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许宝騄先生的美国之行 -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合集下载

概率论 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

概率论 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

考试有技巧,学习无捷径。 平时的学习要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踏踏实实,这 才是方法中的方法。 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 相信自己,你会成为河南理工大的传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1章 概率论基础
1.1 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 2.2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3.3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3.4 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 3.5 全概率世纪30年代,前苏联的数学家柯尔莫戈洛夫 以勒贝格的测度论为基础,给出了概率论的公理化体系, 影响颇大。 柯 尔 莫 戈 洛 夫
【概率论简史】
我国的概率论研究起步较晚,从1957年开始,先驱者 是许宝騄先生。1957年暑期许老师在北大举办了一个概率 统计的讲习班,从此,我国对概率统计的研究有了较大的 发展,现在概率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系各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也是工科,经济类学科学生的公共课。
许宝騄先生
王梓坤 院士
陈木法 院士
彭 实 戈 院 士
严加安 院士 马 志 明 院 士
关于数理统计 统计学的英文词 statistics 源出于拉丁文,是由 status(状态、国家)和statista(政治家)衍化而来 的,可见起源很早并和国家事务的管理需求有关。
在中国,周朝就设有统计官员18名,5个层次,5个级 别,其官职叫“司书”,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先生请该 校历史教授考证:司书就是做统计的官员。
贝叶斯
皮尔逊
现代数理统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奠基人是英国的数 学家费希尔(R.A.Fisher) 1946年,瑞典数学家克拉默(H.Cramer)发表了《统计 学的数学方法》,系统总结了数理统计的发展,标志着现 代数理统计学的成熟。
费希尔
克拉默
图是10马克的德国纸币,纸币上的这个人就是高斯。 而纸币上印有一个函数表达式、还画一个曲线的,这个 函数曲线是正态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正态分 布又叫“高斯分布”。没有高斯和正态分布,统计就没 有今天的辉煌。

《数理统计》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探索

《数理统计》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探索

《数理统计》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探索发布时间:2022-11-20T15:04:17.42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4期第7月作者:吉建华韦秋凤(通讯作者)何利萍[导读] 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吉建华韦秋凤(通讯作者)何利萍广西财经学院中国—东盟统计学院,广西南宁 530003摘要: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深入挖掘《数理统计》课程资源,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融入思政元素,介绍著名统计学家许宝騄的生平事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哲学思想,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引导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数理统计;全程育人;教学案例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2014年中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数理统计》是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根据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研究随机现象,对研究现象的客观规律进行统计推断。

主要内容有: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及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概念与计算方法,分析随机现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代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81人名单

近代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81人名单

近代大师: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81人名单近代中国人才辈出,因此,在当时中国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就汇集了在文、理、工、医等各学科方向能够独当一面的卓越人才。

中央研究院于1928年成立,然而直到20年后的1948年3月,才正式召开了院士评议会,当选出首届院士,共81人。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合影具体名单如下:姜立夫(1890.7.4-1978.2.3),数学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许宝騄(1910.9.1-1970.12.18),数学家,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陈省身(1911.10.28-2004.12.3),数学家,伯克利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的创始人,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创始人。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数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在数学多个领域有杰出贡献,有「”华氏定理”等。

▲ 陈省身和华罗庚夫妇苏步青(1902.9.23-2003.3.17),数学家,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吴大猷(1907.9.29-2000.3.4)物理学家,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国物理学之父。

吴有训(1897.4.26-1977.11.30),物理学家,国立中央大学教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奠基人。

李书华(1889.2.10-1979.7.5),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叶企孙(1898.7.16-1977.1.13),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始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赵忠尧(1902.6.27-1998.5.28),核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

▲ 梅贻琦(前排左二),叶企孙(正中),赵忠尧(前排右二)严济慈(1901.1.23-1996.11.2),物理学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饶毓泰(1891.12.1-1968.10.16),物理学家,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许宝騄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卓越贡献

许宝騄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卓越贡献

许宝騄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卓越贡献摘要许宝騄是中国最早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杰出数学家。

他奠定了中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的基础,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精力。

