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写论文会面临哪些问题

合集下载

中医药临床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中医药临床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中医药临床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关键词】中医药论文临床写作问题分析笔者是一名中医药期刊编辑,主要从事中医药临床论文的编辑加工。

中医药临床论文是中医药工作者对临床工作的研究、观察、总结,常作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晋升职称的主要凭据(一般临床论文作为代表作参与职称评定),是作者临床工作价值的体现,在杂志中占很大比例。

在工作中笔者发现该类论文的写作常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分析如下,冀对提高作者的写作质量有所帮助,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1文题文题又称题名、题目,应准确简明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是对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并便于编制题录、检索和索引。

论文题目常出现的问题有:①文题过大、笼统,专指性不强;②不能确切概括论文中心内容;③题目繁琐、不简明;④医学名词术语不规范;⑤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或代号等。

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就显得题目过大,中西医结合治疗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只要是中医疗法和西医治疗相结合的都可以称之,所以文题笼统,表意模糊。

论文的内容主要是报道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瘀止血利水汤治疗脑出血68例的疗效,并设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观察。

因此,题目宜改为《加用自拟化瘀止血利水汤治疗脑出血68例》[1]比较切意。

又如《血府逐疲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配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糖尿病足30例》,虽然概括出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但字数过多,显得繁琐,根据GB/T7713-1987,中文科技论文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宜改为《常规基础加中药治疗糖尿病足30例》[2]。

文题中常见的不规范或错误的医学术语有(括号内为正确的):辩(辨)证论治、针炙(灸)、阳萎(痿)、综合症(征)、返(反)流、宫外孕(异位妊娠)、兰(阑)尾炎、脑梗塞(脑梗死)、心肌梗塞(心肌梗死)、爱(艾)滋病、抗炎(抗感染)、抗菌(生)素、抗痨(抗结核)、甘油三脂(酯)、症(证)候群、舒(疏)肝、机(功)能障碍等。

题目中的专业名词应使用全称或已经被公认的简称,不宜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如脑梗死-脑梗、心肌梗死-心梗、小梁切除术-抗青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换瓣术等。

医学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医学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9
人 某市1953年乙脑

患者的年龄分布 (错误图)
年龄 岁
20
人 数
某市1953年乙脑
患者的年龄分布
(正确图)
年 龄 (岁 )
21
三、结果解 释方面的问 题
1、P值含义理解错误
评价一项研究结果是否有意义,要看其是否具有临床 意义和统计学意义两个方面。
例:比较两组药物的降血压效果,平均舒张压相差 0.533kPa(4mmHg),p<0.05,认为两药疗效不 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医学论文中存在的 问题及改进措施
汇报人姓名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中心 王虹
1
#2022
➢ 研究没有阐述重要的科学课题 ➢ 研究不是原始性的(其他人已经作了同样或类似的研究) ➢ 研究并没有真正检验作者所提出的假设 ➢ 应该进行另一种类型的研究 ➢ 执行困难(例如,筛选研究对象),使得作者改变原先的研究方
t检验或一般的方差分析要求数据之间相 互独立,不存在相关性,而重复资料不 能满足这一要求,故应采用重复测量设 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8
8、多个变量反复比较
两组之间多个变量( >10个)反复比较, 使统计学上出现第一类误差(假阳性)的机 会远远大于通常假设的0.05。
9、其他
o 相对数的误用:构成比与率混淆 o 统计图表方面的问题
10
#2022
随机化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是避免偏 倚和混杂因素的最有效的方法。
随机化方面常见的问题有:
-对照研究中未采用随机化分组方法。 -随机化方法错误,如奇偶数、单双日、入院 顺序等 -论文中没有描述分组方法或随机化方法描述
3、随机不 随化充 机分 数方( 目面表单、纯的计、问算分机层题生、成系随统机及数整字群)随机抽样法;

浅谈临床医学学术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临床医学学术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今,人类在医学领域的成就日新月异,临床医学从最初发展到现在,循证医学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依据。

往往医生可以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给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措施或建议。

