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长期天气过程特征与长期天气预报

合集下载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5.1 天气与天气预报(课件)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5.1 天气与天气预报(课件)

纽约 多云,最高气温 4°C,最低气温零下2°C
巴黎 阴,最高气温 14°C,最低气温5°C
东京 晴,最高气温16°C, 最低气温11°C
悉尼 雷雨,最高气温30°C, 最低气温20°C
三、气候
气候
Climate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终年炎热
终年寒冷
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四季分明
三、气候
天气 气候
阴转雨加雪
地点 降水
气温 ﹣1°C---15 °C
最高气温15°C 最低气温零下1°C
模板:时间、地点+阴晴、降水状况+最高、最低气温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试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模拟播报这些城市的天气状况。
莫斯科 降雪,最高气温3°C,
最低气温零下1°C
北京 小雨,最高气温9°C,
最低气温6°C
一、天气
天气
Weather
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云开云散
气温变化
降雨降雪
一、天气
思考:我们可以怎样描述天气状况呢?
阴晴雨雪
气温高低
风力大小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我们通常会通过天气预报来了解一日或近期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所作的预报。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卫星云图等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 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或最低)、阴晴、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 度、风力大小,空气能见度等。
绿色表示 陆地
蓝色表示 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 不同地区,云 的颜色越白, 表示云层越厚。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许多天气符号,这些天气 符号分别代表达了什么意义呢?

第3篇第5章 天气预报与气象服务

第3篇第5章 天气预报与气象服务

第5章天气预报与气象服务1 天气预报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自治区气象台是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的正处级行政事业单位,成立于1956年1月,1989年气象台、通信台、气候资料室合并成立新疆气象业务中心,2000年新疆气象业务中心更名为新疆环境气象中心,对外发布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其他气象信息产品时,仍沿用自治区气象台的名称。

气象台内设四个科室:天气预报科,环境预报科,决策服务科,预报技术开发科。

天气预报科主要负责全疆及首府乌鲁木齐的中短期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发布;环境预报科主要负责制作与发布乌鲁木齐的环境气象预报;决策服务科主要负责制作和提供为自治区人民政府防灾减灾、指挥生产等所需要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预报技术开发科主要负责开发、研制、引进各种新的预报方法、预报工具等。

2004年自治区气象台的业务技术人员有28人,其中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1人,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7人。

自治区气象台是全疆天气预报、环境气象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气象灾情收集分发服务的预报业务中心,主要任务包括:负责制作并向公众发布全疆和乌鲁木齐的中短期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森林草原火险天气等级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负责制作并向公众发布乌鲁木齐的环境气象预报;负责加工制作全疆区域基本气象预报指导产品;负责对下级台站的预报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提供基本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承担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后效跟踪评估;承担与预报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研制、引进、升级、推广等工作。

(任宜勇、肖开提)1.2 天气预报时效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状况做出的分析和预测,是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

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预报时效定义如下:①短期天气预报是指0~72h内的天气预报。

其中0~3h预报称为现时或临近预报;3~12h预报称为超短期或甚短期预报;②中期天气预报是指72h以上至10d的天气预报;③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d以上的天气预报。

5.1 天气与天气预报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5.1  天气与天气预报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风杆
风尾
每一道 风 尾 代表风力2级
风杆
风三角 (风旗)
请判断出符号所代表的风向和风力。
北风(4级) 东北风(8级)
南风(2级) 东风(6级)
模拟播报天气状况。
乌鲁木齐:
中雨转大雨,最高气温24℃, 最低气温15℃。
北京:
中雨转多云,最高气温27℃, 最低气温25℃。
沈阳:
雷电,最高气温26℃,最低 气温22℃。
材料A:天气与交通 的关系
材料B:天气与生 活的关系
材料D:天气与军事活 动的关系
知识点二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所作的预报。
生活中,如何预知未来几天的天气? 上网查询
看电视
准确预报
及早准备
避免和预防不利 天气的危害
气象工作者通过对气象云图等天气资 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 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 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 空气的能见度等,这就是天气预报。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
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 表示云层越厚
蓝色表示海洋
常见天气符号
下列天气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多云