其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许方法”仍被认为是解决检验问题的最实用方法。

关键词许宝騄概率论数理统计假设检验多元分析许宝騄(1910—1970年)是20世纪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统计学家之一,是中国最早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方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杰出数学家。

他加强了强大数定律;研究了中心极限定理中误差大小的精确估计;发展了矩阵变换技巧;得到了高斯2马尔科夫(Gauss-Markov)模型中方差的最优估计;揭示了线性假设似然比检验的第一个优良性质等[1]。

其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当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许方法”仍被认为是解决检验问题的最实用方法。

少年时代的许宝騄受益于表姐夫徐传元(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指导。

1928年,许宝騄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改攻数学,并于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

期间,深受熊庆来(1893—1969年)、孙光远(1900—1979年)和杨武之(1896—1973年)的教诲。

1933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理学士学位。

1936年,通过赴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考试,进入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的高尔顿(FrancisGaldon,1822—1911)实验室和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学。

193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

1940年,许宝騄回到抗日烽火中的祖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5年,应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联合邀请而前往美国。

1947年10月,谢绝众多朋友的挽留,毅然回到中国,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许宝騄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届当选的5名数学所院士之一。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西南联大时期的许宝騄与戴世光

西南联大时期的许宝騄与戴世光

Vol. 36, No. 5May 2019第36卷第5期2019年5月统计研究Statistical Research 【统计史专栏】编者按: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

《统计研究》自本期起开设"统计史专栏",旨在帮助读 者深入了解我国统计学科发展历史和统计实践历程,全面学习前辈先生的治学精神与教育理念,强 化专业认同、扩大研究视野。

专栏文章主要围绕统计学科的发展历史和重大统计实践历程来展开,以凝练的语言、生动的实 例、概括的总结而写就。

内容一般包括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统计人物的小传与评述;具有重要理 论或应用价值的统计方法的起源与发展概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统计教育事件的回顾与讨论;历史 上具有重要作用的统计著作或教材的综述与点评;具有广泛影响的统计学术团体或学术会议的概 览与介绍等。

西南联大时期的许宝隸与戴世光”袁卫内容提要:许宝霖、戴世光是我国近现代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的两面旗帜。

他们二位在 20世纪30年代分别留学英国和美国,获得统计学博士和硕士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在1940年、 1938年回到昆明,任教西南联大。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不仅在算学系、经济学系系统讲授数理统 计和社会经济统计等课程,而且作出了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艰苦而乐观的生活趣事既反映了 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更彰显出他们高尚的人格品德。

关键词:西南联大;统计;许宝驛;戴世光DOI : 10. 19343/ki. 11-1302/C.2019. 05. 009中图分类号:C829.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 2019)05-0120-09Hsu Pao-Lu and Tai Shih-Kuang in the National SouthwestAssociated UniversityYuan WeiAbstract : Hsu Pao-Lu and Tai Shih-Kuang are two leader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They studi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30s, and earned doctorate and Master degrees in statistic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 they returned to Kunming in 1940 and 1938 to teach in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They not only established a rigorous curriculuni in their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cio-economic statistics in th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 but also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earch breakthroughs that were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All of these were achieved in extremely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This article documents a series of their anecdote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 which reflect their virtues that are particularly admirable during that special time.Key words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 Statistics ; Hsu Pao-Lu ; Tai Shih-Kuang*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统计学科史研究"(13JJD910001)的阶段性成果,第36卷第5期袁卫:西南联大时期的许宝驟与戴世光•121-一、弓I言许宝1910-1970)与戴世光(1908-1999)是我国近现代统计学界的两面旗帜。

