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简介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简介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

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地势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流溢;建筑独具风格,美仑美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893年),后数易校名,1928年7月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抗战胜利后迁回珞珈山。

到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

武汉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很高的学术地位。

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邓颖超、罗荣桓等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

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等相继担任校长。

辜鸿铭、竺可桢、邬保良、查谦、桂质廷、叶雅各、李四光、闻一多、黄侃、郁达夫、沈从文、朱光潜、刘赜、刘永济、叶圣陶、杨端六、李剑农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先后在这里任教。

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叶剑英、彭德怀、张闻天、陆定一等亲临学校视察。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国家高等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科综合性大学。

党的“一大”代表、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原中科院学部委员李达教授担任校长十四年,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胆改革、开拓前进,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经国务院批准,2000年8月2日,原武汉大学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是我国水利电力行业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是湖北省唯一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并延续发展至今的医学医疗中心的重点大学。

武汉大学介绍ppt

武汉大学介绍ppt

2013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 排行第七。
武汉大学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 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 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 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 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武汉大学最好的专业是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 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 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 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 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历史 80-85
地理 80-85
樱花城堡
校园掠影
流山东珞 风高湖珈 甚水之之 美长水山
秋日里 红枫满地
樱顶老图
“心胸之磊落更如风光霁月,足以昭彰千古”
韩德培(1911- ), 江苏南京人(生于江苏 如皋),中国国际私法 学的一代宗师,1934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随后以“特别研究生” 的身份转入美国哈佛大 学法学院继续从事法学 研究,1946年任教于 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 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 科学资深教授,主要代 表作有《国际私法中的 实质与程序问题》、《 国际私法上的反致问题 》、《国际私法》 (主 编)等。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 生于湖南长沙,1981年毕 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 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 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国 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2015年 4月声明已经退休。

介绍武汉大学PPT演示课件

介绍武汉大学PPT演示课件
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工学部】 水利水电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动力与机械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 土木建筑
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学部】 计算机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国际软件学院 测绘学院
印刷与包装系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
学院 HOPE护理学院 【独立学院】东湖分校(设有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法学、经济、
校训: 创新
自强 弘毅
求是
下一页
创办人:张之洞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 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 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 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 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1896 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 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 门。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 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49年,改名为武汉大学
下一页
校名拾趣 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
现校歌(代)
由珞宣作词,陈国权谱曲,严格意义上说是代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歌词暂列如 下: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
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竞翱翔。扬帆长江,奔

武汉大学的简介

武汉大学的简介

武汉大学的简介
关于武汉大学的简介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孕育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和而不同”的独特办学风格,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优良校风。

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响遏行云;巨星闪耀,光照寰宇。

周恩来、董
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100余人,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和5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近年来,一批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展露才华,担当起武大在新世纪
新阶段再铸辉煌的历史重任。

武汉大学这座如诗如画的高等学府,
开启了多少催人奋进的`青春之旅,奏响了多少气势恢宏的创业乐章。

从这里,走出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2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制定了尽快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明确了以
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中心,以
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的发
展之路,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
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武汉大学介绍ppt

武汉大学介绍ppt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2013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 武汉大武学汉获大得学国排家行自第然七科。学奖、国 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 33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 武在汉第大一学、参二与、了三三届峡教工育程部、人南文水社北会调 、科西学电优东秀输成等果国奖家评重选点中工获程奖项数目均的居科 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
校园掠影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流 风 甚 美
山 高 水 长
东 湖 之
珞 珈 之 山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东湖风光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鉴湖雪景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樱花城堡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樱顶老图
武汉大学,至今已有120年历史
回S眸T过E去P,7筚S路T蓝L缕编,励程精基图治础,培玉汝训于
成。如今的武大已经涵盖了哲、经、法、 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
11个学科门类。
经管楼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 ”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 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武汉大学学 科涵盖了哲学、经学、法学、教育 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12级八校回访母校寒假实践活动
武汉大学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校园简介 STEP 7 STL编程基础培训
武 汉 大 学
山 上 有 黉
珞 珈 独 秀
江 城 多 山

(完整版)武汉大学ppt

(完整版)武汉大学ppt

如今的武大已经涵盖了哲、经、法、教育、 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 科门类。
经管楼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 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
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武汉大学学科涵盖了哲学、经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设 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 学院(系)。有119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 权,250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 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1-2]2012年武汉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新增设5个专业,分别为数字出版专
武汉大学
校园简介

上江
武 汉 大 学
有 黉
珞 珈 独 秀
城 多 山
张之洞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 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 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 汉大学,至今已有120年历史
校训: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 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 我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我校30年 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用“自强”、“弘毅”,既概括了上述 含义,又体现了我校的历史纵深与校风延续。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 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 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我校校训的整体含义是: 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 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 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简介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

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

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 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1年,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400强。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

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

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计算机大楼等拔地而起,成为学校迈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