但是所谓的临床研究数据,特别是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本身存在着不全面不可靠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现代医学研究和资料公开模式进行反思甚至警惕。

写作临床医学学术论文的时候,要注意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

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 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 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盲对照的。

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

在引言中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

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

不得不说,如今药物公司、监管机构和研究组有选择性第发表研究数据已经成为业内公开得秘密。

今年5 月,Plos One 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分析非公开临床研究数据或许比研究论文更有价值。

根据分析,关键临床信息,例如死亡率和严重副作用在许多研究论文中被“选择性”忽略。

但这些数据可以从数据可以从工企业内部非公开临床研究报告中发现。

该研究发现,关于抑郁症、心肌梗塞和中风的药物临床研究中,都普遍存在这类现象。

该研究主要作者Beate Wieseler 认为,这些都是极端重要的研究数据。

Wieseler 坚持临床研究基本数据应该强制公开,而不是自愿公开。

在临床医学学术论文中,材料与方法的标题因研究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调查研究常改为“对象与方法”,临床试验则用“病例与方法”。

医学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医学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缺乏合适的培训和指导
导师指导不足
一些医学论文的研究可能缺乏足够的导 师指导,导致研究者在研究设计和数据 分析等方面无法得到必要的帮助。
VS
培训课程缺失
一些医疗机构可能缺乏必要的培训课程, 导致研究者无法正确掌握医学研究的技能 和方法。
04
改进措施和建议
提高研究者能力水平
加强研究方法的培训
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提高研究能力和水 平。
总结词
统计分析方法不当,结果解释牵强附会。
详细描述
论文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不恰当,如使用t检验代替卡方检验;此 外,作者对结果的解释过于主观和牵强,不能准确反映数据真实 情况。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结论可靠
医学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严 谨的分析得出的,确保结论可靠。
结论明确
论文的结论应该明确,能够准确地回答研究问题或 假设。
研究背景和意义是医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 往被一些作者忽略或撰写得不够充分。
医学论文的研究背景应介绍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 前人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和 价值。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是医学论文的重要内 容之一,但一些作者在撰写时 往往过于简单或不够明确。
研究目的应明确阐述本研究要 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 ,以及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结论具有可重复性
研究结论应该是可重复的,其他研究者可以通过同 样的方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80%
研究局限性
医学论文应该清楚地说明研究的 局限性,例如样本大小、研究时 间、研究方法等。
100%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医学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医学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结论不合理
一些医学论文的结论不合理或者缺乏足够的支 持证据,这会影响后续研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改进措施概述
加强数据处理和实验方法的培训
医学科研人员需要加强数据处理和实制度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文献管理制度,规范文献的撰写、审核和发表流程,防止文献造假现象的发生。
医学论文是衡量医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
医学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医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升医疗水平 和改进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论文常见问题分析
1 2 3
数据不真实
一些医学论文存在数据不真实的情况,这是由 于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不当导致的。
文献造假
有些作者可能会篡改文献内容,使得文献与原 始数据不符,这会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
学术不端问题
数据造假
捏造、篡改实验数据,导致研 究结果失真。
抄袭剽窃
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或未经授 权使用别人的文图。
一稿多投
将同一篇论文投往多个期刊或 会议。
实验设计不合理问题
01
研究目的不明确
02
样本选择不当
实验设计未充分考虑研究目的和问题 。
样本数量不足、纳入标准不严格或排 除过多。
03
实验方法不科学
强化审稿和评审制度
加强审稿和评审制度
学术期刊应建立严格的审稿和评审制度,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审稿人应对论文的内容、方法、结果等 进行全面评估,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论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学术期刊应加强对审稿人的培训 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加强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沟通
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医学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作者应积极回应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和 完善论文,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审稿人也应尊重作者的观点和劳动成果,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 和建议。

医学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医学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医学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退稿是论文发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其原因既有论文内容或质量方面的问题,亦有写作技巧的问题。

赛恩斯编译指出,分析医学论文退稿的原因,有助于帮助我们找出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所在,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论文的质量,提高日后发表论文的成功率。

