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理想8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8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8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8篇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半学期的教学,所教班级语文素养有所提高: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

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探究能力,因此在测试中达不到理想的成绩,语文素养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本学期我将全力以赴,“抓中间,促两端”,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一个档次。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写作缺少素材的实际情况,我将大力提倡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开设阅读课,让学生真正沐浴到文学的春晖,感受到文学的无穷魅力。

二、教学目的要求紧扣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全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阅读课文全册30篇:成长单元里,让学生追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祖国单元里,让学生聆听《黄河颂》的雄壮旋律;历史人物单元里,让学生瞻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形象;人类文化艺术单元里,让学生欣赏文化艺术的奇光异彩;探险单元里,让学生感受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动物单元里,让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学生尽情享受。

第二部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与每个阅读单元相照应,一次次综合性学习,就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学生留连忘返。

本册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及附录丰富了第二课堂。

四、重点难点第一单元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难点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深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理想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二、诵读解诗意1、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教师归纳:(1)、读准字音(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2、生字词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ǎo 夸耀yào脊梁jǐ贪婪l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玷污:弄脏,污损。

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3、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回答出主旨。

初中《理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初中《理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初中《理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理想》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1.以学生交流有关作者、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资料导入。

2.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把握感情基调,以此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

)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序号代表小节数)__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

(可以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①。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

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④,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炼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⑤,淡泊利⑥与名⑦的人。

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⑧。

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⑨,但是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⑩,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⑾。

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⑿!)4.合作探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边读边悟;合作并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诗句,谈谈你对理想的看法。

(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印证自己的感觉,从而体会诗情)(比如: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你同意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的这些说法吗?)(2)在体会的基础上,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自信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可以适当从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变化上加以指导)。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8篇)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8篇)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8篇)很多人都在为七年级的上册语文知识点发愁,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解释: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比如: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济南的冬天1.髻jì澄ch?ng贮蓄zhùxù藻zǎo看kān着落zhuó2.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贮蓄:储存澄清:清澈明亮空灵:清净透明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2.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作对比,突出济南无风声、响晴、温晴、温晴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安适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绿、清、亮3.作者对济南冬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理想》七年级语文教案

《理想》七年级语文教案

《理想》七年级语文教案在《理想》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抓了以下两个环节:1.“仿写”第一诗节;2.“朗读”全诗时,读出关键词的重音。

学生饶有兴趣,意味盎然。

先看第1个环节。

一开课,笔者就让学生朗读诗歌标题、诗人及第一诗节。

(第一诗节内容为: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之后,要他们体悟本诗节诗行的特点:每一行诗句都是比喻,整个诗节又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

接着布置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仿写”。

为了大多数人“仿写”能较为成功,笔者将事先“仿写”的一个诗节板书在黑板上,竟然“节外生枝”引起学生修改诗句的冲动,笔者就将教学环节宕开一笔与学生一同研究修改起诗句来……笔者的板书如下:“自信是石油,烧亮煤气灶/自信是煤气灶,煮熟锅中饭/自信是锅中饭,填补人的养分/自信是养分,供人们摘到果子。

”写到“烧亮煤气灶”时,学生哗然,有人干脆窃窃私语起来:烧亮煤气灶,煤气灶烧亮……我说:“‘烧亮煤气灶’是有‘煤气灶烧亮’的感觉,我们等一下再来修改吧!”在写到“自信是锅中饭”时,又有学生试补道:填饱人的肚子。

我马上接口说:“我原先也填的‘填饱人的肚子’,可接下去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消化食物’、要么是‘自信是肚子,能生出儿子’,前者‘食物’与‘锅中饭’绕了回头路,不好;而后者‘肚子生儿子’太过庸俗了点,也不很好。

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将‘自信是锅中饭’后改成了‘填补人的养分’;虽然‘养分’是名词术语不如‘肚子’具体形象,但是写作诗歌不能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养分’替代‘肚子’就是力求避免‘为了追求形象化而因词害义’这种情况。

