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的题干转化
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可能性推理之四大论证模式

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可能性推理之四大论证模式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更具体的各个部分的详细情况,我们来看看河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在线咨询。
可能性推理是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部分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所谓可能性推理,即前提对结论提供的不是必然的支持,只是可能的支持,可能性推理常见的两种考查方式即“如何削弱题干的论证”,或者“如何加强题干的论证”。
核心都在于要找到论证当中的漏洞,削弱即把漏洞捅破,加强则把漏洞补上,可能性推理一般有四种论证模式。
一、已知“事实”得“结论”当我们看到一个事实或者一个现象的时候,通过这个现象运用自己的思维得出一个结论。
当然,每个人的逻辑是不一样的,而这里的逻辑并不一定符合必然性推理中的形式推理,它是开放的。
如:一个孩子学习认真努力,绝大多数人认为他大有作为,但是少数人会认为他连玩都不会,凡是这么学习的人,将来肯定没出息,思维已经被束缚了。
但是无论我们的逻辑是否一样,规则都是一样的,都是已知一个事实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结论就是有出息或者没出息,无论是哪种结论,都不能确定知道哪个结论就一定是正确的,都是对未来事物的一种猜测。
既然如此,两种结论都只是可能的,这个结论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支持者就可以加强某个观点,反对者就可以削弱另一个观点,这就是可能性推理中的两大题型,两大问法。
第一种问法“如何削弱”,第二种“如何加强”,这两种问法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都是极高的。
例:为了估计当前人们对管理基本知识掌握的水平,《管理者》杂志在读者中开展了一次管理知识有奖问答。
答卷评分后发现,60﹪的参加者对于管理基本知识掌握的水平很高,30﹪左右的参加者也表现除了一定的水平。
《管理者》杂志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群众对于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不错的。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的解题技巧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的解题技巧有哪些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的逻辑推理部分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但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准确地应对这类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的解题技巧。
首先,要熟悉各种逻辑推理的题型。
行测中的逻辑推理主要包括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归纳推理、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大量的练习,能够迅速识别题型,从而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
在翻译推理题中,准确理解并翻译题干中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
比如“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关联词所表达的条件关系,要熟练掌握其翻译规则。
例如,“如果 A 那么B”翻译为“A→B”,“只有B 才A”翻译为“A→B”。
同时,要牢记推理规则,如“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一定”等。
通过正确的翻译和推理,能够快速得出答案。
真假推理题的关键在于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以及包容关系。
矛盾关系必定一真一假,通过找到矛盾关系,可以确定其余论断的真假情况,从而逐步推理出答案。
反对关系也有其特定的真假特性,比如“两个有的,必有一真”“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分析推理题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我们有清晰的思路。
可以采用排除法、最大信息法、假设法等。
排除法是通过题干所给信息直接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最大信息法是从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入手进行推理;假设法是在其他方法无法得出明确结论时,通过假设某个条件成立来进行推理。
归纳推理题要注意遵循“从弱原则”,避免过度推断和绝对化表述。
选项中表述过于绝对的往往是错误的,而可能性、或然性的表述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同时,要仔细比对题干与选项的内容,确保选项内容在题干中有依据。
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加强论证题,要明确论点和论据,然后分析选项是通过补充新论据、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还是通过举例加强等方式来加强论点的。
而削弱论证题则相反,需要思考选项是通过削弱论据、切断论据与论点的联系还是直接否定论点等方式来进行削弱的。
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doc

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任何考试都是有一定的考试技巧的,当然平常的积累还是占据绝大部分的,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可能性推理题目是行测判断推理中的重要考查内容,大部分同学很容易可以判断出来可能性推理的选项是加强型还是削弱型,但是在强度的比较上却很容易犯迷糊,分不清哪个是最能加强或最能削弱的选项。
其实,只要大家熟练掌握力度比较的五条原则,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今天大家来了解一下两种常见的力度比较,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解决可能性推理问题。