一、题目太大或太小。

不少作者在选题时将题目范围定得很大,想在一个题目下说清所有问题,这是不可能、亦是不现实的,必须抓住其中的一点或一个方面来进行综述或述评。

与题目太大相反的是,有些题目很小,却写成了长篇论著,足不可取。

二、著作权存在争议。

对于著作权,所有杂志都要求投稿时必须明确,但在实际处理稿件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情况。

尤其是第一作者,切忌将别人的研宄成果写成文章发表。

同时,投稿时作者的排名亦必须确定好,既不可以将从未参加该研究的人员列为作者,更不可将对该研宄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遗漏,不然必然会出现争议。

另外,在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及数据、插图、表格时,一定要注明出处。

完全照搬的图片、表格还需要得到原作者的使用授权,否则人家可以起诉你侵犯了他的著作权。

三、创新性、先进性不够。

这是多数论文退稿的主要原因。

一篇论文必须要有新颖性,解决以往人们未曾研宄或研宄不够深入的问题,在某一医学研究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但目前大量的论文做的是别人重复性的工作,缺乏新颖性、先进性。

四、科学性不强。

一些文章选题选得不好,影响了论文的科学性;亦有不少论文选题看上去似乎有创新性,但科学性很差,在研宄设计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导致论文质量下降而被退稿。

五、实用性差,无实际价值。

一些论文的内容对临床无实际指导价值,亦无临床应用前景;如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虽然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因操作繁琐,价格昂贵,或者对患者带来伤害或痛苦,患者不容易接受,亦会失去其本身的价值。

六、写作水平低,可读性差。

一篇论文除了有一个好的选题,写作水平和技巧亦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命运,常常以下情况会影响论文的质量:1.内容安排详略不当:例如有人将论文的引言(前言)写得很长,并且引用大量的文献,方法、结果、讨论内容却写得很少,给人以一种头重脚轻之感;还有人将材料和方法、结果写得极其简单,而讨论却洋洋洒洒,写成一篇综述,均不可取。

浅析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浅析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文题应该用尽可能少 的词 , 能充分 表达文 章 的内容 即
可 。如“ 同剂量 阿托伐 他汀 对急性 冠状动 脉综 合征 P I 不 C
术后超敏 c反应蛋 白水平的影 响” 长 达 3 , 4个字 , “ 用 阿托
作 单 30 《 脑 管 防 》 辑 蒋 敏 郑 农 3 统计方法要正确合理 , 者 位:01 心 血 病 治 编 部( 爱 13 海 数据务必仔细核实
坛 , 0 0, 2: ~¨ . 21 1 8
方面节省开支筹措 资金 , 并严格做 到专款专用 , 以逐步完
善医院的硬件设施 , 高医疗诊治技 术 、 提 医疗服务 能力和公
益性 医院的辐射带动 指导能力 , 切实 做到 因病检查 、 因病施 治、 因病用药 。在配置 医疗 设备 的同时 , 需要注 意加强信 息
杭州市 的退休 人员 , 如更 改 为 “ 杭州 市某单 位退 休人 员体
检血脂结果分析” 则更切题 。
临床病例的回顾 洼分析论文 , 则应注意病史 、 体检和辅助 检查等各项资料是否完整 , 诊断依据是否成立 , 要严禁因资料 不全而减少例数或编造资料, 宁可继续观察积累病例而不要匆 忙动笔 , 以免影响论文的学术价值 , 导致审稿通不过。
清或未作交待 , 影响文章的可信性 ; 陈旧性的方法重复介 或对 绍, 给人以低水平重复之嫌 ; 或采用他人 的研究 方法并已注明
引用文献 , 又对该方法重复介绍一番, 但 显得重复冗长 。

般资料 中应交待资料收集 或研究的起止时间, 如果是
病例研究还应该交代是住 院病例还是门诊或普查病例 以及病 例选择标准, 应注明诊断标准出处 、 分组方法与依据, 应交代研
而 以“ 观察” “ 、 分析” “ 、 比较” 为多见 。文题应紧扣主题 , 防 止题大文小 , 名不符实。又如“ 州市退休 人员血 脂调查 ” 杭

