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短时临近预报

合集下载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科函〔2010〕2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管理,进一步做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依据《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精细天气预报业务规范(试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和《大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气象业务管理文件,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监测预警短历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以下条文中提及的强对流天气均特指上述几类天气)。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0毫米的降水,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6省(区),可自行定义短历时强降水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雷雨大风指平均风力大于等于6级、阵风大于等于7级且伴有雷雨的天气;其余强对流天气按相关业务定义或技术标准界定。

第三条短时预报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预报的时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6小时,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第二章业务分工第四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开展全国范围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跟踪监视业务,制作和发布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预报产品,组织强对流天气全国会商。

第五条区域气象中心负责区域内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和区域内强对流天气省际联防的组织与协调。

第六条省级气象台负责本省(区、市)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跟踪监测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制作、发布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1第七条市级气象台负责本行政区内强对流天气的监测、短时和临近预报及服务业务,在省级气象台指导下,制作发布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短期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数小时或未来1-3天内天气的基本状态(如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进行预测,为社会经济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天气服务的重要手段。

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农业、交通、安全等方面,因此,分析短期天气预报的流程和技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数据分析:1、获取天气信息进行短期天气预报,首先需要收集各种天气因素的实时数据,如温度、湿度、降水、风向等。

获取数据的方法可以是气象探测器采集、卫星遥感、气象站观测等方式。

2、数据质量控制不同的数据来源和传输过程会导致数据出现各种错误和偏差,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包括数据缺失、异常值、传输干扰等问题,可以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等方式进行修复和清理。

3、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得到天气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回归分析、误差分析、时空变化分析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调整。

二、模型预测:1、模型选择短期天气预报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广泛应用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其中物理模型主要基于天气物理和化学变化方程进行预测,统计模型则主要基于历史统计数据建模预测。

2、模型建立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和数据特征进行选择和优化。

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进行建模,也可以基于现有的天气数据建立模型。

3、模型预测通过模型预测,得到短期天气的变化趋势和预测值。

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预测精度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择。

三、预报精度评估预报精度是判断短期天气预报是否准确的重要指标。

预报误差是影响预报精度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误差分析对预报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误差分布、平均误差和偏差等指标,使预报精度有据可依。

2、验证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在同一时间段、同一环境下,对预报结果进行观测比较,从中得出判断预报精度的结论。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平台操作手册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平台操作手册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平台
操作手册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平台是由多个短时临近分析软件集合而成,该平台安装方便,配置简单,界面友好。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平台的运行
在桌面上双击“短临平台”,则出现下面界面:
画面上方是平台标题,可自由更换。

画面主体由各个短时临近分析软件图标组成,图标的位置及图象可自由更换,目前共有9个短时临近分析软件集合在界面上。

(1)标题设置
点击“配置管理”出现下面画面:
在标题栏里输入需要的内容则在画面上显示。

(2)项目设置
点击“项目设置”标签则可以设置界面上图标的位置及图象,如下图:
(3)图标及背景
点击“图标及背景”标签则可以设置图标及背景,如下图:
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平台各软件的运行
(1)雷达控制的运行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平台是由多个短时临近分析软件集合而成,双击“雷达控制”,则出现下面界面,该软件用来显示雷达实时画面。

(2)PUP产品显示的运行
双击“PUP产品显示”,则出现下面界面,该软件用来显示雷达产品。

(3)自动雨量站显示软件的运行
双击“自动雨量站显示”,则出现下面界面,该软件用来显示自动雨量站信
息。

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1.前言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频发。

目前,气象卫星探测技术、新一代雷达探测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省的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此背景下,短时预报工作人员迫切需要建立“强天气监视平台”,充分利用这些气象信息新成果,实时监视我省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并能及时发现短时突发性天气的“蛛丝马迹”,从而准确预报强对流天气。

2.系统建设目标2.1强天气监测平台的具体目标●一能自动侦查预设目录下新生成的文件,并解读文件内容,检查文件中的值是否达到预设阈值。

●二是要能用图形和文字或列表等方式显示卫星、雷达、闪电定位仪、地面观测、探空、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信息,并能对达到预设值的气象信息进行声音预警或闪烁提醒、各预警值可设开关功能●三是要与地理信息相叠加,能在图形上反映观测点的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特征。

