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技术_第一章

合集下载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思考题与习题答案2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思考题与习题答案2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小修:小修也称为日常维修,是对设备进行修复,更换部分磨损较快和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调整设备的局部机构,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到下一次计划修理时间的修理。

2.大修:大修是指工作量最大、修理时间较长的一种类修理。

它需要将设备全部或大部分解题,修复基础件,更换或修复机械零件、电器零件,调整修理电气系统,整机装配和调试,以达到全面清除大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规定的精度与性能的目的。

3.零件失效:机器零件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称为失效。

4.零件磨损: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摩擦表面发生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变化的现象称为磨损。

5.零件变形:机械零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状或尺寸变化的现象称为零件变形。

6.简易诊断法:一般由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凭着听、摸、看、闻来检查,也可通过便携式简单诊断仪器(如测振仪、声级计、工业内窥镜、红外测温仪等)对设备进行人工监测,根据设定的标准或凭人的经验确定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7.精密诊断法:一般由专业人员来实施,需要采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采集现场信号,然后采用精密诊断仪器和各种先进分析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故障类型、程度、部位和产生故障的原因,了解故障的发展趋势。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机电设备大修,必须严格按原设计图样完成,不得对原设备进行改装。

(×)2.只要修复零件的费用与修复后的使用期之比小于新制零件的费用与新件使用期之比,就一定得修复,不得使用新件。

(×)3.零件修复后的使用寿命,应能维持一个修理周期。

(√)三、简答题1.简述机电设备修理的主要工作过程。

机电设备大修过程一般包括:解体前整机检查、拆卸部件、部件检查、必要的部件分解、零件清洗及检查、部件修理装配、总装配、空运转试车、负荷试车、整机精度检验、竣工验收。

2.简述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第一章PPT课件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第一章PPT课件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所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也是操作工人 的主要责任之一。 正确、合理地进行设备维护,可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 使用率,降低设备检修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020/3/21
23
第五节 设备维修与保养
5 .2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
通过擦拭、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保持设备 的性能和技术状态,称为设备维护保养。主要有以下四项。
主讲:施 懿 老师
2020/3/21
1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本课程是研究机电设备的故障产生规律及其诊断与维修的实用技术 的一门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使用与维 修、工程机械等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目前,机电液设备(以后简称机电设备)及生产线日益增多,工程 机械、航天航空、治金、建筑、机床、农业、石油电力、食品化工 等领域都有大量起关键作用的机电设备。
以排除的故障,如传动带断裂、操作手柄损坏、电气开关损坏、 轻微渗漏和一般紧固件松动等 此外,故障按其表现形式分为功能故和潜在故障;按其形成的时 间分为早期故障、随时间变化的故障和随机故障等
2020/3/21
10
第四节 故障的规律
1 .可靠性:已从一个模糊的定性概念发展为以概率论及数理 统计为基础的定量概念。可靠性的特征量有可靠度、失效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故障率、平均寿命、有效度等。一个特征 量表示可靠性的某一个特征方面。
2020/3/21
18
第五节 设备维修与保养
3、维修的步骤 (1)研究设备的图纸资料,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 (2)熟悉设备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3)使用工具仪器,用相应的故障诊断技术诊断出故障部位,分
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4)用相关修复技术进行修理,或更换有关零件,恢复设备性能。 (5)进行空载加载调试。 (6)检验、验收并交付使用。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
总结词
预防性维护技术是通过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机电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详细描述
预防性维护技术包括定期更换磨损零件、清洗设备、检查电气系统、调整设备参数等措施。通过预防性维护,可 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避免设备出现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03
机电设备维修实践
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法和技术是保证设备维 修质量的关键,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 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和工具。
注重细节
安全第一
设备维修需要注重细节,严格按照维修规 程操作,确保设备的每个部分都得到充分 的检查和修复。
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安全第一 的原则,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因维 修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
工业机器人安全保护
在维修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施,如断电、锁定关节等,确保维修 人员的安全。
工业机器人软件故障处理
对于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故障 ,如程序错误、通信故障等,能够进 行诊断和修复。
自动化流水线维修
自动化流水线的日常维护
定期对自动化流水线进行清洁、检查和 调整,保证其正常运行。
部件、修复电路板、调整参数等,以确保机床恢复正常运行。
案例二:工业机器人维护与升级
总结词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生产 线上。工业机器人的维护与升级是保障生产线稳定运 行的关键。
详细描述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需要 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检查机械部分、润滑运动部 件、清洁电气部分等。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适 应新的生产需求,工业机器人也需要进行升级和改造 ,如更换更高精度的传感器、改进运动轨迹、增加新 的功能模块等。工业机器人的维护与升级需要专业的 技术和严谨的计划,以确保生产线稳定运行。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说课ppt课件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说课ppt课件

