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信仰分析共16页文档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指哪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
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练沥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
也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在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由人至神和由神至人的社会互构过程.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淡薄的国家,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是一旦走入民众间,就会发现,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极其丰富。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种人物等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而且崇拜方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那么,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信仰现象背后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仔细探究之后,我们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的起源关系密切,因为民间信仰某种意义上就是原初形态的宗教。
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之道

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之道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璀璨、人口最众多的民族之一。
它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之道,这些信仰和道路不仅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为世界提供了独特而珍贵的文化宝藏。
一、宗教信仰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分为道教、佛教、儒教和伊斯兰教四大类。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强调顺应自然、修炼内功,追求长生不死,其宗旨为“道法自然”。
佛教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国,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和华严宗等流派,强调克己奉公、修行解脱,以觉悟和慈悲为核心。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强调修身养性、心中有情、行中有礼,弘扬孔孟之道,提倡仁爱人心和忠诚诚信。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创立,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于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强调顺应真主、奉行教义以及活出“真正的伊斯兰生活”。
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并不是彼此分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
例如,道教和佛教相互影响,形成了道教的“五福八仙”和“三清山”,以及佛教的“大雄宝殿”和“七佛跳海”等文化现象。
同时,儒教和道教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如“仁爱”、“中庸”、“君子”等词汇,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符号。
二、文化之道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道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反映了她独特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
其中,传统的文化方式包括书法、中国画、音乐、舞蹈、戏曲、文学、民俗等。
还包括传统的道德规范、礼仪习俗、哲学思想、医学保健、园林艺术、饮食文化等等。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书法中有硬朗中刚、准极遒劲的工笔书,有轻巧灵秀、流畅豁达的行草书,有骨韵刚劲、内敛厚重的篆书等。
作为一种象征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艺术之一。
中国的民间文化广博且深刻,她们是中国文化中的珍宝,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信仰和伦理观。
中国民间文化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间戏曲、习俗礼仪等,它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声音讲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故事。
谈中国人的信仰

谈中国人的信仰——郭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顾炎武:“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何谓精神文化?1.审美2.道德3.信仰一、信仰的类型:1.终极信仰&一般信仰:●信仰:人们对其所持人生真谛的坚信与景仰。
●终极信仰:对生命根本意义的坚信与景仰。
(体现了终极价值)●一般信仰:对某种主义、学说、事物的坚信与景仰。
●终极价值:安安是一种人生的巅峰,真善美只是实现终极价值的途径●价值的四大范畴:真善美安(这里要指出的是,安与真善美其实非同一层次的)2.宗教信仰&人文信仰获得终极信仰和终极价值的途径:●自心了悟的路径●各种身心修心的路径●道德的路径●审美的路径●神灵的路径PS: 前4条是理性的、内发的(郭先生也将其称为人文信仰);最后一条是外在的(称之为宗教信仰)二、中国人的信仰系统1. 作为中国人主体的华教杨庆堃:“传统宗教”、“原始宗教”、“分散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牟钟鉴:“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郭先生认为此番称谓略有不妥,虽其可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却无法解释先人对于自然界的崇畏)、“原生型宗教”郭沂:华教2.华教(1)主要内容:第一:上天崇拜。
《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贤崇拜。
民族始祖如伏羲、炎帝、黄帝等三皇五帝;圣贤如对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往圣先贤,周公、孔子等。
第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
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作为民族祖先的动植物;自然崇拜的对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社稷崇拜的对象如土神、谷神。
第四:巫术、卜筮与方术。
它们是人类与神灵交流的途径。
第五:郊社制度、宗庙制度及其他祭祀制度。
第六:经典——孔子编订的六经。
第七:社会习俗与传统节日。
(2)支裔——各本土宗教:儒教、道教“儒”可分为“儒学”与“儒教”,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儒教则是其宗教形式。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步入21世纪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信仰与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其他价值观念所替代。
然而,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情结仍然根深蒂固,对于许多人来说,信仰仍然是生活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信仰特点、信仰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国信仰的复兴。
中国人的信仰多样丰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信仰体系。
传统的中国信仰主要包括儒家、道家、佛教和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在中国文化中构建了独特的信仰体系。
儒家强调家庭、友情和社会关系的和谐,道家追求自然与道的合一,佛教注重个人修行与超脱凡尘,而民间信仰则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神佛信仰等紧密结合。
这些信仰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与信仰画卷。
中国人的信仰在社会和个体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信仰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伦理道德的指导原则。
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与和谐、佛教的慈悲与善行等信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些信仰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传承,并为社会带来和谐、稳定和秩序。
在个体层面,信仰为中国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与安抚。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信仰给予了个人内心的力量和希望,成为人们心理支持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信仰在近代中国逐渐衰落。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使信仰受到限制和打压,大规模的文化革命更是加速了信仰的边缘化。
但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信仰复兴的浪潮。
这种复兴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传统信仰的回归。
在改革开放以后,儒家、道家和佛教在中国社会逐渐复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新兴宗教的崛起。
随着民众对精神满足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些新兴宗教开始在中国社会崭露头角。
例如,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信徒人数也在逐渐增长。
最后是个人化信仰的兴起。
现代社会的个体主义倾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化的信仰方式,例如通过禅修、瑜伽和心灵成长等方式来实现心灵的寄托。
关于中国人的信仰调查报告