●四是能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多层叠加显示各种产品,并能选择各图层的消隐/显示状态。

各图层的叠加顺序可调●能列表统计达到预警值的县(区、市)(###)●五是要能多个屏幕显示不同气象信息。

2.2系统要求●基于WebGIS进行开发;●图形的放大采用鼠标左键双击图形放大、右键双击图形缩小,按住左键移动鼠标实现图形的拖动。

●图形显示颜色柔和,功能操作简单。

●要求报警的气象要素报警阈值可以修改。

3.应用系统建设项目3.1地面观测资料地面资料分为自动站资料、本站资料。

自动站资料10分钟更新一次,人工站资料3小时更新一次。

降水、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从自动站文件中获取,天气现象从人工站资料中获取。

相应的文件格式见附录1。

系统可以综合显示地面资料信息(按天气图填图格式),在显示站点的要素时可以进行单选或多选。

对站点也可以进行区域站和所有站的选择。

表1是地面资料实时监视的气象要素、显示方式、报警阈值3.2卫星云图部分3.2.1同步卫星资料(FY-2E)(1)图像产品EIDMYYGg.awx(红外图像)ESDMYYGg.awx(红外分裂窗图像)ERDMYYGg.awx(中红外图像)EVDMYYGg.awx(可见光图像)EWDMYYGg.awx(水汽图像)其中D(投影方式):N——麦卡托;L——兰勃托;G--高分辨率兰勃托投影g(观测方式):A——整点;C——加密(30分)YY(日期):01 ~ 31G(时次):0-9和a-n分别代表00~23(2)定量产品降水估计(PRE):TEGMYYGg.AWX(每天4次)大气运动矢量(AMV):TWDMYYGg.AWX(红外资料反演的结果,每天4次)TWWMYYGg.AWX(水汽资料反演的结果,每天4次)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TMGMYYGg.AWX(每小时整点)总云量(CTA):TCZMYYGg.AWX(每小时整点)(3)监测分析产品大雾:XOGMYYGg.AWX/XOOMYYGg.AWX(有事件时分发)3.2.2、极轨卫星资料:文件名:YYYY_MM_DD_hh_mm_AA.ldf其中文件名前五项分别为:年月日时分AA(卫星类型):NOAA17、NOAA18、AQUA、TERRA、FY1D 资料类型:白天为可见光;夜里为红外3.2.3显示方式以气象云图和地理信息叠加方式进行显示,云图的透明度可以调节。

浅谈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

浅谈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

浅谈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

农业气象服务中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主要是指未来12小时内的气象情况,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这个时间段是非常重要的。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气象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光照、降水等,而这些条件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农民需要及时了解短时临近的天气预报情况,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如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雨雪预报等公开信息,或者通过天气预报App、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获取。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最理想的方式是拥有专门的农业气象服务机构,提供针对农作物种植和生育发展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根据当地气象数据和农业生产情况,为农民提供量身定制的预报信息,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相对湿度等。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作物免受极端气象事件的影响。

例如,在台风来临时,农民可以提前采摘果蔬,把农具等物品妥善保管,避免受到风雨的破坏。

在干旱或者高温天气时,农民可以采取灌溉、遮荫等措施,保证作物的水分和温度。

此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还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制定农业生产计划,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和养殖方案,同时避免产出的浪费。

总之,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正确地利用各种途径获取的预报信息,农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做出决策,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产出效益。

因此,对于农业气象服务机构来说,提供准确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全社会提供更好、更安全的食品保障的必要手段。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

浅谈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天气预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

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一周内的天气情况预测,对于生产、交通、旅游等行业来说,准确的短期天气预报能够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由于天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并不是很高。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与技巧。

一、数据收集与分析短期天气预报的分析流程首先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天气现象是由大气运动、水汽、云、降水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因此需要收集并分析大量的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气温、风速、降水量、气压等多种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还有卫星图像、雷达数据等现代气象观测手段所得到的数据。

在收集到这些数据后,就需要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的天气形势及变化趋势。

二、天气图解分析天气预报员需要掌握天气图解的技巧,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

天气图解是将大气环流、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用图形和数字表示出来的方法。

通过天气图解,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为短期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掌握天气图解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够准确地分析气象图,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