一、直接>间接第一个比较的角度就是“直接>间接”,意思就是与题干结论的话题相关性越强,加强或削弱的力度就越大。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例1】9月初大学入学报到时,有多家手机运营商到某大学校园进行产品销售宣传,有好几家运营商推出了免费套餐服务。
但是其中一家运营商推出了价格优惠的套餐,同时其业务员向学生宣传说:其他运营商所谓的“免费”套餐是通过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来获得运营费用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业务员的宣传?(1)有法律明确规定,手机运营商不得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2)免费套餐运营商是通过广告来获得运营费用的【答案】(2)。
题干结论为“其他运营商所谓的'免费'套餐是通过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来获得运营费用的”,讨论的是运营收入的问题,(1)是法律规定不能出售消费者身份信息,以此来质疑结论中出售信息的可行性,(2)则是点出了运营收入的来源是广告,两个选项均能削弱题干推理。
但是(2)和结论讨论的是同一话题,更直接,力度更强,故我们选(2)。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的(1)非常具有干扰性,很多同学会主观上认为法律规定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但是法律规定也是有些违法犯罪分子会违反的,所以(1)并不能等同于“运营商不会出售消费者信息”,故对结论的削弱力度较弱。
行测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加强型题型讲解

行测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加强型题型讲解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加强型题型讲解,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例题来掌握这类题目!行测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加强型题型讲解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有一种常考题型,它就是加强型。
加强型题目又可以演变成一般加强型和前提型两种,今天小编就一般加强型进行说明。
在练习此题目时要注意做题的方法,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题干上,次重点才为选项,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落入陷阱。
第一步:通过问法确定题型,一般加强型题目问法的形式多样但有规律可循,我们需要对关键词语有一定的敏感程度,如加强、支持、进一步提供论据等。
在有些问法中会明确指出对哪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加强,可以作为重点参考对象。
第二步:分析题干的逻辑主线,对问法中指明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第三步:对比选项,同义转述。
下面来看一道例题:【例】近日,某地出现了严重的雾霾,一些家长担心孩子的健康,建议在学校安装空气进化器,但有专家认为,学校可能不太适合安装空气净化器。
下列最能加强上述专家观点的是:A.空气净化器的噪音可能对孩子学习产生影响B.市面上空气净化器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C.适合的空气净化器功率大,会使电网超负荷D.空气净化器的安装并不能完全替代室内通风【解析】答案A。
首先通过题干问法中的削弱可以得知此题为一般加强型,并且重点想说明的是上述专家观点,那么我们可以快速阅读题干找到观点所在的句子。
通过连接词认为,可以确定后面的话语为观点:学校可能不太适合安装空气净化器。
再次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肯定这种观点:学校确实不太适合安装空气净化器。
最后分析选项,看哪个选项最能够同义转述。
A项说明会对孩子学习造成影响,有负面的影响且与学校这个大的环境最有关系,可以加强。
B项只是说明有一些净化器质量不好,但学校完全可以选择优质产品,所有并不能起到支持作用。
C项说明会使电网超负荷,电网的情况与学校无关,也对学生没有影响。
D项不能完全替代室内通风,只能够说明空气净化器功能有限,但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作用。
可能性推理快速解题技巧

可能性推理快速解题技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可能性推理快速解题技巧,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公务员行测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可能性推理快速解题技巧:一、速度原文,快速找到结论与论据可能性推理最为核心的点即为它的论据与结论,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两个部分,一道可能性推理的题你就完成了一半。
可是,可能性推理的题干一般都特别长,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结论与论据,又不被迷惑,成为了关键。
对此,我们要对可能性推理的出题特点有个大致的了解。
1.结论与论据有一些常见的引出标志词论据作为论证依据,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事实依据,所以文章中一些客观的事实多数时候都是论据,而常见的能够引出这些论据的标志词即为一些实验,原因等。
而结论是基于客观事实得出的一些个人看法,因此多数情况都是主观观点,而能够引出主观观点的标志词就比较明显。
例如,“因此”,“所以”表示总结;“认为”表示某人的观点等。
2.论据常出现在结尾,偶尔出现在开头结论作为总结性观点,一般情况下都出现在结尾,由论据自然引出。
但也有一些题是直接在开头开门见山地摆出结论,然后在辅以事实进行论证。
所以拿到可能性推理,我们要尤其关注开头语结论,把握结论。
【例】研究人员在正常的海水和包含两倍二氧化碳浓度的海水中分别培育了某种鱼苗,鱼苗长大后被放入一个迷宫。
每当遇到障碍物时,在正常海水中孵化的鱼都会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开。
然而那些在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孵化的鱼却会随机地选则左转或向右转,这样,这种鱼遇到天敌时生存机会减少。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孵化的鱼,生存的能力将会减弱。
【例】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
