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规范设计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规范设计
1、骨架型式的选择 (1)三种骨架型式 ●横骨架式:横向构件密集,板格长边平行于船宽方向; ●纵骨架式:纵向构件密集,板格板格长边平行于船长方向 ●混合骨架式:船舶的不同部位采用不的骨架型式。比如甲板采用纵骨架 式,舷侧采用横骨架式,为横骨架;混合骨架式的主船体中,也有部分区 域采用纵骨架式,部分区域采用横骨架式的船体骨架形式.如散装货船舷 侧中部采用横骨架式,上下部位采用纵骨架式,也属于混合骨架式结构。
(3)构件布置考虑的主要原则 ●结构布置要形成横向和纵向框架结构
有利于载荷的有效传递。 ●结构布置的连续性原则
构件布置不允许突然中断,或者尺寸突然变化,避免结构的应力集中。 ●等间距性原则
横向构件间距尽量一致,纵向构件间距也尽量相同,这样构件的强度 要求相同,可减少构件品种和规格,便于制造和订货。 ●节点刚性连接原则
(2)平板龙骨:受到 较大总弯曲力矩作用, 此外船舶搁浅或进船坞 修理过程,受到坞墩反 作用力,平板龙骨需要 加厚。
舷 侧 顶 列 板
平板龙骨
3、板的局部加强
机舱开口、人孔、主机座下的力甲板
定义:纵向船中0.4L区保持连续且有效参与总弯曲的上层甲板。
设计原则:强力边板与舷顶列板连接,起着防止船体止裂 的作用,强力边板需要加厚。此外边板的宽度必须满足
(2)三种骨架型式的强度特性 ●横骨架式:横向强度较好,总纵强度较弱,不利于总纵强度,不利 于板格的稳定性 ●纵骨架式:有利于总纵强度,板格的稳定性好。总弯曲力矩大的船 舶,宜采用纵骨架式结构。 ●混合骨架式:满足结构不同部位和区域载荷特点和强度要求。
(3)构件布置考虑的主要原则 ●横骨架式:横向强度较好,总纵强度较弱,不利于总纵强度,不利于板格的稳定性 ●纵骨架式:有利于总纵强度,板格的稳定性好。总弯曲力矩大的船舶,宜采用纵骨架式 结构。 ●混合骨架式:满足结构不同部位和区域载荷特点和强度要求。

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舶结构强度课程设计说明书

重庆交通大学航海学院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专业:10船舶与海洋工程班级:四班学号:10960201学生姓名:王雪指导教师:杨敬东日期:2013.6.25目录一、船体结构设计任务书二、船体结构尺寸确定1、外板2、甲板3、双层底4、舷侧骨架5、甲板骨架6、支柱三、第二货舱中剖面结构图四、参考文献船体结构设计任务书1、按CCS颁布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9年)设计下述船舶的船中剖面结构(船型:双甲板尾机型干货船)船长L 99.0米船宽B 16.4 米型深D 9.3 米吃水d 6.5 米排水量 7500 吨L/B 6.036585>5B/D 1.76<2.5方形系数Cb 0.70>0.6(满足规范要求)2、与设计有关的条件该船主要装运杂货。

上甲板舱口两侧及货舱船底采用纵骨架式结构,其余采用横骨架式。

甲板间高H 3米纵股间距s 自9#~131#肋位,700毫米;其余600毫米双层底高h 第一货舱2.2米;其余1.3米舱口宽度b 8米舱口长度l 16米最大静水弯矩(压载出港)14276t.m舱容系数η 1.51立方米/T(即装载率r=0.66T/立方米)上甲板货物计算载荷p 1.3T/立方米3、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 编制船体结构设计计算书(2) 绘制设计横剖面的结构图用1:50比例绘制。

船体结构尺寸确定一、外板厚度计算校核1.船底板(1)按规范2.3.1.3要求,船底为纵骨架式时其船中部0.4L 区域的船底板厚度应不小于下式计算所得之值:b F L s t )230(043.01+= mm ;b F h d s t )(6.512+=mm式中:s=0.7m,L=99m, d=6.50m,F b =1.0,按2.3.1.2规定,h 1= 0.26C , 计算时取不大于0.2d ;按2.2.3.1规定,9.7)100300(75.1023=--=L C h 1=0.26c=0.26×7.9=2.054m因2.054大于0.2d=0.2×6.5=1.3m ,因此取h 1=1.3m所以得:9029.91)23099(7.0043.01=⨯+⨯⨯=t 9480.101)3.15.6(7.06.52=⨯+⨯⨯=t实取t=12mm(2)离船端0.075L 区域内的船体板厚度t 按规范2.3.1.4要求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b s sL t )6035.0(+= mm式中:L ——船长,m ;s ——肋骨或纵骨间距,m ,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b s ;b s ——肋骨或纵骨的标准间距,m根据1.2.8。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_授课教案_第三章 船体局部强度校核计算方法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_授课教案_第三章 船体局部强度校核计算方法

