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大作业(二)

合集下载

(完整版)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系统答案

(完整版)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系统答案

2345ap 1.5ΔL 1.5ΔLP 1P 2234P 1P 11P 12345P 2P 21P 223、一海船垂线间长Lpp=160m ,设计时将分为20个理论站,机舱内有一主机,机电设备重量P=1000KN ,主机跨2-3,3-4,4-5三个理论站,距离3-4站跨中位置a=3m ,现要将该船进行局部性重力调整,使其主机重量分布2-3,3-4,4-5三个理论站,根据局部重力分配原则,试问分布到2-3,3-4,4-5三个理论站的均布重力分布分别为多少。

解:将三个理论站等分为2个理论站。

将P 1分布列2-3,3-4两个理论站将P 2分布列3-4,4-5两个理论站分配到2-3,3-4,4-5的重力分别为10、某箱型船,长l=120m ,宽b=20m ,在淡水中正浮时吃水为6米,假设船的质量沿船长均匀分布,将一个100t 的载荷加在船中后50米处的一点上,试画出其载荷,剪力和弯矩曲线,并计算此时船中的弯矩值4、一海船垂线间长Lpp=100m ,设计时将其分为20个理论站,其尾部超出理论站L0站后的船体重量P=1000kn ,超出0站的距离a=2m ,现将其对该船进行局部重力调整,使其尾部重量分布到0-1,1-2理论站,根据局部重力分配原则,试0-1.1-2站的重力分布为多少?5、某矩形剖面钢船,其剖面尺寸如图:船长L=72米,型宽B=12米,舱口边板b=3米,型深D=7.5米,吃水d=5.0米(淡水中),假定船重量曲线为三角形(首尾端为零,船中最大),分别画出重量曲线、浮力曲线、载荷曲线、静水力曲线、静水弯矩曲线图;同时求最大的静水弯矩。

取甲板的许用应力为[σ]=1000kgf/cm 2,试求刚好满足许用应力时的甲板厚度。

(假设甲板是等厚的) 解:船在静水受力平衡:重力方程:y(KN)x(m)721176KN重力曲线72x(m)y(KN)588KN 浮力曲线72x(m)y(KN)588588588载荷曲线0x(m)y(KN)36725292KN 5292KN 剪力曲线0x(m)y(KN)127008KN 弯矩曲线浮力方程:由载荷曲线,我们可求出载荷曲线方程∵只要对载荷曲线经行积分,就可以得剪力曲线和弯矩曲线,而图都是左右对称的,故有6、有一纵骨架式船舶,其型深为4米,第一次近似计算船舯剖面要素时,参考轴选在基线上2米处,并得到如下数据(对半剖面):面积(cm 2) 静矩(cm 2m) 惯性矩(cm 2cm 2) 参考轴以上 400 860 1500 参考轴一下 800 980 1000该剖面受到最大弯曲力矩为25000KN.m(纵骨间距为600毫米)。

船舶结构与强度设计 第2章

船舶结构与强度设计 第2章

中和轴处腹板剪应力最大。 中和轴以上剖面对中和轴静矩:
S=[33.4×1.6×33.4/2+36×(33.4+1)]=892.4+1238.4=2130.8cm3
中和轴处腹板剪应力
Q S 380000 2130 .8 6612 N / cm 2 66 N / mm 2 I t 76532 .7 1.6
1. 规范波浪弯矩和剪力公式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的波浪弯矩 和切力(剪力)计算公式,波浪弯矩和剪力与船长、船宽 方型系数有关。 (1)波浪弯矩 中拱波浪弯矩 中垂波浪弯矩
MW 190MCL2 BCb 103
kN.m
MW 110MCL2 B(Cb 0.7) 10 kN.m
M σ W
船体总强度理论很简单,关键要确定出作用在 船体梁上的弯矩和船体梁的剖面模数。
作用在船体梁上的弯矩:
M = Ms + Mw 式中 M——总弯矩;
Ms——静水弯矩,与重力及其船长分布有关
Mw——波浪弯矩,与波形范围内的船外形和波 浪要素有关。 船体剖面上的剪力: N = Ns + Nw Ns ——静水剪力
W
dw fs 2 A a a 1 10 6 2 A fs
如果不考虑面板和带板自身惯性矩65.3 cm3,则 C1=369463.2 cm4 I1=C1-A*E2=76467.4 cm4
对面板上表面剖面模数: W1=I1/E=2292 cm3 中国规范公式:
重量曲线举例 ①梯形法近似表示船体和舾装重量 已知总重量W, 重心据船中xg,假定梯形分布, 梯形面积等于W, 梯形面积形心纵坐标与重心一致, 并且b=1.195,解出a和c。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第二章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第二章

