下,笑声能否也像那桃花般灿烂?
2. 望着那弯月,恰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刻的我多想与你一起,共赏这静谧的夜。

3. 分别的路口,犹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的不舍你是否能懂呢?
4. 一起漫步雨中,可不就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般惬意多希望永远停留。

5. 看见那片枫林,仿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们也在此刻沉醉吧。

6. 回忆起曾经的欢乐,不正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无忧无虑的时光啊!
7. 站在山顶眺望,好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心中的豪情怎能不涌起?
8. 面对困难时,想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难道不该坚强吗?
9. 那片宁静的湖泊,犹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般美好怎能不让人留恋?
10. 重逢的喜悦,不就像“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真是让人开心啊!。

化用手法是什么意思

化用手法是什么意思

化用手法是什么意思【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 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化用” 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化”,一是“用”。

简而言之就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

它是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

下面是几个“化用” 的简单例子。

《滕王阁序》(唐)王勃......绣,雕,雕,山原满视野,川泽满视野。

钟鸣·石鼎的家扑倒在地;葛船迷宫,青雀黄龙之肥。

云与雨滴,鲜艳的颜色。

晚霞孤鸭共飞,秋水同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岸,严阵惊寒,声破衡阳浦。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 这一句堪称千古绝唱。

~庾信《馬射賦》南北朝《行路难(其一)》(唐)李白纯酒费,为金杯,一万铜钱一酒壶,玉盘珍耻一万块钱。

我把食物棒和杯子扔在一边,我不能吃也不能喝,我拔出我的匕首,我徒劳地窥视四个方向。

我会渡过黄河,但冰会窒息渡船会爬上白雪皑皑的太行山。

我会坐在一根鱼竿上,慵懒地靠在小溪边,但我突然梦想驾着一艘船,向着太阳航行。

很难走,很难走,多歧路,现在安来了。

总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扬起云帆,横渡大海。

【姜太公钓鱼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吕尚,人,曾在渭水盘溪打鱼,遇,助周灭商。

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路过日月,被商汤雇佣帮助商人灭夏。

这两句话说明诗人本人对政治还是有些期待的。

《江城子》(北宋)苏轼老人谈少年狂。

左边黄色,右边蓝色。

金毛雕秋,千骑卷平冈。

为了报答全城人民追随我慷慨的狩猎提议,我将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这只老虎。

酒、胸、胆还开着。

在太阳穴上涂点药膏,有什么坏处。

【化用】苏轼的诗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化用了孙权射虎典故。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也许是主人担心我的木鞋踩坏了他珍贵的青苔,轻轻敲击柴门,久久无人开。

引用与化用

引用与化用

引用与化用什么叫引用?写文章时,直接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见解的修辞手法。

什么叫化用?“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

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

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滕王阁序》中还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句子,这是化用《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还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感悟苏轼高考考场作文我们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穿越诗经的画廊·关雎王开林湖南作协主席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

数数吧,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听着窗外草虫的低吟,看檐间的月牙儿袅娜如她瘦细的腰肢,我喃喃吟念“窈窕淑女”四个字,忍不住披衣而起,在中庭久久徘徊。

三千年,琴瑟未调;三千年,钟鼓未敲。

她还想听一听那欢快的曲子吗?爱情的旋律呵,我依旧熟悉,如同她往日琅琅的笑声,那金玉相振的音乐,我听了无数遍,有一种感动如潮起,如雪落,飞涌于天际,漫舞于山崖,有一种刻镂心肺的感动源自亘古的记忆。

诗句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

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之用典精析

5、廉颇不得重用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精选ppt
7
5、作者用典目的何在?
1、孙权败曹军
借 2、刘裕建政权
古 3、刘义隆北伐惨败
讽 今 4、拓跋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不得重用
精选ppt
国事艰难 英雄难再 (无奈不满) 伐金不可草率 (担忧) 江北沦陷 闲置不用 (激愤) 报国无门 (悲愤) 8
从典故性质上分:
❖ “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江山易 主,人事已非,燕子纵然归来也无物可寻了, 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
❖ “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
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漂泊之感,
悲伤之意。
精选ppt
11
例三:借用神话传说
❖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 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 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 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 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 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精庭选p坚pt 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15 自许。了却,完成。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诗中画线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精选ppt
12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精品文档 (117)《沁园春·长沙》中的典故化用