三、气象模型预报气象模型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之一。

气象模型是利用数学物理方程描述大气运动规律,通过计算机模拟大气环流、湿度、温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气象模型预报是一种比较精确的预报方法,但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其准确度。

天气预报员需要了解气象模型的原理及运行方式,以便更好地利用气象模型进行短期天气预报。

四、综合分析在短期天气预报中,天气预报员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将各种天气预报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预报。

综合分析需要对各种观测数据和预报结果进行综合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规律,从而得出最终的预报结果。

综合分析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才能够做出准确的综合分析。

1-宜昌市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

1-宜昌市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

宜昌市气象台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
以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加密自动雨量站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制作0-6小时天气潜势预报产品,0-3小时短时预报产品,0-2小时短时预警产品,短时临近预报要明确灾害性天气的强度和出现的具体地点。

⑴天气背景:当日预报值班员应了解前期天气背景、短期天气预报情况,随
时注意本地天气实况的变化。

⑵信息资料:按时查阅卫星、雷达、加密自动雨量站、常规天气实况资料等
信息,掌握天气的连续演变。

⑶分析处理:结合本地天气实况,预报员要分析判断天气过程是否发生、发
生时间、过程强度、持续时间、影响区域等。

⑷预报产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服务实际需要,制作短时临近预报产品。

⑸开展服务:按照服务程序和渠道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开展服务。

⑹跟踪服务: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补充订正,进行跟踪服务。

⑺后续流程:收集灾情、服务效果、经济效益等信息,进入灾情上报、灾害
评估、灾害天气建档等其他规定的业务流程。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图
短时、临近预报思路
宜昌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业务流程图
雷电监测和预警预报业务流程图。

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

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

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天气变化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完善的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对于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则1. 及时性原则: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应当尽快获取天气变化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的时效性。

2. 准确性原则:预警信息的发布应当基于可靠的气象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3. 全面性原则:预警工作应当涵盖各类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确保预警工作的全面性。

4. 协同性原则: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确保预警工作的有效性。

三、组织架构1. 设立气象预警中心:负责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制定预警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预警工作。

2. 设立气象监测预报部门:负责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制作预警产品,发布预警信息。

3. 设立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负责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4. 设立公众服务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公众服务,加强与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合作,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工作流程1. 数据收集与处理:气象监测预报部门负责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2. 预警产品制作:气象监测预报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作预警产品,包括预警信号、预警公告等。

3. 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监测预报部门将预警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给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

4. 预警信息传播:公众服务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的传播工作,与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合作,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气象预报
国家、区域、 省、地四级业 务。
主要包含:水 文气 象、海洋气象 、交通气象、 航空气象、环 境气象、公共 卫生气象、人 影作业条件、 能源气象等预 报业务及检验 评估。
其他业务
国家、省、地、 县四级业务。
面向经济社会 发展和防灾减 灾等需求,加 工包装并提供 无缝隙精细化 公共气象服务 产品。主要包 含:决策服务 、公众服务和 专业服务产品 。
二、天气业务内容
天气业务
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监测
天气预报
国家、区域、省三 级业务。
国家、区域、省、 地四级业务。
主要包含:资料同 化、中期集合数值 天气预报、短期集 合数值天气预报、 台风集合预报、海 浪和水文等专业气 象数值预报业务、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业务、数值预报产 品解释应用、观测 资料质量监视与评 估业务和突发事件 紧急响应、有害污 染物扩散传输数值 模拟和预报业务。
天气及相关灾害监 测和短时潜势预报
对 外


延伸期的全国重 要天气过程和气 象要素趋势预报
中国领域和管辖海 区中短期气象及相 关灾害预报、警报
中短期专业气 象预报、警报
全球常规要素、天 气及相关灾害预报
服 务
发布指导预报产品