第2章 船体总纵强度计算根据梁弯曲理论: Z I M ⋅=σ (2-1)对于一定计算状态,可求出作用于船体剖面上的弯矩M 值。

为了计算剖面弯曲应力σ,还必须先计算剖面对水平中和轴的惯性矩I ,以及剖面任意构件至水平中和轴的距离Z 等剖面要素。

2.1 船体总纵弯曲应力第1次近似计算2.1.1 船体剖面要素计算由于船体结构对称于中纵剖面,一般只需对半个剖面进行剖面要素的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画出船体计算剖面的半剖面图,如图2-1所示。

然后,对纵向强力构件进行编号,并注意把所有至中和轴距离相同的构件列为一组进行编号;选取图 2-1 船体横剖面图参考轴O O '-',该轴可选在离基线0.45倍~0.50倍型深处。

最后,列表进行计算,并分别求出各组构件剖面积i A ,其形心位置至参考轴的距离i Z (按所选定的符号法则,在参考轴以上的构件i Z 取为正),静力矩i i Z A ,惯性矩2i i Z A 。

对于高度较大的垂向构件,如舷侧板等,还要计算其自身惯性矩12/20i i h A i =(i h 为该构件的垂直高度,这种表达式也适用于倾斜板的剖面)。

则得:∑=A A i∑=B Z A i i∑=+C i ZA i i )(02 (2-2) 剖面水平中和轴至参考轴的距离为: )m (AB =∆ (2-3)由移轴定理,剖面对水平中和轴的惯性矩为: )(2)(222A B C A C I -=∆-= (cm 2 ·m 2) (2-4)任意构件至中和轴的距离为: A B Z Z Z i i i -=∆-=' (m ) (2-5)最上层连续甲板和船底是船体剖面中离中和轴最远的构件,构成了船体梁的上下翼板。

构成船体梁上翼板的最上层连续甲板通常称为强力甲板。

设中和轴至强力甲板和船底的垂直距离分别为d Z 和b Z ,则强力甲板和船底处的剖面模数分别为: d d Z I W =,b b Z I W = (2-6)在一般船舶中,中和轴离船底较近,即d Z >b Z ,因此b d W W <。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
1
2.船体强度计算内容和方法
(1)确定作用在船体及各个结构上的外力。 (2)确定船体结构在外载作用的响应:结构 剖面中的应力与变形 ;结构的极限状态分 析。即所谓内力问题。 (3)确定合适的强度标准,并检验强度条件。 这三部分内容是一个综合的整体,通常 被
分散到船舶静力学、船船结构力学等几门课 程中讨论。
局部强度─局部构件(纵桁、横梁、肋骨等)、节 点(肘板等)、局部结构(舱壁、甲板、船底板、 舷侧板等)的强度。
5
§2 作用在船 体结构上的 载荷
6
作用于船体上的载荷可按其响应和随时间变化进行 分类。
1.按结构响应分类:总体性载荷和局性载荷。 总体性载荷─引起整个船体变形或破坏的载荷和 载荷效应。如总纵弯曲的力矩、剪力、应力及纵 向扭矩等。
14
§4 评价结构 设计的质 量指标
15
为得到一个优秀的结构设汁,应考虑以下问 题:
1.安全性
即结构要能承受正常使用时各种可能的 载荷作用,并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 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即仅产生局部 损坏而不发生整体的破坏)。
2.船舶的整体配合性
船舶是一个整体,在船舶设计时,结构 设计必须同总体、轮机、设备电气及通风等 其它方面的设计互相配合,以保证船舶在各 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船体强度是研究船体结构安全性的科学。
1.结构的安全性
结构的安全性包括: (1)结构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 能出现的各种载荷,并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 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2)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对于民船必须适合 营运的要求,和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对于军船 还必须满足在规定海况下,具有良好的战斗性 能和生命力。
局部性载荷─指引起局部结构、构件变形或破坏的 载荷,如水密试验时的水压力,机器的不平衡所 造成的惯性力、局部振动,海损时的水压力等。