霜冻
雷电
雨夹雪
小雪
大雨
暴雨
中雪 台风
大雪
小雨
沙尘暴 晴转多云
风向: 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 即为风向。
风级的表示方法:一道风尾为 2 级;一个风旗为 8 级
第五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天气预报
初中地理
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
1.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 气候特征。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3.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天气变化教案——如何进行长期天气趋势预测

天气变化教案——如何进行长期天气趋势预测

天气变化教案——如何进行长期天气趋势预测。

天气趋势预测的技术从过去就一直在发展。

从人类历史上最初的观察和经验,到现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我们的预测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在过去,天气预报主要基于经验和物理模型。

它们是基于地理和气象数据,通过使用简单的计算模型来预测天气的。

现代天气趋势预测通过使用更高级的技术,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

以下是目前主要的天气趋势预测技术:1.基于物理模型的天气预测基于物理模型的天气预测是我们最早的天气预测方式。

它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的物理过程,以及气温、风速、湿度、雨量等现象的演化。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收集和长时间的计算,因此它需要一些强大的计算能力。

2.基于统计学的天气预测基于统计学的天气预测是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

它利用历史天气数据来研究不同的天气模式,并假设这些模式会继续下去,因此可以将数据中的规律进行拟合,从而进行预测。

它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但由于缺少一些重要的气象因素,它的准确性可能不如其他方法。

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天气预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天气预测,也称为基于机器学习的天气预测。

它使用技术来识别不同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它使用这些模式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这种方法可以自适应地将新数据集合成已知数据集,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现代的长期天气预测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称为同化的方法。

同化是一种整合不同类型的气象数据的处理方法。

使用同化消除不确定性,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使天气预测更加精确。

在进行长期天气预测时,需要考虑诸如地理、气象、农业、环境等因素。

因此,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气象信息、卫星图像、遥感数据、氧同位素数据、地质学数据等等。

同时还需要明确预测的时间范围,从这个层面来考虑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因为一旦超出了几个月的时间周期,预测准确度将会急剧下降,同时还存在诸如异常天气、补偿下雨量等因素可能会对预测造成影响。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书中气像知识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书中气像知识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书中气像知识地球小孩的天气书:气象知识第一章:天气的形成原理天气是地球大气层中气体的运动和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地球上的天气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首先,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它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会产生热量。

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的差异,受到的太阳辐射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其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也会对天气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使得地表不同地区在一天之内会有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使得不同季节的太阳直射位置也会有所变化。

第二章:气象要素天气的变化是通过观测和分析气象要素来揭示的。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和降水等。

温度是衡量空气热度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气温的高低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夏天气温高会使人感到炎热,冬天气温低会使人感到寒冷。

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通常用百分比或绝对湿度来表示。

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感,高湿度会使人感到闷热,而干燥的空气则会导致皮肤干燥。

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施加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表示。

气压的变化会对风的形成和天气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风力是空气运动的强度,通常用级数或米每秒来表示。

风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和地面摩擦力有关,风力的不同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并落到地面的现象,包括雨、雪、雾、露等。

降水的多少和形式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气象现象。

常见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雨天等。

晴天是指天空无云或只有少量云的天气,阳光明媚。

阴天是指天空被云层遮挡,阳光较少。

多云是指天空有较多的云层,但阳光仍能透过云层照射到地面。

雨天是指有降水的天气,降水形式可以是小雨、中雨或大雨。

雪天是指有雪花降落的天气,雪花可以是小雪、中雪或大雪。

雷雨天是指有闪电、雷鸣和降雨的天气,这种天气通常伴随着强风和剧烈的降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1.引言在地理学中,气候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总和。

气候是地球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大气循环、气候要素与气候因子的相互作用等。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着重讨论关于气候的重要概念和影响气候因素的作用。

2.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天气状况的总和。

它包括了不同季节的降水情况、温度范围、风向和风力等因素。

气候是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尺度上的平均或常态天气。

3.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指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气压和风等。

