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轮复习公开课)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课件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K+外流
内负外正 Na+内流
易混易错 K+外流后,细胞膜内K+浓内度正仍外大负于膜外;Na+内流后,膜外Na+
浓度仍大于膜内。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3.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思考题:若某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 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停__止__传__导__。
突触后膜发生_电__位__变__化___,下个神经元__抑__制____。
思考 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 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 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
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_____抑__制__性__突__触_____(填“兴
乙为、丙、丁、。甲
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实验探究
结合反射弧模式图进行探究 (1)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观察A的反应 方法设计:电刺激①处
测量②处电位变化
A有反应,②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 结果分析 A有反应,②处无电位变化→单向传导
(2)探究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 方法设计 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电位变化
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p224
A.t1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
上Na+通道打开 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
可能位于-65~-55 mV
√C.t2、t3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30+兴奋的传导和分级调节

[2012年全国卷]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 错误的是(C )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细节] 动作电位峰值与膜内外的Na+浓度差有关 ③cd段主要因为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
考点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 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细节] e到g是什么情况? ef是K+外流过多导致 fg是钠钾泵工作的体现(把K+泵回膜内,顺便把Na+泵出) [2016高考]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静息电位消耗ATP( √ )
[典例] 如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 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 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 效应器 。 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一定流动性 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 小分子,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意义在 短于时间大量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有效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
轴突—细胞体 轴突—树突
神经递质
3. 突触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信号
突触小体≠突触: ① 组成不同 ② 信号变化不同
神经递质 化学信号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7 “相关信息”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_乙___酰__胆__碱_____、多巴胺、去甲肾上腺 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等)。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目标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延伸应用若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分别为图1向右传导,图2向左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特别提醒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易错提醒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5)类型及机理①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神经元发生兴奋。
②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Cl-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
第50讲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为内正外负,称为动作电位。
(协助扩散)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评
①静息状态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适宜刺激 Na+内流
②兴奋状态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 +++
--- --- --- --- --- --- --- ---
+++++++++ +++
适宜刺激
+++++++++ +++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导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节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思
阅读课本17-18页,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
一.兴奋及兴奋的传导
展
树突
细胞体
神
经
末
轴突
梢
髓鞘
兴奋 :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结论: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平衡,即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高,Na+ 浓度比膜外低。( K+浓度:细胞内>细胞外; Na+浓度:细胞外>细胞内)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展
Na+ Na+
K+ Na+
膜外
Na+
+ + + + + + + + +++ + +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与膜外钠离子 浓度有关,与阈上刺激强度无关,A 正确; bc时间段内发生钠离子的内流,cd时 间段内发生钾离子的外流,B错误; e点达到静息电位的最大值,c点达到动作电位的最大值,C错误; 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D 错误。
四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教材隐性知识
选择性必修1 P29“图2-8”: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是 结合在一起的,受体一旦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后,会引起离子 通道 打开 ,进而引起相应的离子流动。
3. 滥 用 兴 奋 剂、吸食毒 品的危害
突触 合成和释放
神经递质与受体 酶
多巴胺受体
免疫 心理依赖
心脏
(1)兴奋剂和毒品能够对 神经系统 产生影响。 (2)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 中枢神经系统 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_运__动_ 禁用 药物的总称。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3)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 、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 以 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 麻醉 药品和 精神 药品。
下列针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轴突C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B.单个轴突引发的突触后电位,其大小和持续时间是相对恒定的 C.连续的低于阈值的单刺激有叠加效应,不同来源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神经元
效果也可以叠加
√D.突触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系,越容易引发突触后膜的
动作电位
由图乙可以看出,轴突C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A正确; 突触数量与动作电位的引发没有必然的联系,与刺激对应的突触释 放的神经递质有关,D错误。
2.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 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 平滑肌舒张,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苏教版):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跟踪训练
3.如图为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电流表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 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表的偏转 情况为
跟踪训练
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
A2偏转一次 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
A2偏转一次
√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
A2偏转一次
跟踪训练
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 右传导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在f点刺激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不能传到a、 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项符合题意。
跟踪训练
√A.黄芪皂苷的作用效果与使用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B.黄芪皂甙可能通过抑制钠离子பைடு நூலகம்内流发挥作用
C.40 mg/L的黄芪皂甙对钾离子的外流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D.黄芪皂甙对豚鼠乳头肌膜蛋白的作用是可恢复的
跟踪训练
据图可知,40 mg/L的黄芪皂甙处理 后,动作电位的恢复变慢,动作电位 的恢复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因此推 测40 mg/L的黄芪皂甙对钾离子的外 流可能具有抑制作用,C错误; 据图可知,洗脱黄芪皂甙后,动作电位恢复到原来状态,因此黄芪 皂甙对豚鼠乳头肌膜蛋白的作用是可恢复的,D正确。
√B.刺激d点,电流表①偏转2次,电流表②不偏转
C.刺激a点,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 抑制性递质
D.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 双向传导的
【高中生物】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