前修课程
《机械制图》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设计》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机械加工设备》 《机械加工工艺》 《液压传动》 《电工与电子技术》 《机电控制基础》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识图制图》《公差》 《金工实习》 《机械拆装实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电设备 维修技术》
故障诊断 维修技术
公民道德、社会 责任感 职业道德 良好的身心素质 人文、科学素质 政治素质
职业能力
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
具备机电设备 安装、调试、 维护、管理的
能力
专业拓展能力
机电设备的操 作
职业关键能力:
学习与适应能力 计划组织协调能 力 创新精神 合作能力
基本素质
德育 体育 英语 高等数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 专业英语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产品维修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电产品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的综合能力。对 今后从事机电产品的生产及维修工作起到增强适应能力及开发创 新能力的作用。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 业主干课程。
§1-5 金属零件的断裂
第二章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
§2-1 概述
§2-2 振动诊断技术
§2-3 温度诊断技术
§2-4 油样分析与诊断技术 §2-5 无损检测技术
第三章 机械设备维修方式与修复技术
§3-1机械设备维修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2机械零件修复技术概述
§3-3机械修复技术
§3-4焊接修复技术
§3-5电镀修复技术
三峡2号水轮机组700MW 停机4小时损失¥400 万元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1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1

备几何精度的检验
1.7.4平面度的检验方法 (1)平板研点法 (2)塞尺检查法 (3)光线基准法
1.7机电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
1.7.5同轴度的检验方法 1、转表测量法
1.7机电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
2、锥套塞插法
1.7机电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
宽径比b/D≤0.2的转子(砂轮、飞轮、齿轮):可
近似地认为其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 静平衡条件:
回转体上各质量的离心惯性力的向量和等于零或质 径积的向量和等于零。
质量与向径的乘积称为质径积,表示在同一转速下转子 上各离心惯性力的相对大小和方位。
盘形转子的静平衡设计举例 已知:
分布于同一回转平面内的偏心
通用设备
通用设备、专用工具
手工操作比重大,工人技术高 手工操作比重大、工人技术较高
工人技术要求全面
第1章 机械零部件装配基本知识
2、成批生产 例机床、机车车辆
固定流水装配 互换法、修配法、调整法 工艺过程划分适合于批量
的大小 通用设备、专用工具
手工操作比重大、工人技 术较高
3、大量生产 例汽车、内燃机
件或部件(称为组装或部装),或将若干零件、部 件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总装)。 零件——组成机械产品的基本单元
基本零件 通用零件 标准零件 外购零件
第1章 机械零部件装配基本知识
合件:若干零件永久联接或联接 后再加工成套件(合件)。
例如,涡轮(图1-2 P2 ) 装配式齿轮
流水装配线 互换法、调整法(少)
工艺过程划分很细
专业化程度高、采用专用 高效工艺装备
手工操作比重小
补充:装配的组织形式、特点和应用
(一)固定式装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专业名称机电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护技术授课教师何伦锋教学部机电专业部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机电设备拆卸的目的:便于检查与修理零部件,占修理量的20%。

拆卸不当会造成零部件的损坏,设备精度降低,甚至无法修复。

(一)拆卸前的准备工作:拆卸场地的选择与清理、保护措施、拆前放油、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3.拆卸的一般原则: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拆卸步骤机器(整体)——总成——部件——零件由整体拆成总成,由总成拆成部由部件拆成零件;由附件到主机,由外部到内部。

合理拆卸正确使用拆卸工具和设备4.拆卸时的注意事项:对拆卸的零件要做好核对工作或做好记号、分类存放零件、保护拆卸零件的加工表面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一般拆卸步骤:切断电源,卸下皮带; 拆去接线盒内的电源接线和接地线;卸下底脚螺母、弹簧垫圈和平垫片;卸下皮带轮;卸下前轴承外盖; 卸下前端盖;可用大小适宜的扁凿,插在端盖突出的耳朵处,按端盖对角线依次向外撬,直至卸下前端盖。

卸下风叶罩。

卸下风叶6. 二.电动机主要部件的拆装方法 (一) 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拆装步骤1.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拆卸步骤:(1) 用粉笔标示皮带轮或联轴器的正反面,以免安装时装反;(2)用尺子量一下皮带轮或联轴器在轴上的位置,记住皮带轮或联轴器与前端盖之间的距离;(3)旋下压紧螺丝或取下销子;(4)在螺丝孔内注入煤油;(5) 装上拉具,拉具有两脚和三脚,各脚之间的距离要调整好;(6) 拉具的丝杆顶端要对准电动机轴的中心,转动丝杆,使皮带轮或联轴器慢慢地脱离转轴。