第三章船体局部强度校核计算方法船体各部分结构抵抗局部载荷直接作用而不产生破坏和超过允许限度的变形的能力称为船体结构局部强度。

船体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为船底结构、甲板结构、舷侧结构和舱壁结构。

在局部强度校核计算中,首先要将船体空间立体结构简化为板、梁、板架和框架来进行计算,在确定局部结构受到最大载荷(设计载荷)后,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局部结构的内力与变形。

最后要确定局部结构的强度校核衡准。

§3.1 局部强度计算的力学模型*局部强度概念:船体在外力作用下除发生总纵弯曲变形外,各局部结构,如船底、甲板、船侧和舱壁板架以及横向肋骨框架也会因局部载作用而发生变形、失稳或破坏。

研究它们的强度问题称为局部强度。

*局部强度的主要研究内容:板架、框架、各种骨材以及壳板的强度计算。

*局部强度研究方法:(1)传统的局部强度计算方法:即把船体结构划分成各种板架、刚架、连续梁和板等进行计算;(2)有限元法:可以扩展成各种结构的整体计算,如立体舱段计算等。

一、建立计算模型的原则结构模型化是计算的前提和结构分析成败的关键,影响计算模型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点:(1)结构的重要性:对重要结构应采用比较精确的计算模型;(2)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可用较粗糙的模型,在详细设计阶段则需要较精确的计算模型;(3)计算问题的性质:对于结构静力分析,一般可用较复杂的计算模型,对于结构动力和稳定性分析,由于问题比较复杂,可用较简单的计算模型。

二、构件几何尺寸的简化1、板架计算时:其长度、宽度取相应的支持构件间距离。

例如,船底板架和甲板板架的长度取横舱壁之间的距离,宽度取组成肋骨框架梁中和轴的跨距,或简单地取为船宽。

2、肋骨刚架计算时:其长度、宽度取组成肋骨框架梁的中和轴线交点间距离,用中和轴线代替实际构件。

3、构件剖面要素计算时应包括带板(附连翼板)三、骨架支承条件简化1、骨架支座形式:(1)自由支持在刚性支座上;(2)刚性固定;(3)弹性支座和弹性固定。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1.课程的性质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基本职业岗位专业能力的拓展课程。

其功能与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船体强度计算及船体结构设计有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具备参与船舶设计的专业技能,它要以高等数学、机械工程基础、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性能计算、船舶总体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1、本课程是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船舶质量管理及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船舶设计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船舶结构设计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船体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的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工作任务为课程主线进行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标、以能力为中心来设计。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技能特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采用典型案例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学习领域、知识点、技能点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工作项目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建设坚持以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工作任务为主线,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课程教学中首先坚持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教学实例来自工程实践,实例项目设计以实际的船体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任务为载体来进行,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_授课教案_第一章 船舶静置在波浪上的外力计算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_授课教案_第一章 船舶静置在波浪上的外力计算

第一章 船舶静置在波浪上的外力计算§1-1 概述一、 一、 计算模型(船体梁响应、工程梁响应、带支座的船体梁模型、不带支座的船体梁模型)⎪⎪⎩⎪⎪⎨⎧⎩⎨⎧⎩⎨⎧中垂中拱坦谷波浮力压载满载重量船舶载荷)( ⎩⎨⎧中垂中拱船体梁响应船在静水中处于平衡位置时,必需满足两个条件:作用在船体上的浮力等于船的重量;重心和浮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符号与坐标的选择)。

二、 二、 求解思路q(x)=w(x)-b(x)按梁的弯曲理论ZI M=σ式中M —计算断面上的弯矩;I —船体断面相对水平中性轴的惯性矩;Z —计算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1-2载荷与剪力、弯矩的基本关系一、平衡关系式Z I M =σ⎰=L dx x w W 0)(⎰⎰⋅=L Lgdxx w dxx w x x 0)()(⎰=Ldxx b B 0)(⎰⎰⋅=L Lbdxx b dxx b x x 0)()(⎰⎰=LLdxx b dx x w 00)()( ⎰⎰=L Ldxx xb dx x xw 0)()()()()(x b x w x q -=⎰=Ldxx q x N 0)()(⎰⎰⎰==L LL dx x q dx x N x M 02)()()(b(x)(浮力曲线)w(x)(重量曲线)二、外力求解的代数和。