•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

温度的高低对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在形式上的转移和沉淀过程。

降水能够滋润植物和提供水源,对地表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高低影响着人体的舒适度和作物的生长条件。

•气压是指大气层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风的产生和气候的变化。

•风是指由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向和风力上。

4.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某一地区气候不同的各种原因。

主要的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地形和高度、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等。

•纬度是从赤道到地区的距离,决定了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程度。

•海洋性和大陆性是指地区的气候受海洋或大陆的影响程度。

海洋性气候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而大陆性气候受大陆的干燥和寒冷影响。

•地形和高度是指地区的地势和海拔高度,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地形和高度的变化会导致气温和降水变化。

•地球自转会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引起季节变化和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地球表面释放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强弱决定了地球上的温度分布和气候类型。

5.结论气候是地球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共同决定。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中,我们了解了气候的定义、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的重要性。

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

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

F F c F t t
在运动系统上选取一些特征 点或特性线,使得在这些点 上物理量的局地变化为零。 则这些点的运动速度可用下 式表达
Hale Waihona Puke C t xx运动坐标随着槽脊线一起移 动,在槽脊线上总有
p 0 x
用运动学方法预报气压系统的移动
槽(脊)线的移动速度
• 气旋反气旋中心的移动 • 系统中心移速C可分解为Cx和Cy
2P C x xt 2P x 2
P Cy 2x tg 2 tg Cx P 2 y
2
I为变压升度
y
2P yt Cy 2 P y 2
I C
x
θ为系统中心移动方向与x 轴(长轴)的夹角。 β为变 压升度与x轴的夹角。 当系统为正圆时θ=β
2P C xt 2P x 2
分子:变压升度 分母:槽脊的凹凸程度 对低压槽,槽前变高大于槽后 变高,槽后退。槽前变高小于 槽后变高,槽前进。 对高压脊,脊前变高大于脊后 变高,脊前进。脊前变高小于 脊后变高,脊后退。
大 小
变压 小
变压 p 大 t
• 两条定性规则: • 1 槽线沿变压梯度方向移动,脊线沿变压升 度方向移动。 • 2 槽线的移动速度与变压梯度成正比,与槽 的强度成反比。即在变压梯度相同的情况 下,强槽比弱槽移动的慢。
运动学方法
• 利用气压系统过去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变 高(或变压)的分布特点,通过运动学公 式,预报系统未来移动和变化的方法。
运动学方法
• 1、变压法 • 变压法常用来预报地面气压系统的变化。 通常用3小时变压和24小时变压。
运动学方法
• 1)气压系统移动的预报 • 任意变量F在固定坐标和运动坐标中局地变 化的关系式为