许宝騄先生生平

许宝騄先生生平

的方差不依赖于未知参数
。许宝騄的文[许 4]给出了通常的
估计是最优二次估计的必要充分条件。他的这一工作被看作是以后关于方差分量 模型大量文献的出发点。 在数理统计的一个重要领域多元分析中,许宝騄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给出过多元分析中若干重要分布的推导([许 6],[许 9])。其中文[许 6]利用数 学归纳法来推导维夏特(Wishart)分布,是这个重要分布各种推导方法中最优 美的一个。他还推导了对多元分析有基本意义的一些行列式方程的根的精确分布 和渐近分布([许 7],[许 11],[许 12])。在进行这些困难的工作时,他推动了 矩阵论在多元分析中的应用,也对矩阵论本身的技巧有所发展。他在北卡莱罗纳 大学讲课时,曾系统讲授过计算矩阵变换雅可比(Jacobi)行列式的技巧。直到 他回国 4 年以后,其中的一部分才由当时听课的学生第默尔(W.L.Deemer)和奥 肯(I.Olkin)根据笔记加以整理并取得他的同意以后公开发表[4]。 许宝騄在数理统计中最出色的工作之一是对一元线性假设似然比检验优良 性的论证([许 13])。他证明了似然比检验在所有功效函数仅依赖于一个非中心 参数的检验类中是一致最强的。这一工作后来在两个方面继续发展。一方面他的 学生把此文的方法用到多元问题中去[5];另一方面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获得所 有相似检验的新方法。经过一系列工作,最后由雷曼(E.L.Lehmann)和谢飞 (H.Scheffe)形成完全性的概念[6]。 许宝騄在概率论领域的工作主要是极限定理方面。设 是 个独立同分
里所用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不仅可用来解决 分布的有关问题,也可以用于解 决样本高阶中心矩,样本相关系数及样本的 统计量的类似问题。 许宝騄在概率论方面的另一个有深刻影响的工作是强化了独立同分布随机 变量序列强大数律的结论。设 变量序列。文[许 24]证明了 是一独立同分成立。这一事实被称为:均值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 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

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

荣获1983/1984年度Wolf 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

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许宝騄先生家世及轶闻

许宝騄先生家世及轶闻

• 许宝騄先生排行第七,有两兄四姐。长兄许宝驹(1899-1960),字昂若, 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历任国民 革命军第十八军党代表、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特派员、浙江省政府秘书长、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1941年,与屈武、王 昆仑等组建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坚持抗战,反对分裂。1948年任中国国 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解放后,任民革中央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 二届全国人大代表[9]。次兄许宝騤(1909-2001),燕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在广州、北京多所大学任教,是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的发起人之一。1945 年任《正报》主笔,参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地下组织,并在争取 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1951年任中国人民赴朝 慰问团总团副秘书长。历任民革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团结报》总编辑、 社长等职;是第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 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 许先生的祖母是俞樾的二女儿俞绣孙,其诗词遗稿《慧福楼幸草》 因被俞樾编入《春在堂全书》而传世。许先生的姑姑许之雯,聪 颖异常,“幼读蘅塘退士所选《唐诗三百首》,未半即会吟咏。 所吟诗句,工整之中,有秀逸之气。”其诗集由俞樾选刊,名为 《缃芸馆诗钞》。另一位姑姑许之仙则嫁到俞家,为俞樾的孙媳 妇、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的母亲。1917年许先生的大姐许宝驯嫁给 俞平伯(1900-1990)。因此可以说杭州横河桥许家浙江德清俞家 世代通婚,是典型的江南士大夫家族之间的特殊关系。许先生年 轻时多与俞平伯游,俞平伯先生的《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一文 说到,“(平伯)于二十年代,有《古槐书屋词》,许宝騄写刻 本。《望江南》三章,其第三记食品。今之影印本,乃其姊宝驯 摹写,有一字之异,今录新本卷一之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许宝騄先生的美国之行
(编者注: 此文是从传记“J.Neyman”一书的中译本《耐曼》中摘录下来的几段组成。

标题是我们加的。

郑忠国同志在各段后加了注,以便读者了解当时的背景。

该书是著名传记作家C.Reid所著,姚慕生等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7)。

耐曼(Neyman)是著名统计学大师,在其一生中,与许宝騄相遇两次。

1936-1938年,在英国大学学院时,耐曼是许的老师。

他后来称许是他最好的学生。

1945-1947年,许先生去美国时,他们又相遇了。

从下文可以看出,耐曼对许先生十分器重。

围绕许先生在美的两年,可以说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从《耐曼》一书引述的几段,可见许先生在学术界的地位。