应注意的事项:如果皮带轮或联轴器一时拉不下来,切忌硬卸,可在定位螺丝孔内注入煤油,等待几小时以后再拉.若还拉不下来,可用喷灯将皮带轮或联轴器四周加热,加热的温度不宜太高,要防止轴变形。

拆卸过程中,不能用手锤直接敲出皮带轮或联轴器,以免皮带轮或联轴器碎裂、轴变形、端盖等受损。

第一章机电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

第一章机电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
自动化程度高,运行速度快,各部分联系非常紧密,往往有 成千上万个机械零件和电器部件,无论哪一部分出现问题都 是难以避免的,比如机械锈蚀、机械磨损、机械失效、电子 元器件老化、插件接触不良、电流电压波动、温度变化、干 扰、噪声,参数丢失或本身有隐患、灰尘、操作失误等,都 有可能导致数控机床出现故障甚至使整个机床停机,从而造 成整个生产停顿。
1.3 数控机床维修的方法与步骤
例4:替换法
在机床的运行过程中,X轴运行正常,Z轴出现故障,并且报跟踪误 差过大,图a是正常时的接线图,为了判断具体故障原因,进行如图 b对调现在运行系统,(1)如果此时X轴不能正常运行,Z轴能正常 运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果对调后,Z轴依然有故障,说明 什么?(3)如果判断故障不是出现在数控系统上,进行如图c对调 现在运行系统,此时如果X轴不能正常运行,Z轴能正常运行,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
1.1 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的意义
1.1.1 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的必要性
数控机床是集光、机、电、气、液、信息处理等为一体的复 杂而庞大的系统,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可编程控制器、 精密机械、模拟、数字、电力电子、电机拖动、液压与气动、 传感器与检测、网络通信等技术。数控机床具有高精度、高 效率、高适应性的特点,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精密复杂 零件的加工。
(3)专家诊断系统 专家诊断系统又称智能诊断系统。它将专业技术人员、专家
的知识和维修技术人员的经验整理出来,运用推理的方法编 制成计算机故障诊断程序库。专家诊断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库 和推理机两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 数控机床维修的方法与步骤
(4)神经网络诊断
神经网络理论是在现代神经科 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神经网络由许多并行的功能单元 组成,这些单元类似于生物神经 系统的单元,神经网络反映了人 脑功能的若干特性,是一种抽象 的数学模型,神经网络的特点是 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 理,它有很强的容错性和适应性, 善于联想、综合和推广。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程(第1周第1次课)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程(第1周第1次课)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程(第1周第1次课)
本教程将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以下是本次课程的内容概要:
1. 机电设备维修概述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概念和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为什么维修机电设备是必要的,以及维修工作对设备的运行和寿命的影响。

2. 维修工具和设备
本节课将介绍常用的维修工具和设备。

我们将讲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了解合适的维修工具和设备的选择对于高效和安全的维修工作至关重要。

3. 维修技术和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涵盖机电设备维修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我们将讲解维修过程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研究正确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

4. 维修安全和风险控制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维修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风险控制。

我们将
着重强调正确的安全操作规范和风险预防措施。

了解和遵守安全规
定是维修工作的重要部分。

本次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员初步了解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并掌
握基本的维修知识和技能。

请准备好纸和笔,我们开始第一节课吧!
---
*注意:本文档仅用于教育和参考目的。

任何在实际维修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
1.3.1 机械零件的磨损及其对策
以摩擦副为主要零件的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时, 机械零件的磨损一般可分为磨合(走合)阶段、稳 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如图1-1所示。