大工13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在线作业1,2,3

大工13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在线作业1,2,3

大工13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在线作业1,2,3第一篇:大工13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在线作业1,2,3 大工13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在线作业1,2,3大工13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

)1.波浪附加弯矩与()有关。

A.船型 B.波浪要素C.船与波的相对位置D.静水弯矩满分:5分2.船体构件弯曲应力包含哪几种成分?A.板的弯曲应力B.纵骨弯曲应力 C.板架弯曲应力 D.总纵弯曲应力满分:5分大工13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单选题(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在剪力曲线的两端点处,弯矩曲线应与x轴()。

A.相交 B.相切C.垂直D.平行满分:5分2.船体剖面模数的单位是()。

A.米B.米的平方C.米的立方D.米的四次方满分:5分3.强度计算规定,凡是甲板开口宽度超过甲板宽度的()者均应扣除。

A.10% B.20% C.30% D.40% E.满分:5分大工13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强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1.横骨架式中,由于初挠度和横荷重的存在,一般说来板的折减系数降低,**此不考虑它们的影响是偏于危险的。

A.错误 B.正确满分:5分2.许用应力就是在船体结构设计时预计的各种工况下,结构构件所容许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A.错误 B.正确满分:5分3.载荷曲线的一次积分曲线就是剪力曲线。

载荷曲线的两次积分曲线即弯矩曲线。

A.错误 B.正确满分:5分4.计算极限弯矩实际上就是计算极限状态下的船体剖面模数。

A.错误 B.正确满分:5分5.船体的某些板材,如甲板板、内底板、外底板等是允许失稳的。

A.错误B.正确满分:5分6.船体所受弯矩值一定时,最小剖面模数越大,则最大应力越小。

第三章船舶结构强度与结构设计(使用精品PPT课件

第三章船舶结构强度与结构设计(使用精品PPT课件

船舶摇摆引起的扭矩
Logo
5、横摇扭矩曲线的计算和绘制 (1)计算单位长度剖面的惯性矩
i mr2da A
曲线1
(2)积分得当每个站段的转动惯量得曲线2:
2、提高扭转刚度的结构措施
Company Logo
扭转强度计算的必要性
Logo
Company Logo
扭转强度计算的必要性
Logo
3、船体扭转强度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扭矩产生的原因,计算扭矩;
2)根据横剖面结构的布置,确定扭转刚度严重 消弱的剖面,计算该剖面的船体抗扭惯性矩;
3)计算扭转剪应力 计算模型:船体梁模型,按照总强度第一次总弯 曲应力的计算方法,将船体简化为梁模型,计算剖 面的抗扭特性。
Company Logo
船舶摇摆引起的扭矩
Logo
▪ 船舶摇摆引起的扭矩
船舶在波浪上横摇时,横摇加速度引起惯性力,
产生扭矩。
Company Logo
船舶摇摆引起的扭矩
Logo
图 横摇运动产生的惯性力:离心力和切向力
Company Logo
船舶摇摆引起的扭矩
Logo
扭转轴:通过全船重心的纵轴。
1、离心力对于扭转轴的回转力矩=0
Logo
x 尾端点为自由端,扭矩等于零。则距离尾端点
x
x
T(x)cdx0cdx0vedx
首端点扭矩为零,即
L
T 0 cdx0
船舶的扭矩曲线和分布扭矩曲线为:
Company Logo
作用在船体上的扭转外力
Logo
图 波浪扭矩曲线的和分布扭矩曲线
Company Logo
作用在船体上的扭转外力
扭矩曲线的斜率等于分布扭矩曲线:

船舶结构与强度设计报告书

船舶结构与强度设计报告书

船舶结构规范设计书5000吨江海直达船指导老师:班级:船海1101班小组成员:姓名:学号:姓名:学号:姓名:学号:姓名:学号:完成日期:2014/7/2目录一.小组成员分工及贡献度二.小组设计任务三.5000吨江海直达船说明四.确定4800mm平台构件尺寸(1)#5 —#12区域(2)#12—#35区域(3)#35—#134区域(4)#134—船首区域五.4800mm平台甲板结构图六.有限元建模及强度计算七.课程设计总结八.附件一.小组成员分工及贡献度1.成员分工按规范确定4800mm平台甲板构件尺寸:绘制4800mm平台甲板结构图:#134—船首有限元建模及结构强度直接计算:Word制作及后期整理:PPT制作:2.贡献度xxx 1.0xxx 1.0xxx 1.0xxx 1.0二.小组设计任务1.按照规范确定4800mm平台甲板构件尺寸,绘制甲板结构图2. #134—船首区域有限元建模及结构强度直接计算三.5000吨江海直达船说明一.说明本船主要运输矿石及钢材,兼顾煤碳及水泥熟料等货物。