医学论文的常见问题

医学论文的常见问题

医学论文的常见问题【摘要】医学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包括文献综述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论与研究设计方面的困扰、结果解释与分析时的疑惑、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中的挑战,以及伦理与学术规范方面的考量。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准确性,因此在撰写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并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帮助医学科研人员更好地撰写论文并提高学术水平。

本文将对医学论文常见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在撰写医学论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医学论文, 常见问题, 文献综述, 方法论, 研究设计, 结果解释,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 伦理, 学术规范, 结论1. 引言1.1 医学论文的常见问题医学论文是医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然而在撰写医学论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文献综述、方法论、结果解释、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以及伦理学和学术规范等方面。

为了保证医学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研究人员需要认真对待这些常见问题,并尽量避免出现不当的做法。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可能会遇到选择文献的困难、文献查找的依赖性以及文献分析的主观性等问题。

在方法论与研究设计中,可能会出现实验设计不合理、样本选择偏差以及研究工具有效性不确定等问题。

在结果的解释与分析中,研究者可能会面临结果解释模糊、数据分析不准确以及结论推断不充分等问题。

在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统计方法错误以及结果解读不当等问题。

而在伦理与学术规范方面,可能会遇到伦理审查不严谨、数据造假以及抄袭等问题。

研究人员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应当注意关注这些常见问题,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确保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从而为医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文献综述中的问题文献综述是医学论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研究的背景、现状和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和归纳。

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搜集不全面:有些作者在文献综述中只挑选了一部分相关文献,而没有对整个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搜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大部分行业职称的晋升都需要发表职称论文,包括临床医生。

临床医生并非科研出身,论文上经常会出现多多少少的小问题。

笔者今天带来一篇大盘点,指出临床医生论文中出现的常见错误。

论文和项目已成为科研考评的最重要参数,如果不去迎合,对职称评定、收入会有严重影响。

高质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引用数量,被一些人认为是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

陈小东认为,一些发表在引用率高的高影响因子刊物上的论文,一定程度上只说明文章难发,不一定就是质量好。

一刀切肯定是有问题的。

一篇化学的SCI论文和一篇数学的SCI文章,不仅水平无法比较,甚至花费的时间和科研资源都不可比较,但最后却被作为统一的考核指标来评价科研人员的贡献。

高柏说,拿引用数量来说,生物、化学的论文肯定多一点,数学就差一点。

即便是在数学领域里,数学应用领域的论文引用数量往往多一些,纯数学理论的相对少。

之前去参加免疫学年会(AAI),有三个Poster(一个讲乳癌免疫组库变化,一个有关三个不同的测序技术做免疫组库测序的比较,另一个是有关R10K项目),一个大会演讲(讲R10K)。

我们iRepertoire公司还办了展台:展台简单介绍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还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奖品(留名片抽奖)是免疫组库测序数据显示的TreeMap,每个方块是一个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

下面的图是乳癌病人组织侵入淋巴细胞的免疫租库。

不过科学数据装在漂亮的镜框里也成了热门的艺术品了。

这还是跟路过展台的人搭话的一个要由头:我会说:“想得到这个漂亮的艺术品奖品吗?”“what is that?"他们会问。

“It is actually our immune repertoire sequencing data.This is one way to present it.This is the repertoire from infiltrating T cells,and the other picture is from the same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不过,这次会议的一个意外收获是认识了Dreyfus医生:D医生是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科的临床医生,自己没有实验室,平时也不做实验,但是是一个地道的“理论家”。

这是他的几篇论文.因为没有实验,他的论文的一个特色就是总是只有一个作者。

他通过阅读大量论文,观察别人的实验结果,来给自己的论点找论据。

他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后天免疫(adaptive immune)是如何进化来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一般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有两个假说:“大爆炸”假说认为动物通过一次性获取RAG-1,RAG-2这两个DNA重组酶来得到后天免疫的T,B细胞的;而“渐进进化”假说则认为后天免疫是从Innate Immune 系统逐渐进化来的。

他认为,前一个假说因为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而显得很弱,可是后一个假说也没有很好的证据。