2、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而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的代数和。

(合力矩定理)§1-3重量分布估算一、重量分类船体重量是由空载重量和货物重量共同组成的,因此可用空载重量曲线和货物重量曲线组成各种给定装载状态下的船体重量曲线。

二、重量曲线的绘制空载重量曲线如何绘制?货物重量曲线如何绘制?三、重量、重心的数值估算§1-4浮力分布估算一、 一、 浮力成因二、 二、 邦戎曲线与浮力曲线 三、三、 纵倾调整首吃水:R x x x Ld d b g f m f --+=)2( 尾吃水:R x x x Ld d b g f m a ---=)2(注意到实船的R 》KB ,故在上式中近似取R -KB ~R 。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船舶制造技术专业)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船舶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本课程包括“船体强度”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主要讲述船舶总纵强度的计算与校核,船体型材剖面的设计,船体结构的规范设计等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船体结构计算的方法,掌握强度计算和校核的基本方法和用规范设计船体结构。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本掌握船体结构中常见的分析与计算方法;2.掌握船体总纵强度的计算和校核方法;3.能根据规范对货船中横剖面结构进行设计二、课题和课时分配表(一)理论教学三、课程内容课题一绪论1.本课程程的任务、内容、要求;2.强度计算的常用方法;3.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重点:强度校核常用的许用应力法;结构设计的规范设计课题二船体总纵弯曲剪力和弯矩计算1.船体梁受力与变形;2.重量曲线;3.静水浮力曲线的计算方法过程;4.静水载荷曲线;剪力曲线;弯矩曲线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4.静置于波浪上的剪力和弯矩计算:坦谷波要素,船舶平衡位置的确定,附加剪力和弯矩计算重点:重量曲线;静水浮力曲线的计算;静水剪力和弯矩的计算课题三船体总纵强度校核1.船体总纵弯曲应力的第一近似计算等值梁的概念,构件计入等值梁的条件,等值梁剖面要素计算弯曲就力计算。

2.总纵弯曲应力的逐次近似计算:折减计算的概念和方法,等值梁折减计算,折减后的弯曲正应力。

3.总合应力与强度校核:强力构件应力合成计算的方法,许用应力的确定方法,强度校核方法。

5.极限弯矩计算:过载能力的概念,极限弯矩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重点:船体总纵弯曲应力的第一近似计算;总纵弯曲应力的逐次近似计算;总合应力与强度校核。

课题四船体型材剖面设计1.型材种类和特点;2.型材剖面要素计算;3.型材剖面要素的力学特性;4.型材剖面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的数学表示方法,求解法,设计步骤和方法。

重点:型材剖面要素计算;型材剖面要素的力学特性;难点:型材剖面要素的力学特性;课题五船体结构规范设计1.船体结构规范通则:我国规范对主尺度和结构名称的规定,我国规范适用范围。

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船舶结构规范设计一、设计目的及意义本课程设计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是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同时对船舶规范设计方法及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船舶结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原始资料本课程设计共提供四艘船舶的原始资料,各组同学根据要求选择其一作为设计对象。

1. 245TEU集装箱船(1)主要数据总长94.8m垂线间长87.30m设计水线长90.230型宽15.200m型深7.80m设计吃水 6.0m梁拱0.304m装箱数量245TEU(2)总布置图及型线图2. 12500吨多用途货船(1)主要数据总长135.82m垂线间长126.00m型宽20.00m型深10.50m设计吃水8.00m梁拱0.20m装箱量550TEU(2)总布置图及型线图3. 5000DWT多用途散货船(1)主要数据总长99.00m两柱间长94.50型宽17.40m最大宽度17.90m型深 6.50m设计吃水 4.95m结构吃水 5.20m航速11kn装箱量226TEU航区国内近海(2)总布置图及型线图4. 73.10m内河集装箱船(1)主要数据总长73.10m垂线间长70.20m型宽13.20m型深 5.65m吃水 4.36m排水量3509t货舱口尺寸49.50m 10.2m方型系数0.86肋骨间距0.50m纵骨间距0.60m双层底高750mm(2)总布置图及型线图三、设计内容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完成×××船结构规范设计工作:(1)确定结构设计原则(2)×××船中部(货舱区域)结构规范设计:根据规范对船中部(货舱区域)主要结构进行具体结构设计(3)强度校核:根据规范设计的结构尺寸进行船中剖面模数校核(4)绘制中横剖面图:根据校核合格后的尺寸,用A3图纸绘制中横剖面图(包括强肋位和普通肋位)(5)整理完成结构规范计算书四、提交结果(1)结构规范计算书(2)中横剖面图(包括强肋位和普通肋位)五、设计要求总要求:分组协作、独立完成(1)对任务书进行分析,确定结构设计原则(2)设计计算书书写工整有条理、计算正确无误,内容齐全(3)图纸手工绘制,图纸清晰整洁、线型正确、图面文字符合标准(4)学生应按时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全部课程设计任务。