航行于长江武汉至宁波中国近海航区及长江A、B 级航区。

船舶结构首尾为横骨架形式,中部货舱区采用双底双舷、单甲板、纵骨架式形式,所有构件尺寸均按 CCS 《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06)要求计算。

1. 主要尺度设计水线长:WL L 107.10米计算船长:L 104.10米型宽:B 17.5米型深:D 7.6米结构计算吃水:d 5.8米2.主要尺度比 长深比:104.1 5.95517.5L B ==> 宽深比:17.5 2.30 2.57.6B D ==<2. 肋距及中剖面构件布置:尾~#10以及#140~首 肋距为600mm#10~#140 肋距为700mm本船按规范要求的标准肋距为:1.2.8.1 肋骨、横梁或纵骨(船底、舷侧、甲板)的标准间距Sb 应按下式计算:0.0160.5Sb L =+ m ,且不大于0.7m式中:L—船长,m。

船舶结构与强设计

船舶结构与强设计
结构要锈蚀、磨损、疲劳,承载能力逐渐降低,不可 能无限期使用。
③ 为什么要规定不发生过大变形 什么情况会发生变形?结构变形有什么危害? ——吊车轨梁变形吊车不能正常工作。 ——轿车厢变形不美观。
2 如何计算结构强度
(1)构件破坏形式 构件破坏形式:
① 构件断裂
材料达到强度极限—— 300-400MPa拉杆断裂
强度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检验所设计的结 构是否安全,材料使用是否合理。
如,如果结构应力超过许用应力,结构不安全。如 果应力很小,虽然结构安全,但材料可能浪费。
如何修改设计?
第3节 船舶结构强度特点
1.船体结构的作用 实现船舶功能的基础:为船上货物、机械设备提供
装载平台、为船上人员提供生活和工作场所。
拉杆例子 圆杆能力= σy×圆杆面积 影响圆杆能力的因素: 你能保证:σy≥235 MPa, 圆杆直径≥20mm 焊接质量(如果圆杆长需要焊接)
影响圆杆载荷的因素: 你能保证:重物不超过5吨? 这些不定因素用安全系数来解决。 构件材料破坏极限应力通常取屈服应力。对于受
压缩作用细长杆或薄板,极限应力通常取失稳的临 界应力。
船体结构会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 重力:货物、设备、油水以及结构 水作用力:浮力,波浪动力 意外作用力:碰撞、触礁、搁浅和爆炸等
在这些外力作用下,船体结构会产生多大的变形, 是否会产生断裂破坏,这是造船工程师必须回答的问 题。
2 船体强度
船体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和在一定寿命期内具有不 破坏或不发生过大变形的能力,以保证船舶能正常工 作。为了使船舶能在其寿命期内正常工作,船体必须 具备足够的强度。
材料达到屈服极限—— 200-260MPa 拉杆明显变形
② 构件失稳
什么情况下发生失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总纵强度计算
班级:船海1301
姓名:禹宗昕
学号:U201312263
完成日期:2016.4.18
一.计算依据
1.横剖面图和尺寸
图1.1 横剖面图和尺寸
注:6,18分别为全部的甲板纵骨和船底纵骨;20,21分别为统一水平高度的加强筋。

2.计算载荷
中垂,计算弯矩M=9.0×107N·m
3.船体材料
计算剖面所有的构件均采用低碳钢,屈服极限σr=350N/mm²
4.总纵弯曲许用应力[σ]=0.5σr
二.总纵弯曲正应力
1.总纵弯曲正应力第一次近似计算
剖面简图如上图所示,和图中编号对应的各强力构件尺寸已表明。