精品文档 (117)《沁园春·长沙》中的典故化用

《沁园春·长沙》向读者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独特的秋天情怀,词中雄伟魄大的气势,不仅是词人博大胸襟的再现,更是他对中国命运前途的热切期待。

而词中创造性的化用古诗词以增加文化底蕴,来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意,让词的韵味更见农致。

古为今用的灵活运用,让词中的景物更多的承载了作者的深思与忧虑。

下面笔者将简要分析本词中的几个典故,希望能对大家更加准确地理解全词有所帮助。

百舸,泛指船只众多。

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在扬的笔下,舸只有体积的量化,没有积极与消极的区别,呈现出一种静态的思索。

而毛泽东笔下的“百舸”不仅有扬笔下的形状,更有百千的数量,千帆竞发,浩浩荡荡,多么阔大的意境,有一种积极向前的动态美,恰好表现了毛泽东笔下秋的灵气。

争流:见于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载晋顾恺之赞会稽山川之美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本为群波竞逐而涌流,是一种自然界的奇特景象,是诗人被动的映射。

而毛泽东的词中则赋予了船以极强生命力,转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壮志豪情,反映了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真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鹰击:见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杀伐之表,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又《汉书》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鹰隼击。

”皆谓搏杀凡鸟。

而毛词中“鹰击长空”谓雄鹰展翅搏击长天,迅猛矫健,衬托出秋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生命力,这是当时的形势使然,更是诗人广阔胸怀的体现。

翔:本指鸟儿不扇动翅膀地飞行。

可参看《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又见于三国魏曹植《情诗》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

鱼“潜”鸟“薄”静动映衬,在诗意的提炼上都达到了自然凑泊、了无痕迹的境界。

是一幅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画,它反衬出了曹子建内心的苦闷与恐惧。

短歌行化用管子典故

短歌行化用管子典故

短歌行化用管子典故
短歌行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形式之一,而其中的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更是广为流传。

其中的“葵”一词,与管子典故中的葵丑有关联。

据传,管仲曾经因为鬼谷子的劝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魏国的葵丑。

葵丑原本是一个卑贱的地位,且相貌丑陋,但是因为管仲的女儿的美貌,他们的婚姻变得幸福美满,也因此葵丑感激管仲,一直以来都非常尊重和爱护他。

在短歌行中,“青青园中葵”这句诗句,便化用了管子典故中的葵丑。

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在创作中的灵活运用,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感恩和尊重他人的特点。

- 1 -。

诗歌表现手法之用典

诗歌表现手法之用典
诗歌的第四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羊公碑”是百姓为纪念晋代羊祜而为之立的感恩碑, 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泪沾襟”是说人们读完羊公的政绩后 无不为之落泪。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不仅追悼古代贤 明的政治家,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令功 绩长留人间,心中满怀失落与悲伤。
•本诗运用了谁的典故?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借用陶渊明 的诗句,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 露出归隐田园的情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本词上片用了什么典故?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王维《渭城曲》(写《阳关三叠》 《阳关曲》也对)。突出作者于漂泊天涯时与 故人刚刚相逢又匆匆别离的无奈与悲伤的心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江 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请分析尾联两处用典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隐士接舆生动地刻画出裴迪隐士(狂士)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用陶渊明隐居进而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人曾评论骆宾王“少年落魄,薄宦沉沦”,结合前人论述,分析本 诗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 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 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 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 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 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 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 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用诗句:
“碧云天、黄花地。

”由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化用而来。

“阁泪汪汪不敢垂。

”语出宋人《鹧鸪天》“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蜗角功名,蝇头微利。

”语出苏轼《满庭芳》。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出自元稹《莺莺传》,是莺莺谢绝张生的一首诗。

“伯劳东去燕西飞”,出自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后化为成语“劳燕纷飞”喻别离。

“一春鱼雁无消息”,出自秦观《遮鸪天》词“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典故
1.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

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2.红泪:王嘉《拾遗记》载,薛灵芸选入宫时,别父母,以玉壶承泪,壶映出红色。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后人遂称女子眼泪为红泪。

3.比司马青衫更湿:司马青衫语见白居易《琵琶行》,本句意思是自己落的泪比白居易听琵琶时落的泪更多。

4.伯劳东去燕西飞:比喻人的离散。

语出乐府诗《东
飞伯劳歌》:“东风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伯劳,鸟名。

5.一春鱼雁无消息:鱼雁,指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6.青鸾:古代传说中能报信的鸟。

据说汉武帝时,西王母降临,青鸾先来报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