船舶强度课程设计 (1)

船舶强度课程设计 (1)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院(系):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班级:运船0803班学号:200871143学生姓名:刘鹏飞2011 年12 月12 日第一篇船舶剪力和弯矩计算一、主要数据船舶计算长度(两柱间长)L=115.50m船宽B=19.50m海水比重γ=1.025tf/m³二、参考资料1.全船重量分布汇总表2.静水力曲线图3.邦戎曲线图三、计算状态本计算中仅取满载到港状态进行计算排水量Δ=12289.07t重心纵坐标x g=-3.901m由静水力曲线图查出下列各数值平均吃水d m=8.01m浮心纵坐标x b=-0.13m漂心纵坐标x f=-3.74m水线面积A=1785.37m²纵稳心半径R=121.88m²四、波型和波浪参数选择波长λ= L=115.50m 波高h=6m由坦谷波垂向坐标值采用余弦级数展开式计算式中,r ——半波高,r=h/2=3m各理论站从坦谷波面到波轴线垂向坐标值经计算列入下表注:表中y B值由波轴线向下为正,向上为负值。

五、满载到港状态的弯矩和剪力的计算1.船舶纵倾调整1)船舶在静水中平衡位置的确定第一次近似:首吃水:尾吃水:排水体积:V=Δ/γ= 12289.07/1.025=11989.34m³第二次近似:首吃水:尾吃水:具体过程详见下表注:表中各站的横剖面浸水面积有邦戎曲线图查得。

2)船舶在波浪上平衡位置的确定用麦卡尔法计算船舶在波峰时的平衡位置。

去静水平衡线(d f0=6.3098 m,d a0=9.8695 m)作为波轴线,按波峰在船中,由邦戎曲线图上量出浸水面积ωi,再取ε=-1m(下移),量出各站横剖面浸水面积ωbi,根据下表计算波轴线移动参数ζ0和b。

2285.55+224.925ζ0+2358.27b/20=11986/5.77521963.08+2358.27ζ0+31456.3b/20=11989.34×53.82/5.775²式中,经整理:224.925ζ0+117.9135b=-210.522358.27ζ0+1572.815b=-2614.77联立方程式,解得ζ0=-0.301m,b=-1.2112m首吃水:d f=d f0+ζ0+b=6.3098-0.3010-1.2112=4.7976 m尾吃水:d a=d a0+ζ0=9.8695-0.3010=8.6583 m2.剪力、弯矩计算1)重量曲线根据每一站内重量均匀分布的原则,把整个船的重量按照站位进行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课程设计内容及资料 ............................................................................ - 1 -1、课程设计任务书................................................................................... - 1 -2、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 1 -3、船舶设计资料....................................................................................... - 1 -二、船舶剪力与弯矩计算 ............................................................................ - 2 -1、主要数据 .............................................................................................. - 2 -2、参考资料 .............................................................................................. - 2 -3、计算状态 .............................................................................................. - 2 -4、波型和波浪参数选择........................................................................... - 2 -5、压载出港状态的弯矩和剪力的计算.................................................... - 3 -三、船舶总纵强度计算 .............................................................................. - 10 -1、计算依据 ............................................................................................ - 10 -2、船体总纵弯曲正应力计算 ................................................................. - 11 -3、船体总纵弯曲剪应力计算 ................................................................. - 14 -4、船体中剖面极限弯矩计算 ................................................................. - 16 -一、课程设计内容及资料1、课程设计任务书综合应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强度的有关知识,完成船舶船体中剖面的结构设计,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总纵强度的校核。