目录1、调查目的 (1)2、调查对象 (1)3、调查形式 (1)4、调查内容简介 (1)5、调查过程 (1)6、调查题目及分析 (2)7、调查采访笔记 (7)8、调查总结与思考 (11)附录1:调查问卷 (12)附录2:调查问卷原始数据 (14)附录3:人工分配情况 (14)附录4:调查感想 (14)关于中国人的信仰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
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
而当代中国人也是受到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很深的影响。
为了掌握中国人的信仰状况,,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不同年龄阶段、从事不同职业的中国人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涉及到的有:1、不同的年龄: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等;2、不同的职业:退休职工、市机关、工人、学生、司机、教师、待业者、打工者、银行职员、保安、医生、中教局、清洁工、新闻工作者、出纳、推销员、生意人、邮局职员、公务员、农民工、农民等三、调查形式问卷与采访两种形式相结合。
(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 45份)四、调查内容简介本次调查主要就中国人对信仰的认识程度、自身的信仰及中国人普遍信仰状况进行的。
五、调查过程首先,出于对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考虑,我们在调查小组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先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将题目进行合理筛选、整合,经过修改核对形成最终的问卷调查;接着,我们小组统一协调时间并确定具体地点进行调查,进行采访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因为考虑到要面向从事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的人调查,我们最终决定在迎泽公园进行调查,人流量较大,并且包含着各个年龄阶段,从事着各种工作的人。
而且人们比较悠闲,比较容易进行调查与采访。
)其次,对于回收上来的问卷,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并在小组内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doc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胡扯,我们中国人没有全民宗教信仰是事实,但是我们中国人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民道德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按信仰人数多少排序:一、信奉天地君亲师道德信仰的凡夫俗子。
中国人90% 以上是信奉天地君亲师道德信仰的凡夫俗子。
(包括有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员) 1 对苍天的敬畏——感恩苍天大老爷的阳光雨露温暖滋润世间万物;例如,古代皇帝有祭天的天坛;这相当于西方人崇拜的上帝。
中国人认为:天大、地大,人亦大。
为了把人与天地区别开来,我们把天地升一级,把天昵称为老天爷,把地昵称为土地爷。
把人的父亲,尊称为大。
中国人把天人格化、感情化、世俗化,称之为可亲、可敬、可爱的爷爷。
西方人把天人格化、神秘化、神圣化称之为全知万能造物主——上帝。
2、对大地的眷恋——感恩大地土地爷的丰富物产哺育滋养世间一切生物。
例如,古代皇帝有祭地的地坛;天地就是大自然,我们敬畏大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遵从自然秩序、尊重自然关系。
中共十八大改变过去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上的巨大进步。
我们中国人把天地——大自然,拟人化后尊称为:老天爷、土地爷,这是存在 46 亿年并产生万事万物的老祖宗啊!孔子曰:“万物本乎天”,我们地球人都是太阳的儿女啊。
如果太阳离地球远一点,地球就变成一个大冰坨子,如果太阳靠地球近一点,地球就变成一个大火球。
无论是大冰坨子,还是大火球,任何生命都不可能存在。
所以,老天爷、土地爷是全人类的老祖宗啊。
3、对祖国的效忠——感恩祖国母亲肥沃的土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养育、滋润、护佑每一个子民。
君,在古代家天下的封建社会是指代表祖国的皇帝,在当今公天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君”,直接就是祖国,不需要具体人代表。
因为祖国是我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一块热土,是一个集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故乡概念为一体的亘古不变的集合概念、人文概念。
中国人的信仰分析

