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阅读
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有哪些

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有哪些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策略,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法策略。
一、预测式阅读预测式阅读是指在开始阅读前,给学生相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自己的经验推断文本中可能出现的内容或问题。
通过预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文本的关注度和主动阅读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图片、小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
例如,在教授一篇关于动物生活习性的文章时,可以给学生看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引导他们预测文章中可能出现的动物行为或特点。
二、交际式阅读交际式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真实的交流和对话。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交际式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多媒体阅读多媒体阅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资源,例如播放与文本相关的视频,听听力材料,或使用图片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感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情感诱导阅读情感诱导阅读是指通过创设情境和情感激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反应。
例如,在教授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或感受。
总结通过预测式阅读、交际式阅读、多媒体阅读和情感诱导阅读等方法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 以往的语文阅读
教 学 , 师 有激 发 学生 学 习兴 趣 的意识 , 教
但这个举措往往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
基 础 上的 , 制约 着学 习 , 不 一定 能 真 正 并
的发展。 随着信 息技术的日益发展, 多媒 体逐渐进入 了小学语文课堂。它打破了 传统的以教 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 式 , 常 使 规的教学如虎添翼 。 多媒体 以丰富的画 面、 美妙 的音乐刺激 了学生的感官, 激发 了他们 的兴趣 , 使学生能更好地读 书有
亡 T 喜8m l E罨 8 肿
浅谈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朱丽 江苏省苏州市善耕实验 小学 学情景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 用 运
描绘的使人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的意境。
可见, 动画情景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
乐 学 的氛 围, 为学 生 自主有 效 地学 习起 了
《 新课 程 标准 》明确指 出:“ 阅读 它辅助教学 , 有利于激发学生 阅读的 内 是搜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 展思维, 发 获 在动力 , 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间的距 离, 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学 帮助 学生 进 入最 佳 学 习状 态 。
味, 读书人情 , 读书悟理, 提高了语文阅
读教学的质量。 我觉得语 文教学中应 注
的想象就会 自由驰骋。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 阅读 资料 , 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 , 又有
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 能极大地提高小学 生的阅读兴趣 , 开阔他们的视野。 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 有利必 有弊。 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 同时, 还应看到它的缺点。
1抹 杀了语 言的 模糊 性 .
阅读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阅读教学设计的创新点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优质的阅读教学设计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点。
创新点一: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来设计的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材料和方法,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而个性化阅读通过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阅读热情。
比如,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主题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进行学习。
创新点二:多媒体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结合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可以丰富阅读材料的表现形式,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入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内容。
同时,多媒体阅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创新点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阅读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阅读体验,通过集体智慧和合作互助促进阅读理解。
此外,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创新点四:跨学科阅读跨学科阅读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阅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
跨学科阅读可以将科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阅读材料引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
通过跨学科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理解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结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创新点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阅读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小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呈现出日益广泛的趋势。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并评估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小学阶段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关键时期,而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存在着信息传递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教学。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
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图片、声音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对于改进当前语文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目的和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加多样化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本内容。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对语文阅读的积极参与。
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
多媒体环境下的阅读理解技巧

多媒体环境下的阅读理解技巧在多媒体环境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多媒体信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理解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多媒体环境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资源来辅助阅读。
首先,可以借助音频资源来提升听力理解能力。
通过听取与文本相关的音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感和语调,有助于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其次,观看相关视频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视频中可以包含与文本相关的图像、动画等元素,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注重文本与多媒体之间的关联在阅读多媒体内容时,我们需要注重文本与多媒体之间的关联。
多媒体可能是对文本内容进行解释、示范、展示等形式的延伸。
因此,我们需要善于将文本与多媒体资源进行对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文本中提到了某个图像或视频,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应的多媒体资源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三、培养审视力和观察力多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审视力和观察力。
在阅读中,多媒体资源中的细节和细微的变化常常能够给我们更多的信息。
通过观察细节,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所以,我们应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学会留意图像、颜色、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中的重要信息。
四、注意多媒体资源的可信度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注意多媒体资源的可信度。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所有的多媒体资源。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根据多方面的证据来判断多媒体资源的可信程度,防止被不准确的信息误导。
五、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对于较长的多媒体内容,我们需要学会快速浏览,抓住主要信息。
对于较短的多媒体内容,我们可以采用更深入的阅读方式,仔细品味其中的细节。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将多媒体内容与其他阅读方式相结合,例如将文字和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英语阅读内容。
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信息,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多媒体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
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多媒体资源,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知识面。
1.2 多媒体的定义和形式多媒体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结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呈现方式。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多媒体通常包括电子书、网络文章、视频及音频资料等形式。
这些多媒体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生动的阅读体验,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认知刺激。
在电子书中,文字可以搭配着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网络文章则可以链接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源,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索知识。
视频与音频资料则能够呈现真实语境,增加学生的接触面和语感,使英语学习更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
2. 正文2.1 多媒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信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英语阅读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这种多感官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多媒体可以增加互动性,通过在线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环境中进行互动、实时反馈,从而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提高词汇水平。
多媒体时代阅读作文