)
这一时期,大西洋两岸书信频繁。

大学学院的生活一如往常:讲课,听课,考试,通过毕业论文。

那时耐曼最优秀的学生是中国人许宝騄(Hsu Pao Lu)即 P·L·许。

(耐曼用一个波兰短语向我称赞了许,这个短语他译成英文就成了“请坐!”,他微微欠身用手致意地表示了一下。

) 然而一个加拿大学生,昆虫学家杰弗里·比尔(Geoffrey Beall)无意中使他获得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科学结论。

比尔在处理与杀虫药剂的现场试验有关的问题时试图利用泊松分布但没有成功,他来请教耐曼。

耐曼问了他一些问题,他解释了飞蛾怎样按不同的大小片块产卵,由此孵化出幼虫,然后爬出去寻找食物。

耐曼从比尔的这些描述中受到启发,得到了“传染分布”这一新的思想,他与“聚类”的数学模型有联系,以后他还要反复的用到它。

耐曼正在清理一九三七年写的许多研究论文;次年有九篇论文发表,这是他最多产的一年。

论文“拟合良度的‘修匀’检验”是其中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首次提出了一种技巧,这种技巧最终影响了很大一部分有关渐近理论的工作。

这篇论文以纪念卡尔·皮尔逊为题,“是他,最早提出了拟合良度的问题,并最先去求解。


(郑忠国注:《耐曼》第P224页上这一段是Neyman对1936-1938在伦敦University College这一时期的回忆。

此处提到“P·L·许是Neyman最好的学生。

”这句话,钱敏平和我在访问Berkeley时,曾分别从不同场合听到Neyman 说过这句话。

这句话是Neyman对许先生的最权威的评价,足以看出许先生在世界统计界的地位。

)
对于耐曼个人来说,此时离开伯克利并非上策。

耐曼夫人动了一次大手术刚刚出院,统计学的教学“一蹶不振”,陶罗兹·波恩斯坦的接替者还没有找到(好
几次,耐曼问伊万思,让还未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人教高级课程是否“合法”)。

英国又一次遭受着可怕的轰炸。

希特勒亮出了讹诈已久的“秘密武器”——无人火箭,后来的事实表明,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像当时人们设想的那麽大。

耐曼感到他已受到召唤,必须投身行动。

伊万思支持他,敦促斯泼罗尔同意。

找一个适当的接班人的问题依然存在,耐曼始终认为,在战争时期坚持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显然已没有多余的老资格统计学家,但是在中国——
上一年,他收到过许宝騄一篇论文的抽印本。

许宝騄于一九三九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离开剑桥,在巴黎阿达玛那儿待了一年,然后回到他的故土,在北京大学担任统计学教授。

照耐曼的看法,许宝騄的水平绝对可以与瓦尔特相媲美,他们是新一代数理统计学家中的两个佼佼者。

一九四四年夏,耐曼一直在为许宝騄的旅费问题伤脑筋。

中国的形势一片混乱,天下三分,其一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其二由共产主义者领导,第三部分属于民族主义者。