磨合阶段

量Leabharlann 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
b
a
o 时间 图1-1 机械磨损过程
通常将机械零件的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 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五种。
2.减少或消除微动磨损的对策
实践与试验表明,外界条件(如载荷、振幅、温度、润
滑等)及材质对微动磨损影响相当大,因而,减少或消除微动 磨损的对策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载荷 (2)振幅
(3)温度 (4)润滑
(5)材质性能
1、3、2 机械零件的变形及其对策
定义:机械零件或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状或尺寸 变化的现象称为变形。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
第一章 机电设备维修基本知识
第一章
机电设备维修基本知识
定义: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就是以机电设备为对象, 研究和探讨其拆卸与装配、零件的修复、修理精度 检验、故障消除的方法以及响应的技术。
本章主要研究讨论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基本知识,主 要内容有设备维修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设备维修技术的发 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其对策、设备维修 前的准备、设备零件修理更换的原则、设备维修方式与修 理类别、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根据外力去除后变形能否恢复,机械零件或构件的 变形可分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两大类。
1.弹性变形
定义:金属零件在作用应力小于材料屈服强度时产生的变 形称为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的特点:
1)、当外力去除后,零件变形消除,恢复原状。 2)、材料弹性变形时,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其比值称为弹 性模量,它表示材料对弹性变形的阻力。
(一)粘着磨损
根据零件摩擦表面破坏程度,粘着磨损可分为轻微磨损、 涂抹、擦伤、撕脱以及咬死等五类。
1.粘着磨损机理 2.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
(1)控制摩擦表面的状态 (2)控制摩擦表面材料的成分和金相组织
(二)磨料磨损
根据摩擦表面所受的应力和冲击的不同,磨料磨损的形式 可分为錾削式、高应力碾碎式和低应力擦伤式等三类。
2)合理布置零部件,选择适当的结构尺寸。
3)在设计中,注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减少制造时的内应力和变形。
(2)加工 (3)修理 (4)使用
1、3、3 机械零件的断裂及其对策
定义:断裂是零件在机械、热、磁、腐蚀等单独作用或 者联合作用下,其本身连续性遭到破坏,发生局部开裂 或分裂成几部分的现象。
减少或消除氧化磨损的对策主要有: (1)控制氧化膜生长的速度与厚度 (2)控制氧化膜的性质
(3)控制硬度。
2.特殊介质下的腐蚀磨损 减少或消除特殊介质下的腐蚀磨损的对策主要有:
(1)使摩擦表面受腐蚀时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且与金属基体 结合牢固、阻碍腐蚀继续发生或使腐蚀减缓速度的保护膜,可 使腐蚀磨损速率减小。
3)、弹性变形量很小,一般不超过材料原长度的0.1%~ 1.0%。
2.塑性变形
定义:塑性变形又称永久变形,是指机械零件在外载荷去除后 留下来的一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
金属零件的塑性变形从宏观形貌特征上看,主要有翘 曲变形、体积变形和时效变形等三种形式。
(1)翘曲变形 (2)体积变形 (3)时效变形
3.防止和减少机械零件变形的对策 (1)设计 1)正确选用材料,注意工艺性能。
1.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3.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挖掘设备潜力; 4.降低成本,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 5.提高产品加工的质量,减少废品损失; 6.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1.2、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1.2.1、我国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 1.2.3、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的性质、任务。
(2)控制机械零件或构件所处的应力状态,因为这对腐蚀影 响很大。当机械零件受到重复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腐蚀速率 比不受应力时快得多。
(五)微动磨损
定义:两个接触表面由于受相对低振幅振荡运动而产生的 磨损称为微动磨损。
1.微动磨损的机理
微动磨损是一种兼有磨料磨损、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 的复合磨损形式。
1.1 设备维修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1.1.1 、设备故障
根据设备在使用期内所发生的故障率变化特性,设备的故 障期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初期故障期 (2) 偶然故障期 (3) 磨损故障期
1.1.2.设备维修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机器设备才能得到合理的使 用,正确而适时地维护与保养,有计划的修理、更新、改 造,企业可以获得明显的效益,主要体现在:
机械零件的断裂一般可分为 1、延性断裂 2、脆性断裂 3、疲劳断裂 4、环境断裂
5.减少或消除机械零件断裂的对策
1、磨料磨损机理
目前,关于磨料磨损机理有四种假说:
(1)微量切削 (2)压痕破坏 (3)疲劳破坏 (4)断裂
2.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
磨料磨损是由于磨料颗粒与摩擦表面的机械作用引起的, 因此,减少或消除粘着磨损的对策就有两方面。
(1)、磨料方面 (2)、摩擦表面材料方面
(三)疲劳磨损
疲劳磨损根据其危害程度可分为非扩展性疲劳磨损和 扩展性疲劳磨损两类。 2.剖分式轴承
(1)材质
(2)接触表面粗糙度 (3)表面残余内应力
(4)其他因素
(四)腐蚀磨损
按腐蚀介质的不同类型,腐蚀磨损可分为氧化磨损和特殊 介质下腐蚀磨损两大类。
1.氧化磨损
氧化磨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摩擦表面要能够 发生氧化,而且氧化膜生成速度大于其磨损破坏速度;二是 氧化膜与摩擦表面的结合强度大于摩擦表面承受的切应力; 三是氧化膜厚度大于摩擦表面破坏的深度。
1.疲劳磨损机理 疲劳磨损的过程就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破坏过程。根据裂
纹产生的位置,疲劳磨损的机理有两种情况:
(1)滚动接触疲劳磨损;
(2)滚滑接触疲劳磨损 ;
2.减少或消除疲劳磨损的对策 接触疲劳磨损是由于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而产生的,因此, 减少或消除疲劳磨损的对策就是控制影响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因 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