多媒体时代阅读作文
《多媒体时代阅读之我见》
嘿呀,现在可是多媒体时代啦!科技发展得那叫一个快呀。
就说说我那天的经历吧。
那天我本来想去图书馆找本有意思的书看看,可出门的时候看到邻居家小孩在那摆弄平板电脑,那屏幕上花花绿绿的可吸引人了。
我就忍不住凑过去瞧了瞧,嘿,原来他在看一些电子书,还有各种好玩的动画和声音呢。
我这心里就有点动摇了,想着干脆也在家里看看这些得了。
到了图书馆,我在书架间穿梭,看着那一本本的书,突然觉得有点“压力山大”呢。
感觉要从这么多书中找到一本合我心意的还真不容易。
而且看着那些纸张,我就想到以后要是都像在平板上那样方便,想看啥一下子就出来了该多好呀。
我一边挑着书一边想着,多媒体时代的阅读真的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嘞。
书倒是挑了一本,可坐下来读的时候,心思老是会飘到那些电子设备上去,总想着那里边的内容好像更有趣更丰富。
但是吧,当我真正静下心来读纸质书的时候,那种感觉又很不一样。
我能闻到书的味道,能触摸到纸张的质感,一页页翻过去,就好像在和作者慢
慢对话一样。
虽然多媒体阅读很方便很新奇,但这种传统阅读的独特魅力也是无法替代的呀。
在这个多媒体时代,阅读真的变得不一样咯。
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获取知识和乐趣,但不管怎样,阅读本身的意义是不会变的。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它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嘿嘿。
哎呀,这就是我在多媒体时代关于阅读的一点小思考啦,你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受呀!。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感受,点燃学习激情,激发学生情感,突破教学难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特点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可以创设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打破了“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常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多样。
可以说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学开辟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前景,为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手段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经验,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殷切希望。
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对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语文阅读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质的飞跃。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地发挥,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审美感受优美的语言固然会使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
但是单纯的文字对于习惯于感性思维的中学生来讲,是难以消化吸收的。
这样就产生了学生讨厌语文课的现象。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
语文阅读材料往往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
而事物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来表达。
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图像、跃动的影像和形象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三国演义》篇头曲演唱:杨洪基《短歌行》朗诵:方明《短歌行》演唱:鲍国安教学流程:【篇头导入】【文题理解】【曹操之最】【文学成就】【背影介绍】【朗读诗歌】【识记字音】【分层鉴赏】【考虑一下】【把握主旨】【表现手法】【深入感悟】【人物素材】【满分作文】【写作练习】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篇头导入】《三国演义》篇头曲演唱: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文题理解】“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曹操之最】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文学成就】“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
”——钟嵘《诗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毛泽东诗歌风格: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
经典诗歌:观沧海(作于建安十二年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背影介绍】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朗读诗歌】第一步骤:自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第二步骤:齐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
第三步骤:听诗歌录音,体会诗人情感。
方明的《短歌行》朗诵【识记字音】pì jīn wèi yōu sè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鼓瑟.吹笙 dūo mò qīan qìe zā bǔ何时可掇.越陌.度阡.契.阔谈宴绕树三匝.周公吐哺.【考虑一下】课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层鉴赏】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手法:朝露——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比喻)杜康——酒(借代)小结:第一层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解析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对贤才的渴求(用典)解析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对贤才的礼遇(用典)小结:第二层借诗经表达诗人什么心情?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求贤如渴,礼贤下士。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手法:明明如月——贤才比兴何时可掇——贤才难求小结:这一层中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所表达的情感有哪些?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比喻)解析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渴望多纳贤才(比喻)解析3:“周公吐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用典)小结:本层中明月句有河深层含义?后四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胸怀大志,一统天下。
【把握主旨】人生短暂忧贤才难求功业未就小结: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表现手法】一、引用。
引《子衿》《鹿鸣》的诗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二、比喻。
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用“明月”比喻贤才。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
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三、用典。
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苦短的感叹(比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年华易失的苦闷(比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思慕贤才的情怀(用典)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贤才难得的忧愁(用典)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求贤难得的惶恐(比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访求贤才的态度(比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难觅贤才的孤独(比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广纳人才的真诚(比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爱才之情的殷勤(用典)重点手法: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深入感悟】再听录音,感悟曹操名篇《短歌行》演唱:鲍国安曹操深得《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精髓,将慷慨悲凉之情,贯于纯正质朴的语言之中。
或借古以讽,化而用之,或托物遣兴,古为今用。
诗歌意境深远而优美,风格别致而多姿,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人物素材】生平介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军事业绩:1、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2、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3、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4、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5、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政治措施:1、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2、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学成就: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善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清峻整洁,著有《魏武帝集》。
人物把握: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
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有反差的。
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
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的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一统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尽管他也有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高度上的忧。
【满分作文】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
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
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
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
这体现他的“忠信”。
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
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
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
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
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
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
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
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
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