所以他通过观察找到了隐藏得很好得证据。

我的德国合作伙伴(发现了中性细胞中也有TCR表达)的工作正是给D医生提供了很好的论据,所以他和德国人也很熟悉。

知道了我已经和他们合作了,他更高兴。

有关具体理论问题,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他的精彩论文。

不过这里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没有实验室能搞生命科学吗?不自己做实验也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吗?这样的论文能得到同行的重视吗?能得炸药奖吗?James Watson他们不也是用别人的实验结果来论证自己的假说而得到重大发现最后得了诺贝尔奖的吗?可是,这样的“机会”还多吗?生物学中这么重要的问题还有吗?我们需要有什么条件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其实,不管是科学发现还是技术发明,在生物技术领域还有太多太多的“机会”,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只要我们用心,专心,耐心,细心地去想,机会就能找到。

这不,一个偶然的会议,让我们碰到一起,也就有了合作的机会(他有几个非常有趣的项目要和我合作,用我们的免疫组库测序技术提供更多,更直接的证据)。

我运气好,总能在刚巧的时机碰到该碰到的人。

不过,他的运气也很好,不是吗?总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证据”。

可是,巧,都是留给历史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就是汗水和勤劳。

机会都是碰到的,而碰撞就有99%的无用功。

快乐,就是当那1%的成功碰撞发生的时候,当两个人讲到兴头上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你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呼吸加快了,眼睛也睁大了。

这样的快乐,哪怕只有1%,也会让那余下的99%无用功做得有目的,有奔头,没有抱怨和悔恨。

明显的造假行为科学研究一定要严谨,一定要杜绝学术造假。

笔者曾看过一篇文章初稿写着:将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分为A、B、C三组,A组30例,B组30例,C组65例。

当时这篇文章被怀疑涉嫌数据造假,因为很少随机分组能分出3组相差这么多的。

随后怀疑被证实,我们要求作者解释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时,他送回来的修改稿将A、B、C三组的例数改成了60,60,65例。

当然这篇稿子秒退,理由(高度怀疑数据造假)。

忽略了样本纳入量的计算和说明对于一个研究而言,一般而言先要计算样本纳入量,否则做出来的研究极有可能没意义。

笔者曾经接到过一位麻醉学博士的求助电话,叙述他在预答辩环节,被问为什么你的研究A、B两组选择这么多例老鼠时,他答不上来的焦虑。

而当这个问题被临床流行病学方面的专家问到时,基本上文章也就被判死刑了。

这个文章就属于具有严重问题——没有说明样本纳入量的问题。

对照组设立上出现错误在对照组的设立上,很多作者错误地设立了对照组,或者对对照组的设计存在一定理解上的偏差。

我以临床中的有创性的研究举例。

假设对一个存在脊髓损伤的患者用某种细胞移植到损伤部位进行治疗,这个时候要判定这种移植细胞的疗效,我们需要设立一个假手术组来评估,而不仅仅是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

因为手术本身能起到减低椎管内压力、消除粘连等作用,而这些干扰因素会影响实验的最终结果,只有尽量排除你想研究的因素外的干扰,你的研究结果才更有说服力。

写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要问,是不是所有的临床研究都必须要设立对照组,答案是:不是。

类似器官移植(肝脏、肾脏、心脏)等研究可以不用对照组。

为什么?这是因为当器官的疾病严重到使其完全丧失功能时,除了进行器官的移植,病人的转归无一例外的是死亡。

而这些器官的移植成功,尽管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但毫无疑问地延长了绝大多数病人的生命,而且根本地改变了生存的质量。

因此,这些器官的移植,自然无需设假手术对照的研究来证实其疗效。

对P值理解不充分2016年3月7号,美国统计协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个关于P值的6个准则,这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P值即便具有显著统计性也不能表明效应量的大小或结果的重要性,拿白话文来说就是:证据的强度大小不代表效应量的大小。