校史学习手册

校史学习手册

1目录01学校简介01历史沿革08建筑历史13杰出人物23武大樱花 24语录·记录 24趣事·往事26题型示例学校简介武汉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珠峰计划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由四大校区组成,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因为如画的校园风景,每年4月的樱花更是吸引百万的游客,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截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有普通本科生32925人,硕士研究生13896人,博士研究生7499人,其中包括港澳台侨学生1022人,有外国留学生1422人。

武汉大学共培养了30百年栉风沐雨、艰苦奋斗,武大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历史沿革清朝自强学堂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

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

这座名为自强学堂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武汉大学的校园风光2佛阁大朝街,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

由曾任中国驻美联社使馆翻译、师从李善兰的蔡锡勇担当首任总办。

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

1896年,鉴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张之洞对自强学堂进行改章。

1898年,方言一门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种语言。

同年2月,自强学堂派遣总稽察姚锡光率团赴日考察学习。

方言学堂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正街,改名方言学堂。

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

方言学堂不设总办,由曾任岳麓书院学监、自强学堂末任提调的程颂万出任方言学堂提调。

辛亥革命前夕的1911年3月,新任湖广总督瑞征认为学堂“风气不端”,湖北提学使王寿彭认为经费无法支持,遂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强令停办。

此后湖北时局逐渐紧张,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武汉大学办学中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
• 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 原国立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 •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 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 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 (系)。有11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 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 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 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 目前普遍认为的理工类的较强势院系有: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 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 院、国际软件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科社科类院系则是武汉 大学的传统优势优势领域,如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 院等。 •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 副教授2300余人,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校,非双聘)、8位中 国工程院院士(本校、非双聘)、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 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 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 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 汉 大 学 校 徽
武汉大学简介
•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 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 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 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 席亲临武大视察。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 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 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 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武汉大 学校园占地面积5 600亩(含附属医院占地面积438亩), 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536 760平方 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 大学之一”。 • 武汉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 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中西合 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 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校运会:风云再起!
辩论赛:与豪杰一战!
当然—— 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
谢谢观赏!
武汉大学校园文化
• “珞珈之春”科技文化节:以大学生科技节为主体,通过定期举办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划竞赛、“珞珈论坛”、“红枫论坛”、 “院士论坛”、“创新与创业论坛”、“人生规划与职业导航”等项 目为代表的学术讲座和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科技创 新、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珞珈金秋艺术节: 珞珈金秋艺术节创立于1987年,是武汉大学校园 文化活动中最响亮的品牌。 艺术节以唱响时代主旋律为目标,坚持 艺术竞赛与艺术欣赏完美融合。 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创立于2005年,以留学 生为主体,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旨在增进各国学生的相互了解,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 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是武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最重要的品牌 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中一朵奇葩。文化节大小活动60余项,目前已 连续举办了五届。其中“樱花诗赛”、“樱花笔会”两个项目,在武 汉地区甚至全国高校均产生了广泛影响。 •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2003年启动的“校园文化活动超市”是武汉大 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项新的品牌,已形成“珞珈剧苑”、“珞珈文 苑”、“艺术竞技场”、“艺术万花筒”、“科海扬帆”、“周末艺 苑”等六大板块30多个子项目,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科技、实践等 诸多方面。
院系设置
• • • • • • 人文科学学部文学院 历史学院 哲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 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艺术学系 社会科学学部信息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法学院 政 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WTO学院 社会学系 理学部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与分 子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工学部水利水电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动力与机械学院 城 市设计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学部计算机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 学院 国际软件学院 测绘学院 印刷与包装系 医学部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口腔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 院 HOPE护理学院 药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 院 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等。
校园环境
• 校内四季常青,花香流溢,以樱花最为有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 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 候,武汉大学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也常常引发一些讨论的热点),武汉大学校园内就有种子植物120科、 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 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 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丰富多彩的 植物体系和数量众多的珍稀植物,使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曾有 植物学家到校园考察后,惊叹武大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事实上, 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园分会。 • 武汉大学校园内还先后建有“六一纪念亭”、“闻一多先生纪念塑 像”、“鲲鹏展翅”、“李达塑像”、“爱因斯坦塑像”、“阿 兰· 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杰塑像”、“孔子铜 像”等人文景观。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意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概言之,武汉大学新校训的整体含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 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 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 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 新贡献。
武汉大学校训:自强 弘毅 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 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 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 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樱花城堡
阳春三月 樱白胜 雪
校名拾趣
• 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 从 右向左,“国立武汉大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的习惯就成了 “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关于 “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意思基本一样)。“学 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的豪迈宣言。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 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 也同样豪情万丈。 • 一个大学的名字倒过来读,也一样意味深长,磅礴大气的情形,在古 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的。这也是武大学子一直引以为豪的 地方之一。 •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 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 上,以《学大汉武立国》(把“国立武汉大学”牌楼按由左至右顺序 来读)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受鼓舞。"学大汉,武立国" 从此名满天下。
三月赏樱,唯有武大
• 武大樱花最初由周恩来总理1972年转赠。 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 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送武大100株 垂枝樱苗。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 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 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赠送樱花树苗200株。 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园林工 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成就
•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和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 奖三大奖17项, 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 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 奖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 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 一 ”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深圳国际 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