2、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一)、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完成船舶舯剖面结构设计 (二)、船体总纵强度的校核1、船舶在静水中平衡位置的确定2、船舶在波浪中平衡位置的确定3、船舶重量分布曲线的确定4、船舶浮力分布曲线的确定5、船舶载荷分布曲线的确定6、船舶剪力和弯矩分布曲线的确定7、剖面特性计算8、许用应力的确定9、总纵弯曲应力校核 10、极限强度校核3、船舶设计资料船舶主尺度: 总长:m L OA 40.128= 设计水线长:m L WL 04.120= 垂线间长:m L PP 50.115= 计算船长:m L 50.115= 型宽:m B 50.19=型深:m D 20.10= 设计吃水:m d 30.8= 方型系数:653.0≈B C二、船舶剪力与弯矩计算1、主要数据船舶计算长度(垂线间长) L=115.50m 船宽 B=19.50m 海水比重 γ=1.025tf/m ³2、参考资料1) 全船重量分布汇总表 2) 静水力曲线图 3) 邦戎曲线图3、计算状态本计算中取压载出港状态进行计算排水量 Δ=5826.25t 重心纵坐标 x g =1.344m 平均吃水 d m =4.24m 浮心纵坐标 x b =0.44m 漂心纵坐标 x f =1.13m 水线面积100w TPCA ρ=A w =1537.56m ²纵稳心半径100PPL MTC L BM ⋅≈∆R=176.04m ²4、波型和波浪参数选择波长 λ= L=115.50m波高 h=4.0m 坦谷波垂向坐标值采用余弦级数展开式计算)4cos 1(2cos 2x r x r y B λπλπλπ-+⋅=各理论站从坦谷波面到波轴线垂向坐标值经计算列入表1: r=h/2=2.0m λ=115.5m表1: y B 值注:表中y B 值由波轴线向下为正,向上为负值。

5、压载出港状态的弯矩和剪力的计算1) 船舶纵倾调整a) 船舶在静水中平衡位置的确定 第一次近似: 首吃水:)2(1f b g m f x LR x x d d --+==4.531m尾吃水:)2(1f bg m a x LR x x d d +--==3.938m排水体积:V =∆γ =5826.25/1.025=5684.15m ³第二次近似:首吃水:d f2=d f1+V−V 1A w+x g −x b1R(L 2−x f ) = 4.729m尾吃水:d a2=d a1+V−V 1A w −x g −x b1R (L2+x f ) = 3.868mV −V 1V=0.081% <0.1%x g −x b2L=−0.02% <0.05%具体计算过程见表2:表2:船舶在静水中平衡位置的计算注:表中各站的横剖面浸水面积由邦戎曲线图查得。

b)船舶在波浪上平衡位置的确定用麦卡尔法计算船舶在波峰时的平衡位置。

取静水平衡线(d f0=4.729 m,d a0=3.868 m)作为波轴线,按波峰在船中,由邦戎曲线图上量出浸水面积ωi,再取ε=-1m,即波轴线向下移动1m,量出各站横剖面浸水面积ωbi,根据表3计算波轴线移动参数ζ0和b。

表3:船舶在波峰上平衡位置的计算1191.9012+251.88255ζ0+2558.7855b20=5684.155.77512076.5904+2558.7855ζ0+30412.91615b20=5684.15×59.155.7752式中 x b′=L2+x b=59.15经整理:251.88255ζ+127.94b=−207.6332558.7855ζ0+1520.646b=−1995.296联立方程式,解得ζ0=-0.92m,b=0.188m首吃水: df=d f0+ζ0+b=4.729−0.92+0.1898=3.999m尾吃水: da=d a0+ζ0=3.868−0.92=2.948 m求出平衡位置后,即可从邦戎曲线上量出船舶处于平衡位置时横剖面浸水面积,如表4:表4:船舶平衡位置的计算结果2)剪力、弯矩计算a)重量曲线根据每一站内重量均匀分布的原则,把整个船的重量按照站位进行分配。

首先进行空船重量的分配计算。

根据船舶外形,按梯形法分布计算,即空船重量近似的用梯形曲线表示,船中重量分配多一些,首尾重量分配少一些。

4b+a+c=6a−c=108 x g 7L该船长宽比L/B≈6,属于瘦型船舶,取b=1.195,于是有a=0.61+54x g7L=0.6998c=0.61−54x g7L=0.5202压载出港时,空船重量W=2561.67t,则:a WL=15.5208b WL=26.5039c WL=11.5375进而获得船舶空船重量曲线分布,如图1:图1:船舶空船重量曲线分布站再分配载重量。

