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2. 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各地端午节的特色和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各地端午节的特色和差异,分享自己的端午节经历。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形式的端午节传统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等,进行展示和实践。

5. 总结:教师总结端午节的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的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传承意识的形成。

五、教学资源:1. 端午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2. 端午节习俗和传统活动的实物或模型。

3. 各地端午节特色和差异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准备:1. 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实物等。

2. 准备足够的活动材料,如粽叶、糯米、红枣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 安排一个适合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空间。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有趣故事或传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的实践活动,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4. 小组分享:每组学生展示自己包的粽子,并分享包粽子的过程中的有趣经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意义,并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学生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够流利地分享自己的经历。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历史背景。

2.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戴香囊等。

3.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诗人屈原、传统诗词、民间故事等。

三、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3. 准备一些实物,如粽子、艾叶等,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习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有什么习俗?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知识。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利用PPT、视频等资源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过端午节?端午节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2. 学生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动手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端午节的工艺品,如粽子、艾叶挂件等。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作成果。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教师介绍端午节的各地特色,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9篇节日主题班会需要采用肯定式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国家和地区的各种文化和传统习俗,从而养成尊重和倡导文化多元化的思想。

认识到社会是多元化的,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全球化水平。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希望你喜欢。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知识呢?二、小组汇报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第一组生:我们组收集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们组把它归纳以下三种:(生1.纪念屈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生2.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涛神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2023年小学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2023年小学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2023年小学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教案标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教案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3. 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意能力。

教学准备:1.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具;2. 高年级学生能够读懂的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书籍;3. 纸、笔等写作教具;4. 端午节的粽子、龙舟等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们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2. 老师播放端午节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二、认识端午节(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内容。

2. 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体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三、了解龙舟、粽子等端午节习俗(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龙舟、粽子等端午节的相关物品,解释它们的意义和起源。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端午节的习俗进行深入了解,并向其他小组进行介绍。

四、听故事、写作(10分钟)1. 老师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并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提问。

2. 分发纸和笔,让学生们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短文或寓言故事,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和总结(5分钟)1. 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写的短文或寓言故事,并进行评价和点赞。

2. 老师总结课堂,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鼓励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粽子或龙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2. 学生可以进行端午节主题的诗歌创作或绘画创作。

3. 学生可以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端午节庆祝活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 记录学生写作的纪录,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学生互相评价和点赞,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育目标1.了解传统端午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民俗传统、节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活动和互动,达到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端午节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教师使用多媒体素材,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等。

通过学习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等,对其文化渊源进行深入解读。

(2)端午节的民俗习惯教师组织学生们观看风俗习惯的视频资料,并讲解端午节的诸多民俗活动及传统食品、服装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的端午节文化。

(3)实践活动及班课主题学生分组完成“包粽子比赛”、“写描绘端午节的古诗词”、“制作端午节布置”、“端午节手工创作”等主题活动。

2. 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在端午节的舞龙舞狮、划龙舟、挂菖蒲、插艾草、祭祀屈原等传统场景下,教师使用情景化教学法,设立环境,让学生全面感知端午节。

(2)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承担一个小任务,例如制作端午节图案、编写古诗词、掌握端午节饮食文化等,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领导者教学法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担任小助手,帮助教师组织班会活动,并协助教师管理学生。

通过让学生担任领导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可以播放关于端午节的视频,让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个初步了解,引导同学们猜出一些端午节的民俗习俗。

2. 讲解在简要讲解端午节历史渊源、民俗习俗之后,学生分组完成小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3. 组织活动教师组织端午节相关活动,例如包粽子、饮咸鸭蛋、挂花艾、赛龙舟等。

4. 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所制作的资料,向全班分享自己制作作品的过程和思考,激励同学学习、研究、体会端午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

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记录(3篇)

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于2023年6月3日开展了“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

二、班会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2.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班会内容1. 端午节起源与传说班会伊始,班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便在这一天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

2. 端午节习俗接着,班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

主要有以下几种:(1)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品,象征着五谷丰登、幸福安康。

(2)挂艾草、菖蒲:艾草、菖蒲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人们将它们挂在门口,以求平安。

(3)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象征着团结、拼搏的精神。

(4)佩戴香囊:香囊内有香料,可以驱蚊避虫,佩戴在身上,寓意平安。

3. 端午节的意义班主任强调,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忠诚、团结、拼搏等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4. 班级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班主任组织了以下实践活动:(1)制作粽子: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手工艺。

(2)制作香囊:同学们发挥创意,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香囊,为端午节增添一份色彩。

(3)观看龙舟比赛:班级组织同学们观看龙舟比赛,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

四、班会总结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端午节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班会效果本次主题班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1. 小明:通过本次班会,我了解到端午节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制作粽子、香囊等,让我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

最新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最新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最新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集体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端午节的来历和由来•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和习俗•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流程和实施细节3. 教学过程3.1 端午节的来历和由来1.引言导入:老师简要讲述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教师介绍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由来。

3.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化传承的视频或图片,梳理端午节的来历和由来,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绚丽多彩的文化历程。

3.2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和习俗1.探究:让学生自己组织,对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和习俗进行探究。

鼓励学生自发愿意进行口述表达和独立思考,倡导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过程。

2.学生分小组,自由构思并发挥聪明才智,制作展板介绍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和习俗,探讨端午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意义。

3.3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流程和实施细节1.组织安排:将学生按照小组分类,每组任意的讨论小组名称,并制作相应名称的标识。

2.传统技艺: 学生自由习得粽子和五彩丝带的制作方法,在此过程中锤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3.班会活动:在活动前,组织学生走向讨论小组,加强对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研讨,然后每个小组互相进行简单的介绍与展示,最后教师可在小组间进行20-30分钟随机选取1-2名学生机会讲自己小组进行的核心内容、收获感悟等。

4.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小组的自主探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2.学生通过小组议论、分组进行学习交流与互动,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粽子和五彩丝带制作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4.通过实践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体会其中之美妙,同时也在班级、团队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习俗。

2.活动一:端午节的习俗(1)分组讨论: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搜集一种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

(2)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习俗,包括习俗的来历、意义等。

3.活动二:端午节的传说与故事(1)分组讨论: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搜集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或故事。

(2)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搜集到的传说或故事,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4.活动三:端午节的文化体验(1)制作香囊:教师提前准备好材料,学生动手制作香囊,体验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教师提前准备好粽子和相关材料,学生动手包粽子,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5.活动四:端午节的知识竞赛(1)分组竞赛: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端午节知识竞赛,包括端午节的习俗、传说、诗词等。

6.结束语(2)学生发表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共度端午节,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活动未能充分展开。

2.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今后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班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介绍端午节习俗时,引导学生探讨每个习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例如通过对话让学生理解粽子象征屈原的爱国精神,赛龙舟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端午节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三(2)教室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内容参考)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湖南、江西、四川的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唱歌:《56个民族是一家》
4、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

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

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