在对于P值3110643181医学论文发表扣理解上,很多人写文章都是,P<0.05,然后就得出了一堆结论。

这里笔者的经验是,在由P值得出的相应结论中,要慎重对待与临床相关的部分。

P值或统计的显著性和样本量大小及测量精度密切有关,样本量大测量精度高,即使是很小的效应也有可能有统计显著性,反之,样本量小,即便效应很大也有可能统计上不显著。

此外,统计上的显著性,和结果的重要性,也没有必然的关系。

对随机概念理解有误对于某些基本的概念理解有误,最常见的问题集中在随机上,很多临床的作者把随意法和交替制定法认为是随机化,而一个不恰当的随机,可能造成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的渗入。

目前为止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本人经验认为临床研究中常见的非正确的随机方法包括如下:利用身份证尾号、研究对象出现时间、星期几、就诊日期、病例记录号、出生日期等进行随机分组。

正确的随机方法目前主要包括手工法和计算机法,手工法目前较为常用的就是随机数字表法,计算机法则是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随机分组。

王林曾在北京某研究所做助理研究员,他向记者描述自己当时做助理研究员的状态:太累了,每天压力都很大。

我做的是基础类研究,绩效考核主要看论文数量,论文发得多钱就拿得多。

有些基础学科需要沉好多年才能出成果发论文。

为了多发文章,逼得不少科研人员做一些重复性的研究工作。

比如,用甲材料做一遍,换乙材料再做一遍,过程其实几乎一样。

如果能把甲材料从上游做到下游,做得很仔细,从基础一直做到开发,做透了,最后出一个大成果或一篇系统的大论文,这样最好了,但得花好几年的时间。

其间,科研人员可能因为出不了成果而一直拿很低的收入,甚至坚持不下去而走人。

王林说,有人会因此去做一些技术含量低但容易出成果的短平快项目。

某著名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在科学网上发帖说起自己做研究的无奈:还是做短平快的研究吃香,能申请到基金,通过考核。

尽管这种项目水准低,但不这样做,考核经常会在中下水平……某著名高校数学专业的副教授高柏告诉记者,他在美国拿了博士回来,和学校签了协议,3年要发表3—4篇论文。

如果数量不够,不仅没机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会被调到教学岗位。

这种科研考评是否合理?有人表示比较合理,基本上处于努力干活能够完成的范围内,有人表示还算合理,毕竟发表的文章数和申请的基金数是最显而易见的可比较因素;还有人认为不合理:科研指标只局限在论文和项目上,而在这些工作之外的劳动不被认可。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这些研究人员对科研考核指标的建议。

他们认为,论文质量和数量应该综合考虑,不应只看数量或只看质量。

不同专业千差万别,不应该用同一个标准。

应当在考虑文章数和申请基金数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作量和学科方向的差异,比如发表文章的周期、发表的难易程度等。

目前,这一点还很难做到。

做科研本来就应该是自觉的行为,而不是用一些指标去强迫。

我如果学术做得差,长期发不出论文,在同行面前就会觉得没有脸面,根本不需要这些约束性的指标。

高柏说,我们有时候也开玩笑说,这样设置科研考核指标,可能是行政管理部门偷懒。

他们不愿意做具体详细的调查,搞清楚各个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所以就把一些指标当做一刀切的管理工具,拿指标说话。

而且科研指标数字,比较被相关主管部门的司长、处长看重,能写到报告里去。

在国内,学术领域的行政干预要比国外多。

针对科研考核指标情况,有媒体专门做了一个小调查,对象是国内排名前列的某理工大学的40多位研究人员。

参加调查的人员都表示,目前科研考核的指标主要是拿到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这两项指标在评职称中很关键。

如果不迎合目前这种考核指标的话,对职称评定和收入都有严重影响。

在这些压力下,很多时候为了完成论文指标而写论文。

此外,目前的考核周期太短,建议5年为一个考核周期。

要有多方面的考核,不仅仅看重项目和论文。

尤其是高校,授课、指导学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考核中应有更多体现。

一刀切的考评方式,催生论文造假和学术不端按理说,发表论文是一个科研人员的基本功和分内之事,但科研人员诟病的是,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论文、项目等容易定量化为一刀切的主要评价指标,并与奖学金申请、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挂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