①能促进神经递质的 速率
②干扰神经递质与 的结合
③影响神经递质的 的活性
大多作用于突触
酶
受体
合成和释放
1.若神经递质没有被相应的酶水解或被回收,会产生什么效果?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
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
某种化学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
神经纤维
神经元之间
电信号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一)突触小体
(三)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复习要求:
(一)突触小体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
(一)突触小体
C
【多巴胺与毒品】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外正内负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
某种化学物质使突触前膜不能回收神经递质
核心探讨
冰毒
可卡因
吗啡
摇头丸
海洛因
罂粟
2.常见的兴奋剂与毒品
(1)概念:
(2)作用:
原指能 的一类药物。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课题3 兴奋的 传导和传递

课题:3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传递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训练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环节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出示图3 由图提问:一个神经元受到刺激后是如何产生兴奋的?产生的兴奋在轴突(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传导到轴突末端的兴奋又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上的?环节二学习新知3 出示科学史资料: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兴奋传导的?4 出示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用蛙的坐骨神经做实验实验过程、结果请看人教版P17最后一段5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回答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6提问:兴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7指导学生看书(人教版P1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结合思考题,)8课件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
(静息时和受刺激产生兴奋时)9 提出问题: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段,兴奋传导的方向如何呢?(板图)10过渡提问:兴奋传到神经纤维末梢是怎样使相邻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即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板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1 指导学生看书(结合思考题)12课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强调传导方向板书:画出突触结构图13提问:上述讲的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形成的,那神经元与肌肉之间能形成突触吗?14 出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5 出示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示意图,找出突触结构,兴奋得结果是肌肉收缩环节三课堂小结16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列表比较)17 课堂小结练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三兴奋的传导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①静息(未受刺激):膜电位外正内负②兴奋(受刺激):刺激→电位倒转→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刺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刺激
兴奋区 未兴奋区 兴奋传导方向:双向 动作电位 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刺激 电位差 相同 , 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______
+ K a点——静息电位, 通道开放; + Na 动作 b点——0电位, 电位形成过程中, 通道开放; + Na 动作 bc段—— 电位, 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 静息电位。
二.兴奋的传递 突触的类型
轴突—树突
轴突—细胞体
轴突
突触 小体
突触 间隙
突触 小泡
突触 后膜
• Na+-K+泵使K+浓度 内>外、Na+浓度 内<外 • 静息时细胞膜只 对K+有相对较高的 通透性→ K+外流→外正内负 • 受刺激时细胞膜 对Na +通透性增加 →Na +内流→外负 内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
突触 前膜
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突触前神经元
突触前膜 Na+ Na+ Na+ Na+
突触间隙 Na+ Na+
突触后膜
突触后神经元
知识点二.兴奋的传递
1.结构:突触 2.过程:(冲动)电信号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3.信号转换形式: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特点: 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 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未兴奋区
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_______ 相反 。 局部电流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例1.看图填空:
刺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处 b处
(1)a处电位分布情况是: 外正内负
(2)受刺激时b处电位变化是: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3)受刺激时b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4)从受刺激到恢复过程中b处膜外电位变化过程是: 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5)受刺激时b处膜内电位变成 正电位 。
例2.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 回答相关问题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受体) 冲动(电信号)
电信号
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小结:比较兴奋的传递与传导
比较 项目
信 号 形 式 传 导 速 度 传 导 方 向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电 信 号 快 双 向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慢
单 向
归纳小结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
(2) 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
通过 胞吐 这一跨膜运输
方式释放到 突触间隙 ,再
到达突触后膜。
(3)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
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 表现为持续 兴奋 。
谢谢指导^_^
刺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知识内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感受器
肌肉
要求 Ⅱ
效应器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知识点一.兴奋的传导
a
b
(1)
a
b
a
b
刺激前
刺激
(2)
(3)
a (4)
b
a (5)
b
电信号 ★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以 ______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神经冲动 . 这种电信号也叫做 _________
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
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归纳小结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2)在突触间
(1)刺激b点,电流计如何偏转?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电流计如何偏转? 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例5.下图表示某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 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a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 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发生兴奋或抑制
例6.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 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 √ 和一氧化氮 能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