其主要证据是,美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在就业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欧洲央行启动了融资运作计划,用比较低的利率贷款,为更多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
因此,这都是非常好的迹象。
3.题干常使用转折结构可能性推理的题干一般较长,很多时候超过200字,相当于一个片段阅读。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运用缺桥论证巧解可能性推理题

【中·公】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可能性推理是必考的题型。
可能性推理就是蕴含着论证模型的一段话,在众多的论证模型中,有一种模型,只要我们能快速的找到论据和结论,并加以仔细分析,很容易就能把答案找出来,这种论证模式便是“缺桥论证”。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只要是可能性推理,结论和论据之间肯定是存在漏洞的,而这些漏洞为我们的加强和削弱提供了可能性和角度。
所谓缺桥论证也就是由论据到结论只差了“一小步”的论证模式,它依然符合可能性推理拆桥和搭桥的思想。
只要能将这一小步弥补上,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以两道真题为例,详细的讲解这一论证模式。
例题1.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通过人体自身产生的免疫力,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
所以,大多数感冒无需服药打针治疗。
为使以上结论成立,以下必须为真的一项是:A.患普通感冒有利于提高人的免疫系统B.人们所患的感冒一般是病毒性感冒C.服药打针治疗疾病对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D.感冒不止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中公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缺桥论证的题目。
在该题干中,论据为“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通过人体自身产生的免疫力,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
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感冒无需服药打针治疗”。
我们认真观察论据和结论,就会发现论据中说的是没有细菌感染的话(也就是病毒性感冒),感冒可以自愈,而结论却说大多数感冒都可以自愈。
很显然,论据和结论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主体,即病毒性感冒(论据)和大多数感冒(结论)。
因此,若使结论成立的话,必须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只有B选项说明了“人们所患的感冒一般是病毒性感冒”,在两者之间搭起了桥梁,因此正确选项为B。
例题2.尽管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沟通,计算机游戏却妨碍了青少年沟通能力的发展。
他们把课余时间都花费在玩游戏上,而不是与人交流上。
所以说,把课余时间花费在玩游戏上的青少年比其他孩子有较差的沟通能力。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可能性推理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可能性推理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可能性推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可能性推理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考的一种题型——可能性推理,遇到这种题型应该怎么解呢?很多同学会觉得四个选项好像都正确,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理清题干主线,这样才能更清楚的辨析选项,接下来带大家通过例题来看一下。
【例题1】近期,某公司推出了一款空调,其耗电量比市面上所有其他同类产品都要低。
因此,该公司管理层认为,这款空调的销量将会超过市面上所有其他同类产品。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该公司管理层的判断?A.该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低于其他同类企业B.该款空调的售后服务质量比不上其他同类产品C.该款空调的使用寿命低于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D.耗电量并不是大部分消费者在选购空调时的主要关注点【答案】D【解析】论点:这款空调的销量将会超过市面上所有其他同类产品。
论据:某公司推出了一款空调,其耗电量比市面上所有其他同类产品都要低。
重点在耗电量。
A项:该公司品牌知名度低,无法判断其对空调销量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无法削弱,排除;B项:该空调售后服务质量不太好,无法判断其对空调销量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无法削弱,排除;C项:该空调使用寿命相对低,无法判断其对空调销量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无法削弱,排除;D项:耗电量不是选购空调的主要关注点,说明无法由论据中的空调耗电量低得到论点所说的空调销量高,对论点论据进行拆桥,可以削弱,当选。
【例题2】蛇纹岩土干燥、营养成分低,通常含有对大多数物种来说有毒的镍、铬等重金属元素。
研究人员发现拟南芥属植物的一个种群生长在蛇纹岩土中,这对它们而言是非常极端的环境。
有研究人员分析了这种拟南芥属植物的基因,认为它们是从生长于附近的亲缘属群中“借”了一些有利的基因,以帮助它们应对极端环境的。
但是,有反对者认为这种拟南芥属植物是通过原有基因变异的方式获得遗传变异来适应环境的。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其实没有那么难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其实没有那么难行测考试中的逻辑判断题型中,一些考生在选择答案时比较纠结,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其实没有那么难,一起来看看吧!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其实没有那么难行测考试中的逻辑判断题型中,可能性推理的削弱型和加强型题目一般都作为重点进行考查,很多考生对此类题目总是不太能确定正确答案,往往会比较纠结。
