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长图

合集下载

节气图解PPT课件

节气图解PPT课件

•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 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 春天的回归。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 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
申遗
•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 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
生长阶段。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 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 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尽 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 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春分

此时气候清爽温
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
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
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
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
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
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
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
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
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
似蛟龙。”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惊蛰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
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
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

[全]高中地理(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考点详解(1)二十四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接近360°,将它分为24份,即为24节气。

因此从立春开始,地球每绕太阳公转15°,即度过一个节气。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分为24份,即每个节气大约为15天。

从立春开始,二十四节气分别为: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分3月21日)夏满芒夏暑相连(夏至6月22日)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分9月23日)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12月22日)图1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2)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正午12:00时太阳在天空中最高,太阳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α最大,α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α=90°-|β-γ|式中β为当地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①当地纬度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②如果太阳恰好直射该地,则太阳高度角为90°;③如果出现极夜现象,则当地的太阳高度较为0°。

图2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例题今天讲解的高考地理真题,是【2016年北京卷】第1题,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时间。

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所处的节气。

我国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间隔大约15天。

6月22日为夏至,之后的节气为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因此夏至之后的第四个节气为处暑,因此处暑的时间为:6月22日+15天×4,即大约在8月21日前后。

因此选项A正确。

八达岭漫山红叶应该是十月份,选项B错误。

(2)分析正午太阳高度。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8月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0°~23°26′N之间),因此首尔(38°N)比北京(40°N)距离太阳直射点更近,因此首尔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选项C错误。

(3)分析日出日落的时间。

8月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夜短,并且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第一课农业二十四节气图解

第一课农业二十四节气图解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 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 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 “雨生百谷”。谚云“谷雨 前后,种瓜种豆”。公历每 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谷雨
每年阳历四月二十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度,为谷雨。 雨生百谷。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 于桑。花信风为: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谷雨是采桑的时节。而桑林自古以来就是约会的好地 方,人人期望能在这里碰上一个艳遇。那些藏在桑林深 处的采桑女若隐若现,偶尔的笑声有着神秘的诱惑,让 人遐想无限。 不知趣的戴胜鸟,总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在头 顶的桑枝上走来走去,一步一啄,有若耕地,嘴里一声 接一声催促着树下的年轻人,尽早离去,勿误农时。
园林24班《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24 班《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 每年阳历二月四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为立春。表示春天到了。立春十五天,分三候, 五天一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 候鱼陟负冰。自小寒至谷雨,八个节气,每节 气三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信风。立春 为: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 立春要迎春神,“打春”。“打春”就是 打土牛。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柳条 长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街边的小商 小贩们吆喝着卖小泥牛。小牛四周点缀了许多 泥捏的百戏杂耍人物。孩子们的腰间带着绢制 的春娃,寄托着妈妈的祝福。
气温开始下降, 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 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 9月7日前后是白露
白露
每年阳历九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 为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 养馐。 白露时节。一早起来,院外的桂树上满是 晶莹的露水。主人托着青瓷盘,细致地收取了, 回去煎茶。 鹤在白露节这天会对天鸣叫。鹤是长寿的 象征。年画里那位有着长长额头的寿星老人, 都是骑着鹤在天上飞来飞去的。 白露这天要留意家养的鹭鸶。鹭鸶平常总 是按时归来。然而在白露这天,却会振翅飞去, 一去不返。到底飞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二十四节气图文介绍  PPT

大雪冬至后, 篮装水不漏
大雪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降到0℃或以下。积雪可储存作物来年生长所需 水分。“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应多喝水、食温补、常喝粥。
终藏之气, 至此而极也
冬至
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 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吃羊肉等温补。
小寒
小寒大寒, 冷成冰团
小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小寒天冷,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饮食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小寒过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置办年货。
大寒见三白, 农人衣食足
大寒
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天气也开始渐渐回暖。人生的起伏就 像四季轮转,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
立秋意味着夏季结束,秋季即将开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大部分地区暑气难消,注意提防“秋老虎”。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
处暑节气意味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正式开启,但由于“秋老虎”也在处暑期间出没, 因此人们会再次遭遇高温天气。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是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万物至此皆长大
立夏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天的开始,万物在这个节气中 生长茂盛,小满小满, 麦粒渐满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大麦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但尚未成熟。各地渐次 进入夏季,南北温差缩小,降水增多。饮食以健脾养胃为原则,注意多饮水,别贪凉。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
寒露节气,标志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北方已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天冷露寒; 南方也蝉噤荷残,秋意渐浓。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24节气

24节气
中文名称:二十四节气 英文名称:twenty-four solar terms
定义1: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 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 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 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 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 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 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的。
节气划分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 编辑本段
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 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2012/3/5
w
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 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 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 回归

