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理想3

合集下载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理想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二、诵读解诗意1、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教师归纳:(1)、读准字音(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2、生字词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贪婪l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玷污:弄脏,污损。

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3、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回答出主旨。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里的教育也逐渐地走向了提高质量和创新意识的方向。

对于初中生而言,理想便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七年级《理想》教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的主要内容围绕了“理想”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从“何为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三个方向进行阐述。

开课前,我将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讲解,将“理想”这个概念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向学生阐述清楚,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并深刻体验到“理想”的重要性。

我还会将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追求理想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勇往直前,不放弃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何为理想”放在了教学的第一部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同时,我还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理想这么重要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一个新概念。

我还会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围绕理想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追求理想”这一部分,我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设定得正确、方向确定得清晰才能朝着理想发展。

同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技能,帮助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动权,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我会在“实现理想”这一节课中让学生了解并反思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启迪他们为实现美好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我认为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料,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优秀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

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四、研讨思考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理想》七年级语文教案

《理想》七年级语文教案

《理想》七年级语文教案在《理想》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抓了以下两个环节:1.“仿写”第一诗节;2.“朗读”全诗时,读出关键词的重音。

学生饶有兴趣,意味盎然。

先看第1个环节。

一开课,笔者就让学生朗读诗歌标题、诗人及第一诗节。

(第一诗节内容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之后,要他们体悟本诗节诗行的特点:每一行诗句都是比喻,整个诗节又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

接着布置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仿写”。

为了大多数人“仿写”能较为成功,笔者将事先“仿写”的一个诗节板书在黑板上,竟然“节外生枝”引起学生修改诗句的冲动,笔者就将教学环节宕开一笔与学生一同研究修改起诗句来……笔者的板书如下:“自信是石油,烧亮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

”写到“烧亮煤气灶”时,学生哗然,有人干脆窃窃私语起来:烧亮煤气灶,煤气灶烧亮……我说:“‘烧亮煤气灶’是有‘煤气灶烧亮’的感觉,我们等一下再来修改吧!”在写到“自信是锅中饭”时,又有学生试补道:填饱人的肚子。

我马上接口说:“我原先也填的‘填饱人的肚子’,可接下去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消化食物’、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生出儿子’,前者‘食物’与‘锅中饭’绕了回头路,不好;而后者‘肚子生儿子’太过庸俗了点,也不很好。

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将‘自信是锅中饭’后改成了‘填补人的养分’;虽然‘养分’是名词术语不如‘肚子’具体形象,但是写作诗歌不能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养分’替代‘肚子’就是力求避免‘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这种情况。

”说着这些,我又让前排的同学看了我手中教案的修改处,以示决非信口开河。

回过头去让大家又讨论了“烧亮煤气灶”的修改问题,有同学认为“烧亮煤气灶”给人有“煤气灶”本身烧着了的误导,故不如改为“点燃煤气灶”。

受此启发,又有同学对“石油”发起了质疑,认为烧煤气灶的是“石油汽”而非未经提炼的“石油”。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理想》的中心思想和内涵。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抽象的哲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理想”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理想是罗盘,给船舶指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乘风破浪”?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背景。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指引方向”的含义。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船舶,载着你乘风破浪”的含义。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阳光,给人生照亮前行的道路”的含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思想。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理想”的认识。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动力,推动我们前进”的含义。

2.讲解课文第五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信念,支撑我们度过难关”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以及是如何凭借理想克服困境的。

四、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理想》。

2.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成熟,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第四段)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困难,那么请问,是什么让我们在困境中不断前行呢?生1:是坚持,是不放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理想》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理想》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

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

这种哲理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依据新课标和散文教学的特点,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句和掌握修辞方法,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取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初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去把握诗歌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依照新课标要求、本单元的内容特点和课文内容,已经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流沙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3)研读课文,赏析诗歌精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优秀10篇)

202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优秀10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优秀10篇)在学习中,大家都参加过不少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其实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好的主题班会是什么样的,这次为您整理了10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理想》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1.以学生交流有关作者、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资料导入。

2.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把握感情基调,以此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

)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序号代表小节数)--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

(可以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①。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

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④,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炼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⑤,淡泊利⑥与名⑦的人。

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⑧。

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⑨,但是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⑩,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⑾。

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⑾!)4.合作探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边读边悟;合作并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诗句,谈谈你对理想的看法。

(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印证自己的感觉,从而体会诗情)(比如: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你同意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梅青了又红了,我们告别了童年,青春年少的我望着儿时的伙伴阿勇,心中涌动着不一样的情愫,我也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温柔。大大咧咧的我不在放开嗓子对着他所在的梅山喊他,也不再肆无忌惮地 在水中摸鱼抓虾,而是喜欢捧一本书,静静地坐在小溪,偶尔朝着他所在地方,羞涩地看上几眼。若是一不小心撞上他寻问的眼神,又心慌意乱地避开。
玩得累了,铺上旧草席,趴在席上数着地上忙碌的蚂蚁,逗一逗草丛里的蚂蚱,说一说悄悄话。抬头看山上,看看老黄牛还在不在?忽地发觉牛儿不见了,慌得几个小伙伴漫山遍野地找,不想老黄牛吃 饱了躺在大树下悠闲自在地反刍,气得我想踹它几脚,可一对上老牛水汪汪的大眼睛又让我心生爱怜,只摸了摸老牛的头算是惩罚。。 外汇平台 。 馋了,个个似小猴子三下二下就爬到了树上,脚一点,手轻轻地一掂,一个个乌黑诱人的杨梅就落到了篮子里,再与小伙伴们聚在小溪边,比比谁家的杨梅个大,谁家的好,谁家的胜出就先品尝,在小 伙伴羡慕的眼光中,满口都是杨梅的酸甜。我们的中午饭一般都是大人托同村的大人带到梅山的,要是谁家中午饭带的是烙得麦饼,谁就倒霉了,由于贪吃杨梅多了,牙齿都吃酸麻酸麻的,那还咬得动 麦饼,只能啃一点点,再含在嘴里软化了再慢慢咀嚼。小伙伴们拍着手在一边交给我们的任务,捡杨梅树下的落地杨梅,卖给收落地梅的小贩,所得的钱大多交给大人,留下几分作我们的零用钱。夕阳西下,余辉洒满了梅山与小溪,鳞鳞的波光荡漾, 闪动着串串夕阳,杨梅叶都似渡了一层金边,微风拂过,频频点头向我们说再见。落日下,我们牵着老牛,牵着夕阳,夕阳又将我们的影子拉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