其实对于削弱和加强型题目搞清楚题干的论证,也就是明确目标很重要,很多题目虽然内容不相同,但论证的方式很相似,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归类掌握其规律。
有一类典型的论证方式就是缺桥论证,即题干的前提和结论直接存在明显的跳跃,如前提是“A是B”,结论是“A是C”,跳跃部分为“B是C”,其问法多为前提型问法,如“以下哪项是前提/假设”“哪项是必须的”。
对于此类题目更多考查的是加强型题目,我们只需要在前提和结论之间建立联系即可。
下面举几道例题进行具体讲解:【例】1. 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通过人体自身产生的免疫力,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
所以,大多数感冒无需服药打针治疗。
为使以上结论成立,以下必须为真的一项是:A. 患普通感冒有利于提高人的免疫系统B. 人们所患的感冒一般是病毒性感冒C. 服药打针治疗疾病对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D. 感冒不止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答案:B。
【解析】题干的前提是“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病毒性感冒一周左右可以自愈”,结论是“大多数感冒无需治疗”。
在前提和结论中间明显缺少了一个条件,即如果是细菌性感冒,是否需要治疗?所以想要让结论成立,就要保证人们所患的感冒基本上都是病毒性感冒,B项正确。
A、C、D项都没有在前提和结论中建立联系,补充缺失条件。
【例】2. 某年,国内某电视台在综合报道了当年的诺贝尔各项奖金的获得者的消息后,做了以下评论:今年又有一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可能性推理的句子往往冗长而复杂,材料本身所涉领域多为晦涩艰深的科普实验。
因此,很多考生读完了之后往往还是云里雾里,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总是感觉很吃力。
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考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明确阅读目的,甚至连题干的要素是什么都不知道。
针对这些问题,中公教育专家给出两点建议:
一、明确可能性推理考什么,明确自己要读什么
可能性推理所涉背景知识可谓无所不包,很多考生一看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就本能地产生厌烦情绪。
其实,考生应该明确,逻辑考察的是推理,而不是具体的学科专业知识。
因此,题干中那些背景知识对我们做题其实帮助不大。
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将其中最关键的推理式或者结论找出来即可。
例1.素数是指只含有两个因子的自然数(即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孪生素数,是指两个相差为2的素数。
比如,3和5,17和19等。
所谓的孪生素数猜想,是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意思是存在着无穷对孪生素数。
该论题一直未得到证明。
近期,美国一位华人讲师的最新研究表明,虽然还无法证明存在无穷多个之差为2的素数对,单存在无数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
有关方面认为,如果这个结果成立,那么将是数论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有关方面的观点?
A.这位华人讲师长期从事数学领域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B.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需要一个漫长的、逐步推进的过程
C.这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
D.7000万这个数字很大,离孪生素数猜想给出的2还有很大距离
【中公解析】这一道题目读题的时候很多考生把目光放在了“素数”这个专业概念上,但很显然,逻辑题目不可能考这种专业知识。
因此,把考试时间花在“读懂”上是得不偿失的,这道题的关键其实就是一个,即有关方面的观点“是大突破”。
所以我们只需要在选项中找到“确实是大突破”即可,答案选C。
二、学会用中文“翻译”中文
可能性题干一般为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比较正式的文字加上复杂的材料背景往往给考生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把原题中“难懂的中文”变成“好懂的中文”,即用自己的话转述题干的意思。
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达到读一遍就理解题意的效果。
例2.有医学研究显示,吃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对人体没有显著帮助,有时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一些医生给出劝告,不要再吃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了,而应该通过均衡的饮食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结果?
A.一项对3万名妇女进行的7年追踪调查发现,服用维生素D加上钙补充剂并没有给她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B.一项对1万名男性展开的8年追踪调查显示,不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并没有增加他们患病的风险
C.一项对1万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的对照调查现实,他们的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
D.一项对2万名儿童展开的3年追踪调查显示,不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儿童,营养缺乏症的发生率较高
【中公解析】在这道题中,我们完全可以把医生的劝告“翻译”成“不要吃了”。
而A项是吃了没害处,即可以吃;B项可“翻译”成“不吃也可以”;C选项无关;D 项可“翻译”成“不吃不行”即要吃。
比较几个选项,最能削弱的就是B项。
所以,我们通过“翻译”将题干中本身很复杂的文字简化成我们自己熟悉的语言,避免了二次读题,加快做题速度,这对行测考试来说,意义重大。
文章来源:更多信息请关注邢台中公教育网/?wt.mc_id=bk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