许宝騄在某处一个地窖里从事科学研究。

他的工作居然能够印出来,简直是个奇迹。

他渴望到美国来。

耐曼第一脚踏上赴英的旅程,就给许宝騄发了一份电报,邀请他到伯克利来讲六个月课,并在来年担任一个收入有保证的职务。

在许宝騄到达之前,耐曼的老朋友鲍耶将每星期从帕洛阿尔托来两天替耐曼上课,他在斯坦福大学有个并不合适的职位,仅是个副教授。

(郑忠国注:第283 页这一段提到美国人才紧缺,Neyman培养的学生,一个个地被军方调走。

在考虑接班人时,想到了他的学生许宝騄。


学校预算委员会同意了最后的那个建议并表示相信让耐曼教授出任研究所
所长会使他要求发展统计学的愿望以及要求与他的地位相称的自主权这一愿望得到满足。

耐曼在给斯泼罗尔与伊万思的信中提出的其他要求,包括薪金问题,预算委员会认为可以做出安排使耐曼与校方都满意。

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耐曼正驱车奔驰在回来的途中。

他在南方稍事停留去看望了在查佩尔希尔的郝泰林,又去看了许宝騄。

他仍想劝许到伯克利或哥伦比亚去,可是他发现这位中国学者郁郁寡欢,他失恋了,一心想返回中国去。

(郑忠国注:第311页此处讲Neyman访问Chapel Hill的一段插曲,他仍然抱着希望许宝騄返回Berkeley。

但他发现许先生此时希望返回中国。


大选将在三月三十一日举行,但耐曼马上就要到华盛顿去做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

在一封匆忙写给伊万思的信中,他对在他离开期间统计学的教学与实验室的领导工作做了安排。

他对许宝騄在他与郝泰林的哥伦比亚大学学期结束后到伯克利来供职一事特别关心。

在一份单行空白打印的四页长的信中他又一次称赞了许,“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他已经得到了郝泰林的消息,郝泰林说他正打算秋天离开哥伦比亚到北卡罗来那大学去。

(在那里他最
终将领导一个独立的数理统计系,这是他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

)郝泰林说,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都希望得到许宝騄。

“我担心如果我们贻误时机,”耐曼警告伊万思说:“我们将得不到一位优秀的人才。


当他飞抵奥马哈时,他变得烦躁起来。

“天气不错,我的座位也很好,可是我并不愉快。

”他在飞机上给夫人写信道。

他的信东拉西扯,从实验用的甲虫,关于他“曾与欧里奇匆匆谈了十分钟”,一直到打听奥斯卡·朗的讲话在社会上可能引起的骚乱。

朗现在正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他甚至想象西红柿和臭鸡蛋正在朝这位波兰新任驻美国大使身上扔去。

他心中的第六个问题是讨论会的与会者在休息室喝咖啡的事情是否已经落实。

在华盛顿,他情绪沮丧地写信给勒曼道:
“讨论会似乎前景不妙。

朗刚才打电话给我说他病了,不知为什麽我总是担心许宝騄博士会不来参加。

我自己的论文是匆匆准备的。

天知道会发生什麽意外。


“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尽量把事情办好。


到达首都后不几天,他收到了爱佛琳·费克斯小姐写来安慰他的信,耐曼夫人将他的信交给她看过了。

一切都进展顺利,就是许宝騄宣布他在哥伦比亚学期结束后将随郝泰林去北卡罗来那大学这件事使大家感到遗憾。

远在大陆另一侧的耐曼陷入了忧郁之中:
“唉!又是功亏一篑!”
(郑忠国注:第294-295页,这一段描写Neyman在失去许宝騄时的心情。

当时美国名大学争相邀请许先生去任教,Neyman当然希望许回到Berkeley。

但最后,许先生决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跟着Hotelling到北卡去筹建统计系。

Neyman哀叹,功亏一篑!)
一九四五年秋,耐曼盼望能回到教学和研究上来而不是陷身于事务之中。

他热切的重新提出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建立宏大的美国统计中心的任务。

关于数学系内统计学的发展计划以及为了便于统计实验室与其他系合作的方案,这长长的公文送到了伊万思及其他系负责人的手里。

他建议在一九四五年下半学年开设的十门统计学课程将由爱德华·巴朗金(从普林斯顿来到这里的新成员),马克·尤代,爱佛琳·费克斯,约翰·苟兰特(又一位新来者),欧里奇·勒曼,伊丽莎白·司各特以及耐曼与许宝騄执教。

这些人除了后面两位以外,都还不曾获得博士学位。

耐曼因有许宝騄这样才华出众的数理统计学家在伯克利而感到高兴。

因此,当他看到许宝騄在一张表中仅仅被称为统计学讲师后,便对这个“令人不快的错误”向斯泼罗尔提出了抗议。

他说:“有人也许会说在一张表格中怎麽称呼关系不大,但是既然写上了头衔就有其目的,否则写它做什麽。

对许宝騄来说,在这样的失误中所受到的损害比美国人更多。

作为一个中国学者,两所美国的重要大学邀请他来当访问教授,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事实上,要是那张表能真实的反映他的工作,那就好了,那样一份东西留在他家中,子孙后代看了也会感到自豪的。


(郑忠国注:第291至292员上(1946)这一段讲述许宝騄到达Berkeley 后Neyman的心情,许宝騄当时是Neyman的得力助手。

里面也提到一件令人不痛快的事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