”说着这些,我又让前排的同学看了我手中教案的修改处,以示决非信口开河。

回过头去让大家又讨论了“烧亮煤气灶”的修改问题,有同学认为“烧亮煤气灶”给人有“煤气灶”本身烧着了的误导,故不如改为“点燃煤气灶”。

受此启发,又有同学对“石油”发起了质疑,认为烧煤气灶的是“石油汽”而非未经提炼的“石油”。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理想》的中心思想和内涵。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抽象的哲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理想”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理想是罗盘,给船舶指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乘风破浪”?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背景。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罗盘,给船舶指引方向”的含义。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船舶,载着你乘风破浪”的含义。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阳光,给人生照亮前行的道路”的含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思想。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理想”的认识。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动力,推动我们前进”的含义。

2.讲解课文第五段,引导学生理解“理想是信念,支撑我们度过难关”的含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以及是如何凭借理想克服困境的。

四、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理想》。

2.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我们的教学会越来越成熟,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第四段)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困难,那么请问,是什么让我们在困境中不断前行呢?生1:是坚持,是不放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理想》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理想》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

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

这种哲理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依据新课标和散文教学的特点,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句和掌握修辞方法,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取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初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去把握诗歌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依照新课标要求、本单元的内容特点和课文内容,已经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流沙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3)研读课文,赏析诗歌精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流沙河)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流沙河)课件
理想
流沙河
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⒈ 有感情地朗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 化的语言。
⒉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 的主旨。
⒊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语文课件
导入: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 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 没有钨丝的灯。
——张华 志气太大,理想太多,事实迎不上来,结 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 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
⒈仿写第一诗节,课上交流。
⒉仿照下列句子,运用比喻,再写几个句子。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阳光的幸福是可以放出钻石般的光芒;
森林的幸福是(
);大海的幸

),而我的幸福则是

)。
语文课件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 孤零零地立在平原, 高指蓝天。 也许, 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 但, 纵然死了吧, 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语文课件
仙人掌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 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 也不给她水喝。 在野地里, 在沙漠中, 她活着, 繁殖着儿女……
语文课件
语文课件
难点:理解下列语句 ⒌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
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 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⒍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 芽,榆杨会有浓阴”,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语文课件
阅读体验
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语文课件
训练,显显身手:
) z^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祖母的焦急等待中,一晃六七天过去,我父亲终于醒来,闯过了鬼门关。还好,身上与脸上没有现麻子窝窝。祖母后来说,幸亏不是天花,才让他脸上依然光光趟趟的。足球赛事
过了这次,祖母还挺高兴地说:这次出过麻疹,以后就再不会生病了,(增加了免疫力)以后什么病都不会犯了。
奶奶说:大点后,可儿子家总也向往着外面稀罕的家家(好玩的事物和好看的东西)。带着他上街做买卖时,看见有玩猴戏马戏的他要去看,听见有八字先生算命时拉胡琴,他要上前听;这便好, 祖母就让他坐在侧面听八字先生拉胡琴,免得他东闯西荡跑丟了。自己也可安心做生意。
时间长了,他喜欢上了拉胡琴,见八字先生空了时,就问这问那,先生见他又爱听又好问,就抽空隙给他讲解有关拉胡琴的知识。手把手地教他学拉胡琴,他人小接受能力也真快,没用多久他竟然 能拉出简单的乐谱来。八字先生不仅教会了他几首歌,还让他识曲谱。他还真能记,一学便会。后来他回到家几经拼凑,弄来材料自己做了一把荆竹京胡。直到老来还爱拉几曲。都是些老调门曲子,我 知道的便有“孟姜女哭长城”、“九九鸳鸯”、“湖南与湖北”、“十杯子酒”等。
全小队里只有他会这个东西,于是,文革时期因排练节目,便有几个年轻人前来向他请教学胡琴。他便乘机道:碗米的解锯,担米的胡琴,要学也容易。你要学胡琴?必须交一担米,不然,把现代 的流行歌曲给我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