国家地理精选二十四节气图,用自然变化的瞬间去定格那些平凡与不凡

国家地理精选二十四节气图,用自然变化的瞬间去定格那些平凡与不凡

国家地理精选二十四节气图,用自然变化的瞬间去定格那些平凡与不凡中国人创造了二十四节气由此每个下一秒总有些许不同生活也就不仅是春夏秋冬流年往复更是随着时间的奔流感知自然季节变幻的无数个细微时刻国家地理精选24节气图每一张图分别由不同的摄影师原创拍摄每次按下快门的场景各不相同但都为我们定格了那些平凡与不凡希望这些自然变化的瞬间承载着你的那些记忆片段春千年轮回历史的风骨雕刻在痕迹斑驳的建筑里杏花、微雨、苏醒的生命在古老的大地上绽放崭新的容颜中国的春天是黛色山峦,也是炊烟袅袅是碧波泛起涟漪也是冰雪消融、大江东流去春雨惊春清谷天2月4日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亿两京全盛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千手送青丝2月19日雨水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气满山川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3月6日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3月21日春分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4月5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月20日谷雨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夏西北的驼铃声清脆悠扬西南的溪水横穿整个村庄东南的浪涛拍打着崖壁东北的森林守卫着黑色的土地中国的夏天有一万种可能夏满芒夏暑相连5月6日立夏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5月21日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6月6日芒种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6月21日夏至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7月7日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7月23日大暑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秋这是一个浓墨重彩的季节短暂而热烈那风景,每看一眼便多一寸深情赤桦与红枫竞艳古柏幽道,海子愈发蔚蓝秋醉中国三万里秋处露秋寒霜降8月8日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8月23日处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迟9月8日白露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9月23日秋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10月8日寒露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凝秋晚,声微觉夜阑10月24日霜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冬有人说中国的冬季只有两种东北和其他好像只有东北会为此狂欢其实不然冬天的月亮弯雪已经叠了好几层大理的云挡不住阳光也要在苍山顶留下痕迹江南湿冷却在城市与乡间都填满人情味冬雪雪冬小大寒11月8日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11月22日小雪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12月7日大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2月22日冬至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1月6日小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1月20日大寒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24幅图,有属于你的四季密码吗。

excel做二十四节气

excel做二十四节气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xcel做二十四节气篇一: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体验式英语教育先锋美联英语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立春、夏至、秋分、冬至......是在中国传统的24节气。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拓展一下中国传统24节气用英语怎么表达!startstop二十四节气The24solarTerms:立春springbegins.雨水Therains惊蛰Insectsawaken.春分Vernalequinox清明clearandbright谷雨grainrain立夏summerbegins.小满grainbuds.芒种graininear.夏至summersolstice.小暑slightheat大暑greatheat立秋Autumnbegins.处暑stoppingtheheat白露whitedews秋分Autumnalequinox寒露colddews霜降hoar-frostfalls.立冬winterbegins.小雪Lightsnow大雪heavysnow冬至wintersolstice小寒slightcold大寒greatcold篇二:二十四节气与人体二十四节脊椎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与人体二十四节脊椎的关系五音之气如何与天地人感应呢?天气二十四,地气二十四,人气二十四。

感应天地人的就是律吕谐波的共振。

二十四在天应二十四节气,在地应二十四山向,在日应二十四小时,在人身应二十四节脊椎、二十四肋骨和二十四经脉。

从人体解剖学得知,颈椎骨七块,胸椎骨十二块、腰椎骨五块,合起来共二十四块,它正好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

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

每一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

而且,在二十四节气的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宇宙中可发生多种奇妙变化。

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万物,它们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而后逐渐消失,回到原来状态。

冬至一阳生,数据从这里开始。

古今二十四节气图

古今二十四节气图

■二十四节气图(2013-02-04 00:13:0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很多人在上小学时都背诵过。

2月4日零时13分是今年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又叫“打春”,也是“六九”的第一天,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农谚更有“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已经掌握了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把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出现在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今天是立春日,将往日所拍照片整理成一组二十四节气图。

需要说明的是,所选取的图片大多在地处汉江中游的湖北襄阳拍得。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万年如意好音来,百事咸宜笑口开。

雨水正逢元旦日,黄金杯重压银台。

——吴藕《雨水》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韦应物《观田家》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春意注遍山水间,风调日和清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长图
篇一:图文二十四节气古画版太美了
图文二十四节气古画版太美了!
作者:佚名来源:最东方发布时间:20XX-03-30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方便记忆,后来人们制订了相关的农谚: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中国大部分地
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昼夜平分,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清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

篇二:《中国24节气》全释、图文并茂
《中国24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
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
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
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
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实际是四始八中。

它们是界定四季的。

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

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

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

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

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
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

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

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

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

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

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

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

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
篇三: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
长河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朝历
代都极为重视农业。

智慧而又勤劳的华夏儿女在实践中不断对自然认识并总结出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就是集结了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背出二十四节气歌,有的甚至不知二十四节气为何物,但二十四节气却“默默”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一套时间体系。

二十四节气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古人利用土圭测日的方法,定下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大节气。

之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成确立,成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除了指导农业生产外,业已潜移默化为中国大众灵魂深处的一种情结。

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节日。

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已融入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民间盛传的“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等说法,正是这些节令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具体展现。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一种文化的切面来触及一个节气:立春的迎春祭祀、雨水的中华雨文明、惊蛰的春耕图腾、清明的家国情怀、谷雨的茶文化??20XX年5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0XX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十四节气,不只是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体现着古人的哲学思想。

本课程从历法气象、习俗活动、养生保健、应时食谱、诗词谚语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介绍,描绘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精妙绝伦的生动画面。

带领读
者追溯中国悠远农业文明源头,并感受从远古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属性。

第一讲二十四节气概述
智慧与勤劳的象征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远古时代开创的一种历法,
反映了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
个节候。

一、二十四节气是怎样来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对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提炼、总结出来的。

(一)二十四节气起源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多河流谷地和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尤其是黄河水滋润哺育了两岸的人民。

从二十四节气形成到汉代完备的漫长时期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这一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