第5章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

第5章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

~~ 变变 压 压
>0 变压升度 < 0 变压梯度
>0 低压槽
< 0 高压脊
变压在X方向上的变化率 等高线的弯曲程度
12
槽脊线移动预报规则
1. 槽线沿变压梯度方向移动,脊线沿变压升 度方向移动
2. 槽(脊)线的移动速度与变压梯(升)度 成正比,与槽(脊)强度成反比。
13
2.气旋和反气旋中心的移动 ——定性预报规则
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
1
重点
1. 应用外推法应注意的问题 2. 高空形势预报方程中相对涡度平流、地转
涡度平流、热成风涡度平流的作用 3. 引导气流 4. 地形和摩擦的作用
2
5.1 天气系统及天气形势的 天气学预报方法
3
一、天气系统的外推预报法
将天气系统过去的演变趋势外延以推测未来 的状况
35
地形在天气图应用 a. 气 旋 在山前是减弱的,山后是加强的
反气旋 在山前是加强的,山后是减弱的
36
b. 东亚气旋的源地均在高大山脉东侧
萨彦岭-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中东部——蒙古气旋 青藏高原以东的河套地区——黄河气旋 南岭、武夷山以东地区——江淮气旋、南方气旋
30
3. 绝热变化项
R g
ln
Po P
d
①大气呈稳定状态
②大气不稳定状态
天气图上: 气旋发展条件:1)不稳定;2)上升运动;3)水气充沛
31
4.非绝热变化项
R ln Po 1 dQ g P CP dt
a)当 dQ 0 , T 0 , Ho 0
dt
t
t
非绝热加热,温度升高,地面气压下降——有利 于气旋发展
16
讨论——预报规则 1. 左端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考虑天气预报问题的时候,最终还是“实际的可 预报性”重要。决定这种可预报性的主要因素有:
• 初值误差; • 由于数值模式内部物理过程描述不完整引起的误差; • 由于数值模式所处理的外在物理影响的不完整而引起的
误差;
• 数值计算上的误差。
三 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
物理因子
1964年 索耶(Sawyer)提出的可以作为长期 天气异常因子的三个条件:
• 空间尺度1000km • 时间尺度一个月 • 强度达长波有效辐射(450cal/cm2)的十分之一。
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主要因子
• 太阳活动 • 海温 • 冰雪覆盖 • 云的作用
1 .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一般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全部物理 变化的总和,它通常包含太阳黑子、光斑、谱 斑、日珥等。人们对太阳黑子的长期观测中发 现,它的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大致有11年、 22年、80~90年周期。它是反映与太阳活动直 接有关的过程,又和气象参数之间有明显的相 关性,所以太阳活动对长期天气过程有明显的 影响。
• 季节预报
随着预报时间的延长,尽管初始条件对月预报 仍有影响,但边界条件的影响就愈来愈重要。这里 的边界条件是指变化非常慢并影响大气的外部异常 强迫,如海洋、冰盖、雪盖和土壤湿度等。
概率预报
大气运动规律,实际上是由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
程所组成,确定性的问题一般是借助于微分方程用动 力方法进行描述,而随机性的问题是借助于概率论用 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
• 预报效果不稳定,主要是预报方程拟合率高,但实际
预报的准确率低。
• 缺乏深厚的物理基础
另外,天气-动力学的方法是近年来一些国家制作长期 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
3 动力学方法和动力统计学方法
动力学方法和动力统计学方法是长期预报领 域里被重点研究的方法之一,被认为是最终解 决长期预报方法问题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有 多种模式法,下面仅介绍大气环流模式预报方 法和概率预报方法。
2 物理统计方法
该方法是目前长期预报的主要方法,它一般用到几个 而不是一个物理参量作为预报因子,这些预报因子通 常包括大气环流、海洋状况、冰盖、雪盖等 ,用到的 统计方法主要有逐步回归、秩相关秩相识、多层递阶、 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灰色预报等。
虽然物理统计方法是长期预报的主要方法,然而它仍 存在一些问题
太阳对大气影响的机制总的而言可分为两类:
• 太阳能以直接的过程投入大气系统里 • 太阳以间接的过程投入到大气系统
2 海温
海洋的巨大面积与质量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8%,海陆面积之 比2.42:1,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70%左 右北洋面吸收,且将其中的85%左右贮存在海 洋表层。海洋吸收的这部分热量再以长波有效 辐射(21%)、潜热(23%)、感热(7%) 交换的形式输送给大气,成为大气的直接能源。 另一方面,海洋提供了大约96%的大气水汽来 源。海洋热状况的变化和海洋蒸发强度的变化 等将直接影响大其中能量和水气的失控变化, 影响长期天气过程。