第一次近似总纵弯曲应力的计算在下表中完成,参考轴取在基线处。

表2.1 总纵弯曲正应力第一次近似计算
第一次近似中和轴参考轴(基线)距离:
Δ=2275.61/1756.59=1.580 m
船体剖面对水平中和轴的惯性矩为
I=2*[9928.905+154.262-Δ2 *1756.59]=11394.7448 cm2m2
总纵弯曲应力为
σi=M/I*Z i*10 N/mm2
2.临界应力计算
因为处于中垂状态,下面只列出了中和轴以上部分受压板,纵骨,纵桁的临界应力。

(1)纵骨架式板格按下式计算:
σcr=76*(100t/b)2 N/mm2
表2.2.1 纵骨架式板格临界应力计算
(2).纵骨剖面要素及临界应力计算入下表,其中欧拉临界应力计算式:
σcr=π2Ei/a2(f+b e t)N/mm2
式中,a为实肋板间距,a=120cm,b e为带板宽度平均值
b=40cm < a/6 =20cm, 因而带板的计算依据a/6.
带板受到压缩应力大于临界应力时应做折减,带板宽度按下式确定:
b e=a/6/2*(1+φ)
带入可得,
φ1=118.75/222.725=0.533 b e1=153.3168445
φ2=171/222.725=0.767 b e2=176.7762561
表2.2.2 纵骨剖面要素及临界应力
2.船体总纵强度第二次近似计算
(1).剖面折减系数计算
表2.3.1
通过上表对比可得,甲板纵骨不失稳,两块甲板板失稳。

(2).总纵弯曲第二次近似计算
表2.3.2
由表可得第二次近似中和轴距基线距离为
Z2=2547.31/1704.703=1.494 m
剖面惯性矩
I2=2 [ 9078.63- 1.494²*1704.702]=10544.43643 (cm²·m²)第二次近似计算总纵弯曲应力由下式计算:
σ2=M/I2*Z2*10 N/mm2
其中,I2取本次计算结果,Z2由第二次计算的中和轴位置调整得。

表2.3.3 第二次总纵弯曲应力计算
第二次和第一次总纵弯曲应力计算结果对比,大多数相差大于5%,不符合要求,因而进行第三次计算。

4.船体总纵强度第三次近似计算
(1).剖面折减系数计算
表2.4.1
(2).总纵弯曲第三次近似计算
表2.4.2
由表可得第二次近似中和轴距基线距离为:
Z1=2506.885/1695.515=1.479 m
剖面惯性矩:
I1=2 [ 8900.7533- 1.479²*1695.515]=10388.44998 (cm²·m²)
第二次近似计算总纵弯曲应力由下式计算:
σ3=M/I*Z3*10 N/mm2
表2.4.3
由上表(2.4.3)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总纵弯曲应力计算结果可见,多数构件和板的两次计算结果相差小于5%,结果可用。

注意到13号构件,6号舷侧纵骨由于本身应力较小,10.523N/mm²,因为前后相差1.5左右,却又较大的相对误差,到前后两次值本身相对接近,以及远小
于材料屈服极限235Mpa,因而认为第三次总纵弯曲应力的计算结果有效。

三.总结
本次大作业利用Excel进行,没有选用matlab是基于两个原因。

其一是,本次作业中会涉及很多变量,而且变量含义相对独立,如果一张总表用一个矩阵统一存储,可能对后期的数据选择带来困难,比如只选择大矩阵的某一
列进行修正时,编写程序需要人为识别,再重新定义。

如果一张总表中分项定义,
则会造成变量过多,给数据的录入带来困难。

其二是,本次操作中会有较多判别项。

比如第一次大作业中需要判别的条件就只有一个:不满足精度要求时继续循环;然而本次还可能涉及失稳的判定,例如,
假如本次用的是235钢,则在第二次总纵应力计算过程中,会发现两块甲板板失稳,甲板纵骨不失稳,然而这里如果没有一个判定条件,则很可能就以-0.027
执行后续的计算,从而引起较大误差。

而如果此时用excel计算则可以清楚地发现
问题,并用简单的修正来解决问题。

并且,可有第二次的计算结果,在第三次应力
计算过程中,就只计算两块甲板的折减系数即可,而此时如果此时是用matlab,
还是设置有甲板纵骨项,则会造成存储的浪费,尤其如果是实际问题中,这种浪费
可能大量存在。

然而工程使用中,上述两大缺陷其实都应该是很好地集成之后的,即相应的判
别函数都已经很完善,相应的存储变量也已经很明确。

上述两个问题也将会让步给矩阵存储带来的便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