货物重量根据货物重心在船舶总方向不变的原则,利用重量平衡和重量矩平衡原理求出每个站区对应的货物重量,其中每个站区所包含的站中分得的货物重量是均匀分布的。

由船舶布置图(图2)和压载出港载况下重量分布表可知,本次计算规定0站在0肋位,20站在163肋位,设ΔL是货物所跨站间距离的一半,P是货物或者油水等重量,a是重物重心距所跨站距中心的距离(偏向船首为正,反之为负)。

图2:船舶布置图艉—Fr11:600mm;F11:6.6Fr11—Fr39:700mm;F39:26.2Fr39—Fr112:750mm;F112:80.95Fr112—Fr151:700mm;F151:108.25Fr151—艏:600mm: 115.45压载出港载况下重量分布:No.3 压载出港项目重量重心高度重心纵标垂向力矩纵向力矩液面力矩ITEM weight, t KG, m L.C.G., m V.M., t-m L.M., t-m Mfs, t-m 空船light ship 2561.67 7.329 -8.121 18774.5 -20803.3 0.0船员和行李3.10 13.620 -36.131 42.2 -112.0 0.0粮食14.34 13.306 -33.650 190.8 -482.5 0.0货物No.1 货舱/Fr111-131 0.0 0.0 0.0 0.0 0.0 0.0货物No.2 货舱/Fr75-111 0.0 0.0 0.0 0.0 0.0 0.0货物No.3 货舱/Fr39-75 0.0 0.0 0.0 0.0 0.0 0.0货物No.4 货舱/Fr2-22 0.0 0.0 0.0 0.0 0.0 0.0小计0.0 0.0 0.0 0.0 0.0 0.0轻油舱/P/F31-38 20.58 1.120 -34.559 23.1 -711.6 20.0轻油舱/S/F31-38 25.62 1.120 -34.554 28.7 -885.3 24.0日用轻油舱/F22-33 4.19 11.690 -43.100 49.0 -180.6 0.0小计50.39 1.999 -35.267 8.4 -147.8 44.0No.2 重油舱/P/F39-75 151.94 0.523 -18.022 79.5 -2738.3 412.0No.3 重油舱/P&S/F39-48 80.73 4.740 -27.812 382.7 -2245.3 0.0日用重油舱/P/F23-31 31.51 11.690 -39.950 368.4 -1258.8 0.0小计264.18 3.144 -23.629 99.1 -744.6 412.0滑油储存柜/S/F13-22 14.65 7.050 -46.390 103.3 -679.6 0.0滑油循环柜/C/F24-34 19.19 1.120 -38.550 21.5 -739.8 0.0小计33.84 3.687 -41.944 70.8 -804.9 0.0首尖舱F/151-165 183.81 4.065 55.201 747.2 10146.5 0.0No.1 压载水舱/P&S/F141-151 246.80 3.880 46.654 957.6 11514.2 0.0 No.2 压载水舱/P&S/F131-141 91.30 1.350 39.760 123.3 3630.1 0.0 No.3 压载水舱/P&S/F111-131 201.82 0.810 28.810 163.5 5814.4 0.0 No.4 压载水舱/P&S/F93-111 193.87 0.840 15.330 162.9 2972.0 0.0 No.5 压载水舱/P&S/F75-93 231.54 0.840 2.168 194.5 502.0 0.0No.6 压载水舱/P&S/F38-75 368.33 0.840 -16.541 309.4 -6092.5 0.0 No.7 压载水舱/P&S/F48-57 132.86 4.760 -21.280 632.4 -2827.3 0.0 No.2 边压载水舱/P&S/F131-141 131.17 5.190 39.572 680.8 5190.7 0.0No.3 边压载水舱/P&S/F111-131 354.77 4.740 29.814 1681.6 10577.1 0.0No.4 边压载水舱/P&S/F93-111 239.45 4.740 17.115 1135.0 4098.2 0.0No.5 边压载水舱/P&S/F75-93 222.82 4.740 2.201 1056.2 490.4 0.0No.6 边压载水舱/P&S/F57-75 212.81 4.740 -11.273 1008.7 -2399.0 0.0小计2811.35 3.149 15.515 670.1 3301.6 0.0淡水舱P&S 80.88 9.456 -57.727 764.8 -4669.0 16.3污油舱6.50 0.675 -43.434 4.4 -282.3 0.0结冰0.0 0.0 0.0 0.0 0.0 0.0载重量deadweight 3264.58 3.342 8.771 10911.1 28632.1 472.3排水量displacement 5826.25 5.095 1.344 29685.6 7828将各部分重量P分解而得的P1和P2解出后按其所跨站的数量进行均布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