2.长期天气过程的全球性 在长期天气过程中大气的各个部分彼此
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个时期内对大气 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孤立地进行研究,而是要把 大气看成一个统一的系统。
二 长期天气的可预报性
长期数值预报不能像中短期数值预报一样在预报时 效内做逐日的预报,这就是大气的可预报性问题。
可预报性问题分为理论的可预报性和实际的可预报 性。
3 冰雪覆盖
冰雪覆盖是地-气系统中很重要的成员之一,它的 变化对长期天气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冰雪覆盖能改变 地球表面上冷热源的分布及强度的变化,特别是 大 范围持久的冰雪覆盖异常,会引起大气热量供给的增 加或减少,从而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变化。
地球上的冰雪覆盖大致可分为三类:
• 海冰 • 大陆积雪 • 大陆冰盖
持续性方法
许多气象变量都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持续性,关键是确 定持续性的强度是否强到在制作长期预报是可以利用 的程度。
周期和准周期
如果要使用气象资料的周期性作长期预报,且要达到 一定的准确率,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观测到周 期性必须是一个真实物理过程的再现,而不是分析过 程认为造成的;二是该周期性相应的功率谱必须足够 大,说明该周期不是预报变量的随机性造成的。
若在初始时刻海洋中有热量增加,使其上空的大气增 暖,这样在暖的海面有上升运动出现,导致云量增加。 云量的增加减小了海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而使其降 温,反过来又冷却了上空的大气,导致下层运动发展 起来,云系开始消失。随着云量的减少,海洋又重新 受热变暖,回复到初始时刻的情景。这种过程的反复 出现,结果造成A-AL系统的振荡。
在长期预报中一般将动力方法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一方面在动力方法中运用概率论的思想进行动机描述; 另一方面用确定论的方程来研究不确定的大气随机行 为。
• 随机-动力方法
随机-动力的方法可以用概率的形势预报出每一时间 步长的大气状态,实际上不是直接计算概率密度函数, 而是计算非独立变量的各阶矩,大气的状态就由这些 矩来体现。
大气环流模式预报
大气环流模式(GCM)一般用于气候模拟的,但现 在有人用它来做长期预报的试验,也即从实际的初值 开始计算,做出未来月或季节的预报,这相当于用短 期天气预报的方法进行外延。
• 月预报
许多理论和研究都表明,由于大气初始条件固有 的不确定性,大气确定性可预报性限制在两三周。 但是一些研究又表明,GCM的时间平均预报,随 着平均长度的增长,客观预报准确率提高;时间平 均可以滤去小尺度和短生命史的大气状态和运动的 分量,并减少位相误差的影响 。
海洋的巨大热惯性
海水比空气与土壤的比热大的多,1g海水升 温1度所需要的热量可使同质量的土壤升温1.9 度,可使同质量空气升温3.9度,可见,海洋 比陆地,热别是空气具有更大的热惯性,可以 成为巨大的热量“储存器”。对长期天气过程 来说,这种热惯性能使快变的大气“镇定”, 长期稳定地加热大气,是大气持续稳定地朝一 个方向发展,产生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过程。 还问观测资料表明,海温异常不但空间尺度大, 时间尺度也大,一般可持续几个月,有时甚至 可达2~3年。
• 蒙特卡洛方法
为了克服随机动力方法的不足,对同一个初始条件 加上随机扰动来产生一组初始状态,组成有限样本, 然后对每个初始状态用动力模式进行时间积分,并用 预报集合计算出期望和方差的估计值,从而给出了像 初始状态样本一样不确定的真实状态的估计。
第五章 长期天气过程特征 与长期天气预报
长期天气过程的特征 长期天气的可预报性 影响长期天气过程的物理因子 长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方法

一 长期天气过程的特征
1.长期天气过程的非绝热性 把持续7天以上的天气过程定位长期天气
过程,它所需要的动能仅靠大气本身的未能转 换不走以维持,长期天气过程的时间愈长,就 愈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来满足补偿动能的消耗 。
其中海冰和大陆积雪对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更明显
冰雪覆盖大大地减少下垫面所可能接受的太阳辐射, 从而影响长期天气过程异常。
4 云的作用
云量的分布不均可引起地表接受热量的分布不均,从 而一起大气环流及长期天气过程的异常变化。它的变 化也会导致运的增长和消散,这说明云是具有反馈作 用的调节器。
云的调节作用可简述为:
四 长期天气预报的一般方法
在长期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试验 或已经提出的长期预报方大大只可划分为 以下几大类:
经验方法 物理统计方法 动力学方法 动力统计学方法
1 经验方法
经验方法在目前 长期预报业务中仍然实用,该方法 主要是利用单变量时间序列的持续性、周期或准周期 性、相似及韵律等特征作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