中国人的 信仰 —忠、孝
在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信仰就是孝,自 古百善孝为先,孝为我们的行为起到了道德 的震慑作用。而从小家到国家上升,孝就演 变成了忠,即对于统治者的忠诚也被视为道 德的约束。
到底我们 的信仰是 什么?
※ ※ ※ ※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信仰 不同性格有不同的信仰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信仰 不同阶层有不同的信仰
中国人的 信仰 ——图腾 自然
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是古 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 亲属、祖先、保护神等,而用来做本氏族 的徽号或象征。原始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 是图腾产生的基础。运用图腾解释神话、 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 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为自己的内心找到依靠, 信仰让人的心灵变得宁静,信仰使我们 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如何幸福?
找到自己的信仰!
结束
谢谢大家!
信 仰
中国人的信仰
小组成员:XXX
信仰是 什么?
信仰,指对某种主张、 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 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 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与宗 教的关系
宗教是一种基于群体、组织的成员或范 畴资格的制度性认同,而信仰是基于个人 精神选择的个人价值认同,进而把宗教作 为一种群体行动,把信仰视为一种“以认 同为基础的精神单位”。信仰认同是对已 存在的个人的精神归属的发现,同时也是 对信仰者身份与知识的一种再建构。它或 许就以宗教为归属,或者出离了宗教的体 制范围,直接以个人的精神追求为宗旨。
中国人的 信仰 ——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 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 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 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 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 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 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浅谈中国人的信仰

1、批判精神的养成
具备怀疑精神 坚持科学精神
确立批判精神
# 怀疑和信仰作为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二者 常常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适度怀疑是信仰升华的一个必经环节。
# 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 批判能力,人才能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的认识、 理解。因而我们说,崇高信仰必须建立在科 学的精神基础上。 # 有怀疑没有批判,崇高信仰的构建还是虎 头蛇尾。批判精神体现着人的精神信仰的高 低。
信仰
制作人:王凤妮
现场调查
1.你有信仰吗? 2. 你信仰什么?
3. 为什么没信仰,是否需要信仰?
浅谈 中国人的 信仰
信仰:人类特有的精神心理 现象,
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
统摄、指导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 最高的意识形式。
信仰的含义
一,信仰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心理满足。 二,信仰是一种终极价值的追求。
外在化、简单化
世界其他有宗教的民族,无不把神人关系看 作比人伦关系更重要,然而在中国,把神视 作一般人,以人与人交往的态度对待神。汉 民族在观念上没有把宗教置于支配万物的位 置上,其宗教行为也因而表现出洒脱不恭的 特点,用一种外在化、简单化的方式表示对 神的虔敬。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是其最典型的 写照。
没有固定的单一的崇拜对象,见山拜山,见 水拜水,见庙拜庙。
二、华夏民族宗教信仰之特点
作为华夏民族主体的汉民族没有统一的宗教 信仰,其宗教信仰的教义是“天人合一”其 特点非常鲜明。
一,汉民族不仅在神祗认同上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而且在实际的宗教活动中也表现出散漫的倾向。
二,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具有功利性、契约性的特 征。 三,汉民族的宗教行为具有外在化、简单化的倾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