区域数值预报 (过渡阶段)
有关流域水文气象业务协调和相 应水利部门的联络及服务
图2-1 天气业务体系结构图
三、天气业务分工
国家级
区域中心


级 指



报 产
区 域
省级
外 服




指 导 预 报 产 品
省 级 指 导 预 报
地级




预 报业务流程

数值预报
中短期常规要素逐 日滚动等值线预报
中短期要素站点(或 格点)逐日滚动预报
天气及相关灾害中 短期落区预报警报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短时临近预报)
预报工作的重要性
高影响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05年6月10日下午 黑龙江宁安市沙兰镇沙兰河上游山 区突降暴雨,淹没了沙兰镇中心小学。 103名学生遇难。
预报工作的重要性
高影响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05年6月14-15日 江苏遭龙卷风、冰雹袭击造成 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一、天气预报业务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现状: 1、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 2、建立了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3、建立了较完备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体系 国内现状: 1、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数值预报产品已经能够在日常业 务预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利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及其它客观预报方法开发研制了供日常业务 应用的客观指导预报产品。 3、开发完成了统一的预报工作平台。 4、提出新的天气预报技术路线和逐级指导的要求。
天气及相关灾害临 近订正预报警报
管辖海区天气及相 关灾害临近订正预
24小时内专业气象 订正预报、警报
对 外 服
报警报

发布指导预报产品



利用上级指导产品和监测实况,做好本县范围的气象服务。
外 服

天气业务分工
非 常 规 资 料

上 级











预 报


预报经验 本地预报工具
市级业务平台
短时预报 对暴雨、雷电、冰雹、大风、沙尘暴、大雪等灾害 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和相关气象衍生灾害的0-12小时预报。
临近预报 对暴雨、雷电、冰雹、大风、沙尘暴、大雪等灾害 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和相关气象衍生灾害的0-2小时预警预报
预报检验 开展综合天气预报产品检验和客观定量评价,开展中
期预报产品的客观检验和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检验评分,利用加 密观测资料完善1-7天天气要素预报检验。
本地天气背景 预报会商
专 业 气 象 预 报
灾 害 性 天 气 预 报
突 发 性 天 气 预 警
常 规 天 气 要 素 预 报
指 导 预 报
四、预报时效划分
10-30d
4-10d
0-72h
0-12h
0-2h











0-168h的精细化预报
图 天气预报业务示意图
延伸期预报:未来10-30天延伸期环流形势特征及演变趋势预报、 降水及温度趋势预报、台风、寒潮、大风、强冷空气、区域性暴 雨等重大天气过程、气象要素的趋势预报。预报方法主要基于天 气气候学、物理统计学、动力学-动力统计学等。 中期、短期天气预报 中期预报为4-10天的天气过程预报和一些 天气要素(天气现象、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及相 关气象衍生灾害的趋势预报。 短期预报为0-72小时天气(天气 现象、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能见度、云量等) 的预报及相关气象衍生灾害预报。
未来天气预报发展趋势:
1、天气预报向高精度、全时空方向发展 2、由单纯的天气预报向综合的地球环境要 素预报拓展 3、天气预报业务体制向集约化一体化发展
气象预报预测是气象业务的核心,我国预报预测体系 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 构建无缝隙、精细化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做好灾害性、 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
有关海洋气象预 报和业务协调

省 级
中短期常规要素逐 日滚动等值线预报
中短期要素站点 逐日滚动预报
天气及相关灾害中 短期落区预报警报
气象及相关灾害监测、联 防短时和临近预报、警报
管辖海区中短期天 气及相关灾害预报、 警报
中短期专业气 象预报、警报
对 外 服

发布指导预报产品
地 级
24 小 时 内 的 本 地 气 象要素订正预报
利用各种实况观测 资料和前期模式预 报产品综合分析, 对天气系统、天气 和相关灾害的种类 、出现的地点、时 间和强度进行天气 监测,主要包含: 常规天气监测 ,灾
害性天气及相关气 象衍生灾害监测。
国家、区域、 省、地、县五 级业务。
主要包含:延 伸期预报、中 期、短期、短 时、临近天气 及相关气象衍 生灾害预报警 报和预报质量 检验。
• 1.临近预报业务(0~2小时) • 将加快建设基于雷达、卫星和自动站资料的定量降水估测 (QPE)业务 • 在省级和地市级将应用具有实时自动识别、报警和预报功 能的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 预报员要增强对雷达、卫星等资料的分析和对强对流天气 的识别能力,提高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命中率和时效
• 2.短时预报业务(0~12小时) • 发展气象观测资料与高分辨率数值分析预报产品 融合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